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文学

少年王勃教案十五篇)

2023-08-16 11:33:25 高考在线

少年王勃教案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2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录音,找生字。

  2、交流:

  tan chang pian zhang tu du

  探 昌 篇 章 突 读

  3、读。

  4、自己选1—2个记一记。

  5、交流。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读,思考:滕王阁在哪儿?王勃怎么会被邀请参加宴会的?

  2、指名读。

  3、交流问题。

  板书:才气

  4、质疑

  四、写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制订学习目标。

  1、质疑。

  2、板书:有才气

  出示:

  wu

  落霞与孤鹜齐飞,

  gong

  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情境创设,重点突破。

  1、自读,找出“落……色”的意思。

  2、(图、文出示)“远处,天连着水……轻轻地飘荡……”。

  gong

  3、指导朗读,学习生字:共

  4、这幅图上表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美吗?(出示:秋景、迷人)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

  1、回味诗句。(读)

  2、王勃怎么写出的?自读第2段,指读第4段。

  [出示词语:胸有成笔、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动作)]

  学习生字:绝

  3、引出第5自然段。

  理解:千古传诵

  三、写生字。

  共、绝

  第三课时

  一、背诵三、四段。

  二、练习。

  1、抄写词语。

  2、完成《练习册》P50页。

少年王勃教案2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藤王阁序》,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气横溢。

  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地点。第二、三、四自然段讲当时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藤王阁序》。第五自然段点明《藤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

  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婺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

  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滕王阁和少年王勃的资料、藤王阁景象视频、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滕王阁建筑,激发学习兴趣。

  二、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一位文坛齐才,他就是——少年王勃(齐读课题)我们已经知道课文中王勃到远方探望父亲,路过南昌时,被一位姓阎的都督请去参加宴会,地点在哪?(腾王阁)

  2、学习第三自然段,领略江景之美。

  (1)王勃站在滕王阁上,向远处望去,会看到这样的景色。(点击:出示江上风景)

  (2)你觉得这里的景色怎样?(很美)是啊,如此迷人的景象怎不叫人心醉呢!看,书上用了这么一段文字来描绘刚才我们看到的美景。(出示句子:远处……轻轻地飘荡……)

  谁来给大家朗读一下。

  (3)听了他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了,同学们边听边想想,在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师范读,后指名交流)

  (4)指导读好第三自然段。

  交流:“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

  ①指读

  ②这种情景在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里也欣赏过?(点击读相关句子)是呀,水天相连的秋景图是多么壮美。

  ③指导朗读,读出秋的壮美。

  交流:“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① 指导读好“缓缓地飞翔,轻轻地飘荡”

  ② 指导朗读这句话,读出秋的宁静,秋的深远。

  配乐朗读这段话。

  背诵。

  3、学习第二、第四自然段,感受王勃之奇。

  (1) 如此绚烂、宁静、壮美的秋景图,难怪王勃如此着迷地凝望,片刻之余一句让人千古传诵的诗句诞生了,它就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示课件)

  (2) 少年王勃可真有本领,能用一句诗就把这些美景淋漓尽致地描述出来了,谁来做做王勃吟诵一下。

  (3) 这句诗写得非常精练,每一个字都表示一定的意思。请同学们联系刚才两句话,再好好地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可以是一个字的理解,也可以是一句诗的理解。

  (4) 在理解的基础上,我们再来读这句诗,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读得更好?谁来?(学生再次感情朗读王勃写的诗句)

  (1)指读 (2)男女分读

  (5) 王勃写得这句诗多棒呀!难怪都督听到这句诗时,忍不住“拍案叫绝”,(出示小黑板)齐读。他怎样地叫?请你做做动作。他叫了些什么?(出示板书:“奇才!真是奇才!” )谁能学学都督的样子来拍案叫绝?都督当时忍不住拍案叫绝,说明他的心情怎样?你能带着这种激动的心情再来读读都督的话吗?(指读,齐读)

  (6) 文中第四自然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是个奇才?(出示第四自然段)自由大声地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把最能突出王勃才气的词语用“——”划出来。

  交流:(多媒体出示)

  “王勃边看边想,……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①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让你体会出王勃的奇?(加点: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A、“胸有成竹”看出王勃怎么样?谁来自信地读一读?(指导读好词:胸有成竹)

  B、引读王勃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正因为王勃的自信、有把握,他写文章的思路像泉水一样汩汩流出,这就是(生齐说:“文思如泉” )指导读词:文思如泉。

  C、正因为他文思如泉,所以写起来很快,一气呵成,这就是(生齐说“笔走如飞” )

  指导读词:笔走如飞

  (7)谁能读出王勃这种奇特的才能?

  指读“王勃边看边想……一会儿就写成了。”

  (8)奇才王勃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带着崇佩之情再次把这两句话读一读。(齐读)

  (9)当王勃在短短的时间内写出了如此绝美的诗句来,都督是由衷地赞叹他真是奇才。那么那些在座的其他文人墨客读到王勃写的这句诗时会有怎样的反应?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客人,你会怎么来夸王勃?(可以是成语,也可以是名句)

  (出示成语:自读、指读,齐读)

  (10)少年王勃的才能让所有人惊叹,让所有人佩服,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一下这千古名句吧!

  (11)真是奇才呀,让我们再来深切地感受一下第四自然段,齐读。

  (12)背诵。

  4、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今天我们跟随着王勃的一句名诗欣赏到了傍晚时分在滕王阁举目远眺的美景,但愿这迷人的风景能永驻你心间,也希望王勃的这句名诗能让你感受到中国古诗的魅力。当然王勃的诗还有很多,其中不乏一些让人感慨万千的诗句,比如这首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里有一句诗很有名,(多媒体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2)自古英雄出少年,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少年奇才,你还知道谁?

