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唐诗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精选12篇)

2023-08-02 00:34:08 高考在线

  唐诗读后感1

  唐诗,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国诗歌的高峰,而《唐诗三百首》更是唐诗中的精华。从牙牙学语起,父母就教我们背诵唐诗。什么:白日依山尽呀,床前明月光呀等等,也就成了我们童年的歌谣。自学习认字后,各种版本的《唐诗三百首》也成了我们启蒙读本。

  就诗人而言,我比较仰慕李白。李白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可真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诗仙”啊!我很喜欢他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一首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诗呀。

  我还喜欢李白的《春思》、《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这些语句优美的诗歌。

  就诗歌形式而言,我比较喜欢的多是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之类的诗,因为它们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也容易记住。但有时不足二十余字的唐诗竟也包括多层的意境,并且每个字各具文采。贾岛的推敲的故事可谓唐诗中的有名典故,竟会到达得一字而诗意盎然,易一字而诗意全无的地步。这,真让我佩服之极。

  此刻,许多唐诗都已进入了我们的小学教材中,成了我们学习中国文化、了解中华礼貌的入门阶梯。而我的书架上,也有几种版本的《唐诗三百首》,它们成了我常读常新的读物,读后令人浮想联翩。我爱《唐诗三百首》。

  唐诗读后感2

  诗,唐代的一种流行文体,注入了古人无限思想与活力。唐诗,我国古代文化之林的明珠,集各种特色于一身。为唐的繁盛撒下了多么辉煌的一笔。

  亮点一:循序渐进

  《唐诗三百首》是学习古人的基础,打开《唐诗三百首》就给人一种浅而易懂,韵味深厚的感觉,有一种童真,一种童趣,而作者却又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大诗人,这又在无形中增添了一笔兴趣。慢慢地,等你有了一定的诗歌基础和意境,诗歌的层次又高了一级,这时候,你就特别喜欢念诗,但苦于无词。诗人也在变化着,从非常熟悉的到从未接触的。到了最后一个层次,你会惊讶的发现自己会做诗了,而且也知道很多诗人,对诗也有了自己的看法,习惯了感觉这首诗怎么怎么样的方式。就在这样一个整体环境下,唐诗教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尊从孔子的教训思想,以积小成多之法助你了解唐诗。

  单篇诗的结构流程也很有味道,它先以诗人原文的方式展现出来,多读几篇,有了语感;其次是注释,它对自我了解古诗大意有很大帮助,有利于初读者训练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接下来是诗意,可以使读者从原版的角度出发,切身感受古人的意味,让人如身临唐朝一般,将知识一串一串地包了起来。一首一首,一块一块,把诗的知识及作者的的信息圈在了一块。

  这些巧妙的设计,可让读者们可以高效的学习,轻松的傲游唐诗界。

  亮点二:分类有序

  首先,整本书是按绝句、律诗、古风、乐府来排版的,从最简单的开始,绝句短小精干便于理解记忆。绝句又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和婉押韵,语言简明扼要,虽不为什么千古传诵的名句,但也首首有必诗之处,耐人寻味;律诗在绝句的基础上要多一些句子,与记录较长的事情;古风和乐府在押韵或句式方面要求不是很严格,多注重实际,读后让人感觉到趣味无穷。。。。。。

  诗人在排版上有很多特色,先在安排我们认识的诗人,然后再引进别的诗人。读过一段时间后,对古诗也有了自己的感悟,再读自己陌生的诗,读者并不会感到陌生,相反,会觉得似曾相识,在哪儿看到过似得。在这个过程当中,名气大的诗人充当了一个招牌的角色。如同交朋友一样,由已经认识的朋友介绍自己的朋友给你,就这样,你交的朋友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快,你认识的诗人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快。这会使你学古诗的信心大增。

  有序的分类是一个大的骨架,这个大骨架越好,那么对唐诗而言,也就没有什么难点了。

  亮点三:剔糟取精

  唐代,几百年的历史;唐诗,应以万计。如何才能吸取古文化精华防止封建文化传播呢?筛选成一个重点。现在的《唐诗三百首》中,我们读到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激情;读到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读到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乡愁;也读到了“焉知万里连云色,不及尧阶三尺高”的誓言。。。。。。却没有那些封建的和极其消极的文章,这就是因为这本书经过了严格的剔糟取精,每一首诗的精华,都有可读之处,都值得我们学习,这让我们能健康,自由的成长!

