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雨夜清晨散文
2023-08-13 11:20:58走近寨九坳散文
2023-08-06 23:19:45一江风月散文
2023-08-06 19:19:16我是漂流散文
2023-08-14 16:38:52醉翁亭记主旨句
2023-08-16 15:32:15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
2023-08-04 02:52:49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2023-08-18 06:32:35雨夜清晨散文
2023-08-13 11:20:58走近寨九坳散文
2023-08-06 23:19:45一江风月散文
2023-08-06 19:19:16我是漂流散文
2023-08-14 16:38:52
谈读书散文
谈读书散文
最近,翻开余华和莫言的散文集,在《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与《聆听宇宙的歌唱》中,总会看到卡夫卡、普鲁斯特、福克纳、三岛由纪夫等享誉世界的文坛大师的名字被反复地提到。他们的作品被一次次地剖析,写作手法被一此次地解读,尤其是那些异于他人的技巧性的东西。
也许,这是每个成名的作家成名前后的必修课吧!要想写出惊世骇俗的作品,似乎总需要挖空心思先去揣摩、临摹然后再去创造自己的风格。如果答案大概、可能、也许是对的,估计我一辈子都不可能成为作家,因为我似乎对此毫不感兴趣。
发现自己读书时严重偏食。首先,我排斥那些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品。再者,我没有了阅读大部头小说的勇气。还有,就是讨厌那些只会编故事但是现实生活一片狼藉的人!这样挑来拣去在,似乎也所剩不多合我胃口的书了。
我一直认为,一个读者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眼睛浏览着素雅暖心的文字,内心涌动着善良美好的情愫,感动并共鸣,还有因为文字的阐释和解答而带来的一份豁然开朗的心境,更有因为文字的涤荡而在心中留下的一片澄澈和明净。文字让人内心不再聒噪,不再惶然,不再烦恼,只有静谧,充实,还有一缕浅浅淡淡的笑意。
所以,读书时,我只想看那些优美、单纯的文字,情节是否感人至深,反映出的精神实质是不是具有现实的批判和指导意义,是否给活着的世人带来一丝光亮和警醒,又是否站在了人性的角度上抛却了一切世俗偏见和政治的因素。至于说,作者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和技巧,设置了怎样的场景与众不同,怎样将现实与虚构结合的不留痕迹,怎样将自己融入了故事的叙述中,这些都不是我关心的'。那些只能成为标准意义上的文学评论家、专业作家或者文学研究者关心的问题,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是完全不需要深究的。
写作也好,读书也罢,我一直坚持这样的原则:顺从内心!在我的眼里,只有当写作者与读者有着某种相似的生活经历、有着本源相同的文化背景、有着大体相似的性格特质,才有了共鸣和共振的前提!
说实话,我并不喜欢外国文学,这或许是因为自己欣赏的能力不够的原因。一个不懂文学的人说她不喜欢,似乎合情合理。我宁愿抱着《平凡的世界》,泪落如雨,因为我能够在路遥的描述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苦难也好,幸福也罢,都是那么的相似。可我不愿意对着《追忆似水年华》拒绝品味,因为我觉得我的灵魂和普鲁斯特的描述始终在游离!可这丝毫也没有妨碍他文坛巨匠的地位!是固步自封,是小国寡民,是坐井观天,是顽固不化?是也不是,只因为不喜欢,而不喜欢和喜欢一样,有时候并不需要太多的理由。
不知怎地了,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越来越没有了看小说的勇气。因为浮躁?因为匆忙?因为忙碌?因为不懂欣赏?我也问过自己,好像不得而知!只会在枕边放一些淡雅精致的书,书中的文字温婉娴静,读来如沐春风,不重不累,翻到那里就是那里。毕淑敏,张小娴,周国平,汪曾祺,不知从何时发现内心偏爱他们。哪怕是纳兰容若的诗集,或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都会让人陶醉!
平日里,人没有太多可以随心所欲的事情,更多的是身不由己,被动选择,更遑论顺从内心,可是唯独读书和写作可以做到这点,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偏爱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