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文学

苏轼调笑令·渔父的原文翻译

2023-08-09 07:11:10 高考在线

苏轼调笑令·渔父的原文翻译

  调笑令·渔父是宋神宗元丰七年四月,苏轼离开黄州赴汝州。顺江而下途中,看到长江中游渔民的水上生活图景,即兴词作,描绘出渔父与大自然为伍的形象。下面是苏轼调笑令·渔父的原文翻译,欢迎查阅!

  原文

  调笑令①

  渔父②,渔父,江上微风细雨。青蓑黄箬裳衣③,红酒白鱼暮归。归暮④,归暮,长笛一声何处。

  词语注释

  ①调笑令:词牌名,又名《宫中调笑》、《转应曲》等。单调。分两体:一体为32字,平仄韵换叶。起名二字重叠。又一体仄韵38字,调之前用七言古诗八句,并以诗的末句二字,为词的首句二字。

  ②渔父:捕鱼人。

  ③箬(ruò):竹壳。裳(cháng)衣:下身服饰,这里指裤子。

  ④归暮:傍晚回去。

  白话译文

  捕鱼人啊,捕鱼人,你出没于长江上的微风细雨,漫不经心。你披青色蓑衣,戴黄色箬笠,穿黄色裤子。你喝着红酒,吃着白鱼,直到傍晚回去。傍晚回去,傍晚回去,长笛一声唤醒了你,此时竟不知身在何地?

  文学鉴赏

  “渔父,渔父”,开头两句以叠句的形式,呼唤出渔父,接着赞颂他们如同“江上微风细雨”,习以为常。“青蓑黄箬裳衣”,写渔父的衣着,仅用六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渔父的外貌。“红酒白鱼暮归”,写渔父钓鱼饮酒的情景。还是以极为精炼之词,描绘了渔父充足的一天生活,乐而忘归。“青蓑黄箬”与“红酒自鱼”对仗,互相映照。暗含着高雅的情趣。较之《浣溪沙·西塞山边白鹭飞》中所写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放浪的渔父形象要高雅得多。以上数句突出的是渔父闲淡自适的形象,“归暮,归暮,长笛一声何处”。这是写渔父归家后的另一种生活情景,并上升到对渔父精神层面的叙述。渔父披着暮色回到家后,吹起了长笛,自我消遣。尽管渔父“归暮,归暮”了,但迎来的却是“长笛一声何处”新的'一天的生活。诙谐情趣,只有渔父才能独自享受。苏轼通过对渔父生活及精神状态的描写,使得渔父的形象更为丰满。

  该词运用对仗,两个叠句,八个偏正词组,两个颠倒词,四个形、色、声通感的词句,巧妙组缀了一幅披风载雨、嗜酒归暮的渔父生活景象图。塑造了超于尘俗的渔父形象,实是表现了苏轼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名家评论

  山东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孙言诚《苏东坡词选》:简单的三句话就勾勒出了一幅江上晚景,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最后,作者用“长笛一声何处”,为画面增添了苍凉的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