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文学

秦观在横州作的诗词-醉乡广大人间小

2023-08-14 07:41:13 高考在线

秦观在横州作的诗词-醉乡广大人间小

  秦观(1049一1l00),字少游,又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世人称其为淮海先生,北宋末年婉约正宗词人,著有《淮海集》40卷、《后集》6卷、《长短句》3卷流传于世。秦观自称"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喜读兵家书",尝有"请缨志"。早在1080年,他认真研究历史经验,观察了社会现实,总结北宋王朝推行"内重外轻"的政策,造成对外忍让求和,对内兼并土地的弊端,在《策》的论述中从国论、主术、治势、安都、任臣、朋党、人才、法律、论议、官制、财用、将帅、奇兵、辩士、谋主、兵法、盗贼、边防等方面,提出了一整套的政治见解。至l087年积有三十篇《策》其中内容,指出那时的政治"朝不及夕"、"民不堪命",把仁宗、神宗两朝的黑暗社会暴露无遗,在当时的统治者看来,这无疑是借古讽今,攻击当朝,平心而论,秦观并没有攻击朝廷的用意,他"愿陛下具以意作为明诏,丁宁反覆,如古训诰,誓命之文布告天下,咸使闻知,则小人虽有底欺之言,不能以疑众矣!然后被之于诗章,传世无穷,以明德意,使后世皆知成先帝之功者,陛下也岂不休哉"(1)。以期亡羊补牢,巩固北宋王朝的统治。其出发点是爱国的,完全是处于维护北宋王朝的一片忠心。至l094年哲宗亲政,秦观追随苏轼、范纯仁,被视为旧党,遂坐元佑党籍,被刻入元佑党人碑,直到ll30年下诏追赠秦观为直龙图阁。秦观因学术上有成就,名重一时,而又因党争之祸,名"臭"一时,死后三十年才得彻底平反。绍圣四年(1097)二月二十八奉诏编管横州,差职押伴秦观到横州府(旧址现在县农业局)编管,移送居于城西登高岭浮槎馆中(今水塔脚东方饭店处)。一路上都在船上度过,日行夜停,体力并无苦言,但由于差职押伴,整天蹲屈在窄小的船舱里,秦观已失去了人身自由,心情郁闷,只有泪涕雨集,无声凄泣,心泡黄连水而已。《宋史》卷十八《哲宗本纪》载:元符元年九月"庚戌,秦观除名,移雷州编管。"九月行文,诏书在路上少也要三个月,当秦观接到圣旨时,应是元符二年了。己卯(1099),(秦观)先生自横州徙雷州,在横州的时间约一年多一点。

  秦观在横州的作品有:

  冬蚊

  蚤虿蜂虻罪一伦,未如蚊子重堪嗔;

  万枝黄落风如射,犹自传呼欲噬人。

  秦观1097年秋到横州,住了一段时间,想到自己忧国忧民的满腔热情被那蔡京、刘拯之流迫害诬告,欲输肝胆为天下干一番大事业的理想已经破灭,看到前途暗淡无望,想自己处于如此逆境,遂将一强悲愤倾泻于笔端,写下了《冬蚊》诗。《冬蚊》作于何地有两种说法:一是"绍圣四年丁丑四十九岁,先生在郴州奉诏编观横州,作冬蚊诗(2)。"据考:昔日郴州尘土飞扬,垃圾成堆、蚊蝇孽生,疟疾猖獗,故有"船到郴州址,马到郴州死,人到郴州打摆子"的民谣。当然,经过郴州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1975年郴州已被宣布为无疟区,夏季蚊子猖獗的情况决不会出现了(3)。秦观被安置在郴州时,已是风雨破寒出的冬天,就是现在,郴州十月,人们就开始穿棉衣了,十二月已是风雪交加的寒冷天气,冬天的蚊子决不会飞出来猖獗,"犹自传呼欲噬人。"故此,《冬蚊》诗决不会在郴州作。另一说是绍至四年(1097)作《冬蚊》诗(4)。1097午冬秦观在横州,《冬蚊》诗作于横州。l097年初夏秦观离开郴州编管横州,与《淮海集年谱节要》绍圣四年作冬蚊诗相吻台。横州在冬初时树上的叶子才变黄,北风刮时才落叶,而秦观诗中的"万枝黄落风如射"确实十分形象地描绘横州南国深秋初冬的自然景色。北方人只有亲历其境,才能体会这金秋初冬的风光。现在横州的卫生条件不太好的山村里,到了深秋黄昏时,如果你要到户外活动,成群的蚊子就会在你头上乱飞,嗡嗡作响,你到哪里,这些蚊子就跟随你,在你头上飞到哪里,真是大有"犹自传呼欲噬人"猖獗之势。现在在横州冬天的蚊子还是有的,但已没有疟疾发生了。