  唐诗,一种我们了解古人的途径,一种播种希望的方式,一种满载酸甜苦辣的人生,穿搜在二十一世纪,我们应好好品味,品味,在灯光下,感受着唐诗的魅力。追溯唐诗的意境,愿我最心爱的唐诗被继续保存下来,供万代使用!

  唐诗读后感3

  唐诗,发出它无限的光芒,见证着中国文明。每一首诗都很简朴,只有短短几行字,但是却很优美,富有一种让人用多优美的语言都表达不出来的美好情感。

  唐诗,字字句句都温暖人心,总会给予我们神奇的力量,让我们懂得生活中的大道理,让我们懂得珍惜。每一首诗跟诗人一样,有自己的光彩、风格。虽然诗人不在了,但是唐诗却永远存在!

  唐诗似乎有着让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细细去品读,这便是人生中最大的一笔财富,让我们一生受益。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人们对中国文明的梦想,我们做为一个现代人,一定不能辜负古人的愿望,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单是为了祖国,还为了自己。

  最后,推荐大家看《唐诗三百首》,也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探索吧!

  唐诗读后感4

  具备初中或以上文凭的人都知道,这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面的名句。这两句诗是些送别时的情景。别离之苦,文人墨客笔下的永恒主题。诗人王勃却一反别离的愁怨,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抒写送好友上任的情怀。

  王勃送他的一位姓杜的好友去上任蜀州的少府,不知不觉间已来到城外。回望那长安城在三秦的护卫下显得如此无奈;遥望那蜀州的五大渡口,在风烟迷雾中竟是如此凄迷。好友此去,何日才能相会?离别的伤感,袭上王勃的心头。但想到为官的友人与自己,上任、调离,实在是平常之极的事,又何必徒伤别离。悲伤的情绪也去了不少。高兴地面对别离,只要我们彼此心中着对方,即使远隔千里,我们的心却紧帖在一起。念及此时,所有的离愁别绪似乎都已荡然无存。

  送君千里,终有别。在即将分手的岔路口,好友的眼眶已然湿润。“快别像女孩子一样,流泪送别。看,只要我们彼此心里有着对方,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如同近在咫尺啊。”

  这是何等开阔的胸襟,何等超脱的情怀。空间上的距离永远隔不断心灵的联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将千古传颂。

  其实,但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深度还远远不够。在这种乐观豁达的态度,必然有他存在的社会根源。唐朝是我国的封建社会走向顶峰的朝代,而在初唐,这种繁荣的迹象已经很明显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所表达出来的豪迈,它的情调和唐朝前期经济文化走向繁荣、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唐诗读后感5

  大家都知道:“熟读当时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熟读唐诗的妙处。我小时后本也读过一些,现年近四十,重读唐诗,不禁别有一番感慨。

  三百首唐诗,流传千古,艺术上当然是奇妙无比的了。但与作者的身世对照,却让人唏嘘不已:除极个别外,绝大多数人都是仕途不顺,晚年辞官归隐,有点甚至穷苦潦倒一生。

  于是我就想到一个问题:唐代建功立业的政治家、军事家数不胜数,怎么他们就没有佳作传世?反之,如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李商隐等天才横溢的大诗人,却空有建功立业之心,而一生坎坷,毫无功业可言呢?大诗人无功业,政治家无佳作,难道这是偶然的吗?