  比如:神童骆宾王,巧称大象的曹冲,砸缸救人的司马光等。课后找一找他们的故事读一读。

  5、布置作业

  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少年王勃教案3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美丽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奇”。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从读书实践中来。本设计注重学生读的训练,将读作为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引导学生品赏课文。在读中体验,读中感悟,升华认识,获得思想启迪,真正实现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长江发源于青海,沿途经过十多个省市后流入东海,其中有个省简称为“赣”,谁能说出它的全名?聪明的同学们可以猜想江西境内的长江我们可以称它为什么?(赣江)

  2、在江西南昌市赣江边,有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的三大名楼之一的藤王阁,(出示图片)唐初始建,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了。曾多次被毁重建,但因为一个少年的文章《藤王阁序》而一直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他就是王勃,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板书课题,出示王勃图片)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14岁的王勃受阎都督之邀,写出了千古传颂的《滕王阁序》。

  板书课题:9、少年王勃

  注意多音字“少年 shao”

  3、看课题,你最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引出:“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中心话题。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二、初读课文 读准字词

  1、让我们来读课文了解王勃。

  2、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录音。

  3、自由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尤其是比较长的句子)、读通课文。

  4、检查自读情况:

  A、用各种方式读一读:

  南昌 藤王阁 都督 宴会 文章 野鸭 披着 灿烂 读 《藤王阁序》 才气 秋景 庆贺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千古传诵

  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及时正音。

  C、再次默读全文。

  三、紧扣才气 顺学而导

  1、通过初读,谁能说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板书:“有才气”或者“奇才”)

  2、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奇才?为什么称他是奇才?

  3、诗文吟诵,图文对照,品读“奇才”。

  (一)诗

  1、板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指导“鹜”的书写)

  2、看着黑板你能再把这句诗来读一读吗?

  3、让我们一起来正确流利地读一读这句诗吧。

  4、这句诗短短14个字,却写出了4种各有特色的景物:落霞、孤鹜、秋水、长天。

  5、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诗句,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6、短短14个字却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让我们带着刚才的感受一起吟诵这句诗吧!

  (二)文

  1、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这诗句意思的句子。

  2、出示句子:

  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①自由读句子,注意把句子读正确。

  ②指读。

  ③再读句子,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④先说说你仿佛看到的情景,再带着你的想象来读句子。

  (放眼望去,蓝的天,蓝的水,连在了一起,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水了。)

  (我感受到了,在你的心中澎湃着一股激情,你真想亲眼见一见这美景,是吧!请你再读一读,让我们再好好地欣赏一下。)

  ⑤还有不同的读法吗?

  (烟波浩淼,一碧千里,多么美的景色,怎么看也看不够。轻轻地读,把它深深地藏在心间,细细地去回味。)

  ⑥这么美的景色,想看吗?静下心来,好好地欣赏一下。

  (放课件)

  ⑦这眼前所看到的景色,与你刚才想象的一样吗?带着新的感受,我们再来用心地读一读。

  ⑧师生共读。

  3、少年王勃用凝练的字词、奇妙的想象将这赣江美景浓缩成了一句千古传诵的名诗。出示【齐读】

  4、在王勃的《腾王阁序》里像这样的名句还有很多。

  5、难怪,当那位都督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指板书:“奇才!真是奇才!”

  ①什么叫拍案叫绝?(动作演示)

  ②谁来当一回都督,夸一夸王勃。

  插叙:原本这位都督的女婿,也是一位学士,事先准备了一篇文章,打算在这次宴会上展示一下的,让别人写也只是客套话,这么短的时间,写出一篇好文章,确实很难,哪想,少年王勃不但写成了,还写得特别好,难怪都督要拍案叫绝。王勃让都督从很生气到很欣赏,的确靠的自己的才气。

  四、小结本课 设置悬念

  今天是诗文将我们联系在了一起,我们通过诗文初步领略到了少年王勃的丰采,我也通过诗再一次感受了教学的快乐。课文还有哪些词句可以体现王勃真是个奇才呢?我们下节课继续研读。

  五、拓展延伸 敬仰王勃

  1、搜集并背诵王勃的名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山中》。

  2、读有关王勃的故事。

少年王勃教案4

  9、《少年王勃》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认写本课生字词,认识多音字“少、都”,能够借助工

  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

  等词语的意思。

  2、我可以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我能理清课文内容,学习一二段,知道事情的起因。

  【自主学习】

  1、 我把课文读了

  2、 读写字词。

  1>、把生字抄一抄: 查查多音字:少 ( ) 都 ( )

  2>、读一读并理解词语:探望 滕王阁 姓阎 都督 宴会 才气 邀

  请 庆贺 凝望 水天一色 余辉 灿烂 飘荡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笔

  走如飞 拍案叫绝 千古传诵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拍案叫绝

  【合作探究】

  1、读了《少年王勃》,王勃给我留下了 的印象。

  2、品读课文,想想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经过又怎样?结果呢?

  【反思质疑】

  自学后,我还有以下问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段(重点)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水天一色”、“鹜霞齐飞”的美丽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奇”。(难点)

  3、学习文中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运用成语的写作方法。

  【自主学习】

  1、 查找资料并结合课文说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

  天一色”的意思。

  2、 课文中都督是如何评价王勃的呢?什么样的人才能称

  为“奇才”?

  【合作探究】

  1、 读二至四段,思考:宴会当天来了许多人,大家都担心短时间

  内写不出来,不敢写,小小年纪的王勃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2、 为什么小小年级的王勃竟能如此挥洒自如?都督为什么会拍案

  叫绝?

  【拓展训练】

  1、积累有关写作的成语:

  2、有关描写秋天的诗句:

  3、 试着读一读下面的《滕王阁序》选段。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

  宫,即冈峦之体势。(层峦 一作:层台;即冈 一作:列冈;天人 一作:仙人)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轴 通:舳;迷津 一作: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一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4、《少年王勃》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认写本课生字词,认识多音字“少、都”,能够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等词语的意思。(重点)

  2、我可以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我能理清课文内容,学习一二段,知道事情的起因。(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故事激趣,导入课题:

  (1)讲王勃的小故事。

  (2)你们认识他吗?我们学过他的那首诗?(板书:王勃)教师补充介绍王勃。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王勃,去看看他少年的故事。(板书

  课题:少年王勃)齐读课题。

  2.出示目标:先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出示)。指名读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1、生完成自主学习1,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分组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收获。

  2、生完成自主学习2,师巡回指导。完成后分组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收获。

  3、完成自主学习3,完成后分组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收获。

  三、合作探究

  1、PPT出示合作探究一,生讨论交流,师巡回指导,后小组代表班级内汇报展示。

  四、达标检测

  生自主完成后展示。

  五、板书设计

  9、少年王勃

  起因 有才气,被邀请赴宴

  其他客人:谁也不敢答应

  经过 结果 《滕王阁序》 千古传诵 六、课后反思

少年王勃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

  2、情感目标:从本课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3、技能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借助多媒体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课 堂 拾 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出示课题:少年王勃要求齐读课题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王勃给了你的什么样的印象?

  2、就连课文中的都督也忍不住要这样赞叹(出示句子:奇才!真是奇才!):引读奇才!真是奇才!

  3、教师:什么叫奇才?

