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文学

《三字经》读后感精选10篇

2023-08-14 08:47:53 高考在线

《三字经》读后感1

  妈妈在庐山买了一套书给我。这套书的总称是《中国古典文库》,里面有《三字经》、《增广贤文》和《百家姓》。其中我最喜欢《三字经》。

  《三字经》里我最喜欢这一句三字经:勤有功,戏无益,节旨在,宜勉力。它的意思是:勤奋好学的人一定会事业有成;游手好闲、不求上进的人是没有作为的。年轻人应该经常用这两句话告诫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

  一读这句话,我就想起一个故事:李白从小聪明,但不喜欢学习。一天,他逃学去玩时,见到一个老奶奶在磨一根铁棒。李白问:“老奶奶,你磨铁杵做什么呀?”老奶奶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针。”李白问:“这么粗的铁杵能磨成针吗?”老奶奶说:“只要我每天不停地磨,铁杵一定会磨成针。”李白听了,后悔自己贪玩而浪费了读书的时间。从此,李白立志努力读书,后来成为了大诗人。

《三字经》读后感2

  我从幼儿园开始就读了《三字经》了。当时,我读来读去就只为了一个目的:好玩。现在到了小学,我们学到了国学,我才慢慢的看起《三字经》来……

  其实许多人说《三字经》是很无聊的,我刚开始也这么认为,可到了今天,我认真的读了读《三字经》,发现了里面许多的知识。

  我最喜欢里面的一句:“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因为这句话的意思令我很受感染,意思就是:“狗在晚上看家,鸡在早晨叫醒人们,人如果不学习,怎么能成人呢?”

  也是,如果不学习,就连一个做人的资格也没有,何谈在社会上发展呢?

  接下来的这句,是上一句话的后面一句:“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这句的意思也让我深受感染:“蚕会吐丝,蜜蜂会制造蜂蜜,人不学习的话,还不如这些动物。”是呀,许多动物会为人类制造东西,而有些人呢,只是社会上的废物。还不如这些辛勤劳动的动物们呢。

《三字经》读后感3

  今天我读了三字经的第二段话,有一句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意思是,孟母选择好的地方给孟子居住,为了让他有一个好的环境学习,有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剪掉织布机上的布来教育他。

  就好像我天天都练琴,如果有一个月放假不练了,那就等于之前学的都白费了,要再想捡回来之前学的知识,又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下去,才会有收获。

《三字经》读后感4

  说起三字经,那可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瑰宝。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三字一句、含义简单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

  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在小时候,通俗地把它理解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可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每个人刚生下来时,本性都是善良的。虽然每个人的本性差距并不大,可是,由于生活环境的不一样,差别会越来越大。

  在这本书中,我懂得了对于学习,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专一。所谓“一心不能二用”。古时,有“江南才子”之称的唐伯虎。幼时,也因“心不专”而受到教师的教诲,但最终当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时,技艺已经超过了他的教师。是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为什么有成绩好坏之分呢?仔细想想最根本还是自我的心思问题,是不是花心思学习了,是不是“用心专一”了。当机会从身边溜走的时候,要想想当时为什么不用心一点儿呢?

  也懂得了做人的准则,古人发奋图强的故事,中国悠久的历史,许许多多我们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和接触的知识,比如,我读了《三字经》中讲历史的部分,清楚得明白了中国这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是怎样在历史。

  这就是三字经,是一本历史悠久的书;引领我们走向真确方向的书。

《三字经》读后感5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的,读书能让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暑假,我重读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字经》,让我受益匪浅。

  《三字经》是中华文化的经典作品,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读起来朗朗上口,短短的文字,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就告诉我们:我们就像一块璞玉,要想发光,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像播种一样,只有洒下汗水,才会收获成功的果实。

  其中,让我最难忘的是——“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讲的就是黄香温席,孝顺父母的故事。这些古朴的文字把我带入了一个爱的世界。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场景。炎炎夏日,黄香在父亲睡觉时,轻轻地为父亲扇凉,用孝心吹散炎热;寒风刺骨的冬天,他先睡到床上,用自己的体温暖床,再让父亲睡上去,用孝心驱走寒冷。他的孝心像春雨点点,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读着读着,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孝心女孩”——陈春林。母亲病逝,父亲瘫痪,可这些事都没有难倒她,她勇敢地挑起了家庭重担。用自己的孝心燃起了父亲生活的希望,用细心地照护让父亲重新站了起来。她带父上学的行为更是感动了无数的人,成为家喻户晓的“孝心女孩”。无论是黄香还是陈春林,他们都用孝心给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孝敬父母,回报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这样经典的故事在《三字经》里数不胜数,《三字经》就像一位无声的老师,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又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我们要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敬父母,发扬光大,让生活充满爱。

《三字经》读后感6

  《三字经》里面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孔融有七个兄弟,他排行第六位。四岁时,他就已经懂得谦让之礼了。有一天,邻居给他家送来一筐梨,孔融从容地选了一个小梨,把大梨让给了哥哥们吃。大人问孔融为什么挑小梨呢?他回答说:“诸兄年长,正宜用大的。我乃小弟之辈,年尚幼小,自应取小,‘犯上’不妥。”这个故事被广为传颂。这个故事对应的三字经是: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三字经》让我在愉悦的阅读氛围内汲取知识养料;精彩的内容配以精美的插图,给我带来美的视觉享受。我相信这本书不仅可以激发我的阅读兴趣,还可以丰富我的内心世界,提高我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从而达到启迪智慧和净化心灵的作用,愿这本书成为父母教育我的得力助手,成为我成长中的好朋友!

