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文学

浅析水调歌头

2023-08-09 01:42:05 高考在线

浅析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事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浅析水调歌头:

  宋代词人苏轼(号东坡居士)的代表作:《水调歌头》因其丰富的感情、远大的政治抱负、超凡的艺术技巧、深奥的人生哲理而流传千古,深受广大人民喜爱。通读全篇,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富于生活气息

  以想月、呤月、颂月为主线,使作品充满人情味和生活气息。作品以开始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以月亮为依托,把月亮这个永而恒而神奇的.事物赋予新内涵。

  二、彩用倒叙的提问手法,有诗意又有创意诗人在写该词的时候是丙辰年中秋夜喝酒后,望月有感而写的。但如果用《把酒问青天、明月几时有?》的顺序写作时,就会显得平淡无奇。于是诗人一反常规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倒序法,使读者的感情喷薄而出。一下子把读者的视线和感情深深吸引住。给人一种新奇、挺拔、真实、主题突出的感觉。

  三、语句含蓄,竟境深远

  苏轼在写这首诗之时,内心世界十分复杂。通篇作品有三个问号,并以“不知”“何似”“不应”“但愿”等词汇,把对朝庭的不满,对弟子由的怀念,对民族的关爱,对未来的惆怅、对人们的祝福,通过望月、吟月、颂月的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面又十分含蓄。他对月发问,并不是要月亮回答,而是渲泄自己感情、表白自己的观点、倾吐自己的不遇。其爱国、爱民、爱亲人的情感尽在“月”中。

  四、层次分明,首尾相应

  该词前半段,主要是写诗人的政治包负、惆怅、失意。那“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揭示当时朝庭官场上的险恶,以及诗人想归朝庭的恐惧。后半段是写诗人面对现实自我安慰的矛盾心境。那“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把心中的矛盾、逐向加深。其意味深长,格调高雅使人彷佛看到一位活生生的爱国、爱民、忧国的苏轼就站在眼前。

  借月抒情、借月议政、借月感怀。苏轼这首《水调歌头》可谓在众多词中绝无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