  4、教师:王勃到底是什么样的奇才,让我们回到两千年前,重温王勃写作这两首诗的情景吧。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教师:谁来读读第一小节?

  2、这里你能体会到王勃是位奇才吗?

  指导学生抓住听说请体会。

  教师:少年王勃14岁就已经中得举人,名声远播,就连都督也忍不住要瞧瞧这毛头少年到底有没有才华。

  三、学习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1、请学生自由轻声读2、3、4小节,看看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王勃是个奇才?

  2、理解第二、三自然段:

  (1)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王勃写文章时写得快?

  (2)王勃为什么能在写文章的时候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呢?是他以前就到过滕王阁吗?还是写这文章太简单了?他的文思是从哪里来的呢?(学生回答)出示: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看来众人对当场写文章都感觉十分为难,难道这些来的人都是目不识丁的人?你说是些什么人?

  对呀,来的不是才高八斗,至少也都是青年俊才,那他们怎么都不敢写,心里都在想什么?你能猜透他们的心思吗?

  指导朗读

  教师评价:那你能将体会到的客人们为难的神情给读出来吗?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众人的心态。

  (3)当其他人在那儿你看我,我看你的时候,王勃却站在窗前凝望。他看到了什么?谁来把王勃看到的美景读一读?

  (4)王勃站在窗前仅仅就是为了欣赏江上的美景吗?如果只看不想会怎么样?

  (5)正是因为王勃想好了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该怎么样写,所以他提笔的时候才会(引读: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3、理解第四自然段:

  (1)王勃写文章的时候速度特别快,那他写的文章到底好不好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拍案叫绝是什么意思?那你们也拍着桌子把都督夸奖王勃的话读一读!

  (3)王勃的这篇滕王阁序写得非常好,尤其是哪一句让都督拍案叫绝?(学生回答并出示句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4)这两句话是滕王阁序中最出名的两句,至今人们还在传诵着。它所展现的美景就是刚才王勃站在窗前,凝望到的迷人的秋景。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再来细细体会一下这迷人的景色!

  (5)如此美丽的奇景,使王勃的心中充满了创作的热情,当即就用这两句话把它描述下来了。(再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齐读。)

  (6)同学们,王勃写的文章令都督拍案叫绝,我们平时写的文章能让人拍案叫绝吗?为什么?

  (7)王勃面朝着赣江美丽的景色是目不转睛地看,而我们平时看景色不注意观察,王勃看景物的时候是怎样的?(边看边想)

  (8)这就是勤思考,我们要想像王勃写文章那样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就需要我们平时多观察、勤思考!

  4、让我们捧起书,带着对王勃的敬佩,带着对他的赞美,一起读读2、3、4小节。

  四、教学第五小节

  教师:于是(引读)王勃写的千古传诵名文。

  1、你从哪个字词又体会了王勃的才气?板书:千古传诵

  2、教师小结:王勃以14岁的年龄,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挥毫泼墨,一挥而就,写成了这篇文章,不仅在当时有名,即使两年后的今天依然广为传诵,王勃真是一位旷世奇才呀

  五、背诵课文

  1、同学们,王勃写的这篇千古传诵的文章中诗句描绘的景色,你们愿意来记记吗?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4两节。

  2、让我们一起来将这位才华横溢的少年诗句描绘的情景永远记在心间。

  六、拓展交流:

  1、像王勃这样年少机敏的少年,你还知道哪些?

  2、你觉得怎么才能让自己变得更聪明些?

  板书:

  9

  少年王勃

  (奇才)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

  拍案叫绝

  千古传诵

  齐读课题

  学生1:他很了不起,因为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写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生2:很有才气、才华横溢、才思敏捷

  齐读奇才!真是奇才!

  生:难得一见、绝无仅有的人才

  指名读第一节

  生:从听说体会到王勃14岁就已经名声很大,连都督都想见见,所以课文中用了请字。

  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相关的词语。

  学生交流。(板书: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相机指导学生理解

  不是,跟王勃一样至少有点名气的人。

  生1:当场写,没有什么思考的时间,太难了。

  生2要是写砸了,那不是叫这么多的人笑话吗?不要砸了自己的金子牌子,以后就不要在都督这边混了。

  生3:大家心里都知道孟学士已经写好了文章,今天就是让孟学士出风头的,不要得罪都督,以后吃不了兜着走。

  学生根据体会朗读

  齐读

  读句子。

  学生回答,理解胸有成竹。

  读句子

  指名回答。(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理解拍案叫绝。

  感情朗读。

  齐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齐读。

  生:写好文章不仅要细心观察,还要会认真思考。

  生:应该是平时读书多,知识丰富,刻苦学习

  齐读2、3、4自然段。

  生抓住千古传诵体会王勃的才气

  学生自读自背

  学生齐背

  生:学生联系到《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的寇准,《咏鹅》的骆宾王,书法家怀素,破陋习的少年孙中山,砸缸救人的司马光等等,

  生:像王勃那样勤于思考,勤观察,敢于表现自己

少年王勃教案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10个生字,认识5个二类字和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滕王阁和少年王勃的资料,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前面我们学习了朱德元帅和李广将军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少年时的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读题。

  2.你对滕王阁了解多少?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让学生说搜集的资料,教师补充介绍)

  4.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二、初读感知。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检查预习。

  出示生字词。

  (1)指名读生字词。 纠正字音。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音、听情。进行评价。

  3.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

  (出示: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中,再去读一读。

  5.(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你觉得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

  指名说。(学生肯定知道王勃是一个有才华的人,用一个词来概括“才华横溢”板书:才华横溢)

  学生也可能会说王勃聪明,也可能其他,教师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课堂教学。

  2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王勃是如何的才华出众?

  (1)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讨论:少年王勃被邀请参加宴会,说明了他当时非常有名,也具有一定的才气。)

  指导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2)当都督请人写,众人表现怎样?

  齐读第二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王勃在干什么呢?

  A、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

  B、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C(出示)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A. 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B. 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体会到什么?

  C. 有感情地读第2句。

  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

  (4) 自读第4自然段。

  齐读诗句。

  理解诗意。(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

  他为什么能写这么好的诗句?

  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 (指名说)

  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

  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3.教学第5自然段,齐读第5自然段。

  三、小结。

  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是啊,王勃确实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你从那里看出王勃的才华来?

