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文学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说课稿

2023-08-06 07:26:39 高考在线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本文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长调词”。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总体目标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我的课程设计理念是力争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从一语三文(即语言、文章、文学、文化)的角度细读、精品苏轼的中秋词。

  二、分析学情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主要功能是为刚踏入初中的学生打开一个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第三单元向学生展示一幅祖国各地的“民俗风情”画。

  (一)语言方面分析学情:学生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可以掌握其重点的实词和虚词。

  (二)文章方面分析学情:学生通过本单元所学的小说《社戏》、散文《本命年的回想》及古诗《十五夜望月》,可以更好的把握这首词的结构、意旨和感情。

  (三)文学方面分析学情:这里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需要以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来引导学生欣赏词本身具有的形式美和情境美。

  (四)文化方面分析学情:这里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和创新点,师生共同研读诗词来比较中西诗歌主要内容和创作风格存在的差异。

  三、解读教材

  (一)感悟教材:

  《水调歌头》是苏词代表性篇章之一,它落想奇拔、蹊径独辟,极富浪漫色彩。41岁的他为密州太守,实质上仍处于外放冷遇地位。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情感目标: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四、教学策略

  (一)教学方法:教师的“教”体现在——情感激发、幽默点染、意理阐发。

  (二)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体现在——自主探究、体验感悟、真情表达。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流程

  (一)教学导入部分:

  在苏轼以前,词是佐欢侑酒的工具,词到了苏轼的手里不再是佐欢侑酒的工具,而成为词人自己言志抒情的工具。苏轼的豪放词首推《念奴娇·赤壁怀古》;值得注意的还有《江城子·密州出猎》;谁能猜出来老师最喜欢的是哪一首豪放词?

  在这里创造出一种师生聊天式的情境氛围。在师生的谈话、问话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主体部分:

  1.读诗文,悟语言: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师范读、学生领读和全班齐读),让学生感知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本环节的设计是从语言的角度分析——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词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强调让学生品味该词的节奏、音调和声情。

  2.理结构,会意旨:

  在语言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再上升一个研究层面,看看整首词上阕和下阕分别侧重写了哪些内容?整首词主要抒发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本环节的设计从文章的角度分析——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该词的中心旨意。这样设计主要考察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学生自己可以轻松应对。这里要让学生尽情的表达,畅所欲言。

  3.品文字,析效果:

  诗读的多了,读熟了,就有了比较,有了鉴别和欣赏。《水调歌头》是苏轼豪放词中的代表作。这“豪放”一词究竟指的是什么?

  本环节的设计从文学的角度分析——主要是让学生深入感悟该词的创作风格。这里了着重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诗歌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驾驭语言的技巧,没有对语言美的一种敏锐的感受力很难欣赏其中细微的妙处。这部分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问题已经由浅入深。这里就是本课的重点,此刻学生好比逆风而上。教师需要出示参考答案:“豪放”一词可以理解为东坡性情豪放不受格律束缚。另外,苏轼后期的词是向外部的广阔世界驰骋,恢宏扩大。他的词表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强烈要求,古往今来,天上人间,笔墨没有一点约束。最后,他让自己的性情自然流露于词中,达到自然天成的境界。

  4.广比较,探文化:

  l 阅读下面的三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①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③(英国)哈代《挡住那月光》

  关上窗户,拉下窗帘,挡住那悄悄洒来的月光,她那姿色太象她从前——在我们的琴儿还没积上,多年尘土,石碑犹未刻上,我们念到的名字那时光。

  ……

  别拂动树梢,叫午夜的.香气,弥漫四周,缠绵不逸,唤醒当年它吹给我和你的,同样甜蜜的情意,那时节生活好比笑声,爱呵,同人们所说的无异。

  这灯光照明的普通房间,锁住了我的视线与思路;让杂物在朦胧中隐现,敷衍的话语从口中编出;人生初开的花呵,太香甜,它结出的果子呵,太苦!

  (1)请结合以上三首诗词的内容,说说李白苏轼举头望月、哈代关窗挡月的原因。

  (2)以上三首诗词较好地反映了中西抒情诗中月亮意象的一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在此设计两道思考题,把学生引向一个更高的文化领域和精神境界。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去探究各民族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深层结构。这里是本节课教学难点和创新点,教师出示参考答案:(1)李白苏轼举头望月是思念故乡、怀念亲人(望月抒怀、望月怀远),哈代关窗挡月是因为爱已消失,诗人不想回忆从前美丽的时光、甜蜜的情意、欢笑的生活。(2) 中国诗歌中的月亮使人感到“清寒”(霜、清、冷),有清寒之美,而外国诗歌中的月亮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有温馨之美。

  (三)教学结语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体系中最辉煌灿烂、最有活力的一部分,是历史弥丽、咀嚼不尽的精华。诗经、楚辞、诸子散文、汉赋、魏晋诗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真是此起彼伏,此隐而彼显,不断创造出与时代风貌相契合的文学奇观。对于这种种的文学奇观我们都可以运用一语三文的学习方式去多角度的品析。这样,你就可以感受到“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的快乐!

  布置作业:

  学生尝试用这种方法自己品读和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这两首豪放词。

  六、教学感悟

  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阅读方面的建议:“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我反思这一节课发觉:

  (一)本节课设计的亮点

  一首含义丰富的诗歌,好像一颗多面体的宝石,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光的不同折射和色的不同组合。一语三文的授课线索,旨在理解诗词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二)本节课设计的不足

  由于初一学生的生活经验、思想境界、心理气质和文艺修养均不够成熟。因此,从文化的角度去分析还应由教师把握好尺度,不宜深入的挖掘应该点到为止。让学生明确可从文化的角度去解读、分析诗词或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

  以上是我个人在教学上的一点肤浅的见解,还请在场的各位专家和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