  其实细细想来,也很正常。政治讲究务实,邓小平三起三落,最为人称道的是一个“忍”字。而艺术超凡脱俗,讲究超越现实的美。如果成天交际应酬,纵横捭阖,又哪来艺术的灵感呢?所以纵使有才,当了大官,忙于政务,也少有佳作问世了。这于是才有了江郎才尽的说法。当然极少数人除外,如曹操,毛泽东。

  于是我进一步想到了教育。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这三百六十行,对人的天赋、气质、知识、才能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有的甚至大相径庭。在教育培养的时候,也就要分门别类,因材施教,而不能一刀切。比如现在动不动就要求小学生背唐诗,背经典,好像恨不得人人都能背熟四书五经似的。但是,小学生长大了都去当诗人、都去当学者、都去当隐士吗?显然这既不可能,也无必要。

  教育这个东西,最忌一刀切、最忌一窝蜂。以前批判传统文化时,恨不得一脚踢倒在地,还要踏上一只脚,非要全盘西化不可。现在又要诵读经典了,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恨不得让学生把汗牛充栋的古书都要吃进肚子里去似的。其实,即使背得再多,也不大可能超过明清的儒生,因为人家什么都不管,一天专门背古书嘛。但是范进和孔乙己不是已经成了反面教材了吗?可见,不问青红皂白的一味诵经也非万能。

  唐诗读后感6

  我在收拾旧书的时候发现了两本配套的唐诗三百首,我就拿起来看。

  随便一翻就翻到两首古诗而且都是学过的一首是望庐山瀑布,温习一下吧,估计好多人都忘了。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还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再温习一下也不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又翻了一页,看了一会,都是没学过的诗。有一首是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还有于鹄的巴女谣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我去电脑上查了一些有关赤壁和巴女谣的一些资料。赤壁这首诗的意思是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巴女谣这首诗的意思是一个巴地的女孩骑着一头牛,唱着民歌,沿着处处铺展着荷叶、处处盛开着荷花的江岸,慢悠悠地回家。不怕天晚了找不到家门,我记得我家门前有一棵芭蕉高高地挺出了木槿篱笆。

  我个人觉得能让我们长知识,都了解古诗,所以可以去看一看。

  唐诗读后感7

  诗,是十里桃花的繁华,是牵肠挂肚的思念,是保家卫国的豪情;诗,是漂泊中的孤独无依,是雨夜里的痛彻心扉,是记忆里的江山如画。人说世事如梦,几度秋凉。昨夜灯火楼台,转眼人去楼空。遥想当年沙场,难料如今铁马冰河只能入梦来。在那些诗词里,我目睹了一个个王朝的荣辱兴衰,最终被岁月掩埋。眼见了多少游子的乡愁,丝缕的萦绕心头。望少年气盛,雄心壮志徘徊苍穹。蓦然回首,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诗,经久不衰。偶然忆起,璀璨如初。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油灯下的母亲,安详的坐在那里。她的手微微颤抖,手中的针线穿梭往来,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疲惫,双鬓明晃晃的发白。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一针一线,密密麻麻,她把无尽的思念与牵挂缝进衣衫的袖口,心中的念念不舍似灯油慢慢融化,落在地上,好像泻了一地的月光。母亲老了,却固执的像个孩子。她担心孩子不能如期归来,一人默默在故乡等待。都说母爱如歌,似水柔情,直至今日,才悟得真谛。前些日子,我与母亲到楼下散步。我总喜欢走在前面,一转头,望见与我齐平的脸,脸上的细纹一如她走过的风花雪月。我放缓步子,直到与母亲并肩。昏黄的路灯下,她稀疏的头发里大把的银丝泛着淡淡的微光。“妈,你有白头发了。”我对她悄声说道。“嗯,我老了啊。”她好像叹了口气,眼里像是弥漫着大雾。我的思绪被拉回很多年前,那时候我的小手还触不到她的臂弯,母亲喜欢弯下腰同我说话。那时候我唯一的心愿,便是有朝一日能像父亲一样挽着她的手,走过每一条街头。我想起儿时总喜欢和母亲挤在同一床被窝里,身上的冰凉贴近她肌肤的滚烫。她总会半真半假地把我推开,推的远远的,直到床边。但每个清晨醒来,睁开双眼,总发现自我小猫