  再读课文,边读边画,画出具体的词句来。

  讨论交流:指名说。

  3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4在王勃才华横溢的背后,你觉得还有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了解他平时会很好学,并且善于表现自己,学生说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决不强加教师的想法)

  二、指导背诵三~四自然段。

  1.(放多媒体)读读书,看看景色,把3~4自然段背下来。

  2.自背,同座位互背。

  3.指名背,齐背。

  三、教学生字。

  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作业:搜集象王勃一样的才思敏捷、下笔成文的人。

  教学反思

  以问题“王勃是个怎样的人”为出发点,引发学生的争论与思考,让他们运用自己的力量从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在疑问中讨论,在讨论中朗读,在朗读中解疑。我突然发现有时一个关键的问题可以牵动全文,让整个教学顺利地展开,老师要做的只是适时地“煽风点火”。

少年王勃教案7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17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关键:

理解《滕王阁序》中诗句的意思。

  三、课时划分: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指名读题。

  2.在这里,“少”应该读“shao”,用“少”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4.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二、初读。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应的生字词。

  3.出示生字词。

  (1)自生字词。

  (2)正音

  “昌、章”:读翘舌音。

  “诵”:读平舌音。

  “都、督”:“都”是多音字,在这儿读“du”。

  (3)带读,指读。

  4.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出示: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文章中,再去读一读。

  6.(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读。

  7.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三、理解课文内容。

  1.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

  经过又怎样?结果呢?

  想一想,文章哪些部分写出了以上问题的答案。

  一、(1-2)二、(3-4)三、(5)

  2.教学第一段(第1-2自然段)

  (1)自读第一段,你知道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吗?

  (2)“探望”可以换什么词?

  (3)(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4)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

  (5)齐读第一段。

  (6)王勃是如何面对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

  “诵”:右边是“甬”,不能写成“角”。

  “读、篇”:学习课课后笔顺,并按笔顺描红。

  “突”: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

  2.指导书写。

  “昌、景”:都含有“日”,写得要扁一些,宽一些,不能写成“日”,其他的生字学生自己说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默词:探望、南昌、景色、宴请、文章、千古传诵、文思如泉。

  3.用以上默的词,说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教学第3自然段

  (1)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王勃在干什么呢?

  (2)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

  (3)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4)(出示)

  1.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2.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A. 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B. 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体会到什么?

  C. 有感情地读第2句。

  (5)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三、教学第4自然段。

  (1) 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

  (2) 自读第4自然段。

  (3) 齐读诗句。

  (4) 理解诗意。(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5) 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

  (6) 他为什么能写么好的诗句?

  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

  (7) 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8) 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

  (9) 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四、教学第5自然段。

  齐读第5自然段。

少年王勃教案8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藤王阁序》,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气横溢。

  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地点。第二、三、四自然段讲当时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藤王阁序》。第五自然段点明《藤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婺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藤王阁景象视频、图片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理清层次,学习生字,教学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长江发源于青海,沿途经过十多个省市后流入东海,其中有个省简称为赣,谁能说出它的全名?聪明的同学们可以猜想江西境内的长江我们可以称它为什么?(赣江)

  2、在江西南昌市赣江边,有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的三大名楼之一的藤王阁,(显示图片)唐初始建,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了。曾多次被毁重建,但因为一个少年的文章《藤王阁序》而一直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他就是王勃。(板书课题,显示王勃图片)

  二、初读课文

  1、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疑问吗?

  2、让我们来读课文了解王勃。

  3、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录音。

  4、自由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尤其是比较长的句子)、读通课文。

  5、检查自读情况:

  A、读一读

  南昌 藤王阁 都督 宴会 文章 野鸭 披着 灿烂 读 《藤王阁序》 才气 秋景

  庆贺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千古传诵

  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及时正音。说说每一段的意思。

  C、再次默读全文。

  6、尝试分段,理清课文层次:

  一(1)主要讲了藤王阁整修一新,王勃应邀参加宴会。

  二(24)主要讲当时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藤王阁序》。

  三(5)点明《藤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7、朗读全文。

  三、学习第一段

  1、指读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地点:南昌

  原因:藤王阁整修一新,都督邀请王勃参加宴会。

  3、你还知道王勃的哪些事情?

  4、结合刚才所介绍王勃的事例,想象都督邀请情景。

  5、齐读。

  四、学习生字

  1、分析字形

  学生各自用自己的办法识记生字。

  2、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写法:

  督:监督别人要用眼睛,所以下面是个目。

  宴:上中下结构,写得应紧凑些。

  序:田野的野右半部分,不能多撇。

  3、学生描红。

  五、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抄词,组词

  督都;宴焰;章张;披批;序野

  3、搜集像王勃一样才思敏捷的人物故事。

少年王勃教案9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长江发源于青海,沿途经过十多个省市后流入东海,其中有个省简称为“赣”,谁能说出它的全名?聪明的同学们可以猜想江西境内的长江我们可以称它为什么?(赣江)

  2、在江西南昌市赣江边,有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的三大名楼之一的藤王阁,(显示图片)唐初始建,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了。曾多次被毁重建,但因为一个少年的文章《藤王阁序》而一直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他就是王勃。(板书课题,显示王勃图片)

  二、初读课文

  1、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疑问吗?

  2、让我们来读课文了解王勃。

  3、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录音。

  4、自由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尤其是比较长的句子)、读通课文。

  5、检查自读情况:

  A、读一读

  南昌 藤王阁 都督 宴会 文章 野鸭 披着 灿烂 读 《藤王阁序》 才气 秋景

  庆贺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千古传诵

  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及时正音。说说每一段的意思。

  C、再次默读全文。

  6、尝试分段,理清课文层次:

  一(1)主要讲了藤王阁整修一新,王勃应邀参加宴会。

  二(2—4)主要讲当时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藤王阁序》。

  三(5)点明《藤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7、朗读全文。

  三、学习第一段

  1、指读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地点:南昌

  原因:藤王阁整修一新,都督邀请王勃参加宴会。

  3、你还知道王勃的哪些事情?

  4、结合刚才所介绍王勃的事例,想象都督邀请情景。

  5、齐读。

  四、学习生字

  1、分析字形

  学生各自用自己的办法识记生字。

  2、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写法:

  督:监督别人要用眼睛,所以下面是个目。

  宴:上中下结构,写得应紧凑些。

  序:田野的野右半部分,不能多撇。

  3、学生描红。

  五、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抄词,组词

  督—都;宴—焰;章—张;披—批;序—野

  3、搜集像王勃一样才思敏捷的人物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人物故事,齐读课题)

  1、出示词语齐读,谁能读出意思来?

