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水调歌头赏析(苏轼)
2023-08-01 14:03:18关于中国历史名人苏轼才华横溢的故事
2023-08-17 08:16:51苏轼被贬所写的诗
2023-08-13 07:55:16苏轼被贬时写的诗赏析
2023-08-10 09:54:43醉翁亭记主旨句
2023-08-16 15:32:15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
2023-08-04 02:52:49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2023-08-18 06:32:35水调歌头赏析(苏轼)
2023-08-01 14:03:18关于中国历史名人苏轼才华横溢的故事
2023-08-17 08:16:51孩子的品格读后感
2023-08-16 01:20:18课前青春演讲稿十五篇)
2023-08-02 15:41:33
定风波苏轼课堂实录
师:余秋雨在他的《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中说,苏轼成全了黄州。确实,苏轼一生中有很多重要的作品,而他的最重要的作品几乎都是在黄州时期写出来的,这其中有前后《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还有大家学过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中,苏轼站在长江边上,面对奔腾的大江,想到了历史上的风流人物,他想到了谁呢?
生:周瑜。
师:他想到了周瑜这位年少有才而且早早就建立了卓越功勋的年轻将领。想到自己已经早生华发,但是至今仍然功业未成,有了壮志未酬的感慨,所以他说“人生如梦”。那么,苏轼留给我们的印象就是一个在那里哀叹、满腹愁情的文人吗?难道这就是豪放派的真正风格或者是豪放派风格的全部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苏轼的另外一首创作于同一年的词——《定风波》。
师:首先,我把这首词给大家朗诵一遍,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作品。(教师范读,学生鼓掌)谢谢大家的掌声。我想如果大家对这首词的理解更深入一点,你们会比我读的更棒。接下来就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首词。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词写了一件什么事?读完之后请一位同学来回答。
(学生自由诵读,思考)
生1:这首词主要是写苏轼遇雨后的感叹。
师:说得很好,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点呢?我提示一下,一件事情应该有时间、地点、经过等等。
生2:大体上的经过就是苏轼与一些人同行,在途中遇雨,和他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他一个人有与众不同的感觉,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词。
师:刚才这位同学的回答抓住了这首词前面的“序”的内容,词前小序大体上告诉了我们诗歌写作的背景。序中写的故事在词作中有没有体现出来呢?刚才我们说苏轼和一行人到沙湖,去干什么呢?
生4:看田。
师:你从哪里得到的答案呢?
生4:注释中讲的。
师:很好。读一首诗词,小序和注释我们都不能忽略。作者到沙湖买田,买田干嘛?注释中还有两个字——“终老”,“终老”是什么意思呢?
生:养老,安享晚年。
师:对,作者到沙湖看田,准备买田养老,结果在回来的路上碰到了雨。词作中,哪里写到了雨呢?
生:“穿林打叶声”说明下雨了,雨
下得挺大。
师:那么何以看出众人皆狼狈,“余独不觉”呢?
生:“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吟啸且徐行”。
师:不惧风雨,在风雨中吟诗长啸,何等洒脱啊!这里我们围绕词作前面的序大体上了解了一下这首词的基本内容。可是,有一个问题,苏轼写这首词,仅仅是因为在半路上遇雨,然后雨过天晴,所以通过词来表现自然界的风雨变化吗?(生:不是)如果不是,那么他到底为什么要写这首词,他要表达什么呢?下面请大家再仔细诵读这首词,把你的疑问找出来,然后再就你的问题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我希望大家可以出声朗读。
(生出声自由朗读,然后互相交流、讨论)
师:我看大家刚才刚才讨论得很热烈,很多同学不仅提出了一些问题,而且写下了自己的见解,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5:我想知道下片的第一句“料峭春风吹酒醒”中的“酒醒”是不是有两层意思。词中好像没有提到他喝过酒,他是真的喝过酒还是有什么别的引申意义?
师:我也看到很多同学把这个“酒”字给圈出来了,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他的见解。
生6:我觉得可能是说他没有从以前的生活中清醒过来,这次遇到雨过天晴的天气,他豁然开朗重新看到了希望的意思。
师:那你能不能回答刚才那位同学的问题?
生6:我觉得他应该是没有喝酒,“醉”是形容他此时的心情。
师:他有一种如醉如梦的感觉,是不是?
生7:我还有一个问题,“同行皆狼狈”,为什么苏轼“独不觉”?
生8:在古诗文里面,“酒”往往和愁联系在一起。苏轼在被贬黄州之后,感到非常惆怅,所以他可能就喝了一点酒,但是现在他看到这种天气,心情开朗了,他也想通了,所以酒就醒了,我觉得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生9:我认为“余独不觉”是因为在这首词中“雨”象征着仕途的坎坷,随着雨的逝去,冲走了苏轼的烦恼,雨过天晴象征着人生从头再来。让我不解的问题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为什么作者这样说?还有,“回首向来萧瑟处”是否不仅是他回头看雨,而且是看他以前的经历什么的?
