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的人生乐趣
2023-08-08 08:19:38陶渊明文集
2023-08-05 21:26:17陶渊明与酒
2023-08-05 07:36:45陶渊明自祭文赏析
2023-08-12 13:45:49醉翁亭记主旨句
2023-08-16 15:32:15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
2023-08-04 02:52:49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2023-08-18 06:32:35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的人生乐趣
2023-08-08 08:19:38七年级学生家长会学生演讲稿
2023-08-13 19:19:37格列佛游记读后感精选
2023-08-01 21:39:29学生把握青春励志演讲稿
2023-08-04 05:52:36
我心中的陶渊明2000字
我心中的陶渊明2000字
陶渊明,一位安贫乐道的文学家,一位擅长借景抒情的田园诗人,大家心中的他是什么样的?
俗话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在一千个人眼中也会有一千个陶渊明。幸而生在百花齐放、学术观点自由争鸣的年代,不然也许陶渊明永远就只有一个形象,就像某个年代满大街的人穿的都是蓝布长衫一样。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诗人。除了在他生活的本年代没有受到重视,此后的历朝历代都对他的诗文和品性大加赞赏和推崇。于是,陶渊明就此名垂千古,以田园诗人鼻祖的身份。
我不懂诗文,所以对被备受赞誉的陶渊明的诗文,根本就没有能力去完全欣赏,更没有资格说什么批判之类的话。在此,仅是简单谈谈我对他的认识。
在中学和高中时期,读过不少陶渊明的作品,譬如《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等,对其中的流传千古的名句,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确实感觉清新脱俗。但在我对陶渊明的生平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又感觉,在他的诗句中呈现出来的那种清新脱俗的背后,又隐藏着淡淡的疾世愤俗的味道。这种味道,被我认为是一种绝望的放弃了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失望和遗憾。
空说无理,请看详解。
陶渊明并不是一开始就有归隐的思想的。他少年时期还满怀壮志,只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到29岁才开始出仕做官。不妨设想,在29岁之前,陶渊明想必一直在努力和其他文人一样,寻求仕途,希望一展政治抱负。但一定仕途坎坷,所以即将到了而立之年的他才有机会做官。
但他受到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的打击。本来想要有所作为,但终其一生,做的都是一些小官:祭酒、参军、县丞等等。人微言轻,又无奈官场黑暗,而自己,根本就没有能力反抗,于是不得不逃避。有些人评论说,他的归隐与借归隐之名买名沽誉不一样,与消极逃避也不一样,说他追求心灵的宁静,说是对黑暗官场的反抗。但在我看来,他就是逃避,也只能逃避,因为他没有能力反抗,因为他出身卑微,冲不破门阀制度对高管权位的垄断。
在他的《归园田居》中有这样一句:“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可是在我看来,并不是“误落尘网”,而是“有意踏尘”。因为他一直到41岁才开始归隐。倘若是“误落”,又怎会过了十几年这么漫长的时间才意识到走错路了?他分明就是在为官的那十余年中,一直在不断地挣扎,从祭酒到参军,从参军到县丞,可不是在挣扎么?只是无奈十年代的努力,换来的却是满身心的伤痕和失望。哀,扔抱一丝希望,心死,放弃了所有的追求。哀莫大于心死,于是才有了他41岁归隐的序幕。
但他并没有真的心死。从他归隐后的诗句中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根本就没有真正宁静。倘若真的一切都看开,那就只顾“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好了。但事实上,他写了大量爱自然、爱丘山等等的诗篇,这对于我来说,无异于“此地无银三百两”。说是“性本爱丘山”,说是“复得返自然”,实则掩盖却分明强调了他的那种不甘心。他甚至描绘了一个不存在的乌托邦世界桃花源,但那是他真正的生活?还是他那没有平静的内心的未了心愿?真正爱归隐的,就那样归隐了,我们并没有办法去考证他们的存在。但是陶渊明却没有归隐掉,并且和他的诗文一直活到今天。
他没有心死。因为没有心死,所以才会有不满,有遗憾,所以才会压抑。而压抑,是他写诗的直接原因。写诗,是他的一种派遣压抑的方式。自古写诗作文,就是内心包容不住种种矛盾的撞击才以文字为载体抒发出来的一种情感。但是真正心归自然的人怎会有那么多矛盾呢?就像一个潜心向佛的人又怎会六根不净呢?
所以说,他的清新脱俗的诗文的背后,藏着太多的疾世愤俗的味道,来自他内心深处的不甘与遗憾。
他是自己辞官归隐的,但在我看来,更多的是被迫归隐。被迫归隐山林,在苍天大地的环境下,也只能借苍天大地的清净来掩盖内心的'纷乱。我想,这就是他那么多田园诗的诞生的背景了。我想,陶渊明能名垂千古,要感谢他卑微的出身和一直不曾死去的雄心。要不是他卑微的出身,他不会在仕途上遇到那么多的坎坷而无奈归隐;要不是他一直不曾死去的心,也不会留下那么多归隐后留下的山水田园诗。
试想,如果他真的心无杂念,甘做农夫,能写出那么多诗文吗?能活的那么落魄吗?他不是一个成功的官员,也不是一个成功的农夫;试想,如果其他归隐的人也心有不甘,从而写出大量关于田园的诗歌,那么他还会是田园诗的鼻祖吗?
但他终究是还是被学术界认定为田园诗的鼻祖了。这其中的原因自然很复杂,因为我们的试想仅仅是试想而已,时光不会倒退,而这世界上,也根本就没有如果。
所以我心目中的陶渊明,诗文成就很高,但是他的生活却是十分失败的。正像我之前说的:他不是一个成功的官员,也不是一个成功的农夫。他就注定在生的时候落魄潦倒,死后才飞黄腾达。
以上便是我对我心目中的陶渊明的详解,并无任何恶意攻击与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