  2、出示诗句齐读,谁能读出停顿来?(板书停顿符号/)

  二、复习课文,精读指导

  一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你用上先……再……最后……说(参加宴会—写成《腾王阁序》—成为名文)

  二分清主次,指导读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王勃被邀请参加腾王阁宴会?(指名读第一节)

  他被邀请来参加宴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很有才气)

  自读第一句话,谁能把探望换成另外一个词,又不改变原意,怎么读?(指名读)

  2、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王勃写出的《腾王阁序》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

  谁能读出句子的意思来?(读懂词语:千古传诵)

  3、在这个故事当中,你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

  (怎样写成《腾王序阁》的)

  ①找一找,哪个自然段重点讲写成了《腾王阁序》?(第4自然段)

  提示:怎样才能读好课文呢?(要把自己当成是课文中的人物,像他那样去想一想,然后再读,才能读得好.(指名读第4自然段)

  ②读了课文,特别是读了第4自然段,你认为王勃是个怎样的少年?

  (板书:有才华)

  你是通过读了哪几个词语看出来的?(板书: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引导读懂这些词意

  小结:王勃虽然年少,可他才华横溢啊!

  ③师问:参加宴会的就王勃一个人吗?那么其他人在干什么呢?

  ④朗读第2自然段,理解为什么其他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都督要求当场写庆贺的文章,时间又短,怕写不好,有难度)

  相比之下,王勃是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他怎么就能做到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呢?请朗读第3自然段

  ⑤王勃凝望江面,他看到了什么?谁用读来告诉大家?

  (指名读远处的……飘荡……)

  谁能读出那迷人的秋景呢?(指名读出意思来)

  师边述(画面内容)边板贴词语: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

  一只野鸭披着落日的余晖

  联想:假如你也看到了如此美丽的秋景,你会怎样呢?(指名说)

  ⑥小结引出诗句:

  如此美丽的秋景,使王勃的心中充满了创作的激情,当即用了两句短短的话语就把这情景描绘下来了,你知道他用的什么句子吗?

  出示并齐读诗句(板贴:落霞与孤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⑦谁能看着黑板,凭着对课文的理解和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相机板书)

  ⑧读到如此美丽的佳句,不光是我们认为王勃是多么的有才气,就连那位都督也终于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了,他竟忍不住拍案叫绝.谁来学学他拍案叫绝的样子读读他说的话?(指名读)

  引导体会词意:拍案叫绝(好)

  读好奇才!真是奇才!两感叹号的意思.

  师:同学们,你佩服王勃吗?你想怎样来称赞少年王勃呢?(指名说)

  三、总结全文:今天,我们读了一个王勃参加滕王阁宴会时当场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让我们又认识一个文思敏捷,才华横溢的'少年王勃.

  四、师生合作:朗读三,四自然段,准备背诵(教师引读课文3,4自然段).

  五、练习:背诵3,4自然段.

  六、交流,拓展:

  1、像王勃这样年少机敏的少年,你还知道有哪些?

  (司马光,刻苦练字的怀素,敢破陋习的孙中山……)

  2、你想过怎样使自己变得更聪明一些吗?

  (像王勃勤思考,勤观察,敢于创作等等).

  (下课)

  附:

  一、板书设计

  9 少年王勃

  天连着天水连着水水天一色

  一只野鸭披着落日的余晖

  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很有才华

  参加宴会

  写成了《滕王阁序》

  成为名文

  二、课前准备

  1、小黑板出示(词句):滕王阁序刚刚整修一新很有才气

  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拍案叫绝千古传诵的名文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板贴纸卡(见板书)

  -1-

  -2-

  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

少年王勃教案10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眼、时写下千古名片藤王阁序的事,显示了王勃非凡的才气。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课文配有彩色插图,有助于同学体会诗句意境,加深记忆。

  学情分析:

  同学对少年王勃比较陌生,老师揭示课题后,先介绍少年王勃在滕王阁会上,一气呵成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的事,让同学带着对少年王勃无比敬重的心情去朗读课文,从而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教学时,抓住重点段落,通过理解词句、图文对照、朗读想象等方法,感受课文描绘的迷人秋景,体会诗句蕴含的优美意境。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气,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俺们学习一篇人物故事。(板书:16少年王勃)

  2、简介王勃

  3、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对这篇文章赞不绝口。王勃是怎样《滕王阁序》的呢?俺们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想一想: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南昌藤王阁都督宴会一篇秋景突然朗读邀请文章一起拍案叫绝《藤王阁序》千古传诵

  2、讨论:你从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藤王阁序》非常有名?

  3、理解“千古传诵”一词

  四、学习第一、二节

  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

  1、自由读1、2 段

  2、交流

  (1)“探望”还可怎么说?

  (2)简介《藤王阁》。学“阁”。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为什么请王勃参与宴会/

  (4)都督要求每人写一篇文章,人们的表示怎样?(齐读)

  五、学习生字

  六、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气,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

  一、精读第三段

  1 (指导观察图)站在滕王阁上,可以看到些什么?

  2 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自由读,画出你认为比较的句子。

  3 交流

  (1)读词

  (2)出示: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绚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指名读)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绚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

  *读第三自然段

  *指导背诵

  二、精读第四段

  1、这么迷人的秋景,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它写出来了。(出示、读)

  (1)理解句意

  (2)这句话好在哪?

  (3)指导朗读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王勃是怎样写这句话的?

  3、交流

  (1)出示图,想王勃在看什么,想什么?

  (2)正因为王勃边看边想,再加上他很有才气,所以他才干——胸有成竹

  (3)理解“胸有成竹”,并造句。

  (4)于是王勃——板书: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文思如泉:指写文章的思路像什么?

  笔走如飞:动作扮演

  4、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你从什么地方知道都督也为王勃的诗句叫好?

  什么是奇才?(板:拍案叫绝)

  假如你是都督,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扮演)

  5、指导背诵

  三、小节

  读到这儿,俺们也不由为王勃写的句子叫好。他写这首诗时只有十几岁,这么小的年纪就写出千古传诵的名文,真了不起,真是一位奇才!(板书:《腾王阁序》千古传诵奇才)

  四、学习生字

  五、指导写字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说笔顺

  2、读写词语

  南昌 庆贺 才气 文思 如泉

  宴会 叫绝 秋景 笔走 如飞

  二、通读全文,练习背诵3、4自然段

  三、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篇()决()诵()

  遍()绝()解()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然后读一读

  ()的余辉()的云霞()的秋景

  3、背诵、默写“落日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少年王勃教案1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10个生字,认识5个二类字和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前准备:课件、搜集滕王阁和少年王勃的资料。课前预习。课时: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前面我们学习了朱德元帅和李广将军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少年时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读题。

  2.你对滕王阁了解多少?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让学生说搜集的资料,教师补充介绍)

  4.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二、初读感知。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检查预习。课件出示生字词。

  (1)指名读生字词。

  纠正字音。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音、听情。进行评价。

  3.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课件出示: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文章中,再去读一读。

  5.(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你觉得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指名说。(学生肯定知道王勃是一个有才华的人,用一个词来概括才华横溢板书:才华横溢)

  学生也可能会说王勃聪明,也可能其他,教师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课堂教学。

  2、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王勃是如何的才华出众?