师:很好,解决了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刚才那位男生关于酒的见解,大家赞同吗?他被贬黄州之后,借酒浇愁,有没有这个意思呢?(生赞同)有可能有,是不是
?苏轼酒量不大,稍许喝酒就容易醉,况且古人习惯上借酒浇愁,所以我觉得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下面请大家继续提出问题,发表见解。
生10:他以前在官场上做事的嘛,被贬以后才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是不对的。在官场上做的不是他想要做的事情,所以现在有一种如醉方醒的'感觉。
生11:我认为“谁怕”表现了他对于仕途坎坷的坦然自若的人生态度。
师:同学们很聪明,把风雨和作者坎坷的仕途联系起来了,鉴赏一首诗联系作者的生平、他所生活的时代,这叫什么方法?对,这就是“知人论世”。这是鉴赏诗歌的一个重要方法。
生12:我觉得“谁怕”表现了作者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生13:我认为酒醒仅仅就是酒醉醒来。他们一行人外出,朋友在一起喝点酒很正常,酒后遇风吹醒而已。
生14:我想问一下,这首诗写的是苏轼和他的朋友到沙湖买田,他们买田的时候难道还带着酒吗?这里面是不是还有什么引申的意思?
师:难道买田之前要喝酒吗?如果大家读过苏轼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甚至其他的一些诗文,我们就会知道苏轼是一个爱喝酒的人,所以林语堂说他是一个“酒量不大但是饮酒成瘾者”。古代的文人喝酒是常见的现象,来到黄州惊魂甫定的苏轼,酒可以去消解内心的忧愁。所以我不太赞同把喝酒作什么引申的理解。
生15:“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句话好像给人很平淡的感觉,虽然他说不怕“雨”,但是雨过天晴他应该是心情舒畅的,可他又为什么说“也无晴”呢?
师:确实,没有雨了,好像还说得过去。可明明“山头斜照正相迎”,怎么能说“也无晴”呢?请大家继续说说你的看法。
生16:我觉得“也无风雨也无晴”深层意思是苏轼被贬之后,他那种能超越荣辱得失坦然自若地面对生活、不因被贬而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能冷静的看待自己的生活。
师:这位同学抓住苏轼的思想进行了分析,很好。
生17:我认为这要联系上文来理解。“回首向来萧瑟处”,说明他原来遭受了一些坎坷;“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首先是对当时环境的描写,同时也说明他内心不再在乎这些坎坷,表现出了一种坦然自若的态度。
师:请大家看看注释⑦对这句话是怎么解释的。书上解释的意思是“风雨的天气和晴朗的天气是一样的,没有差别”。这在
现实生活中,在物质世界里能能一样吗?(生:不一样。)肯定不一样,对不对?如果一样就不会出现“同行皆狼狈”了。那是什么没有差别呢?
生:心中没有差别。
师:对,在心中没有差别,那就是不在乎这些风雨。我也有一个问题,上片中说“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还有,下片中说“归去”,归向何方呢?
生18:我认为是归于自然。
生19:我觉得他是希望重新回到朝廷,自己的仕途也雨过天晴。
师:大家赞同哪一个说法?(学生沉默)请注意我们刚才说到的一个问题:作者苏轼到沙湖干什么?
生:买田终老。
师:就是说他准备在这里安享自己的晚年。那么他还寄希望于重新回到朝廷吗?显然不是!所以,我觉得“归去”一词不能理解为回到朝廷。
生20:“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蓑”可以解释为他的才华,“烟雨”的意思是官场上的坎坷。整句应该是说他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历经坎坷,壮志未酬,没有什么成就。
师:这种解释看起来很有道理,大家觉得如何呢?
生21:我认为“烟雨”就是指他人生中的那些坎坷。无论他的人生困难有多大,遇到的坎坷有多少,他都不会因此而感到失落,而是坦然自若的面对。
师:我本人赞同这种说法。我有一蓑在身,任凭那平生的烟雨淋湿。他把他所有的坎坷都比喻为“烟雨”,可以这样解释吗?可是他身上有蓑衣吗?不是“雨具俱去”了吗?
生:心中有“蓑衣”。
师:那么他心中的蓑衣是什么呢?
生:理想、人生态度。
师:什么样的理想,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呢?
生22:我觉得苏轼有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他在遇到雨之后,同行“皆狼狈”,而他却能“不觉”,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一面。这也暗示着此时虽然被贬,但是仍然对生活充满了积极的情绪,他在沙湖买田,希望在此安度晚年,生活有一个新的开始。
师:说得很好。现在我们总结一下这首词。词中多次写到了雨。首先写到了——
生:大雨,“穿林打叶”之雨;
生:“一蓑烟雨”;
生:最后说“也无风雨也无晴”;
师:对。前者写的是眼前自然界中的雨,后者写的是人生中的风雨,最
后写的是他心灵的天空无风无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有什么样的情怀,持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呢?
生:积极、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师:好,下面请大家试着把这首词背下来。
(生自由背诵,然后请一名学生背诵,最后全班齐背。)
师: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这首词,学习了怎样去鉴赏一首诗歌,大家都很自觉的运用了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我们认识到了苏轼旷达的一面,可以说,这就是苏轼之为苏轼的最重要的原因。有人说,“心有东坡词,世上无难题”,苏轼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生活选择,当我们的生活遇到困难和挫折甚至走入绝境的时候,我们可以怎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