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文学

《桃花源记》优秀教案三篇

2023-08-10 18:59:57 高考在线

《桃花源记》优秀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

  2.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文章,熟知课文内容。

  2.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

  2.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详略,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

  3.了解本文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反映了怎样一种社会理想。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讨论法、情境设置法

  四、教学手段

  PPT课件、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图片欣赏:云南风景名胜:文山文笔塔、丘北普者黑、富宁驼娘江、砚山裕仙湖、广南八宝田及世外桃源、麻栗坡老山。

  有一群人在秦朝时躲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那时候起,这群人就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直到东晋末年才被一个渔人发现。这个隐匿了五六百年的神秘地方就是桃花源。欣赏完这一幅幅优美的图片,无不让人心生向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访桃花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豁然开朗(huò) 屋舍俨然(yǎn) 阡陌交通(qiān mò)

  黄发垂髫(tiáo) 便要还家(yāo) 刘子骥(jì) 诣太守(yì)

  2疏通词句

  为业:靠……谋生。

  缘:沿。

  夹岸:夹着溪流两岸。

  杂:别的。

  鲜美:鲜艳美丽。

  异:诧异。所从来:

  穷:穷尽。

  舍:舍弃,放弃。

  豁然:开通、敞亮的样子。

  开朗:开阔明亮。

  平旷:平坦开阔。

  属:类。

  悉:全。

  信然自乐:喜悦,心满意足。

  咸:都。

  问讯:打听消息。

  先世:祖先。

  妻子:妻子儿女。

  邑人:同乡人。

  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

  焉:于之,从这里。

  间隔:断绝了往来。

  叹惋:感叹,惋惜。

  延:请。

  语告:告诉(他)说。

  不足:不值得。

  志:做记号。

  诣:拜见。

  如此:像这样。

  遣:派。

  欣然:高兴地。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不管(连词)

  缘:古义:沿

  今义:缘故,缘分

  延:古义:请

  今义:延长、延伸

  津: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

  今义:口液

  3.找出难译的语句讨论作答,合作完成全文通译。

  (三)精读课文,理清脉络

  1.结合注解默读课文,准确把握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

  明确:课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可以按照逢桃花源、访桃花源、寻桃花源的顺序来复述。

  2.概括桃花源给大家留下的印象

  桃花源美在何处?请以“这里 美,你看 。”为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例:这里屋舍美,你看房屋整整齐齐。)

  3.总结:桃花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美在环境幽雅,风景秀丽,美在资源丰富,美在静谧祥和。

  4.桃花源神秘在何处?

  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

  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5.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

  ①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

  ②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

  ③渔人(侧面烘托):杀鸡作食,皆出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总结:桃花源幸福表现在生活和平安定,丰衣足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四)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主题

  (1)桃花源美在风景秀丽,美在民风淳朴,美在生活幸福,美在平等自由。不过,请同学们想—想,在东晋时代,这么美的地方真的存在吗?

  (2)有人说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

  2.拓展延伸,深化课堂

  学生联系现在的生活现实,谈谈自己理想的生活是怎么样的,让学生感受到现在生活的幸福,老师适时补充世界并不太平的数据资料,让学生体会和平安定的生活不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渴望,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渴望,从而引导学生珍惜生活,努力学习,把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富足、祥和。

  六、小结作业

  作业:背诵全文。

  七、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优秀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课文,简介作者。

  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时.当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象一些开心的东西,你会去幻想着一切都变得美好顺利欢畅的一刹,你会去遗想成功带来的无尽的欢畅……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撞憬之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简介作者。(要点同“教学设计(A)”)

  二、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解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后,对提出的疑惑的字词注音、释义。

  2.教师落实重要的字词注音、释义。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通假字、词性活用字。

  3.指导学生理解文中所出现的古今异义的词语。如:交通、妻子、无论、如此、严然、鲜美。

  这部分可结合“教学设计(A)”的内容。

  三、学生齐读一遍课文。

  要求:①声音洪亮,读准字音。

  ②把握节奏,读出停顿之处。

  ③带有感情,读出韵律。

  四、思考讨论,要求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l。渔人是怎行发现桃花源的?他进入桃花源之前见到了怎样的景象?

  2.渔人在桃花源见到的景和人有何特点?桃花源人对外界社会情况了解吗?

  3.人们根据渔人作的标志再去寻找桃花源,给果怎样?