  醉乡春题海棠桥祝生家

  唤起一声人悄,衾冷梦寒窗晓。瘴雨过,海棠开,春色又添多少。

  杜翁酿成微笑,半破椰瓢共舀。觉倾欹,醉乡广大人间小。

  此词作于l098年春分后五日,集春社日无疑。此词一个"醉"字,可说明四个问题。一是州官没有按编管规定来管束秦观,据《横州志治职》宋知横州条记载:苏元,神宗时任合门邸侯知横州,直到靖康前,是邕州府苏缄之子,苏缄在和侬志高作战时守城死,苏元总结父辈教训,恩信及民,予以不管不问,使得秦观有自由与民众接触的机会,郴州时的肠断思忧烟消云散。而是秦观的名声在民众中早有传闻,且秦观到横州后作《冬蚊》诗,横州民众进一步,解秦观的为人,加上秦现曾任过教授,到横州后,士人常和秦观切磋,并择童生俊秀者教授"经指授作文,皆有法度可观"(5)正如《横州志义学》载:"有宋诸儒,随于服管之地,皆不惮按引后学,或躬自淳淳发明圣贤之蕴,指示身心之要;或撤皋延席诚性命之旨,"析义利之辨,加深了相互感情。三是横州人民好客,祝生家平日常和秦观酒中论世。春社目更是借祭祀土地神之机,邀请宾客,城乡民众"凑钱祀社,老幼聚饮散福","任大嚼剧饮无吝意"。四是秦观为消除忧国忧民的思虑,用酒灌醉自己,解脱一时。所以秦观在横州才有"社瓮酿成微笑,半破椰瓢共舀。觉倾欹,急投床,醉乡广大人间小"之名句。

  海棠春海棠桥春晓

  流莺窗外啼声巧,睡未足,把人惊觉。翠被晓寒轻,宝篆沉烟袅。

  宿醒未解宫娥报,道别院,笙歌会早。试问海棠花,昨夜开多少?

  秦观春社酒醉挥笔填词,醒后如何呢?正如其在《海棠春海棠桥春晓》所描写的那样,真是处在一幅花香鸟语的山水画之中,连一点"梦寒"的影子都没有,当时春社酒香未退,流莺啼声把秦观惊醒,醒后还不忘海棠花昨夜开发多少。此词作于《醉乡春》后一日。两阙可谓是秦观描写自己当时心境的姐妹篇。上片描写窗外流莺啼鸣,把秦观的好梦惊醒,开眼看到昨晚壮人盖在他身上的翠被,驱散了五更寒意,走出门外看见昨晚的《醉乡春》墨迹已干。下片是回忆昨晚醉后梦中的"笙歌会早"的美好情景,抬头放眼,前面一片海棠在夜雨的滋润的花朵竟放。秦观触景生情,"试问海棠花,昨夜开多少?"一个诘问,提示我们,是眼前花开,还是梦中花发,意境无穷。姐妹篇的异同。两阕词都用海棠桥周围景物"声"、"梦"、"晓"、"海棠"等为题材。秦观通过写实的方法,一洗过去感伤婉约之情,变为古雅高瞻之风。反映作者当时宽怀达观的思想感情。而在艺术具体处理上,如《醉乡春》,秦观将"人悄"反映和当地壮人的和睦相处,行到秦观床前,悄声相邀,请他去饮春社酒。将"襟冷梦寒"化为过去,"窗晓"以后划归现在和未来,又通过"雨"、"海棠"来强调未来的春色,层层推进佳境,十分令人神往,用"社瓮酿成微笑,半破椰瓢共舀"进一步说明他和当地壮人并没有主客之分,而是家乡人气氛之亲切,开怀畅饮,所以饮到倾欹,卧床不起,自是使人感到醉乡广大人间小了。又如《海棠春》,秦观用"啼声巧",使他从梦中惊醒的并不是人,而是窗外的流莺。起来看见自己身上盖的是"翠被"而并非是"冷襟"。秦观当时醉眼迷梦,脑子萦绕的仍是继续梦中出现的"宫娥报,道别院、笙歌会",并没有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待到秦观的思想完全回到现实,"试问海棠花,昨夜开多少?"他的一个掬问,开多少,眼见为时,耳闻为虚,不置可否,使人联想翩翩,这一阙词清新恬淡,自然活脱,情景融洽,画面鲜明。总之,这两阙词意境确实蕴籍清远,古雅高瞻,十分令人赏心悦目,这两阙词是秦观从婉约转向高古,从断肠凄切转向旷达乐观的分水岭,是这一时期秦观的代表作。

