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有关平凡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
2023-08-02 20:31:18平凡的世界平凡的梦作文
2023-08-11 17:39:22平凡的世界电视剧真的没那么好吗
2023-08-02 08:18:56平凡的世界读后感350字
2023-08-05 16:11:45醉翁亭记主旨句
2023-08-16 15:32:15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
2023-08-04 02:52:49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2023-08-18 06:32:35有关平凡的世界读书心得体会
2023-08-02 20:31:18学社年度招新活动策划方案
2023-08-18 01:46:32“微你发声”微信歌手大赛的策划书
2023-08-04 20:20:27幼儿园美术活动策划方案
2023-08-07 17:31:54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
从上高中开始,《平凡的世界》原著在这十几年间我读了不下六七遍,对它的崇敬与喜爱之情是勿庸致疑的。最近北京卫视在播电视剧版的《平》,昨天播到了 14集,却让我看得如梗在喉,坐立不安,常常是看着看着就跳起来把电视关了,然后在房间里愤怒的来回踱步边走边骂,这种感觉好像是我本人受到奇耻大辱一样难以平静。
本人不是电视剧发烧友,因为见惯了中国电视剧的粗枝滥造,实在是不愿意再为哪个电视剧烧脑了,所以除了偶尔陪父母看一眼电视剧,基本上我不追剧的。这个《平凡的世界》是例外,我得知北京卫视要播,是数着日子在电视前等的,可见《平》在我心中的地位! 本人先大言不惭一下,我虽是一介草民,但骨子里还是个文艺青年,对于电视电影艺术有着自己的评价体系,并且要求还不低,所以,高标准严要求下的炮火轰给你,也不辱没你的艺术灵魂。
下面,开炮!
首先,是《平》的对白问题。导演原意是想采用方言的形式来表达,想法不错!陕西方言本身就很好听也好懂,并且也符合原著的意志,这就是黄土坡坡上的故事,用方言再好不过。但是你看,《平》用的是什么方言?我不是陕西人都听得出来这方言不地道,更要命的是还普通话和方言夹杂,两个人一会普通话一会儿方言,村里的农民有的说普通话有的说方言,城里的干部开会用方言,私底下又说普通话……整个就是乱七八糟的一锅粥。作为一部影视作品,连起码的与观众交流的语言因素都不考虑,你是想让观众怎么接受你的作品?这样阴阳怪气对白方式根本无法让人进入剧情,从头到尾都被这闹心的对白折腾着。请问你这是何用心?如果你是一个有情怀的导演,一定要用方言,可以,那么你能不能好好的培训演员们,能说一口地道标准的方言后再来拍?如果说不了,那你后期找专业配音也行啊!就你这种搞法,你自己真能过自己这关吗?你是怎么给自己台阶下的?难道你这里面还有什么高深得常人无法理解的艺术深意在里头?要我说你就是傻,直接用普通话不就完了,降低了操作难度但并不降低艺术难度,还能避免争议,因为即使你方言说得再好,也不一定所有人都喜欢还是有人骂你,你用普通话谁能说你一个字不好?还有,我就是一普通观众,我都替你操心,广电总局曾明确发文电视节目不能使用方言,虽说不是要求电视剧也一样,但你这种半拉子方言你真不担心过了不审吗?你不嫌事啊?
再来说它的旁白。《平》作为一部大气磅礴的作品,要想尽量展现它的思想,不使用旁白是不可能做到的。这里面就有两个问题,旁白说什么?怎么说?我看这14集后最大的感触是:旁白一起来,我马上就感受到了《舌尖上的中国》的气息。《舌》作为一部已家喻户晓的纪录片,它的配音堪称经典,但是你确定这种配音方式适合《平》的旁白?质朴的情节与画面配上华丽大气的旁白,这种反差给我的感觉完全是格格不入,旁白的响起不但不能对剧情有所带入,反而让我感觉到被带出。成熟的旁白应该跟剧情浑然一体,响起的时候让观众丝毫查觉不到它的响起,而《平》的旁白每次响起都在牛哄哄的拨开观众的注意力---我,旁白大仙来了!这样的旁白,要还不如不要。还有,看看它的旁白都说了些什么,我最大的感受是情节不够,旁白来凑,记得旁白说少安泪流满面就有两次,我就不明白了,你直接来个特写不就行了,要你旁白来说?特写的泪流满面的镜头不够旁白直白吗?不够旁白有感染力吗?作为一种影视艺术,我们要的是通过演员专业的表演与情节设定来感受剧中人物的情绪,像你这种一有情况就上旁白的做法,你以为你是在说书吗?给点有技术含量的东西行不行?到目前14集为止,我还没有留下关于旁白的哪怕是一次的漂亮印象。关于旁白我还想说的一点是,既然你台词都用方言了,为甚旁白不用方言,我敢肯定这样会使得效果协调很多。你搞两个语言风格,这是遵循了哪位影视大师的哪一条艺术理念了?
