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文学

关于苏轼的周记10篇

2023-08-17 10:37:07 高考在线

关于苏轼的周记10篇

  关于苏轼的周记1

  偶染一朵梅,便觉得身处漫漫龙海;偶沾一枚露,便觉得脚踏浩浩巨浪;偶遇一个人,便觉得他会为我奏一曲旷世的高山流水,为我低絮蝶翼飞舞般的话语,让我沉醉在香甜的梦中。而就在不知不觉中我已走进了苏轼。 一 苏轼,这宛若芝兰的男子,悠悠地从大江东去的暗潮中走出。足边簇拥着盛世苍白的繁花。

  随之,一层浓浓的雾气包裹了我的思绪,遮住了我的眼眸,让我读不清他略有苍白的面容。阳光滴在他盛雪的衣上,泛出耀眼的光芒。他低吟着,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他轻叹着,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走进苏轼,走进他快意恩愁的世界。 二 苏轼,犹如今宵有酒今宵醉的过路,总是把酒临风,指问苍穹,匆匆地嗅着酒香,匆匆地用困意渲染处茫茫长路。湿淋淋的空气中回味无穷无尽的芳香,然后我听见,人有悲欢离合;我听见,月有阴晴圆缺。

  梦中是他明媚的微笑,眼中是他洁白的裘衣。走进苏轼,走进他灵动伤情的世界。 三 苏轼,好似憩息在潺潺月色之下的孤鸿。他唇边的笑纹如同三千弱水荡漾开去,深重地刻在了唐宋八大家的年谱里。如水的明月,斑驳的树影。交织的是他心有不甘,胸怀愤懑的心情。虽是闲人心不闲,身处江湖仍忧君。走进苏轼,走进他失意雄夸的世界。 走进苏轼,走进他豪迈,柔情而又惆怅的世界。

  关于苏轼的周记2

  当盛唐消逝,成为历史,当那些才华四溢的风流人物成为历史,本以为之后的岁月里会变的不堪回首。不过还好有了苏轼来弥补。

  爱情

  古代,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何来爱情?父母之命,媒妁之约就是爱,门当户对就是爱,两小无猜,亲上加亲就是爱。人类伟大的感情就这样被压制。

  然而压不住苏轼。

  花褪残红之时,燕子双飞之际。苏轼去寻找心中的爱。“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徘徊在高墙之外,那边秋千的吱呀声合着轻盈的笑声激起了心中的涟漪。等待着,希望可以重逢。然而“多情却被无情恼”。笑声渐息,只留下多情的长叹。

  数十年后,头发由黑到白,多情的心变成了独钟。可是只有“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悲伤。爱情找到了,却那么短。十年的生死,时间,空间发生了巨变,无法改变爱。在孤坟前驻足,想着再见面时的情景“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一切都无法改变了,你在里头,我在外头,我们还能见面吗?

  也许是上天的怜悯。一夜幽梦实现了他的愿望。然而却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十年的孤寂和思念在相逢的那一刻也只有泪能表达。

  人生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道出了自己的愿望。面对明月,举起一杯浊酒。人生似乎太艰辛了,于是想乘风而去,可是飞出又有合用?正是少年何不干一番大事?况且可以“起舞弄清影”,人间也可做天堂。于是他决定:要改变世事!

  他成功的站到了高台上。可是那是很危险的,众人嫉妒他,排挤他。“乌台诗案”之荒唐将他挤出了都市。“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在残月下漫步,孤独又谁知?“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在官场上行走,仇恨又有谁知?也许只有这轮残月吧。一张张邪恶的笑脸在他四处漂浮,那些无耻小人以为可以将他打败。可是没有,“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是他唯一的态度,即使无处可依,我还有自己,还有我的脊梁可以支撑。世道扭曲又如何?孤独一生又如何?“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淡淡的一笑,接住了所有的打击。我不会改变,我会成功的。回首过去,他看清了“也无风雨也无晴”世上浮荣本是虚无,世上艰辛本是虚无。我一定可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只是如今小人当道,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只需努力,我终会“左牵黄,右擎苍,遣冯唐!”

  可是上天似乎是嫉妒他。他始终无法实现愿望。终于他老了。本以为他会放弃。可是当他蹒跚在兰溪旁,望着自己弓形的身躯依旧喊道:“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老了又何妨?我还可以率领千骑卷过平岗!

  我读苏轼,读出了那份执着,那份坚强,那份自信,那份乐观!