  一样蜷伏在她的怀里,感受着她铿锵的心跳。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一阵暖流钻入心底,恍惚间我还是那个咿呀学语的小女孩儿,而她还是青春的模样。“哪有,你才四十嘛,很年轻啦。”我握住母亲的手,沿着街道慢走。只记得我们俩的影子被拉的很长很长,像留不住的时光。

  读诗时,总免不了了解诗人。孟郊被称为“诗囚”,我看完资料,多少有些酸心的。他的一生有太多荆棘坎坷,经历了多少的风雨。或许人仅有到了必须阅历的时候,细数过往,才懂情深。原先很多人本是我们生命中的走过,哪怕父母,也只是短暂地陪我们半辈子。总会待到别离时,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我们不该把父母的爱当作挥霍,且行且珍惜。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选自李白的《行路难》。李白一生诗作无数,我却对这一首情有独钟。“如果能重来,我要选李白。创作也能到那么高端,被那么多人崇拜。”这是前不久很流行的一首歌曲。我很羡慕李白,倾倒于他出众的文采,也向往着他的洒脱。“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他的《将进酒》,字字透着潇洒,句句唱得昂扬。我以为,他本知足常乐之人,饮一杯酒,且忘忧愁。“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他的《侠客行》,“十步杀一人”的豪情,颠覆了我的看法。但当我读到《行路难》,心中竟生起了敬意。诗人巧借行路的艰难,暗喻仕途的坎坷。官场的你争我夺,阿谀欺诈,给予诗人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命运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海上汹涌的波涛就要将他击垮。但李白的过人之处,便是没有被无情的命运打倒,仍是”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愈挫愈勇,直至到达梦想的彼岸。爱我中华者,必当敬我中华之精神文化也。千年之前,我们祖先辈的他们,应对逆境,咬牙切齿却也从不轻言放弃,在悲洪似的逆境前挣扎着寻找一丝光明。而多年后的我们,是否延承了此般精神俄而,我想起了我的班主任俞教师,从一个寸草不生的穷乡村走出来,走到一个丁点儿大的县城,一步步打

  拼,如今来到了省城南京。依稀记得他与我们谈及以往时双眼的朦胧,一次次雨中的挥泪,一夜夜翻来覆去的难眠,一场场惨败的考试,世事如此不顺人心。也曾几度消沉,他告诉我们,那些迷茫的日子,孤苦无依,唯有诗词与书籍作伴,那些苦痛的岁月,是文字陪在他的身边。而如今的他,上课时信手拈来的几句诗词,令人惊叹不已。我们为什么要读诗,读的岂是字句,更是灵魂。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更应学习古人的精神,迎难而上,为了更加完美的明天而奋斗。终有一日,我们能穿过厚厚的云层,寻觅到期望的光亮。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要说爱国,历史上名垂青史的诗人还真是数不胜数,但最令我钦佩的还是诗圣杜甫。还记得第一次接触他的诗,是在小学。“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据说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小小年纪的我,还无法理解国之深,只是同他一齐“喜欲狂”,也是种别样的`欢欣。不一样于诗仙李白的浪漫,现实主义的他倍感深沉。而当我读到这首《春望》,心中沉沉的一击,感觉喘可是气来。国都陷落,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古时诗人词人总喜欢写一字“深”,“庭院深深深几许”“城春草木深”,这一字,染上了荒凉,沾满了无奈。沦陷的长安城,昔日的笙歌舞曲早已不见踪影,一城的繁华转眼间成了沙石瓦硕。放眼望去,破败不堪,千里不见人迹,唯有杂草丛生。感伤时事,看到那娇艳的鲜花,思绪被勾起,忆起以往,两行浊泪沾湿了衣裳。许多时日未见家人,思念愈加浓烈,忽闻鸟鸣,心头一颤,乍然惊起。看那火红的战火啊把天空的碧蓝铺成了鲜血的颜色,看那弥漫的硝烟啊不知何日方休。无言的等待啊只期望送来一封家书,告诉我家里安好,告诉我妻小平安。年华易逝,