  (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讨论:少年王勃被邀请参加宴会,说明了他当时非常有,也具有一定的才气。)指导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2)、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

  齐读第二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王勃在干什么呢?

  A、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

  B、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C(出示)

  1.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2.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A.

  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B.

  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体会到什么?

  C.

  有感情地读第2句。

  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

  (4)

  自读第4自然段。

  齐读诗句。

  理解诗意。(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

  他为什么能写这么好的诗句?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

  (指名说)师: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

  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3.教学第5自然段,齐读第5自然段。

  三、小结。

  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是啊,王勃确实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你从那里看出王勃的才华来?再读课文,边读边画,画出具体的词句来。讨论交流:指名说。

  3、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4、在王勃才华横溢的背后,你觉得还有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了解他平时会很好学,并且善于表现自己,学生说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决不强加教师的想法)二、指导背诵三~四自然段。

  1.(放多媒体)读读书,看看景色,把3~4自然段背下来。

  2.自背,同座位互背。

  3.指名背,齐背。三、教学生字。

  1、先自学生字,然后同桌互相记忆,看你记住了几个。

  2、你认为那几个字容易出错,指出来。讨论交流

  3.易错字的字形。

  诵:右边是甬,不能写成角。

  读、篇。

  突: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

  4.指导书写。

  昌、景:都含有日,写得要扁一些,宽一些,不能写成日,其他的生字学生自己说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5.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作业:搜集象王勃一样的才敏捷、下笔成文的人。《少年王勃》让学生学什么?读完课文以后,我就在想,这一课让学生学什么呢?如果只是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气,可能不会在学生的心里留下多少印象。如果再拓展一下,可能会给学生一些记住的东西。如:少年王勃的背后,他为什么会文思敏捷,再聪明的人也要读大量的读书,也要刻苦的学习,善于积累词语和观察周围的事物。因为这篇文章在时间的衔接上不是很紧密,值得学习的就是3、4自然。所以可适当拓展一下。再就是王勃的善于表现。即使他有才,但不敢表现,因为当时参加宴会的都是有才之人,所以如再拓展一些,教师可适当把握。

少年王勃教案12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唐朝有一位著名的诗人王勃吗?说说你学过的王勃的诗。

  我国江西省南昌有一座著名的楼,叫“滕王阁”。唐朝时,有一年的重阳节,一位阎姓都督在滕王阁举行宴会,特地邀请了年少的王勃一起参加。

  在宴会上王勃一鸣惊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

  通过对故事的讲述,让学生对王勃有了初步了解,对王勃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为文章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教学要从审美的角度,写作探究的角度来关照这篇课文,学生学习课文文字的过程就成了对生活体验的过程,自我探究的过程,寻求个性化写作的过程,而不仅仅停留在王勃聪明才智的教学上,这可能是对教学的另一种深化,

  对平日里对作文畏惧的学生来讲无疑是寻找到表达真情实感的载体。

  二、初读课文。

  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生字字音读正确。

  2、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或。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词语,句子:

  南昌

  滕王阁

  宴会

  凝望

  千古传诵

  余晖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指名读,齐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错误的读音,指导学生读好长句。

  3、听师范读课文。

  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渲染了课堂气氛,营造了与文本相呼应的学习氛围。

  4、生齐轻声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看生字表

  ,学生自学生字。

  2、教学生写“督”、“宴”,师范写。

  生描红、写字,师巡视、指导。

  板书:

  9、少年王勃

  督宴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生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王勃是怎样一个少年?(生自由答:有才气)

  3、老师认为他不仅仅有才气,而且是非常有才气,书中用了一个词:(生自由答:)

  板书:奇才

  (指导理解:少见的人才)

  4、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位奇才。

  过渡:在滕王阁的那次宴会上,王勃写了一篇祝贺的文章,尤其是其中的一句诗,令都督拍案叫绝,你知道是哪句吗?

  二、理解诗意,诗文对照

  1、学习第三节

  (1)交流出示古诗(指导读)

  (2)理解句义

  A、指导生从文中找出句子

  并用“——”划出“落霞与孤鹜齐飞”意思的句子。

  用“~~~”划出“秋水共长天一色”意思的句子。

  B、利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句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C、指导背诵

  师结:小小年纪,竟能写出如此绝妙的诗句,怪不得都督会忍不住拍案叫绝——生答:“奇才,真是奇才”

  (指导生用上动作)

  过渡:其实王勃被都督成为“奇才”不仅仅是因为这一诗句,还有更令人惊讶的表现,读一读第四节,找出描写王勃表现的有关句子,并划出关键的词。

  三、理解王勃的“奇”

  1、小组合作交流:王勃“奇”在哪里?

  2、汇报展示:

  A

  “王勃边看……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心中有了十足的把握,这就是——(生答:胸有成竹)

  写文章时,思路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流出,这就是——(生答:文思如泉)

  因为思路像流水,所以写起来特别快,一气呵成,这就是——(生答:笔走如飞)

  师:多有才华的王勃啊!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来读一读(生齐读)

  B

  在座的是哪些人?他们的表现怎样?为什么?座的都是哪些人?他们的表现怎样?为什么?