  浮槎馆书事

  挥汗读书不已,人皆怪我何求?我岂更求闻达,日长聊以消忧。

  鱼稻有如淮右,溪山宛类江南,自是迁臣多病,非干此地烟岚。

  南土四时尽热,愁人日夜俱长,安得此身作石,一齐忘却家乡。

  洛邑太师淹谢,龙川仆射云亡,他日岿然独在,不知谁是灵光。

  身与杖鸠为二,对月和影成三,骨肉未知消息,人生到此何堪!

  寒暑更拼三十,同归灭尽无疑,纵复玉关生入,何殊死葬蛮夷。

  横州,宋时壮汉比例为8比l,明代是5比1,清时是3比1,现在是l比3强。壮族是当地士著民族,习俗特温厚,性情多纯朴,城厢风俗,重廉耻,尚文学。唐开元中各乡立一学,庆历四年置教授,立官教授自熙宁始。男子不事耕商,妇女克勤刺绣,服饰同京师,凶荒少乞丐。村乡地僻俗朴,只知耕种,自秋成后,至春耕始荷犁锄,故田虽多稻,而家无余积(8)。明时,王济在《君子堂日询手镜》称:吴浙农家甚劳,横之农家甚逸。以牛耕田,每亩得谷二石者为上,畲禾获亦不减水田。其他人家多畜牛,巨家有数百头至千头者,虽数口之家亦不下十数,时出野外,一望弥漫坡岭问如蚁,故市中牛肉四时不辍,一个百余斤,银五六钱,马亦多产,上产一匹价不满五金。其地猪甚肥而美,头短小,腹大垂地,即肥圆如匏,重六七斤,味极甘贻,人甚珍重,延客鼎徂间,无此不为敬(9),从以上史料可知,横州当时生产水平不亚于江浙一带。正如秦观所说:"鱼稻有如淮右,溪山宛类江南",并非夸张。仁宗皇佑四(1052)年四月,广源州蛮侬智高怨交趾,求内附朝廷不许,遂帅众五千,陷邕州,建大南国,相继破横、贵......等九州,杀官吏甚众。先是谣曰:农家种,籴家受,后命狄青为宜抚使,出其后交击,贼大败,得尸五千三百四十一,生擒贼五百余人,收马牛金帛、以巨万计,所掠牲口万余,人复其业。智高自起兵几一年,暴残一方,如行无人之境,吏民不胜其毒。朝廷下赦令优除,复慰抚疮痍,百姓始得更生(10)。直到神宗、哲宗时,还下诏髋减役钱,对情轻法重的罪人,酌情重决断,缓和阶级矛盾。秦观正是在这个政治背景地下在横州生活的,在横州人的纯朴好客热情的接待下,在广西人疾恶如仇的熏陶下,一反过去失意忧伤断肠的思想,重提强志盛气的忧国忧民本质。此诗当作于l098年盛夏横州浮槎馆内。诗人开头通过设问"何求",点出自己在盛夏中挥汗读书,正是在忧国忧民,不信你看,"洛邑太师"、"龙川仆射"都已作古,将来留下来的是什么呢?是自己的策论思想。现在这里的形势不正是说明这些么!由于"寒暑更拚三十",自七岁启蒙,到三十七岁中进士,但到现在才智也没有发挥出来,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肉体一样"同归灭尽无疑"。这里"南士四时尽热,"但也是山清水秀的.鱼米之乡,象准河两岸一样。想到家乡的妻子儿女如何呢?为什么将我编管到这里,使我如何能够忍受和亲人离别之苦呢?自己孤身一人,病痛绕身。这是党争之祸,贬迁忧思积劳而成疾,"非干此地烟岚"。这里山好、水好、人情好,如果能够变成石头,忘掉家乡的话,我情愿死后藏在边疆这里,如果来世投生,还到横州这里。诗文描述虽住南国山清水秀,鱼米之乡的横州,也难冲淡秦观病困、孤寂、愁苦、思乡、忧国忧民的浓情。诗文淋漓尽致,情跃纸面,令人不忍卒读。