  关于苏轼的周记3

  一代文豪苏轼,字子瞻,号东坡,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为人所熟知。其诗词歌赋,水平之高,数量之多,在中国古代文坛上都是屈指可数的。但他的宦海生涯并不顺利,虽然也曾官至三品,任过礼部尚书、翰林、皇帝侍读等要职,但更多的是作迁客骚人,一生被放逐的时间远远大于“在庙堂”的时间。虽然仕途坎坷,但他的名气却很大,身后更是千年传颂不衰。

  1057年,22岁的苏轼和19岁的弟弟苏辙在其父苏洵带领下进京赴试,在仁宗皇帝举行的殿试考试中,双双考中进士,名震京师,可谓少年得志。当时的大文学家、宰相欧阳修在读到苏轼的文章时说:“看他的文章,我的汗都快下来了,再过三十年,就没人知道我了,而只知道他了。”仁宗皇帝更是高兴地说:“我今天为儿孙选了两个好宰相。”

  苏辙和苏轼兄弟俩都是京官,苏辙任尚书右丞,苏轼任翰林学士丞旨。有一个人同他们是旧交,想求取官职。他在苏辙那边呆了很长时间没有如愿,便满怀希望转到苏轼这边来。他说:“我很想在翰林学士院谋个职,请你帮忙说几句话。”苏轼未置可否,却讲起了故事:“过去,有个穷得叮当响的.人去盗墓。棺材里坐着个赤条条的人,他对盗墓者说:我是汉代的杨王孙哪!临死的时候,我嘱咐儿子实行裸葬。所以,没有钱周济你呀!盗墓的又花了好大力气掘开另一座坟,里面的人打扮像国君。死者自我介绍:我是汉文帝。驾崩之前,我留下遗诏叫臣下不要用金玉财宝陪葬。这里连器皿都是陶制的,你能得到什么呢?盗墓者见旁边还有紧紧相连的两座坟,便掘开了左边的那座。死者皮包骨头,眼珠深深地凹在眼眶里。他说:我是伯夷,你没有听说吗?我是饿死在首阳山的,你想想看,饿死的人身上能有分文吗?盗墓的还想挖右边那座坟,伯夷好心相劝:那是我的哥哥叔齐。我这个做弟弟的瘦成这个样子,他还能像个人吗?”

  苏轼拿这个故事作比喻:伯夷是苏辙,叔齐是自己;苏辙满足不了你的要求,我苏轼就能满足吗?还是不要张口吧!朋友会意,竟忍不住笑了起来。

  关于苏轼的周记4

  走近苏东坡,喜欢苏东坡,敬慕苏东坡。

  读过赤壁二赋,不能不心折于他的超然,想起黄州,想起乌台诗案。

  走近苏东坡。年少时,“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时何难!”汴京高中,名扬于四海,仁宗亲许为宰辅之器。此时是何等意气昂扬。无奈,天意弄人。

  他因论新法不力,自请外放东南诸州,览民生疾苦,发为歌诗,冀达天听。宵小不容,诬以讪谤,仁宗不察,以致他被系乌台,百日之后,责授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

  他就那样疲惫无奈痛苦地来到黄州。现实与理想的反差太大,从宰辅之器到八品散员,从一代人望到杂诸渔樵的平民。一切重新开始。

  政治活动的中止,亲友故旧的畏祸远避,政敌的虎视眈眈,全家的生计问题……而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与朋友的诗酒酬唱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他毫无心机,他才四十多岁,事业,才刚刚开始。

  很难想象,这个挫折,对他的打击有多大。

  喜欢苏东坡。“清诗读吟还自和,白洒已尽谁能借。不辞青青忽忽地,但恐欢意年年谢。”夜阑时,一切静得可怕,痛苦清晰地噬咬他的心灵。泪凝成的《寒食雨》,几乎让人在文字间触到心的挣扎与呼喊,缥缈孤鸿,寒校拣尽影犹寒,“月明多被云妨”,凄凉北望几人知!

