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钱塘湖春行阅读题及答案
2023-08-15 17:02:55钱塘湖春行创意教案推荐
2023-08-12 05:03:24古诗三首(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导学案
2023-08-08 18:58:01钱塘湖春行古诗内容
2023-08-16 06:08:54醉翁亭记主旨句
2023-08-16 15:32:15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
2023-08-04 02:52:49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2023-08-18 06:32:35钱塘湖春行阅读题及答案
2023-08-15 17:02:55钱塘湖春行创意教案推荐
2023-08-12 05:03:24古诗三首(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导学案
2023-08-08 18:58:01钱塘湖春行古诗内容
2023-08-16 06:08:54
踏莎行秦观教案
踏莎行 秦观
教学目标:
1、读懂这首词的大意,品味语言;
2、探讨词中象征性景物的内涵;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探讨象征性景物的内涵;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湖南的郴州有一座三绝碑,所谓“三绝”指的是秦词、苏跋、米书“三绝”,即秦少游作词、苏东坡写跋、米芾书法。郴州知军邹恭把原碑拓上,转刻在苏仙岭白鹿洞的大石壁上,这就成了三绝碑。我们知道苏轼是文学界的泰斗,米芾是书法界的巨人,那么另一绝秦观的这首词绝在何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词坛的千古绝唱——《踏莎行》。
二、解题,正音
“莎”读suō音,词牌名,它是指一种莎草,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这个词牌的本意是指“在草地上游玩”。
三、走近词作者
1、走近秦观
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余三人是黄庭坚、晁补之、张耒lěi)。秦观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被誉为“婉约之宗”。
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风调凄迷幽婉,清丽曲雅,音律谐美,情韵兼胜。代表作有《鹊桥仙》《浣溪沙》等。名句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细雨细如愁”(《浣溪沙》)、“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春日》)。
2、才子的人生悲歌:
(1)政途不顺:北宋后期,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后,新旧两党激烈的争斗,由政见的不合,发展为意气用事,甚至出于一己之私利,而互相倾轧,党同伐异。元祐间新党重新执政,苏轼因为旧党而坐罪,秦观受牵连同遭贬谪,他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今浙江丽水)酒税,最后又被人罗织罪名,贬徙郴州(今属湖南),并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禄。
(2)以诗言志:接二连三的贬官,理想破灭,前途渺茫,万分苦楚,千般哀怨,满怀惆怅、悲愤交加,他来到郴州后写下了这首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谪居之凄苦与幽怨,成为词坛的千古绝唱。
四、诵读这首词
1、诵读指导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感情。
指导:1、找出韵脚 2、注意重音 3、把握悲苦的感情
五、读懂这首词
1、了解这首词的大意,借助注释理解词义。不懂的地方先同座位讨论。如还有不懂的提出来全班讨论。
2、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和关键动词、形容词
主要意象:雾、楼台、月、津渡、桃源、杜鹃、斜阳、驿、梅花、尺素、郴江、郴山
关键动词和形容词:失、迷、望、寻、闭、寄、传、砌
3、展开想象,把这首词的内容和情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
五、鉴赏这首词
理解象征手法及其原因
(1)这首词有诸多物象。它们分别有怎样的象征意义?为什么要采用象征手法?
明确:
雾、月:本身的虚无缥缈 ,喻不可克服的现实阻碍 。
楼台:心中向往的境界。
津渡:乘船出发的渡口,也是人生出发的津渡。
桃源:理想的寄托,心中的乐土。
杜鹃:表示春暮;暗含归乡之意。
斜阳:不止说一日之暮,还指春暮,尤其还有人生之暮的悲哀。
原因:符合其贬谪之人的身份;收到含蓄委婉的艺术效果。
品味词语的妙处
(1)“失”“迷”两个字用的好,请你分析好在哪里?
明确:使动用法(使……失;使……迷。);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
(2)“望断”写出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词人寻觅理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
(3)一个“闭”字用得妙,它有怎样含义,请指出?
明确:
a.包围 驿馆被春寒包围 衬托荒凉而又寂寞的环境
b.锁住 锁住了料峭春寒中的'馆门,也锁住了那颗希冀的心灵。
一是衬托荒凉而又寂寞的环境;
二是逃避袭人的“春寒”,闭户不出;
三是妄图借此阻止进入耳鼓的杜鹃的哀啼;
四是妄图阻挡映入眼帘的落山的夕阳。
(4)我们把“斜阳”换成“夕阳”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因为“斜阳”是引起愁的事物,而“夕阳”是中性词,不带情感
(5)既然有人寄梅,又有人送书信,为什么还有恨?“砌”字用在这里,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会这样?
明确:因为这些都不能排遣作者心中的郁闷。“砌”为“堆叠”之意。一朵朵梅花,一封封书信,如砖石垒墙般“砌”起一道高高的,无法逾越的“恨”墙。将那无形的伤感形象化。恨谁?恨什么?一切尽在不言中。
讨论句子的含义
(1)想象一下,“尺素”里面写的是什么内容?
有朋友和亲人的来信应该让游子倍感宽慰,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按理应该欣喜。
但身为贬谪之词人,北归无望,却“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每一封裹寄着亲友慰安的书信,触动的总是词人那根敏感的心弦,奏响的是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痛省今时困苦处境的一曲曲凄伤哀婉的歌。每一封信来,词人就历经一次这个心灵挣扎的历程,正是“梅花尺素无重数,此恨绵绵无绝期”!
(2)理解“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含义。
文中有两种理解,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请联系这首词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加以说明。
教师解读:
“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是自己还得呆在这里,得不到自由。”
“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而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切政治斗争漩涡中去呢。”
“在深重坚实之苦恨中,面对无情之天地,发出的无理问天之语。”(如柳永《八声甘州》“何事苦淹留”的发问)
从表面上看,这两句似乎是即景抒情,写词人纵目郴江,抒发远望怀乡之思。但实际上,一经词人点化,那山山水水都仿佛活了,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这两句由于分别加入了“幸自”和“为谁”两个字,无情的山水似乎也能听懂人语,词人在痴痴问询郴江:你本来生活在自己的故土,和郴山欢聚在一起,究竟为了谁而竟自离乡背井,“流下潇湘去”呢????
实际上是词人面对着郴江自怨自艾,慨叹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怎知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场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去呢?词人笔下的郴江之水,已经注入了作者对自己离乡远谪的深长怨恨,富有象征性,故而这结尾两句的意蕴就更深长丰富了。
六、教师小结:
《踏莎行·雾失楼台》是秦观的代表作,据说苏轼特别喜欢词中的“郴江本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两句,曾把它书写在随身携带的折扇上。当苏轼惊闻秦观逝世的噩耗,他失声痛哭,在折扇上挥笔写下了“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的题跋。
七、再次诵读这首词
八、作业:背诵并能够默写这首词。
附板书:
踏莎行
上阕:写景融情:寂寞清冷的环境。
下阕:记叙注情:远谪的怨恨和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