  月江楼(11)

  仙翁看月三百秋,江波日去月不流。肯因炎尘暝空阔,直与江月同清幽。

  苍捂云气眉山雨,玉萧三弄无今古,九天雨露蜇蛟龙,琅玕长凭清虚府。

  此诗当作于1098年秋,月江楼位于海棠桥东的月江湾北岸,又名横浦楼。令在横县政府招特所内,l988年全国第二届秦少游学术讨论会在此召开。《月江楼》表现诗人清静虚无、超脱世俗的心理,反映出诗人热爱横州山水月色,在清幽的月光下袒露自己的胸怀,向大自然寻求新的精神寄托,显示诗人的旷达飘逸、高古严重的诗风。

  反 初

  昔年淮海来,邂逅安期生,谓我有灵骨,法当游太清。

  区中缘未断,方外道难成,一落世间网,五十换嘉平。

  夜参半不寝,披衣涕从横,誓当反初服,仍先谢诸彭。

  羲发阳之阿,铺缀太和精,心将虚无合,身与元气并。

  徙降三境中,高真相送迎,琅函纪前绩,金蒲锡嘉名。

  耿光动廖廊,不借日月明,故栖黄埃里,绝响空复情。

  此诗作于l098年冬,还没有接到"追官勒停横州编管秦观,特除名永不收叙,"移送雷州编管的诏书,因而还能静心写下这《反初》诗。《反初》乃借用《离骚》"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生吾初服"。初服,未做官时的服装。"反初"即返回没有做官时的太清生活。秦观在回顾五十年的生涯时画龙点睛指出了;他踏入仕途,是落入世间网,乃是因为"区中缘未断",唯有"誓当反初服"。(曹植《七启》"愿反初服从妇而归"。后人称辞官为反初服。)不做官,独善其身。才能脱离党争世俗的纷扰,进入太清之境,求得清虚宁静,不再被贬谪流徙,使后半辈能和家人团聚,过着安稳的生活。这正应了我国古代知识分子中的一般处世规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12)。自己依靠自己耿耿星河的光辉来谋求生活出路,决不依赖皇上的恩赐的结论,就是栖息在黄土的尘埃里,也心甘情愿,立下誓不做官,杜绝当官光宗耀祖"空复情"的思想。秦观当时的思想是佛家"消极出世"的态度。"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占上风。

  满庭芳红廖花繁

  红廖花繁,黄芦叶乱,夜深玉露初零。霁天空阔,云淡楚江清。独棹孤蓬小艇,

  悠悠过,烟诸沙汀。金钩细,丝纶慢卷,牵动一潭星。时时,横短笛,清

  风皓月,相与忘形。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饮罢不妨醉卧,尘劳事,有耳谁听。

  日高未起,枕上酒未醒。

  秦观在郴州作此词(13)。"云淡楚江清"似写作者在楚地(郴州)秋霁垂钓,江上醉卧的隐逸生活感受。据秦子卿《秦淮海年谱考订笺证》所述:观在绍圣三年十月启程离开处州赴郴州。在路上已是"风紧驿亭深闭"、"霜送晓寒侵被"冬初之时。到郴州已是"湘天风雨破寒出,深沉庭院虚"冬末之景。没有"红廖花繁"、"霁天空阔"之象。绍簪四年二月二十八日下诏秦观编管横州,令所在州差职员押送。在"人共楚天俱远"的呼号而离开郴州罢了。秦观当时的心情是"无寐"、"无绪"、"断肠",哪有什么"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饮罢不妨醉卧,尘劳事,有耳谁听。日高未起,枕上酒未醒。"的清静无为的心情呢?据笔者之见,从秦观在郴州时间和其当时的心情,此词不可能在郴州所写。横州有郁江任由秦观独棹孤蓬小艇,悠悠过,在海棠桥边又有深潭任由秦观金钩细,丝纶懂卷,更有象祝家的壮人相亲相敬,任由秦观饮罢醉卧,日高未起。故此,从词意和词人的心情来看,此词应在横州所写。

  鼓笛慢

  乱花丛里曾携手,穷艳景,迷欢赏。到如今谁把,雕鞍锁定,阻游人来往。

  好梦随春远,从前事,不堪思想。念香闺正杳,佳欢为偶,难留恋,空惆怅。

  永夜蝉娟未满,叹玉楼,几时重上。哪堪万里,却寻归路,指阳关孤唱。

  苦恨东流水,桃源路,欲回双桨。使何人,细与丁宁问呵,我如今怎向?

