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文学

《题西林壁》课堂实录

2023-08-10 14:43:47 高考在线

《题西林壁》课堂实录

  一、导入

  1、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

  (生说风景。)

  说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

  2、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

  (教师展示庐山的图片。)

  说明:让学生对庐山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

  3、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

  (生谈感想。)

  说明:使学生对庐山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

  4、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

  (板书:题西林壁)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

  (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

  (学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重点:卷舌音、平舌音)

  2、范读古诗,讲读法: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

  (师配乐朗诵古诗,请学生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

  师: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

  (生齐读古诗(配乐))

  三、明确学习任务,组织自学

  师:在这堂课中我们要理解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意境,明白古诗阐述的道理,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激励学生)

  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如果遇到了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

  (合作学习)

  提示: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解释诗时会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办法:讲学法,我们在解释古诗时,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谓拆分法,就是将一句诗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加以解释,然后将这些解释联系起来。同时你还必须联系整首诗的内容来解释,举例说明。

  (学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出示一些相关资料。)

  (举例:苏轼个人情况,西林寺,庐山风景等。)

  1、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师: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吗?

  (学生汇报后,教师总结后,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2、师: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提问,教师组织互助解疑。)

  师:现在请同学来朗诵这首诗。在朗诵这首诗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庐山的面貌;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非常的高兴,于是就朗诵出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四、分析古诗结构

  1、师:看得出许多同学都想来朗诵,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但在朗诵这首诗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古诗可分为两部分——所见和所感。同学们在朗诵时看看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

  提示: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

  2、诗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庐山,可是诗人眼中的庐山却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

  提示:只缘身在此山中

  3、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

  提示: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

  4、背诵:

  师:下面请同学们背诵这首古诗。

  (学生先自由背诵古诗,一段时间后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五、总结

  1、师: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现在,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大家在听故事时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那里。

  (教师讲故事《盲人摸象》。)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四位盲人他们错在那里?

  2、师:请大家对照学习任务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完成了。

  (出示学习要求)

  (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