  满头的白发像秋末飘零的枯叶,大把大把的往下掉,越来越稀少,简直连簪子都差不住了。品完诗,心头空荡荡的,却又像被什么堵住。千年中华,这片土地上经历过多少场战争,多少家破人亡。那些岁月里的逃离与漂泊,永远都无法忘怀。我该庆幸,自我出生在这样一个和平的年代,一个整日阳光明媚的年代。能在清早醒来时看见爸爸妈妈的脸,能在睡前道一句“晚安”。读了那些诗,我突然间觉得自我多幸福。孟子说:“天下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身为炎黄子孙,我们该尽己所能,为国家贡献微薄之力。如今很火的电影《战狼》,“当你在国外遇到困难时,不要忘记,你的身后还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朋友圈里,微博动态里,都是纷纷的好评。那一刻内心的震撼着实难以言表。但在这之后,真正有所行动的又有谁呢口说无用,我们该投身于实际行动之中。作为学生的我们,孝亲敬长,努力学习,便是爱国。它无需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却存在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记得儿时的我,对诗并不感兴趣。还不如童话,看公主几经波折后遇到王子,盼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在那个风雪之夜悄然升入天堂。那时候的知识面很单薄,可是停留于”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这般略显肤浅的诗罢了。也只是单纯的记诵,从不试想理解。如今渐渐长大,才发现诗歌不仅仅是诗歌,它能够包含许多许多。诗,能够是一种回忆,就如同默片播放,刻下一寸一寸的旧时光。看前朝,多少风流人物,不尽英雄史诗;论今朝,是否依旧如初诗,能够是千千万万的寄托:羇旅之人借诗词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与牵挂;沙场上英勇拼搏的将军战士,借诗词表现自我拳拳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多情之人借诗表达对红颜的断肠爱恋……诗,更多的是一种鼎盛文化的象征,是一个无人能及的巅峰!

  如果说中国是诗的国度,那么唐诗就是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高峰与瑰宝。它的篇幅不长,却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字里行间,凝聚着世世代代中国人的力量。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历经千年历史,风吹雨打,我们悲痛过,我们哭泣过,但我们不曾放弃过!我们理应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让它成为中国恒久不变的经典,永远地留在中国人心中。

  一歌一舞一琵琶,一冬一秋一繁夏,一颦一笑一牵挂,一刀一剑一伤疤,一朝一夕一晚霞,一山一水一人家,一生一世一刹那。待到双鬓成白霜,在诗里感叹人生梦一场;待到双鬓成白霜,回望来路繁华落地落满伤;待到双鬓成白霜,煮一壶清茶,看昨夜灯火楼台,待来世满面红妆。

  唐诗读后感8

  还记得几百年前有一个这样的朝代,它经济发达,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昌盛。唐诗就是在这样的年代被创造出来的,绘尽了盛唐繁华色。

  唐时“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诗歌能够作为博取功名的工具,也能成为筹光交错的闲谈之语。

  且听风雨几许,看一半往事入斜阳。手不释卷,几盏昏灯,几杯薄酒,一弯明月,一曲歌,一枝柳都被唐诗勾勒的美的醉人,远不止这些,那清夜无尘,月色如银的夜里,吟唱着诗文的诗人更是这部书的主角。

  《长安古意》里大街小巷的繁忙,帝都的壮丽辉煌,市井倡家的轻歌曼舞,其繁华浓艳的景象被渲染到了极致。而这背后对豪门贵族骄奢淫逸的讽刺,对当时社会腐败、堕落,黑暗的刻画。也难怪如闻一多先生所说:“这不是一场美丽的热闹,但这癫狂中有战栗,堕落中有灵性。”得后世知己如此,想必千年前的卢照邻也不负写下此篇的心意吧。

  唐诗里不得不提的李白,也给了我们极大的震撼。从小时候就开始背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如今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还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的浪漫,他的放荡不羁全部都挥洒在这盛唐的诗篇中。他永远活得像个孩子,永远的举酒畅饮,而后“诱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还有王右丞,王维。被人熟知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还有别忘了“渭城朝雨绝尘”中送别的他;唱着“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只。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他。王维登得朝廷,下得尘世。可谓“庙堂有梦,江湖有酒。”我穿越千年愿与其共饮月色,赏木未芙蓉花。