  痛苦一天天堆积,发酵,他却醒了。

  关于苏轼的周记5

  你说他用真挚的情感化成笔下四溢的文字,你说他用理想的风格编织出一个个豪迈的形象,你说他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挥洒成行云流水从他身上淌过,对待人生的态度,即使经历的失败太多太多,他也都一笑置之地放下……当我第一次品味你的诗时,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只觉得字里行间无一处不吸引着我,仿佛让我身历其境的感觉。

  今天有幸又阅读你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了解到诗人你虽然41岁了,并且身处离京都密州,政治上的不得意,但你对现实却充满希望,我不禁的轻笑了:何曾几时你也是年少气盛,在官场的险恶并没抗击了你对政治的抱负(意志)即使天公不作美,把你贬离京州,清贫困苦的生活也令人逍遥自在,销蚀不了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从诗中,我看到了:你在皎洁的月光下与丝丝凉意相交成影,好一个中秋十五夜,天上的月亮为何圆又明?你豪爽地举杯对月,一股淡淡的忧愁散开,没有亲人的陪伴,只有饮酒起舞,习习的古风伴随你的愁与情,交织、旋转、倾泻成一曲散漫的乐章。庭院中弥漫着酒的醇香,你说:岂望回朝做番大事业,却终怕遭小贼诬陷,何时才是我施展抱负之时?可是话锋一转,不禁想通,人的一生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到彩虹?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我虽不能为帝王世家出谋划策,但祈愿天下人有难如何?这时,天空似明朗了几番,一时心中的阴霾犹如清风飘去……

  我不由自主地想起诗人写的词,这其中包含了他太多的情感,就像李白所写的“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写的很美却无法与”起舞弄清影“而媲美——它概括了全部。其实,我并不懂得诗词,但我只是靠感觉来发现,来察觉。很久,我才知道东坡肉是不是也与苏轼你有渊源呢,但此刻,我只想沉浸在这中秋之夜这豁达的情怀里,苏轼,我也许并没看透你,但你对祖国的热爱,对一切事物的豁达,我想,我会永远铭记!

  秋风般的拂绕,让人着迷的诗文,欢愉着动人的音符,一切都将被风深埋心底,传颂远方……

  关于苏轼的周记6

  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督都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祠庙来缅怀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呼“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

  “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

  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

  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

  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不朽。

  赤壁只苏轼而光芒四射。

  赤壁,只属于苏轼。

  风雨任平生

  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无阻,“风雨任平生”的一生。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他的“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虽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风雨任平生。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这是他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诗。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场的污垢。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岭南人,每天尝尽甜美的荔枝。你看,这是一个何等豁达的心情,官场的风雨,生活的风雨均无法阻挡他心灵的前行。他要让他的一生过得甜美、豁达。

  《明月几时有》一词道尽了诗人在外想家想人的心境。“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然而他也没有因此悲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信心。他让天上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让他的风雨一生得到升华,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乡思人的心灵。这个时候,他把其豁达的心交给了饱怀思念之情的人们。他要告诉他们——生活的风雨摧不倒我们,我们同在。

  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

  苏轼,永垂不朽。

  关于苏轼的周记7

  你是文坛上的东坡居士,写下了著名的赤壁两赋一词,你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历史上留下了你许多不朽的诗篇。

  你虽多次被贬,却不乏坚韧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从你身上,我学会了坚韧和不拔;从你身上,我学会了乐观和豁达;从你身上,我学会了理想的艰辛。你是我的榜样,你是中国亿万人的榜样,你的精神,你的人格,流传至今。因为有你,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因为有你,我们的文学源远流长。

  你的多情造就了你的豪放,你的豪放造就了你的豁达,你的豁达造就了你的风雨无阻,“风雨任平生”的一生。你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你从来没有想过,你让很多人受过伤。你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你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你的才气,当然要恨你,但是你落难时你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挫,歪歪倒无所谓,却成了中国书法的极品。

  我仿佛可以看见,在那交通不便的时代,你携家带眷,风尘仆仆,跋涉在中国的荒野古道上,无休止地向着新的谪居地进发。最后,孤身一人流放在海南岛,你这个一天都离不开朋友的豪放诗人,却被迫像野人一样住在蛇蝎衍生的椰树林里,在语言不同的一族中了却残生。

  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往往在智慧和情感上都早熟,在政治上却一辈子也成熟不了。你始终保持一颗纯洁的童心,你用孩子般的单纯天真的眼光来感受世界和人生。不受习惯和成见之囿,于是常常有新鲜的体会和独特的发现。你用孩子般的天真单纯的眼光来衡量世俗的事务,却又不免显得不通世俗,不合时宜。我觉得苏东坡应该感谢的是:你不断的下放,每一次的下放都有每一次的收获。因为整个生命被现实的目的性绑住了,所以被下放的时候,才可以回到自我,才能写出这么美的句子。