以上关于语言与旁白两点是对导演的艺术形式个人偏好问题的批判,对导演的艺术形式偏好进行批判是不高尚的,因为你不喜欢但人家导演喜欢啊,你凭什么批判人家,就像有人就是喜欢牛粪拌着面条吃,吃得又香,你一定要批判人家那肯定是你的不对啊,但问题如果是他吃着牛粪拌面条跑去把县博物馆拆了,那你说我们是不是能把他一家子都拉出来好好教育一下?下面,我们来批判本剧更无知一面:编剧。
人物删减,金波没了。读过原著的人知道,金家与孙家那是至交,两家好多事情都有交集,少平一直还睡在金家,孙家的大大小小的难关好多时候都靠金家支援,金波一删,理所当家金俊海夫妇就没了,孙家的许多精彩故事就只能跟着删。但可笑的是,因为用润生顶替金波的戏份,所以少平硬是给安排到田福堂家去睡,因为删了金波家,金波妈妈为少安家做鞋子戏份安排给了润生妈,这不科学啊,按说,如果两家都到了那个交情,那他田福堂何苦这么不待见少安呢?我说编剧你也是蠢,即然都删了金波了,那这一条线的所有情节就都全删了啊,何必留这些自相矛盾的线索,你整这些没用的不就是为了说明孙家穷,没吃没穿吗,来点专业的,给孙家的破窑洞和吃穿用度一些特写镜头,有多穷拍得多穷,多有说服力?还有,金波的角色在原著中怎么说都算二线主角,少平的整个青春期都少不了这位好友的影响,少了金波,少平如何感恩他们一起骑自行车几十里去学校的不离不弃的友情?少了金波,少平如何感恩金波失去深爱的新疆姑娘而自己还拥有亲爱的晓霞的爱情?
同样是人物删减,少平妈妈也没有了。编剧认为少平妈这个角色分量太轻,所以直接连个打酱油的角色都不给安排,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对于这么一个破败的家,其实加上少平妈这个角色,会无形中增加这个家的凄惨感,因为没有什么情节设置会比一个苍老,弱小,但又坚持的母亲用充满慈爱的眼神看着自己的破败的家和可怜的孩子更有感染力,更能把观众带进那个烂包的家庭中的了。还有,最后孙家的子弟都取得了那个时代极为不易的成功,这种成功如果没有了母亲的喜悦与自豪,成功拿来给谁分享?它又拿什么来感动观众?我横想竖想,不知道加上少平妈能增加什么技术难度,所以我想问尊敬的编剧,你脑子里的艺术细胞是怎么排列的?同样是母亲,你删润叶妈也比删少平妈强啊!
