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文学

苏轼是宋词什么派

2023-08-17 07:47:50 高考在线

  苏轼是宋词什么派呢?

  苏轼是宋词豪放派代表诗人。

  一曲“大江东去,浪淘尽”冲击了北宋词坛,一改以往靡艳风格。苏轼也自然成了豪放派代表人物。豪放风格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代表作有《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苏东坡之所以被后世众论者尊为“豪放派”之鼻袓,主要还是由于他的一些描写自己的抱负与理想的词作,抒豪情,言壮志。确实表现了与众不同的慷慨豪迈的气质,领词风转变之先河,如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寄,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以前的词为应歌之曲子词,多写男女相思,写花间酒下的伤别。苏轼词抒发磊落纵横豪放之襟怀,摆脱花间词婉转之态,为激越、豪放充分表现作者的人格个性。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一开始就在上下几千年、绵亘数千里的宏大境界上展开,开阔动荡、雄壮勃发,在这样浩渺的时空框架中,发出人生短暂、功名虚幻的感叹,把人生挫折的懊丧引向高远之处。这种人生哲学虽然缺乏激烈抗争的力量,却也反映了苏轼不甘沉沦的高傲性格。

  又如《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全篇洋溢着一股报国杀敌的豪情,热切浓烈、意气奋昂,给人一种豪气干云天的冲动感觉。苏轼一生都宦海沉浮。指点河山,兼济天下是他的理想。这种儒家最基本的处世思想,促使着他汲汲奔走于仕途之中。想当年科场得意,天子赏识,一时仕途似锦,怎不令人意气奋发?何况是“奋厉有当世志”的苏东坡,目空四海,夸口“致君尧舜,此事何难?”也是可以理解。于是“聊发少年狂”时,作一作“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放词,便也是顺理成章了。

  既使是现实生活,个人悲愁,也能从个人的情感上升到理性的旷达,而非花间婉约的缠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曾有古人论《水调歌头》:“此词前半自是天仙化人之笔。” 足见对其评价之高。词中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全词通篇咏月,却又处处关合人事,充溢着浓厚的哲学意味,是一首自然与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上片借月起兴,下片用月寄情。开篇, “明月几时有”一问,排空直入,笔力奇崛,有《天问》遗风。其下数句,笔势回折,跌宕多姿。“把酒问青天”,“今夕是何年”,又是一种对永恒存在的追寻;它说明作者在儒道的出世与入世,之间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到后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便又豁然开朗,在这永恒的时空里,人之离合与月之圆缺,自古亦然。既知此理,便不应自怨自艾,对圆月而生无谓的怅恨。最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向世上所有遭受离别痛苦的人们,发出深深的祝愿,真是此句一出,境界自高。苏轼把词的题材取向从应歌回归到表现自我,并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创作题材,故苏词多为感事之作,在创作上用记实手法写自己的人生感受,使词的抒情贴近现实生活,词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题也由分离走向统一对应。使词的创作走向正视现实、面向社会和真实人生的大道,极大地拓宽了词的取材范围。

  而综观宋词,浩如烟海,但占最重分量的还是那些婉约缠绵之作。这其实与词的起源和发展直接相关。词本来就是用来让歌女们吟唱的,而歌女们最爱唱的,当然是能够打动人心的缠绵悱恻之句了。因而在苏轼作词之前,宋词的词风自然是非婉约莫属了。当苏轼作词之时,柳词早已是如日中天了,有市井处便有柳词。缠绵婉约已不只是柳词的特点。而是当时宋词的总体风格了。而作为宋代最伟大的文学家的苏轼,却没有使自己的作品落入传统的牢笼。于是,宋词也从此踏上了革新的道路。

  苏轼作词始于他的诗技较成熟时期。在词作的创作上,他结合了大量的诗歌技法,有时为了整体的诗意而不惜打破词曲的音律限制。在词的语言上,苏轼一变“花间”词人镂金错采的作风,都方吸收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等人的诗句入诗,偶然也运用当时的口语,给人以清新朴素的感觉。可以说自苏轼词一出,凡是可以写诗的内容,无一不可以入词了。这样就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范围,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境,使词走向了广阔的生活天地。从此,词非但“缘情”,更可“言志”。争得了与诗并驾齐驱的地位。苏轼用词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负、人生感慨、生活情趣、感受、山川景色扩大了词境,把词家“缘情”与诗人“言志”结合起来,词品与人品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融合。

  总之,豪放飘逸之词使苏轼被人们尊为豪放词的开山之祖,虽其豪放词竟不足他全部词的十分之一, 然苏轼慷慨豪迈的气质,从应歌回归到表现自我正视现实、面向社会和真实人生的大道,扩大了词的歌咏范围,苏轼以诗为词的创作技法,使词获得新的飞跃发展,也使词不再是只可吟唱的曲词,还成了一种以长短句抒写广泛内容的新体诗。这也许正是苏轼对宋词最大的贡献吧!