  四、课内拓展

  多出示《滕王阁序》的全文

  师:它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王勃不仅少年时期就写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之后还写了不少有名的诗篇。今天老师带来其中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少年王勃是位奇才,同时也让我们知道要像王勃有才气,就要爱观察、善思考、多读书、多积累。

  板书:

  少年王勃

  奇才

  爱观察、善思考、

  多读书、多积累

少年王勃教案1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理解《滕王阁序》中诗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能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自学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生字写端正、美观。

  教学准备:教学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唐朝有一位著名的诗人王勃吗?说说你学过的王勃的诗。

  我国江西省南昌有一座著名的楼,叫滕王阁。唐朝时,有一年的重阳节,一位阎姓都督在滕王阁举行宴会,特地邀请了年少的王勃一起参加。

  在宴会上王勃一鸣惊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

  通过对故事的讲述,让学生对王勃有了初步了解,对王勃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为文章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教学要从审美的角度,写作探究的角度来关照这篇课文,学生学习课文文字的过程就成了对生活体验的过程,自我探究的过程,寻求个性化写作的过程,而不仅仅停留在王勃聪明才智的教学上,这可能是对教学的另一种深化,对平日里对作文畏惧的学生来讲无疑是寻找到表达真情实感的载体。

  二、初读课文。

  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生字字音读正确。

  2、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或。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词语,句子:

  南昌滕王阁宴会凝望千古传诵

  余晖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指名读,齐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错误的读音,指导学生读好长句。

  3、听师范读课文。

  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渲染了课堂气氛,营造了与文本相呼应的学习氛围。

  4、生齐轻声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看生字表,学生自学生字。

  2、教学生写督、宴,师范写。

  生描红、写字,师巡视、指导。

  板书:

  9、少年王勃

  督宴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准备:教学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听写词语:

  文章宴会庆贺胸有成竹

  才气秋景灿烂文思如泉

  二、精读课文。

  1、师引读第一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滕王阁在南昌;

  (2)王勃还正当少年;

  2、重阳节那天,前来参加宴会的人很多。当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的文章时,在座的客人是怎么表现的?(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3、从客人们的表现,我们知道要当场写庆贺文章难不难?

  4、而此时的王勃在干什么?自己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5、在滕王阁上看长江是一幅怎样的情景?指名读课文第三段。指导有感让学生通过朗读去体会景色的美,从而形象地感受诗句的优美。我看着学生陶醉在迷人的秋景中,听着学生具有声色之美的诵读,真的不忍心打断他们。由于学生在朗读秋景中体验到了文字背后隐藏的言意象,感受到王勃对江上秋景的独特思考与美好的心理体验,问题很快就得到了回答:我早就听我的爸爸说过,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江上秋景的美触发了王勃表达的愿望,他当然可以胸有成竹的说了。

  情地朗读。(体会江上的美景)

  6、少年王勃看到这美景是怎么做的?指名读。(第四段)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什么?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指导读好词语: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好好读这一句话,体会王勃在写文章时速度快,文笔流畅。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王勃写出来的文章怎样?你从哪儿知道?齐读写都督的表现的话。这两句的意思你明白吗?联系第三段想一想。写得怎样?师引读: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7、从这个故事你体会到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才华横溢、文思敏捷、才智过人)

  8、齐读全文,边读边体会,想想王勃是怎样做到的?

  9、讨论:学好语文、写好文章要多注重观察、多读书。再读名言。

  让学生说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是认识的提升,情感的升华。

  三、作业

  1、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抄写本课词语。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段。

  2、完成课文后面的习题。

  教学重难点:理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听写句子: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写句子又一次感受景色的优美,特别是王勃横溢的才华。假如教学就此结束,只是让学生通过感知、诵读、体验到秋景自觉地进入王勃的审美世界,变成了王勃的审美需求,总会让人觉得缺少点什么。于是在课即将结束时,我又提出了个问题,同样是在观看秋景,为什么王勃能写出千古传颂的佳句,而其他人却不能。学生的议论七嘴八舌,有的说王勃善于观察,有的说王勃勤于思考能够边看边想,有的说王勃王勃读了很多书,迷人的秋景他可以找到美好的词语表达学生说了很多,但真正讲的好的不多。

  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二、指导背诵课文、理解句子。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自己最拿手的一段。

  (3)比赛读第三、四自然段。

  (4)指名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理解句子。

  (1)你怎么理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话?

  (2)四人小组讨论。

  (3)指名说说。

  三、完成作业。

  1、抄写本课词语。

  2、比一比再组词。

  腾()凝()缓()

  滕()疑()暖()

  3、背诵课文有关段落。

  教后反思:

  教师在教学时,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一节节的引导学生读书。第三节教师通过课文的插图着力引导学生感受江上迷人的秋景,第四节的教学,通过胸有成竹一次的理解引导学生体验王伯写诗时的文思泉涌。通过对文本的亲密接触,让学生感受到王勃才思敏捷、文思如泉,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生一次次走进、走出文本后对王勃的品质能真切感知。

  在学生对王勃有了一定了解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王勃能写出如此精美的文字来,经过讨论,同学们知道作文并不难,重要的是要博览群书,要细致观察。同时通过看图体会滕王阁的秀美和气势恢弘。并补充阅读有关王勃的故事,复习王勃的诗。

少年王勃教案1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10 个生字,认识5 个二类字和2 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直面王勃

  1、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一:少年王勃英姿勃发的图

  2、询问:你知道这位英俊少年是谁吗? 生交流:王勃(相机板书课题)指导读题:多音字“少(sh ào )”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少年王勃有了哪些了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3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少年英才,了解一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借助拼音初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思考一下: 从课文中你看到了一个( )的王勃。

  2、请你来展示一下你的读书成果。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什么事情?

  (课文主要讲王勃应邀参加宴会,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藤王阁序》,后来《滕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过渡:那你知道王勃是在什么情况下写《滕王阁序》的吗?写得怎么样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几自然段给我们介绍了这些内容。

  学生浏览后交流:第2 —4 自然段。

  三、品读课文,体验感悟

  1、请大家把心放到课文中,跟随王勃一起走进滕王阁,走入那场宴会。自由读第2 —4 自然段,找找王勃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交流并出示: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文章,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1 )从“谁也不敢答应”看出什么?

  (2 )客人们这时心里会怎么想呢?

  (3 )指导读好这句话:体会客人们面面相觑,极其慌张,不只如何是好的心情。

  2、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的王勃在干什么呢?

  (1 )指读第3 自然段,其他同学看课件。

  (2 )交流并出示: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

  (3 )指导读这句话,从“凝望”、“边看边想”中感受到什么?王勃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欣赏画面。从王勃“突然回转身来”你好像感受到什么?相机理解“胸有成竹”。

  补充资料:上元二年(675 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你觉得王勃怎样?交流(出示成语:风华正茂 出类拔萃)

  才思敏捷 后生可畏

  文思如泉 笔下生花

  (4 )指导朗读:景美人更棒

  3、王勃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又是怎样写《滕王阁序》的呢?(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想象王勃是如何奋笔疾书,一气呵成的?交流指导读好这个情境。

  过渡:王勃在事先毫无准备,在极短时间之内写的《滕王阁序》怎么样呢?我们来看他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体会诗意,欣赏秋景:

  (1 )多媒体播放秋景图,想想这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 )出示: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边读边欣赏秋景,边看边说: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情景?