  此词作于何时何地,原不能确指(14),但据"哪堪万里,却寻归路,指阳关孤唱。苦恨东流水,桃源路,欲回双桨。使何人,细与丁宁问呵,我如今怎向?"从词意来看,离京城"万里"之遥只有在郴州、横州、雷州、滕州。但能有心思"却寻归路"回忆"指阳关孤唱",只有横州地。因为秦观在横州时与当地民众相处甚好,有"杜翁酿成微笑,半破椰瓢共舀。觉倾欹,醉乡广大人间小。"为证。又有"鱼稻有如淮右,溪山宛类江南,自是迁臣多病,非干此地烟岚。"为凭。一般说北方人认为南方属瘴疠蛮荒之地,将南方视为畏途。但秦观到横州后和当地民众接触,得出"非干此地烟岚"的结论。秦观只有在这山好、水好、人情好的环境中生活,加上地方官管束不紧,才有可能淡化"肠断"、"梦断"的思绪,"却寻归路","欲回双桨",回忆在郴州启程时,"指阳关孤唱"的悲凉情景。雷州、滕州已没有这段情感了。再说,郁江水时向东流的,秦观为什么"苦恨东流水",因为郁江东流去西江,出珠江。离回归高邮的路程是越走越远了,但他还是向往桃源路,想寻找知心朋友,仔细商量,如何办才能"回双桨",沿桂江而上北入湘江,回到故里和家人团聚。作此词的时间当在1098年冬或是l099年春还没有接到诏书时。

  秦观在横州作品的思想。秦观在横州写有:《冬蚊》l首,《醉乡春》1阙,《海棠春》l阙,《浮槎馆书事》1首,《月江楼》l首,《反初》l首,《满庭芳》1阕,《鼓笛慢》1阙。从以上作品可以看出,秦观自l097年秋带着"肠断"之痛来到横州后,听到广西壮族首领侬智高领导农民起义,采用武力企图改变北宋王朝的英勇壮举,深感自己对刘拯之流的迫害无能为力,看穿所谓党争,实质就是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并无半点为民众着想。在接触到横州人民主持正义,同情被迫害的秦观时,写出了《冬蚊》一首,强烈诉讼诬之人和吃人之人,要比冬天的蚊子更可恶,呼喊出了人民的心声。秦观被迫害得到横州人的同情。他的《冬蚊》更得到横州人民的赞赏。自1098年春就常和横州人民接触,以诗会友,借酒交友,传授文学知识给横州人,而横州人更为秦观被打击贬谪大抱不平,同情秦观的编管处境,则将秦观视为横州人,一起随便吃喝,使秦观感到象回到家乡,和故乡人民生活一样亲切。社瓮可爱,椰瓢交错,醉乡广大更可爱,开怀畅饮,狂饮不羁,直到倾欹卧床不起。秦观和横州人的心是连在一起了。友情的淳酒浇化了秦观心中的"无重数"入云大山,是他求到了心灵上的陶醉和欢娱。这么一个充满友情的温暖的"醉乡",比起那勾心斗角的官场"人间"不是更广大么?正因为秦观有感于横州壮汉人民的真挚,所以不管是与友论词痛饮还是收徒授业,他都甘愿把自己的才学传授给横州人民。有闲暇就挥汗读书,将忧国忧民的深情放在写诗填词上,将文化知识留给后人。而一些横州人并不理解,好心劝导秦观不要整天看书看得太辛苦了,既然没有官做,就好好休息。秦观认真总结一生,写了《反初》诗,以纪念自己的五十寿辰,此时秦观消极出世,无为而治的佛道思想占了上风,再看不到"断肠"的愁思了。

