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的中心思想
2023-08-10 08:13:47题西林壁古诗的大意及赏析
2023-08-17 09:49:41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的人生哲理
2023-08-07 05:51:33题西林壁教材理解素材
2023-08-11 22:42:41醉翁亭记主旨句
2023-08-16 15:32:15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
2023-08-04 02:52:49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2023-08-18 06:32:35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的中心思想
2023-08-10 08:13:47题西林壁古诗的大意及赏析
2023-08-17 09:49:41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的人生哲理
2023-08-07 05:51:33题西林壁教材理解素材
2023-08-11 22:42:41
题西林壁的哲理
题西林壁的哲理
题西林壁的哲理1
这诗中的哲理,既可以理解为世事因人成相,而人人各据一端,所见不同,欲见真相,需要脱出自身的处境,从高远处观照;也可以理解为人生陷落在世俗的事物之中,乍惊乍喜,忽忧忽乐,为生老病死、荣辱贵贱所困,如果上升到无限的时空观反观这一切,不过都是瞬间的变化。 宋诗好说理是普遍的现象,很有些作品因此而变得干硬枯燥,但苏轼的诗较少给人以这样的感觉;像上述一类优秀之作,则既有深厚的内涵,又不乏诗意情趣。这主要是因为苏轼常常从一个具体环境、具体经历、具体景物中触发思考,善于把哲理与抒情写景熔为一体,善于通过亲切妥帖、富于才思的比喻表现哲理,使人读起来饶有兴味。在中国古代诗人中,能够这样写哲理诗的人为数并不多。
题西林壁的哲理2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 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 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 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 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 然,耐人寻味。
题西林壁的哲理3
生活是多面镜,每一个面里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题西林壁》让我如沐春雨,仿佛一下子懂得了许多。
话说宋朝年间,一日,大诗人苏轼来到庐山。但见庐山起伏连绵,横看是一片峻岭,侧面看则是高高的.山峰。不同的角度望去,庐山呈现出各异的姿态。苏轼顿时诗兴大发,连忙写下了《题西林壁》这首千古绝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一首诗不仅仅写到庐山的景色,还从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每一个事物都有多面性,我们看待问题时,要注意从多个方面去思考。生活中何尝不是呢?
一位美术老师,有一天,他上课的时候,把一个杨桃放在讲台上,让学生们观察,画出这个杨桃。班上同学画好以后,发现有一个同学画的是一个五角星。大家便纷纷嘲笑他:杨桃就是杨桃,怎么会变成五角星呢?老师却说:“你们都到他的座位上,看一看这个杨桃。”学生们照做了,他们惊奇地发现站在这个位置上看到的杨桃,的确像个五角星。
不可置否,杨桃有一个面和大多数学生想的一样,但当你从另一个面看,你会发现,这一个面与另一个面并不相同,但并不分谁对谁错。反观我们的生活,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一个色子除了可以丢出“一”,还可以丢出“二”、“三”、“四”、“五”、“六”;
同样对于小鸟的鸣唱,有的人觉得这是一种噪音。有的人觉得这只是普通的鸟鸣,没什么特别。有的人却从中听出了旋律,认为那是一种优美的音乐。
同样的一张纸,有的随手丢进垃圾桶里。有的人将纸折叠成一架纸飞机,还有的人拿起手中的笔,在纸上写下一段优美的文字。
可是,无论你怎么看这同一个事物,尽管它会有其它形状,可它还是它自己本身,不会变成另一样事物。像庐山一样,不管是岭是峰,它仍是山,不会变成天空!
那么,在生活,如果我们和别人的意见不同,不要一味坚持自己的观点,要多接受别人的意见,他之所以与你的观点不同,是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同,这好比一个杨桃,你从前面看,他从侧面看罢了!看来看去,还是一个杨桃。
记得四年级时,有一次,班上进行辩论。说的是一个同学值日时偷懒,用几元钱“贿赂”另一个同学帮他扫地。结果那个同学帮他把任务完成了。偷懒的那个同学还得到老师的一朵小红花。偷懒的同学做得对不对。大家各抒己见,纵论纷纭。有的说,那个同学是对的,有的却不同意这个同学的做法。其实,事物都有两面性,利弊同行,掌握了这个道理,什么事都解决了。
啊,《题西林壁》,虽不过短短几行,却已使我受到了精神的熏陶,令我感悟良多,这首诗所折射出来的人生哲理,将激励我,陪伴我踏上漫漫人生旅途??
简评:古诗《题西林壁》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多少人生哲理,为后世提供不少借鉴。小作者通过读这首古诗,抓住了“每一个事物都有多面性,我们看待问题时,要注意多个方面去思考”这一要点,展开论述,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层层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