接着说编剧不着调的地方,田福军这么一个顶天立地,有原则,重情义的真汉子,竟然被设计成为了让全县百姓能吃饱饭,为了争取李登云的支持从而实施自己的政治路线,而不得不牺牲润叶的感情这种所谓“大义凛然”的悲壮形象来。你用小孩子的心思去想,情感逻辑好像完全成立,但我们是成年人了好不好,田福军他是一心为民,务实正派的干部,是为了真理能向顶头上司拍桌子的人,他能堕落到为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而去拉笼其它干部?更何况是靠葬送自己的亲侄女润叶去作交换?那个年代像田福军这样的党员,他只会是以理服人,据理力争,如何屑于使用这个没有原则的手段去拉笼李登云。再看另一佐证,就是他对晓霞的`情感的态度,他得知晓霞喜欢少平时,是很理解与支持女儿的,希望女儿能够勇敢的追寻自己的幸福,并拿当年自己的爱情故事讲给晓霞听,可见田福军是一个热烈信仰爱情的人,怎么到润叶这里就轻轻松松改变了信念,视润叶的爱情如筹码,这是不符合人之常情的。我一想起田福军那句“少安,润叶,我这辈子注定要对不起你们了”,我就有一口秽物要吐了的感觉,你这得是多么扭曲的高尚人格啊?!所以,这是一个严重失败的人物设计,我想,对于田福军的人格设计连编剧自己都没整明白他自己是怎么想的。
编剧不着调的地方很多,大都是因为人物的性格设计不够鲜明所致,每个人物的性格基本都是一种含糊的状态。《平》的人物设计因为有了原著的背景,所以好像给角色设计什么情节都可以,只要不过分离谱就行,还一切都显得理所当然的样子,编剧水平的低劣就在于此。一部影视作品人物的丰满必须由每个情节来体现,可问题编剧改编了原著情节,而新的情节又不经过仔细推敲,那你还怎么刻画人物呢,你所表现出来的人物形象还是原著中的人物本身吗?随便举几个例子:少安跟秀莲都结婚了,并且结拜了兄妹,至此他少安就该好好经营他的家业才对,但偏偏还要再设计一个让少安追润叶坐着的公共汽车的情节,编剧你能不能上进点,少安是铁骨柔情,但他不是一个恋爱狂啊,你在他结婚后又来这么一出,是想干嘛,搞都市爱情剧的路子吗?实在要搞,那你能不能全部搞完了再安排少安结婚?你这样编剧我们少安到底是个什么人格的人?反正我是看傻了。接着说侯玉英,临放假的时候交给少平一封信,然后站在一旁等,谁能帮我分析分析,这是哪个年代的表白方式?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不管是谁,要么当面表白,要么给了信跑开,这是最基本的人之党情吧,你哪见过给了信又站在旁边大大方方等的,要是这,你直接开口表白不得了?我来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情节,因为原著中侯玉英确实是写的信,脑残的编剧尊重原著所以也用了写信的方式,但原著中侯玉英给少平信后是害羞地跑了的,为什么剧中她要站在原地等呢,因为少平读完信后,她要跟少平抱一下,这还要让晓霞看到,让晓霞对少平生出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为后面剧情作铺垫,看,多么高明的编排,多么轻巧的设计,但谁能告诉我,候玉英的角色鲜活了没有?她在想什么?……类似胡编的情节有好多,我不一一列举,我相信忠实《平》迷看到这些比我还要抓狂。
目前,这部剧还只播到14集,我都已经无法忍受,我真无法想象它后面还会瞎编成什么样,我也不确定我还能不能这么自虐的看下去。诚然,我也理解这部剧的翻拍难度,时代的进步人们观念的改变,让现在的人很难再对那个年代的价值观有共鸣,改变故事情节以适应当下也是在情理之中,但我一定要批判的是编剧导演与创作人员的世界观的浅薄,在历史进步的大潮中,作为文化人的他们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思考,他们本身的境界也没有得到什么沉淀,以至四十年前明显属于精神鸦片的思想,他们仍不觉察,并且还在无意识但又无耻违心的宣扬,比如,毛主席去逝,孙家老老少少痛哭感恩那一段,你们摸着良心说,这种盲从的领袖崇拜思想它是人类的进步思想吗?是人类正确的价值观吗?这里绝不是斗胆否认毛主席的功绩,只是想说,影视作品是艺术品的一种,你艺术家的情怀真的还是这么迂腐陈穈吗?你没有更简洁而震撼的方式来表达对毛主席的缅怀吗?所以,其实我跳起来骂的并不是这部电视剧本身,我骂的是它背后的创作团体:编剧幼稚是无才,表达方式混乱是无能,实力不够而去毁名著是无德,如此无才无能又无德的创作人员的存在,本身就是当今影视圈作品普遍低劣而又各种丑闻频出的原因的最好说明!
从现在起,我再不会去为讨论这部剧而浪费一个脑细胞,我只恳请娱乐圈的这些社会精英们别再玷污名著了。路遥先生当年花整整六年时间完成这部作品,三年实地考察调研收集材料,三年日夜伏案几易其稿,成书不久积劳成疾英年辞世,他为这部巨著所倾注的心血岂是你等利禄之徒几个月就能糊弄过去的,可耻,可悲!如果还稍有敬畏之心,能完完全全照拍原著也就罢了,就像《三国演义》一样按部就班的拍也算功德一件,你们却不知天高地厚在胡编乱改,请问你们艺术家有良知吗?
也许,经典只能存在书本里,不适合搬上银幕,这并不是因为众口难调,是因为每部著作的背后它的主人都是用生命在灌溉它并且无欲无求,而现在的电视电影人呢?生态环境就注定了他们的功利之心,都是世俗人,我能相信你拿什么去浇灌你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