  晚唐不复繁荣鼎盛,潘镇割据,战乱四起,昏君当政。唐朝似乎一夜之间便损了容颜,凋了花瓣,徒留满腔悲愤与无奈给杜甫。杜甫一生沉痛于山河破碎中。不管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痛,还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的愤恨与同情,亦或是“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欣喜,都与国之沉浮相关。他这一生,看过繁华,遇过落魄,唯一念念不忘的就是他的国,他的家。

  唐朝啊,依照浮生梦,少不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孟郊,少不了“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李商隐。他们的名字一一在我眼前浮现,他们的一生或平凡,或坎坷,或荣华,或潦倒,但这都不碍于他们的才华横溢。

  温酒一杯浅唱,美梦一场隔世。我恍若看到那初唐的清新,而后便是中唐的繁盛,再就是令人悲凉的晚唐。那个朝代,男儿风流倜傥,女子恣意娇美,不管是胸怀大志还是纸醉金迷,都陶醉其中。再回长安酒意里,唯愿梦不醒,再读大唐梦。唐诗三百首,歌尽天下繁华梦。

  唐诗读后感9

  咱们中国地大物博,中华传统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许多传统文化从古代一直流传至今。有民间工艺品,有毛笔书法,还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其中,唐诗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古人们智慧的结晶、知识的体现,还是成千上万的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我读过的这本《唐诗三百首》,里面记录了几百首唐诗,每一首都凝聚了诗人渊博学识的精华。在这么多首诗中间,我最喜欢的是孟郊的《游子吟》和李贺的《昌谷北园新笋》。

  《游子吟》的内容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从这首诗中我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就像温暖的春天。母爱,是无私的爱,更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爱!在《游子吟》这首唐诗里,作者孟郊写的第三句和第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是指一位母亲在孩子临出门前为孩子一针一线地缝制衣服的场景。可想而知,这位母亲是多么爱他的孩子啊!现在,我也要即兴创作一首歌颂母爱的散文诗:母爱,就像雨伞,为我们遮风挡雨。母爱,就像一杯水,口渴时送来清凉。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温暖的!

  《昌谷北园新笋》这首七言绝句,我也非常喜欢。他的内容是:箨落长竿剥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我特别喜欢第三、第四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竹笋一夜之间就长高了好多好多,告别了竹园里的泥土。简短的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李贺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渴望像竹子一样冲破障碍,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情。我也要像竹子和诗人李贺一样奋发向上!

  唐诗只是一首首普通的诗吗?不,它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把唐诗更好的传承下去,让一首首唐诗中的精神影响我们一代代人!

  唐诗读后感10

  《唐诗三百首》中收录的作者,不仅有我们耳熟能详的“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人,还有一些不知名的,他们虽然名声不显,但他们的作品亦有其可借鉴之处,值得一阅!因为这写诗作都是经过了时间考验而未被淘汰的,我一向认为,时间是最好的评判家!《唐诗三百首》中有像杜甫的《望岳》,王维的《渭川田家》綦毋潜的《春泛若耶溪》,李白的《蜀道难》这一类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让人仿若置身其中,仰躺于山水之间;也有像王维的《送别》,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样的送别诗,让人感佩于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

  从李白的一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我体味到深切的悲意凄凉,然后是释然的洒脱;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让我深深动容,我仿佛看到一个背影,在逆着光的地方叹息,便也体味到了远离故乡的寒冷;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一中写的“云想衣裳花想容”又让我浑身一松,仿佛一个人仰望天空,呼吸都变的芬芳。

  然而,现代社会迅速发展,许多中华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遗弃,对外来事物的狂热追求使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忘记了中国的古文化,忘记了唐诗,他们宁愿生活在虚拟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无味的事物。曾有一则新闻报导:近六成的人认为中国人崇洋媚外。面对这个结果,我不禁震惊,难道中国文化的内涵不及外国文化吗?并非如此,相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国文化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粹。试问,如果每个中国人能够多读一首唐诗,多一份对诗歌的热爱,又如何会出现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诗不再只是诗,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向往,是中华文化的缩影。细读唐诗,它能给予你智慧;品读唐诗则可以使其勉励你,鞭策你,使你前行。