  横州历代怀念秦观的碑文。《古今图书集成方与汇编职方典南宁府部1441--l446页》载:《醉乡春题海棠桥祝生家》,作者是唐均得,词曰:"老去莫将心悄,三万六千分晓。这酒也,与诗缘,磨未尽,知多少? 地下少游应笑,笑我狂饮大嚼。适意处,便逍遥,草间鹌大鹏非小。"此词是对秦观《醉乡春题海棠桥祝生家》的步韵之作。从词的内容看,似是当地社会缙绅文士,"这酒业,与诗缘"之句,分明说作者当时在经营酒业,并同秦观结上了诗缘。当闻讯秦观死后,追昔抚今而作,此词处处显示宗主之谊及诗友之交的亲切感,通读这首词,使我们仿佛看到秦观洒脱与豁达的姿态。来往于唐均得的酒业和海棠桥的祝家之间,伴随海棠春色追逐"社瓮"、"微笑",一批骚人墨客陪伴着秦观,经常进行吟游与唱酬活动。《横州志记序怀古亭记》载:"公殁百余年,邦人爱之不忘。犹曰:吾郡城僻且陋,而少游尝辱居焉,往往记以为荣,......贤人君子,不必有教泽在人,而后人敬慕之也,随其所至,使人高其风,希其行,愈久而不衰,是其可尚矣......虽有好事者,摹其迹而锓金之术,然纪事失实,不足以念来者,光祖到郡甫一期,访寻遗迹,瞻言清风。于是屏丛芥之翳......而匾以:登临怀古"(15)。这是1216年秋之事,距秦观在横州是几十年之事了。l216年刘受祖在《海棠桥记》中载:士不忘淮海将何取焉?为其花间一醉吟耶?为其放浪形骸耶?为其先经指授作文皆有法度可观耶?是知其然,而未知其所以然也......子独不观宁浦事诗乎?挥汗读书不已,人皆怪我何求,我岂更求闻达。日长聊以消忧。淮海何忧乎?《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绍圣以来,群贤屏斥,奸夫窃柄,剥床而肤可虞,城圯隍可复。淮海之忧,盖在是耳,在天下者,不忘其忧,在吾心者,不改其乐。淮海之志,惟志于忧国忧民(16)。l514年知州黄琮在重修少游书院有记。l555年吴时来在海棠祠碑中有述(17)。1934年秋,横县县长在重修淮海祠碑文中提到:"邑之耄老缙绅联袂而称曰:淮海先生,文章行谊名古今,而祠不加修,非所以慰前哲诏来兹也"(18)。l988年横县政府重修怀古亭,秦子卿撰文记载:秦观"罢官编管于此,得与邦人亲爱相处,讲信修睦,施教敷文,风义所化,有益郡中。先祖逝后,邦人常念前修......更筑怀古亭以彰先祖之德,而表邦人之情,今数百年矣,欣逢盛世,文明建设,日月新焉。横之邦君志士,又谋重修此亭,已备全国第二届秦少游学术讨论会之召开"(19)。

  《横州志迁寓》载:"秦观,字少游,扬州高邮人,......继编管横州,尝醉宿海棠桥祝生家,有醉乡广大人间小之句"(20)。在《横州志古迹》中载有月江楼、浮槎馆、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怀古亭、晁无咎小照石刻、名宦祠、海棠祠、淮海书院。1930年横县县长等倡拓淮海祠为槎浦公园。1934年重修淮海祠,刻淮海先生遗像嵌之祠壁。l985年重建海棠亭。1988年新塑秦少游像、重建怀古亭、淮海祠、建月江楼。l988年横县县长倡修海棠公园。l989年全国政协副主席程思远在视察横县时为海棠公园题字。全国第二届秦少游学术讨论会和广西人民出版社在横县政府、政协横县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出版发行《秦少游研究论丛》、《纪念秦少游诗词集》。1989年12月10日*的叔父江树峰教授为纪念秦少游编管横州890周年,步秦少游《醉乡春》韵拍成:"春色依然微笑,编管横州人老。椰树壮,红棉欣,时代翻新多少。

  幽梦千年惊晓,回首平生同好。淮海去,落红留,恢弘宇宙诗能小。"词成从北京邮给横县父老。l990年横县县委和县政府为建设精神文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之需要,发动机关干部职工街道居民,出资出力续修海棠公园。

  参阅:(1)见《淮海集策国论》

  (2)(4)见《淮海集年谱节要》

  (3)见《南国郴州》

  (5)(17)见《横州志记序海棠桥记》

  (6)(8)见《横州志风俗文学》

  (7)(9)见《君子堂日询手镜》

  (10)见《横州志化蛮》

  (11)见《横州志诗词》

  (12)见《秦少游研究论从简论秦少游的道家思想》

  (13)(14)见陈祖美选注《淮海词》

  (15)见《横州志记序怀古亭记》

  (16)见《横州志海棠祠碑记》

  (18)见《横县志重修淮海祠碑文》

  (19)见《秦少游研究论丛重修怀古亭记》

  (20)见《横州志迁寓》

  南宁地区第一民族师范学校 黎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