  我相信,美是一个自我的循环。美到最后不管你是富贵,或是贫穷,有自我,才有美可言。如果这个自我是为别人而活着,其实感觉都不会美。

  关于苏轼的周记8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有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横空出世,成为大宋文化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旷世奇才——苏轼。他的天才,他的灵动,他的超逸,他的多情,他的别致,浑身散发着诗香。大起大落,沉浮莫测的人生,曲折多难的儿女情长。走近苏轼,揭开他心灵深处的神秘面纱,去感受他的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生的跌宕起伏,狂风暴雨,他一笑泯千仇,淡然漠视,在烟雨迷蒙的人生中探求新的道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的坦然乐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身遭贬谪又蒙受冤屈,处境险恶,生活困顿,但他临危不惧,永远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不断打击着他支离破碎的人生,苏轼没有见风使舵,也没有惊慌失措,而用平常心去面对,去承受。他带着乐观旷达,走进自然,走近山水,消除一切挫折、不幸。登临山水,怀古凭吊,去感受大自然的雄奇壮丽,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在苦闷中寻求超越和解脱。“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苦闷和彷徨的同时,他为泛舟赤壁静谧美好的景色所陶醉,对归隐江河以寄余生的向往。他将有限的生命融入大自然,使精神得以获得超然,获得自由。

  关于苏轼的周记9

  赤壁,只属于苏轼。

  你的豪放早就了你的豁达,你的豁达早就了你的性情,而赤壁,球早就了一位伟人,一代文豪,当你与赤壁完全磨合的时候,赤壁,就只属于你——苏轼。

  掸一身素衣,架一叶扁舟,仕途坎坷的你,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生性豪放的你注定不会与世俗磨合,你的心很彷徨,不知那里才能容的下你。赤壁接受着你听着你的诉苦,你的不甘,你的怀才不遇,渐渐的,赤壁已经融进你的身体。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你,举酒属客,想纵情于山水,忘却世之多忧,却没想到:举杯销愁愁更愁”,也是赤壁,把你像孩子一样放在熊丽,任你哭闹,玩耍。

  你的不甘,你的愤恨,全部都被赤壁的温暖所融化。

  你静静地思考,时间仿佛都静止了,真的苏轼,成熟的苏轼,终于都明白了什么。

  “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儿莫取。”赤壁,好像也露出了微笑。

  不知道是注定还是巧合,你仕途坎坷,以不知道巧合与否,你,到了赤壁。是赤壁早就了一代文豪,还是天之骄子造就了赤壁。现在。以全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苏轼已经回来,历史也已经证明。

  辗转千年,我来到赤壁,看着你所感受的赤壁,心有所想:你与赤壁已经真正完全融合了,苏轼,这是属于你的赤壁。

  关于苏轼的周记10

  夏天的西湖,忽而阴,忽而晴,忽而风,忽而雨。千姿百态,分外迷人。多少年来,无数文人墨客无不为这儿的美丽景色所陶醉,谱写了一首首千古绝唱。苏轼,也是其中之一。他的那首《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更是让读者如同身临其境,好似也经历了那场来去匆匆的狂风暴雨。

  苏轼35岁的那年夏天,他因工作调动来到了他的第二故乡-杭州。登上西湖旁的那座可以把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的望湖楼,倒满美酒,一边欣赏优美的景色,一边轻啜美酒。正悠然自得,陶醉其中。忽然感觉空气变得沉闷,抬头远眺,只见对面的天空像被谁打翻了一瓶墨汁,倾刻间,乌云翻滚起来。远处的山依稀可辨,当乌云还未完全遮盖住山时,豆大的雨点就纷纷下落,到处乱蹦,犹如白珍珠般的跳进船里,水面上溅起朵朵水花。此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袭来,瞬间天清云散。

  诗人再次俯视西湖,西湖明亮透澈,水天一色,如天空般辽阔。雨景很平常,但它在苏轼的笔下,就写成了一首绘炙人口的诗。从这首诗中,你不难体会到苏轼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所以,时隔十五年,苏轼已日五十多的老人了,华发已生,重游西湖,又恰巧碰上了一场大雨,在那一刻,往日诗中的意境一一重现,于是特意提笔,写下“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而今,时隔百年。当人们漫步西湖,当雨点洒落湖中,你可曾想起伟大的苏轼,可曾想起那跳跃在诗人心上的白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