  唐诗读后感11

  《唐诗三百首》是的,这样一个神奇的名词,通常能让无数学子浮想联翩。诗是什么?他是杜甫的愁情满怀,也是王维的静心凝气,更是王昌龄的金戈铁马。

  是的,诗就是那个盛唐。而将盛唐与诗这两个词联系起来,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青莲居士——李白。

  而说起李白,你又会想到什么呢?对,就是那首《将进酒》。《将进酒》可以概括李白的一生,有起有伏,也有失落,也有欢乐。

  每每吟诵那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豪迈之情油然而生;又是那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道不尽人间的无奈。李白的一生风流浪漫,透过《将进酒》我看到那个不一样的李白。

  在多数人的眼中,李白是个天才,殊不知,李白也有与我们相似的一面。

  李太白出生于盛唐,他身上带有盛唐时期文人特有的一种自豪与不羁,被后人称为诗仙。在我看来,他更像酒仙,一杯酒下肚,便才思泉涌,下笔如有神助,酒仙附体。可是也是因为酒,他身上的不羁显露无疑,那是一种来自大唐——诗的天堂里的才子的骄傲,贵妃研墨,力士脱靴;他可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为他的仕途增添了阻碍。他曾自比管仲、乐毅,一心想为国家所用,实现抱负,可是当时的唐玄宗认为盛世已成,功成名就,放纵享乐已无心打理朝政。青莲居士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勇敢,他选择了逃避,开始游侠的生活,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道不尽人生的无奈。

  谪仙人只需一壶烈酒,一支笔,一轮月,就可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诗仙爱月,床前明月光,我寄君心予明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明月是李白的代名词,看到明月,他会想到家乡,想到童年,想到老友

  李白的一生,都寄托与《将进酒》了。他快乐时,斗酒三千;悲伤时,望月低吟;是怎样的李白,怎样的《将进酒》,怎样的一轮明月,带你走过他浪漫的一生;也是那一壶烈酒,带你品味那一世风流。

  唐诗读后感12

  自从上了六年级,我很少有时间投身于我所热衷的赏心悦目的读书——“悦读”上。总是无法摆脱述数学题典闯过100分——“题海”,每天5时50分起床,22时30分睡觉,见同学娓娓狂侃学习,稍有偏题便是不正经。尽管如此,成绩却每每不见上涨,更是在多次“大考”中失利。我累极了,开始抱怨人生的公平:“为什么辛勤耕耘没有收获?为什么奋发努力也不见成果?为什么为什么……”

  思想一旦走进了误区,难见好转,我在那段时间里就很苦恼。我拿出一叠古诗诗集。于是我翻开了,我看见了“把酒临风”的苏东坡迎面走来。滴居黄城中,把酒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覆履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苏东坡同我一样满腔豪情,然而爱情曲折、仕途艰辛的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他坦然面对一切得失,被贬杭州,他却自得——青春竹杖,绿绿芒鞋,眼中只有秋水泛清波,难道你不怨吗?难道你甘于被贬吗?难道你不想成就大业吗?“不,我学会了坦然,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便是。”他笑答。我若有所思——也许面对失败我也该收获一份坦然?还未细想,只见一位身穿白衣,骑着驴的歌者向我招手,一看,原是李白。李白同我一样对前程充满希冀,然而官道不如意,人们希望他歌颂当政,赞美君王,他却不,他要一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坦然地接受一切得失,行至蜀路,一路高歌“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身着“白大挂”,头顶发飘飘,眼中一片豁达。难道你不怨吗?难道你不想成就大业吗?“不,我学会了坦然,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三分啸成了剑气,回首望去,前途一片好景。”

  我终于懂得了,原来他们也是同样的豪迈激情,只是,他们勇于面对眼前的失败,中伤……我也要一样!

  别在怨天尤人了,我对自己说,我才十二岁!我也会坦然面对眼前的挫折,我也会像他们一样收获坦然的美丽……

  我合上书,自信的抬起头,一阵微风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