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唐诗

《唐诗五首之登高》的教学设计

2023-08-12 22:23:32 高考在线

《唐诗五首之登高》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刚刚过了中秋节,不知道大家是怎样过中秋的?(吃月饼)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除了中秋还有那些?(春节、端午、重阳等)在这些节日我们中国人分别以什幺方式来庆祝?(明确:重阳节有登高的习惯。诗歌的题目就叫《登高》)大家曾学过一首诗是与重阳节有关的,还记得吗?请大家背诵一遍。

  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它是一个登高祈福赏菊、家人团聚的日子。作者将诗歌的题目定为登高,那幺这首诗和重阳节有关吗?作者是和家人一起登高祈福吗?让我们一同来学习这首古诗。

  说明: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由诗歌的题目导入新课,使课堂气氛亲切,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后面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诗人的情怀打下基础。

  二、介绍作者的基本知识以及本诗的创作背景。

  明确:杜甫(712—770),晚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世称杜工部。诗歌以古体、律诗见长。由于他经历的是唐由盛转衰的动荡时期因此所创作的诗歌,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被称为“诗史”,也被称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

  说明:通过介绍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学知识,了解作者生活的大的历史背景的同时也了解作者创作的基本风格。

  三、听录音或老师范读,初步感受诗歌。

  明确:七言律诗以及首、颔、颈、尾四联的划分。

  说明:通过声音让学生受到感染。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诗歌的氛围。划分好首、颔、颈、尾四联为下文的分析做准备。

  四、从诗歌的首联出发,分析首联。

  1、设置环环相扣的小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

  ①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六种)

  ②十四字写六种景物所体现出来的古代诗歌的语言的特点是什幺?(凝练)

  ③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分别给人一种什幺样的感觉?

  明确:风急:秋天的萧刹身冷心更凉

  天高:因天空空旷的而渺小、孤独

  猿啸哀:声音凄厉,让人倍感悲凉

  渚清、沙白:冷色调、画面惨淡凄清

  鸟飞回:无家可归

  2、合作探究,主动表达。

  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可以构成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你将你心中所想像的画面描述出来。

  注意:在勾勒画面时空间上的有序变化以及视觉角度的变化。(仰视——俯视)

  说明: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学会寻找诗句中关键的字词。体会和总结古代诗歌凝练的特点。化整为零,以分解的方式感受构成画面的景物。让学生体会诗歌以意象营造意境的方式,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为下面的活动打下基础。将前面所感知的整合起来,设置一个小的表达交流的环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去发挥想像和联想。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附:有背景图为参照

  诵读1:有了这样的体会你觉得应该怎样诵读?请示范。

  齐读,做首联的诵读练习。

  让学生自己根据作者情感找到诵读的方法。适当做一些诵读技巧的指导。

  五、进一步分析颔联。

  1、颔联中写了几种景物?(两种)

  2、。能否将“落木”换成“落叶”?两者有什幺不同?这两个词用在这首诗中哪个词更好?为什幺?

  明确:落木更好。“木”字更有质感,有枯木干燥的感觉。

  3、这句诗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夸张)

  4、夸张手法以及两组叠词运用烘托出怎样的场景?

  明确:萧萧:茫无边际 滚滚:奔流不息

  场面宏大但诗人的思绪浩茫而纷乱

  5、整句诗中作者心中的想法如何?说说你的体会。

  ①愁绪就象无边的木叶和不尽的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

  ②韶华易逝、人生短暂。

  说明:设置一个小的辩论环节,允许学生以自己的理由来支撑自己的观点。通过比较让学生领会诗词炼字的巧妙。从修辞入手,利用颔联中的叠词来分析作者想表达的内容,体会作者想表达的情感。

  诵读2:结合对首联和颔联的分析,将两者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提倡学生当场背诵。

  明确:诗文的特点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感情基调为沉郁、凄清、悲怆。

  说明:趁热打铁,将对诗文的理解和背诵结合起来,进一步强调诗文的特点: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六、最后分析颈联。

  1、比较首联、颔联和颈联、尾联,如果说侧重的话哪一部分侧重于写景?哪一部分更侧重于抒情?为什幺?

  明确:上半部分侧重于写景,下半部分侧重于抒情

  找出颈联、尾联中与情有关的词语。

  注意:苦恨:甚恨。

  2、“万里”和“百年”分别与上半部分中的哪两个词相照应?这两组相互照应的词说明作者分别从哪两方面着笔。(无边、不尽 ;空间、时间)

  3、作者用“万”和“百”这样的数词来修饰空间和时间究竟想突现什幺?(距离遥远;时间长)

  4、诗文中的“作客”和我们平常说的“做客”有什幺不同?

  明确:诗文中的“作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

  5、作者在点明时间时用的是“悲秋”,“秋”之所以“悲”的原因是什幺,请在本句中找出来?(常作客、多病、独登台)

  明确: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天,不由想起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

  说明:通过学生自己的比较,比较出诗文不同的侧重并找出颈联、

  尾联中与情有关的关键词语。让学生关注作者着笔用词的巧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的指导。提取或比较关键词中的特殊用字,通过特殊用字来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特殊心境。

  七、以老师颈联的提问为例,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提问、回答并更正。

  举例:

  6、究竟是什幺造成了作者“艰难”的处境?(结合背景)

  明确:国难,动荡的时代,连年的战乱。

  7、“繁霜鬓”透露着什幺信息?作者为什幺要“苦恨繁霜鬓”?

  明确:想为国出力,却年事已高,老了。作者忧国忧民。

  8、“潦倒”和“新停浊酒杯”有什幺关系?

  明确:把有愁不能解的深沉苦闷表达出来,流露出作者面对悲愁的无奈。

  9、教师总结点评。

  说明:以这样模仿的方式能让学生进行有关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扮演问题的回答者的角色而很少能做问题的提出者。通过这样的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八、合作探究。

  1、从这首古诗来看,诗中杜甫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特点?

  明确:孤独漂泊、年老多病、忧国忧民

  穷愁潦倒而又有高尚情操的伟大诗人形象

  2、归纳总结出本文的写作特色。

  明确:气象宏伟,意境开阔

  情景交融,融情入景

  字字精当,格律工整

  诵读3:齐读并背诵全诗。

  说明: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总结出古代诗歌塑造的人物形象,从诗歌的分析上升到形象归纳总结。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诗。

  2、请你以杜甫的口吻依照全诗写一篇《重阳日记》

  3、有时间可以阅读《说“木叶”》这篇文章

  说明: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在已经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现代文的写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