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文学

《蝶恋花》教案

2023-08-10 00:07:01 高考在线

《蝶恋花》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掌握作者从闺妇写离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一步了解欧阳修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作者从闺妇写离愁的方法。

  2、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教学方法:

  诵读探究法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回忆欧阳修有关文章及有关重要文句。

  二、总体把握:

  1.朗读全词,说说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从时间、地点、人物方面引导学生回答】

  此词写暮春闺怨,是闺怨词。

  2.这首词上下片在表达方式上是如何分工的?

  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

  3.上下片所写时间有何变化?

  上片写早晨,下片写黄昏。

  三、具体分析: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李清照《词序》:“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

  李清照本人是叠词高手,故酷爱这句。【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深深深”三字有什么妙处?

  “深深”二叠字本已写出庭院的幽深、空旷,再用一个“深”字,让庭院的“深”“旷”得到深入和强化。暗示了女主人公孤身独处的深沉心事和怨恨莫诉之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总结:前人尝叹这首词叠字之工,是这首词特色之所在,我们不妨说这首词景写的深,情写得深,意境也写得深。

  【板书:景深 情深 意境深】

  【我们先来看看景写的深】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词人像一位舞台美术设计大师一样,首先对女主人公的居所作了精心的安排。庭院幽深、空旷,现在讲到了院中景,“杨柳堆烟”说的是早晨杨柳笼上层层雾气的景象。这一个“堆”字,好在哪里?

  写出了杨柳之密,雾气之浓,阻碍了女主人公远望丈夫的视线,传达出深居闺中的孤独凄苦之情。

  【词人又将镜头摇向了帘幕,这帘幕不是一重,而是过了一重又是一重,这一个“无重数”,令人感到这座庭院简直是无比幽深】

  【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深闺独处图,意境孤寂凄冷,运用烘托渲染的手法,将女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寂寞与独处的怨恨之情寄寓居处的幽深之中。着一“怨”字。】

  【板书:情深:怨】

  【女主人公孤寂凄苦的原因何在呢?】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原来丈夫正乘坐着豪华的车骑,在温柔富贵乡里尽情享乐呢。词人没有让你立刻看到深闺的女子,而是把你的视线转到了她丈夫那里。这里丈夫的享乐与闺妇的处境形成对比,既点出了女子怨恨的原因,也传达出“楼高不见章台路”的怨恨之情。这里也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造足了悬念,然后让人物出场。

  着一“恨”字。

  【板书:恨】

  下片写情,请通常也是和景结合的,即景中有情,情中有景。“雨横(hèng)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春”字如何理解?

  “春”字语意双关,表明上指自然界的春天,又指词中女子自己的青春年华。

  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也催送着女主人公的芳年,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风雨无情,留春不住。这句话表达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着一“伤”字。

  【板书:伤】(既感伤春天留不住,也感伤自己青春易逝,容颜不再)

  于是她感到无奈只好把情感寄托在和她同命相连的的花上。“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两句包含了无限的伤春之感。

  清人毛先舒评曰:“词家意欲层深,语欲浑成。作词者大抵意曾深者,语便刻画;语浑成者,意便肤浅,两难兼也。或欲举其似,偶拈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板书:层深而浑成】他的意思是说语言浑成与情意层深往往是难以兼具的,但欧阳修词的这两句却把它统一起来了。所谓 “意欲层深”,就是人物的思想感情要层层深入,步步开掘。

  1、“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寄深于浅,借景抒情,包含多层意蕴,说说有哪几层意蕴?

  采用层深手法,写深婉绵邈的.情思,自然浑成。第一层女主人公因话而有泪。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触。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只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累因愁苦而至,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第三层是花儿竟一旁缄默,无言以对。是不理解他的意思呢,还是不肯给予同情,令人纳闷。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纷纷飞过秋千而去。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怎能不让人伤心!这种借客观景物的反应来烘托、反衬人物主观感情的写法,正是为了深化感情。

  总结:词人一层一层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像竹笋有苞有节一样,自然生成,逐次展开。在自然浑成、浅显易晓的语言中,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这又是本片的一大特色。

  2、结句是触景生情还是借景抒情?

  把自己激动的心情加到客观的景物里去,缘情造景,这就是有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中“泪眼”表明词里女主人公自己心情已经非常激动,把自己的感情附着到“乱红”之上,这应该是借景抒情。

  3、词中写了景,写了情,而景和情又是那样的融合无间,浑然天成,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意境,最后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首词的意境深。从环境、时间这两点分别怎样体现意境深的?

  从环境来说,由外景到内景,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感情,以灰暗凄惨的色彩渲染孤独伤感的心情。从时间来说,上片是写浓雾弥漫的早晨,下片是写风狂雨暴的黄昏,由早及晚,逐次打开人物的心扉。

  近人俞平伯评曰:“三月暮”点季节,“风雨”点气候,“黄昏”点时刻,三层渲染,才逼出“无计留春住”。

  四、扩展延伸:

  探究北宋早期婉约词词的特点,评价其在词的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影响

  1、 内容:同学们在预习时比较集中地问到三首词的作者与词中抒情主体的关系,明明是男子,却以女性主体出现。三首词基本上都是以第三人称来写。作者尽量淡出抒 情主体的角色,这是当时的词风所决定的。以词为“诗余”,走的是五代、南唐词人艳词的老路,在题材上仍以传统的红粉佳人为主,明显受到唐五代“诗庄词媚” 思维定式的影响。北宋早期词人,多应酒宴之间歌儿舞女的要求,填词当筵演唱。北宋早期词人作词,是随意性的应酬,是业余的娱乐消遣,是逢场作戏,是私生活 的真实描写,是无遮掩性情的流露。

  晏欧词也有所开拓创新。如晏殊的《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由传统的红粉佳人写到了乡村“采桑径里”的女伴,人物形象生动传神,脂粉气淡了几分,给词坛带来自然清新的气息。如欧阳修《踏莎行》里男性开始悄悄成为主体。

  这就体现出本课课题《“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中的“格高韵远”,初步显示出不同于唐五代艳词的特点。

  2、艺术形式:

  对仗:《破阵子》三组工整的对偶句,《踏莎行》两组精巧的对偶句,还有句中的对偶,如“草熏风暖”“雨横风狂”等,加上散句,既具有对称和谐之美,也具有袅娜多姿之态。

  风格:柔媚婉约,细腻别致。

  声韵:平缓舒徐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韵脚,精严多样的字声配合,别具一种雍容富贵的气度。雅致文丽的语言,使词向典雅净洁的方向迈进一步

  词的形式更加成熟,味道更加隽永,与唐五代词相比初步显示出韵味隽永的特点。

  结论: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北宋早期词艺术手法胜于思想内容,令词的形式日益丰富多彩,声韵格律变化繁多而又规范整饰,创作技巧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高水平。是宋词走向成熟、走向巅峰的重要发展阶段。

  五、板书设计:

  景深

  情深:怨—恨—伤—苦

  意境深

  六、布置作业:

  背诵《蝶恋花》

  七、教学反思:

  开头问学生这首词讲了什么内容,学生很难一下子回答出来,所以可以从时间、地点、人物三方面引导学生从原文中找出相关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