  知识扩展:对于苏轼是豪放派的主要代表说法的质疑

  在历史必修三上有一段关于苏轼在宋词史上的评价:“苏轼是宋词中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对于他是宋词中的开创者这一说,我是赞同的。但是我对于他是宋词中豪放派的'主要代表颇有异议。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四川眉山县) 人。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他是宋仁宗景佑三年生,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因讥讽朝政被贬任杭州通判;历徙湖州、黄州、常州。哲宗嗣位,召至京师,任中枢舍人。后又与司马光面争新法「不可尽改」而出知杭州。后又因晢宗亲政启用新党,苏轼又被一贬再贬,之贬到海南,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苏轼北返时在常州逝世。当时为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享年六十六岁。高宗朝,赐太师,谥文忠。

  他是一个勇于创新的词人,豪放词风在他手上诞生也合乎常理,但是,仅仅是应为他开创了豪放这一词风而言他就是豪放派的主要代表,个人觉得不严谨。

  田园诗人一说,源于陶渊明。他一生中大量创作了田园诗,其艺术精髓皆于此。故人称其为“田园派”之开山师祖。但是,他也有豪放之作,如《咏荆轲》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髮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澹澹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後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殁,千载有馀情。

  这类诗在陶诗中毕竟占少数,艺术含量也没有其田园诗这么高。所以他可以称作一位田园诗的代表人物。却不能称其为豪放派代表。

  唐朝诗歌分为“田园”和“边塞”两大诗派,王维,孟浩然是田园诗派的主要代表,高适,岑参是边塞诗派的主要代表。而王维两者皆有之,且艺术成就颇高。边塞诗如《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还有那豪兴遄飞的《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他写有如此般豪壮的边塞诗,却被人称为是田园派的代表人物,为什么不称他为边塞诗人呢?我想,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应为可以代表他一生最大成就的是田园类的题材

  应此,我觉得,某人之所以可以称为“代表”,应该是代表了他一生最大成就的题材。而苏轼,豪放词并不是可以代表他一生最大成就的题材,而他的词大多数还是以清疏淡雅为主,如《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他的人生经历中,大都时都是郁郁不得志。如《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抒发了他被贬黄州时的孤寂处境和他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他是第一个用词描绘田园风光的词人,如《浣溪沙》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

  糜鹿逢人虽未惯,猿揉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他是第一个将悼亡写入词中的词人,如《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的确开创了豪放这一词风,但是,能真正代表他在词方面一生主要成就的却不是豪放词,所以,我觉得称其为豪放派代表的说法不妥。正如辛弃疾,他的婉约词同样艺术含量很高,但是能反映他词总体面貌的却是豪放词,所以称他为豪放派的主要代表,却不能应为他有一两首有名的婉约词说他是婉约派的代表。

  夏先生(夏承焘)是一位当代的词学大师,著作甚富,对于豪放派一向以苏、辛并举的说法,夏先生于苏词常有微辞,说:“苏轼受《庄子》、佛家影响很深,其诗文常用豪放笔调来表达颓废的感情,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等就是显例。”,且看他的公认豪放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上阙即景抒情,豪气万丈,但下阙更多是表达消极的情绪:如“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为倒装句,实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 ”。此句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深沉、痛切地发出了年华虚掷的悲叹。“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更是将其消极情绪表露无疑。

  而于他并称的辛弃疾,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如《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又如《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两首皆为其代表作,一风格明快,一沉郁顿挫,同是怀古伤今,写法大异其趣,而都不失为千古绝唱,亦可见辛弃疾丰富多彩之大手笔。

  相比之下,苏轼虽有与其媲美之作,但从其数量,思想上都不如辛,苏之豪放,仅仅是为其不得意的一生而空发感慨而已。若拿他于辛弃疾并称为豪放派代表。我仅则为辛弃疾而不服而已也。

  参考书籍:

  1、钱钟书 《宋诗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2、王友胜 《唐宋词选》 太白文艺出版社

  3、夏承焘 《谈恩师》 大众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