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题西林壁课堂教学反思
2023-08-14 11:31:20题西林壁 苏轼
2023-08-15 00:37:35题西林壁导学案
2023-08-05 20:39:23题西林壁(苏轼)
2023-08-13 03:28:42醉翁亭记主旨句
2023-08-16 15:32:15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
2023-08-04 02:52:49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2023-08-18 06:32:35题西林壁课堂教学反思
2023-08-14 11:31:20题西林壁 苏轼
2023-08-15 00:37:35黄玫瑰的心读后感(三篇)
2023-08-01 21:25:31最新竞选小学大队长演讲稿
2023-08-15 19:43:20
古诗《题西林壁》的教学反思
古诗《题西林壁》的教学反思
引导语:《题西林壁》这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这首诗的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本单元的主题是观察和发现方面的趣事,两首古诗都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让学生理解起来似乎总有一些差距,特别是第一首古诗中的前两句和后两句,都是讲明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会有不同的结果,但在具体运用到作业的填空题时,似乎就有些含糊,连我自己都会判断不清。第二首诗歌对于孩子们的一生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我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去引导孩子们理解在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即将遭遇的各色困难时,都能够想起这句话的含义,并且能够在迷局之中为自己指明方向。
古诗,在时代上,离我们很远。儿童读古诗,主要是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除了要熟读成诵外,初步感悟其中的韵味也是必须的。因为只有读出了其中的味道,才能真正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把心放在诗境和诗眼中去读,是本设计的特点。一是通过介绍时代背景和诗歌的具体产生背景,让学生进入诗歌的情景中去理解诗歌;二是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抓住一个“游”字,来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去玩味诗歌的味道。当然,在具体实施这个教案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进行不同层次的比较,不得人为提升,抽象分析。要在诗的韵味中去阅读,去想象,去发现。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取和三年级截然不同的教学古诗方法,重点让学生学习把单音节词组成双音节词或者多音节词,并通过组词,自主感悟诗句的意思,改变以往老师“串讲”,机械理解诗句内容的方式进行教学。虽然这是第一次尝试,但是理解力强、词汇量多、感悟力强的学生能够较快、较准地理解单音节词的意思,而且通过提问,也越来越多学生感悟到这种方法,古诗教学变得简便了不少。
在《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中,由于本册书的一个重点内容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而恰好,这两首诗的主要内容又隐藏在题目中,于是,通过让学生解读诗的题目,了解古诗主要内容,统领全诗,学生对古诗也有一个全面的.感知。另外,在具体诗句的意思的感悟上,我采取让学生自由讨论、提出问题,全班讨论,教师解答等方式让学生从交流中获得知识。不过,学生对于两首古诗关键性的蕴涵丰富哲理的句子还是不能很好地理解,必须通过老师引导、举例,再次地朗读、背诵,思考才能悟得一、二。
不过,这种教学方式对老师教学艺术比较高,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总是与备课设想不同,教学思路要随时转变。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感到有些吃力和无所适从,看来还要继续调整教学方法,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备课充足,能使上课发挥得更加的好。在备课《游山西村》这首诗时,我就感叹于诗人用词的精炼、准确,仅“山重水复无疑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把作者当时由疑惑到惊喜的转变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蕴涵的东西很多,有对美的诠释,不仅景美而且人情更美。
在上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进行质疑,我们班一向走神的疗国欣站起来就问:“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什么意思?我让学生分解字来解释,“柳暗”柳是指什么?学生回答:“柳树”,“暗”呢?“就是柳树很多,很荫深。”“花明”,学生对这个没有能理解,我引导说春天的鲜花开得怎样,“鲜花一丛丛,颜色很鲜艳”。谁能把这句话连起来说?梁乐儒拿起书:“这句诗是说陆游骑着驴走在山间,山一座又一座,水一条又一条,陆游怀疑前面没有路了,忽然他发现柳树荫深,鲜花鲜艳,不远处看到了一个村庄。”我一听,骑驴,就知道他是从看插图知道的,我立即传递给学生另一种学习诗歌的办法,看插图。借助机会,我顺势让学生找找,“这句诗中写了哪些景?”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山、水、柳树、花。”我指着诗句轻声地问:“只写了景物吗?有写心情的吗?”学生受到了挑战,悄悄地诵读了诗句,“有,疑字,诗人看到重重山,怀疑没有路了。”我激动地说:“好,读得真认真,再看看,还有吗?”另一个学生说:“老师还有,又字,我体会到了陆游当时看到村庄他很高兴。”“能把高兴换一个词吗?”“惊奇”接近了,又高兴又惊奇,可以说“惊喜”,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体会到了诗人心情的转变过程,我告诉学生这种写法就是“情景交融”。学生听得特别的认真。平时问题最多的蒙哲平站起来问:“张老师,这句话说诗人去山西村的路上,为什么放在后面写?是不是弄错了。”这下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故意说;“是啊,是诗人弄错了吧?同意吗?”学生若有所思地进入了思考,有个同学说:“我不同意,诗人没有写错,他是把他在路上遇到的事情回忆说给山西村的村民听。”说得对啊,其实这是一种倒叙的写法,这样更加的突出了最后两句,我这样一说学生,就联系到上个学期学习的《燕子专列》也是采用了这种写法。
这节课在师生的共同对话中推进了学习的深入,最后结束,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回去进行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