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金刚经讲义-无得无说分
2023-08-10 09:49:07修持金刚经应注意的事项
2023-08-16 10:53:06金刚经简说
2023-08-11 15:05:27修习金刚经的感悟
2023-08-01 13:44:43醉翁亭记主旨句
2023-08-16 15:32:15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
2023-08-04 02:52:49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2023-08-18 06:32:35金刚经讲义-无得无说分
2023-08-10 09:49:07修持金刚经应注意的事项
2023-08-16 10:53:06金刚经简说
2023-08-11 15:05:27修习金刚经的感悟
2023-08-01 13:44:43
金刚经说什么
《金刚经》一开始就说要绝对的善良,然后生生世世要无我,为众生服务。但是,有几人能做到啊?所以从这一观点来说,可以说《金刚经》什么都没有说,因为很少人能做到。
人生在世,老是被情钩、意锁、欲炼捆得死死的,实在也好苦。
再者,《金刚经》结尾又讲: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什么是有为法?
一切存在,特别是我们众生种种的活动,就是大梦一场的有为法。宇宙一梦场,人生一梦幻。所以庄子说:
「无一不梦。」
因为是梦,佛法就说:
「是诸法空相。」
又说: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人就是在这里面,生生世世泡个不醒。
红楼梦说得好: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怎么办?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
「只有永远无私无我,生生世世服务众生,才能超越有为法。」
超越有为法叫做无为法。
《解深密经》说:
「成就了无为法,无为法也要超越。」
结论:
应做如是观。
再结论:
实在是要少一点私心,多一点真正为民族、为人类众生服务,这才是《金刚经》。
《金刚经》是如是说。
《金刚经》中的般若思想
一.从般若看方便:相皆虚妄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为金中精坚,刚生金中,百炼不销,相当锋利;般若是佛教特有的智慧,能观诸法实相,体性虚融,照用自在;波罗蜜为古代印度俗语,意为事情最终完成,此即“到彼岸”之意。顾名思义,“金刚般若波罗蜜”是说明如何以金刚一样坚利的般若智慧,观察诸法实相,打破五蕴烦恼尘劳,直达菩提涅槃彼岸的,所以经中开始,须菩提就提出这个问题;“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无上正等正觉”。佛教认为,这是一种能觉悟一切真理,了达诸法实相的最高智慧,也叫“大菩提”,只有佛、如来才具有这种觉悟,所以其人格代表即是如来、佛。这是菩萨修行所要到达的最终目的地。般若经类认为,菩萨要最终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必须既要掌握般若智慧,又要懂得善巧方便。方便是指以般若波罗蜜的观念去观察、处理一切问题。我们知道,以般若为发端的大乘佛教是不主张脱离人群和世俗社会的,而恰恰认为只有在为社会、众生的服务中才能完满自己的功德。所以必须以善巧方便深入于众生,才能不堕于小乘的“中道涅槃”或 “证灭”。但方便必须以般若为指导原则,因为般若是诸佛之母,方便落实到般若的基础上才会真正起作用,方便可以说是般若的具体运用。
那么,般若的原则是什么呢?用生动而形象的话说,就“如人欲求无价宝,必过大海诸险难。”(见《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是啊,欲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无价大宝,是必须经过并越过无明,这里“过”有经过、越过或出离的意思,“大海诸险难”可象征无明,我们正是由于无明才会受苦受难,这个比喻很贴切。《维摩诘所说经·佛道品》也说:“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巨海,则不能得一切智。”烦恼大海也就是无明。不入这个烦恼大海看个一清二楚,则不会获得一切智,这正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要最终出离险难或无明,除了以般若智慧观察、照破其实相外,还必须有方便帮助,因为人们的无明表现为多种多样,所以方便也就多种多样,比如灭度一切众生以及大乘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和四无量心:即慈悲喜舍等等,但这些方便只是针对险难或无明而言的,它们最终必须在为彻底出离险难即无明的般若智慧的指导下才发生作用。同时,小乘的圣果也必须从这般若的角度重新考察。所以须菩提提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应如何住心、降伏其心,即如何看待上面这些问题,如何处理险难与方便的关系。我们下面将分别看看本经是如何说明以般若智慧看待这些险难(无明)与方便的。先看方便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