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范仲淹滕子京魏介之二同年相访丹阳郡
2023-08-04 10:27:22杜牧江南春的鉴赏
2023-08-07 01:22:59江上渔者翻译赏析
2023-08-15 23:02:31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赏析
2023-08-17 22:09:51醉翁亭记主旨句
2023-08-16 15:32:15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
2023-08-04 02:52:49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2023-08-18 06:32:35范仲淹滕子京魏介之二同年相访丹阳郡
2023-08-04 10:27:22杜牧江南春的鉴赏
2023-08-07 01:22:59江上渔者翻译赏析
2023-08-15 23:02:31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赏析
2023-08-17 22:09:51
杜牧《山行》读后感
2023-08-18 00:47:55 高考在线
杜牧《山行》读后感
读了杜牧的古诗《山行》我有一个有趣的小发现,在诗中诗人用了“霜叶”红于二月花,没有直接用“枫叶”红于二月花。记得以前,我看过一本科技书上曾经介绍过,枫树的叶片里含有一种叫花青素的特殊色素。它是一种“变色龙”,它在酸性环境中呈红色。到了秋天,气温降低,光照减少,对花青素的.形成有利,枫树等红叶树种的叶片细胞液呈酸性,整个叶片便呈现红色。
所以说,秋天的气象条件染红了枫叶。而杜牧是唐代的诗人,那个时候科技不发达,肯定不知道花青素是什么东西,可是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经验总结出只有在深秋,经过寒霜洗礼,经受住风霜考验的枫叶才有满山的云锦,如烁的彩霞。
诗人用了霜叶一词,准确的刻画加强了诗句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说明他在统改全稿时,是反复推敲,字斟句酌的。它启示我们:不管做任何事都要反复琢磨、斟酌和不断改进。永远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