  通过讨论这几个问题,搞清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黄发垂髦并治然自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无论魏晋”。

  3.“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五、根据以上问题,理清课文结构。

  课文从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源。

  第二部分(第2、3段):写渔人在桃花源的见闻。

  第三部分(第4、5段):写渔人离开、再寻桃花源的经过。

  六、完成下列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俨然——阡陌----垂髫——

  诣太守_邑人_刘子骥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含义。

  ①芳草鲜美: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阡陌交通:

  ④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⑤诣太守,说如此:

  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从树上落下的花瓣繁多鲜艳。()

  ②闲适愉快,自得乐趣。()

  ③比喻无人再未尝试或过问。()

  4.口头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③不足为外人道也。

  七、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背诵第i段。

  八、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并默写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要求学生仔细品味自认为文中写得好的语句。

  说明:让学生自己来谈感受,教师可稍作点拨。

  例:

  1.第1段描写桃花林“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些词语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写出了花草的色泽、质地、形态,不仅花多、花美,而且奇特无比,突出了桃花林的神奇之处;用四字句的形式,读起来铿锵和谐,节奏整齐,朗朗上口。

  2.第2段写桃花源居住的环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勾勒出怎样的田园生活画面?

  “平旷”指土地广阔平坦;“俨然”即整齐有序;“良田美地桑竹”三词并列,描写出田地的肥沃,池塘环绕以及树木成阴的佳景;“相闻”则以动写静,既说明牲畜兴旺,又让人感受乡村的宁谧,这些生动的用词勾画和展现出了桃源人安居乐业、闲适样和的生活图画。

  3.“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叹惋”一词表现了桃源人怎样的心态?

  “叹惋”是感叹惋情之意,词语用得十分精当、传神,桃源人对世事变迁、人间沧桑的慨叹和外面百姓生活的苦难的同情,跃然纸上,可见可感。

  说明:可让学生具体设想模仿桃源人“叹惋”时各种不同的语言、神情、动作。

  二、领会课文在情节处理上的特点。

  思考讨论:课文描写的情节,处处体现出一个“奇”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说明: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发言。教师在总结时,可作如下启发。

  1.“景’倚,如:“土地平旷,屋舍严然,……”等。

  2.“人”奇,如:“悉如外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等等。

  3.“踪”奇,后人再去寻找桃源,都一无所获,不见踪影。这些奇异之处,使课文情节曲致跌宕,思念环生,充满了神秘感,更增强了人们对挑花源的好奇和向往。

  三、讨论分析:联系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请你联想桃源人的生活与当时外界人民、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之处?“桃花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说明:应启发学生发挥想象,联系课文内容加以比较说明。

  例;

  ①桃花源有着“良田美池桑竹”的秀美环境,而外界却是战乱频频,“峰火连三月”,

  ②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人们居住安定舒适,而外界百姓却是颠沛流离,背井离乡,国破家亡,一片焦土瓦砾。

  ③桃花源“鸡犬相闻”,人们“往来种作”,“恰然自乐”,处处是人丁兴旺、洋和输乐的氛围,而外界百姓却饱受战火磨难,过日如年,终日生活在痛苦之中。总之,桃花源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阶级、人人平等自由、家家丰衣足食这样一个安宁美好的理想社会,表达出身处黑暗、动乱社会之中的作者对美好理想社会的向往,寄托了作者渴求自由美满生活的强烈愿望。自然,它是一个虚构的境地。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五、读说训练。

  1.教师出示(可用油印资料、电教等手段进行。)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内容。

  2.学生朗读该诗。

  3.分析该诗与课文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

  提示:①内容相同,表现世外桃源的美好、神秘。

  ②所写的重点不同。

  ③表现手法不同。

  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三、五题。

  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东晋)

  进

  出

  景奇

  桃花林:鲜美缤纷

  桃花源:平旷伊然良田美地桑竹

  人奇

  悉如外人

  大惊叹惋语云

  踪、奇

  处处志之

  遂迷未果

《桃花源记》优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难点: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安排: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豁然开朗(hu)屋舍俨然(yn)阡陌交通(qinm)

  黄发垂髫(tio)便要还家(yo)

  刘子骥(j)诣太守(y)

  2.熟读课文,查字典,参考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正课

  (一)导语:

  同学们,阳光明媚、山花烂漫的春天即将过去,我们又将迎来骄阳似火的夏季。谁还记得我们那次春游的情景?大自然中的景色美不胜收。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桃花!

  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

  你能不能说一说你的感受?

  好!下面我们来欣赏两幅桃花开放的美景吧!(打出桃花图片)

  (打出伊拉克战争图片)

  同学们,看了这一幅图片,你又想到了什么?

  这幅图片提醒我们,现代世界里仍然存在着残酷的战争,很多人因此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生活在困苦之中。

  (打出东晋末期图片)

  我国东晋末年,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战争频繁。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元代诗人张养浩在《潼关怀古》一诗中发出了这样的慨叹: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可以说,和平,是每一个民族共同的向往。有一个成语就是这一社会理想的集中体现,它就是----世外桃源!

  这个成语出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它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祸,安乐而美好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打出文章题目:桃花源记)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