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文学

陶渊明与鲁迅

2023-08-02 10:12:17 高考在线

陶渊明与鲁迅

  陶渊明,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文学家。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遇上鲁迅又会有怎样的火花?一起来看看吧。

  带着孩子们复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当探讨到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动机时,我灵机一动提出一个问题:“当我们的人生遭遇动荡的社会、黑暗的政治时,可以有几种选择呢?”

  立刻有孩子举手:“可以像陶渊明那样,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做个安贫乐道的隐士。”“说得很好!可是毕竟像陶渊明那样的人是少数,大多数人会怎么做呢?”孩子们纷纷说,很多人会为了自身的利益选择随波逐流,向黑暗的现实妥协,明哲保身。“是的,缺少斗争思想的庸碌之人都会这么做。还有没有另外的可能呢?”孩子们的思维被我的追问激活了,教室里掀起了热烈的讨论……

  终于有女孩举手说:“我们还可以像鲁迅先生那样,用自己手中的笔做刀枪同黑暗势力战斗到底!”“是的,鲁迅先生一生都是勇敢的斗士,为民族解放不停地奔走呼号。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更欣赏陶渊明式的反抗还是鲁迅式的英勇?”我的这一问,好多孩子都陷入了思考。是的,这不是一个立刻就有清晰答案的问题,他们需要比较、探究和取舍。

  “振华,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他站起来若有所思地说:“我还是比较喜欢陶渊明式的反抗。他用归隐表达自己对黑暗社会的不满,竭力营造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来反映人民的迫切愿望。他的`桃花源点亮了黑暗中前行的人们心中那盏希望的明灯,给绝望的人们带来希望和安慰……”“对,陶渊明用不合作的态度来表达他的反抗,这是儒家文化培育出来的旧时代知识分子,如孟子所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陶渊明用坚守底线,构画美好蓝图安慰着黑暗中失去希望的人们。”

  “我还是更喜欢鲁迅先生”,露雨说,“如果大家都像陶渊明那样消极反抗,不去积极争取的话,哪会有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呢?”“是啊!鲁迅先生不畏黑暗,用笔去犀利地战斗,社会的进步离不开这样的真勇士。如果大家都做了陶渊明,我们可能还生活在暗夜里。”

  说到这里,我折身走上讲台,发现孩子们眼里闪烁着思想的光芒。那是他们在疲于应试之外的灵魂被唤醒了,他们品尝到了思考的乐趣。大概没有人会想到陶渊明还可以和鲁迅“同台论战”。

  最后我总结说:孩子们,其实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有像陶渊明那样给我们做灯塔的人,给我们希望,给我们方向,让我们知道什么值得坚守;也应该有像鲁迅先生那样浴血奋战冲锋陷阵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这两类人越多,我们的社会就越有希望。无论陶渊明还是鲁迅,都有家国的责任感和良知,都是有坚定信仰的人。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老师希望当你们走上社会时,能够不媚俗,不从俗,哪怕屡遭碰壁,也要有所坚守,有所保留,做一个有力量有正气的人。

  孩子们带着沉甸甸的收获下课了。谁说九年级的课堂只能为应试生存呢?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给孩子们带来一场场思想与文化的盛宴!

  拓展阅读:陶渊明身世背景

  陶渊明的时代是在典午大乱之后,正当刘裕篡晋的时候。他生在一个衰落的世家,是否是陶侃(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的后人固有问题,但至少是他的近房裔孙;祖父做过太守;他的父亲似乎早就在家居闲(据《命子》诗,安城太守之说似不确。他序他的先世都提到官职,而到其父时只有“淡焉虚止,寄迹风云,冥兹愠喜”数语)。母亲是当时名士孟嘉的女儿。他还有一个庶母,弟敬远和程氏妹都是庶出。他的父亲和庶母都早死,生母似活得久些。弟妹也都早死,留有侄儿靠他抚养。原配夫人在他三十岁左右死去,续弦翟氏,帮他做农家操作。

  他有五个儿子,似还有“弱女”,不同母;在中年遭了几次丧事,还遭了一次火,家庭负担很不轻,算是穷了一生。从早年就爱生病,一直病到老。他死时才五十余岁(旧传渊明享年六十三,吴汝纶定为五十一,梁启超定为五十六,古直定为五十二,从作品的内证看,五十一二之说较胜)。

  当时一般社会情形很不景气,他住在江西浔阳柴桑,和一般衰乱时代的多数乡下读书人一样,主要靠种田过活,境况非常窘迫,人口又多,收入不能维持极简单的生活。迫于饥寒,只得放下犁头去求官。他的第一任官是京口镇军参军,那是他才二十三岁左右(晋隆安三年),两年后,奉使到江陵;同年冬天,母亲去世,他居了两年忧,到了二十八岁那年,又起来做建威参军,第二年三月奉使入都,八月补彭泽县令,冬十一月就因为不高兴束带见督邮,解印绶归田。

  总计起来,他做官的时间前后不过六年,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从二十九岁弃官,到他五十一岁死,二十余年中,他都在家乡种田,生活极苦,虽偶得朋友资助,还是有挨饿乞食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