  我真诚地希望我能与经典同行,收获知识,获取快乐。

《三字经》读后感7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三字经》读后感8

  人们常说:“一本好的经典就是一个好朋友。”经典对人成长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好的经典往往能改变人得一生,而执着于看书和爱书的我,到今天读过的经典已经不计其数了,使我受益无穷。

  盛夏我坐在院子里,微风轻轻地吹着,朦胧的月色,手中捧着《唐诗三百首》惬意的渐渐沉入梦乡。小时候我怀着激动地心情,从妈妈手中接过我的第一本书《三字经》,他打破了我沉睡的心灵,让圣洁的阳光照进来,于是我每天吟唱着:“人之初,性本善”,敲开了知识的大门,走进了经典的世界。从此,嬉戏的地方少了一个顽皮的身影,怀着一份不舍我迈出了年幼。如今,《三字经》已不能满足我的需求。于是,我便向更高的境界探求。一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使我心旷神怡,一首“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让我对大自然充满向往,对瀑布溢满的憧憬。

  我带着对李白的崇拜,对杜少陵的向往……去更深的了解经典,也对它更多了一份期望 。我深深的沉入了经典里,畅游在这知识里,其乐无穷。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会更深的挖掘你,去享受更多的乐趣,贮藏更多的智慧……与经典作伴,与圣贤为友,做龙的传人。

  读经典就是读人生哲理,经典与我有约。经典是我成长的好朋友,它不断的孕育着我的心灵。

《三字经》读后感9

  《三字经》,它短小的人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一直毅力于灿烂之巅,多少年来一直伴随中华儿童的人成长。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放在《三字经》的开头,讲出了人的本性是天生善良的,但由于后天的教育和自己的勤奋程度而差距越来越大。“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讲述了如果学习时不专一,那么善良的人本性就会受到变迁,最后与人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现在的我们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上网、逃学在中学生中都时有发生,我们要学会专一,“一心不可二用”,才可有所成就。

  在《三字经》中,有一段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彼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这段话告诉我们:圣人孔子曾拜7岁的小孩项橐为师,古代圣贤且能如此勤奋学习,跟何况是我们;宋朝中书令赵晋读了一辈子《论语》,做宰相之后,仍勤奋读书;公孙弘为了学习削竹片抄书,他没钱买书却如此勤奋;孙晋怕晚上读书打瞌睡,把头发系在梁上,苏秦学习疲倦时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晋朝车赢晚上用捉来的萤火虫当做灯来看书,孙康依靠雪的反光来看书,他们虽然贫穷,却没有因点不起灯不学习;汉朝朱买臣边砍柴边看书,隋朝李密边放牛边读书,他们尽管劳累,却不放弃学习。我们现在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又有老师的悉心呵护,我们 太幸福了。

  《三字经》概况了中国上下五千的历史知识丰硕,它独特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人耳目一新;《三字经》虽然重在传道,可生动有趣,记载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和故事,这让人在学习中增加了不少乐趣,也让读者对为人处事、求学交友等方面有了更为直观的认知;《三字经》通俗易懂,还可也陶冶情操,提高人民的涵养。

《三字经》读后感10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启蒙教育读本,大家对它也十分熟悉,“人之初,性本善”,耳边仿佛回荡着几百年前,私塾里的学童正咿咿呀呀地诵读声,我就情不自禁地拿起书,有滋有味地看起来。

  《三字经》最后的“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值得我们去深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勤奋努力地学习,一定会获得成功,而天天玩乐、懒惰是没有益处的。我们要引以为戒,应该勉励自己努力去学习。这可以说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可虚度岁月,蹉跎光阴。我们是小学生,爱玩是我们的天性,但我们也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不要整天沉迷于游戏。学习时也要改掉懒惰的毛病,要一丝不苟、认认真真的学习,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回想以前,真是惭愧。有一次,我在做一些奥数题,每一道题就像一座座迷宫,让人看得一点头绪都没有。于是,我就懊恼的丢下它们去看电视了。引人入胜、趣味横生的电视节目,不久就把我的思绪带到九霄云外去了。直到晚上,我才记起奥数题还没做,心中一阵紧张,没办法,只能挑灯奋战把它们做完了。后来,我才发现其实题目很容易解答,早上却因为偷懒没有认真思考。看来真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啊!学习不就在于勤吗?要是学习不勤奋,再聪明也没用。

  《三字经》里面还有许多精彩词句,值得我们深思。每天读一读,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不断的鞭策自己,让我们离成功更进一步!

  《三字经》的原文虽然只有一千余字,但全文的内容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包罗万象。它里面有尊敬父母、友爱兄弟、团结一心、奋发有为等行为美德,同时也包括许多我们应该掌握和了解的自然及历史知识。

  当我读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句时,就想到为人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如果只给他们提供物质所需,抚养他们长大,却没有好好教育他们做人、做事,这就是父母的过错。同样,老师如果没有在学习上好好教导学生,让学生产生懒惰心理而不好好学习,学生因此而荒废学业,这就是老师的过错。由此可见,古代人对教育有多么的重视呀!

  其中令我最难忘的一句话是“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此时此刻,我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画面,蚕正在吐丝将自己包裹,蜜蜂在花丛中穿梭……我心中涌起一股热血,蚕能吐丝结茧,供人织成丝帛;蜂能酿造甘甜的蜂蜜给人食用,人生在世,倘若不用功学习,荒废了功课,没有本领回报社会,那就连小小的昆虫也不如呀!所以,我们学生不能荒废了学业,要好好学习将来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做为一个现代的学生,我们应当将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世世代代永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