  (3 )对比着读诗、文,体会意境。

  王勃看到眼前的美景,浮想联翩,诗情大发,奋笔疾书,一气呵成了这篇千古名文《滕王阁序》。都督听人读到——(引读诗句)竟忍不住拍案叫绝——(引读)

  请你也学着都督的样子来称赞王勃,指导朗读。现在我们就是参加宴会的宾客,你们有什么想对王勃说的?交流

  有感情地齐读第4 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敬仰王勃

  王勃这位少年诗人还写了很多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就是其中一首,出示: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配乐诵读)

  五、布置作业,课外阅读

  1、背诵课文3 、4 自然段

  2、“自古英雄出少年”,如神童骆宾王,巧称大象的曹冲、砸缸救人的司马光等,课后找找他们的故事读一读。

  六、板书设计:

  胸有成竹

  少年王勃 文思如泉 奇才!

少年王勃教案15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气横溢。课文共分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地点。第二、三、四自然段讲当时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滕王阁序》。第五自然段点明《滕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课文插图与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相得益彰,有助于学生领悟佳句。另一张是今天滕王阁的美丽夜景。可借此激发学生对滕王阁的向往之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具使用: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

  一、借助学过的历史人物导入新课。

  1、师:有这样一句谚语:自古英雄出少年。从古到今,有多少有名人士从小就崭露头角。我们知道的有七岁就能作诗的唐代诗人骆宾王,机智过人、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板书:少年王勃)

  2、在江西南昌市赣江边,有与黄鹤楼、岳阳楼齐名的三大名楼之一的藤王阁,(显示图片)唐初始建,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了。曾多次被毁重建,但因为王勃的文章《藤王阁序》而一直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对《藤王阁序》这篇文章赞不绝口。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少年王勃》就与《滕王阁序》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有关。

  二、初读感知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下面让我们来明确要求,一起走进课文。(指名读要求)

  (出示)1、读书要求:

  ⑴读: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⑵画:画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新词。

  ⑶思: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下面请同学们按要求自学课文,小组交流。

  2、 检查自读情况:

  A、多种方法读一读生字词。(领读、个别读、齐读。纠正错误读音,强调个别词语的读音、写法:督(监督别人要用眼睛,所以下面是个目。)宴(上中下结构,写得应紧凑些。)序(田野的野右半部分,不能多撇。)

  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及时正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气横溢。)

  三、精读全文:

  第一自然段

  1、王勃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怎样写的?(指名读一读,其他同学找一找---才气)

  第四自然段

  课文中都督是怎样来夸奖王勃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有关内容交流。(出示--- “奇才!真是奇才!)

  2、(板书:奇才)相机理解 “奇才”。

  3、正是因为少年王勃很有才气,才被邀请来参加宴会,那么课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王勃是个奇才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自然段交流。

  第二、三、四自然段

  (指学生交流2、3、4自然段)

  下面让我们走进2、3、4自然段,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想一想:你选择的自然段,是怎样来写王勃是个“奇才”的。

  第2自然段

  (我们通过: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体会到王伯是个奇才的。因为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写庆贺的文章很难)

  第3自然段

  谁起来交流一下第三自然段?(我们从“凝望”---体会到:王勃已经被江上迷人的秋景深深吸引住了。)

  是啊,秋景真是迷人啊!让我们和王勃一起走进这迷人的秋景吧!(出示:远处,天水相连······)

  谁来把王勃看到的美景读一读?

  (指导朗读)

  引导比较句子

  再读课文

  王勃站在窗前仅仅就是为了欣赏江上的美景吗?(他会想怎样结合着这美景,来写一篇庆贺的文章。或他会想: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该怎样写。)

  如果只看不想会怎么样?(学生回答,引出“胸有成竹”,相机理解。)

  小结:看着迷人的秋景,王勃就对这篇庆贺的文章----胸有成竹。真不愧是“奇才”啊!

  让我们一起读这一自然段,在脑海中浮现一下这迷人的秋景吧! 第4自然段

  我们是从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还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位都督听完这句诗时竟忍不住拍案叫绝体会到王勃是“奇才”的。

  “胸有成竹”刚才我们已经解释了,那么你能解释:

  “文思如泉”: 写文章的思路像泉水一样汩汩流出。

  “笔走如飞”:写文章速度快,一气呵成。

  王勃写文章是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到底这样写出的文章好不好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因为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奥,都督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你知道“拍案叫绝”:的意思吗?(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美。)

  那让我们也拍着桌子称赞一下王勃吧!(拍桌子称赞)

  王勃写的这句是诗真的这么美吗?你能说一下这句诗的意思吗?

  原来写的就是第三自然段王勃凝望到的这迷人的秋景啊!如此美丽的奇景,使王勃的心中充满了创作的热情,当即就用这两句话把它描述下来了。(再出示,齐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你觉得怎样读这句诗比较好呢?教读落霞与孤鹜齐飞,天一色 。

  6)同学们,王勃写的文章令都督拍案叫绝,我们平时写的文章能让人拍案叫绝吗?为什么?(不能,因为我们写文章时不边思边想,或观察不仔细。 )

  (7)王勃面朝着赣江美丽的景色是目不转睛地看,而我们平时看景色不注意观察,王勃看景物的时候是怎样的?(边看边想)

  (8)小结:这就是勤思考,我们要想像王勃写文章那样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就需要我们平时多观察、勤思考!

  6、让我们捧起书,带着对王勃的敬佩,带着对他的赞美,一起读读2、3、4小节。(齐读)

  四、总结:

  今天,我们读了王勃参加滕王阁宴会的时候当场写下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才思敏捷,才华横溢的少年王勃。让我们一起记住当中的千古名句:(生再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五、延伸:

  像王勃这样的年少机敏的少年你还知道哪些人?(孙中山、司马光等)

  六、布置作业

  1、欣赏《滕王阁序》

  2、搜集有关王勃的资料

  板书设计

  拍案叫绝

  少年王勃文思如泉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更长天一色。

  奇才笔走如飞

  胸有成竹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复习巩固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 抓住重点自然段,进一步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少年王勃》,谁能起来交流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指名交流,进一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少年王勃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二、 积累内化

  1、 朗读背诵

  引导学生背诵第三、四自然段。进一步感受秋景之壮美。学习作者利用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正反结合突出了人物的个性品质的写作方法。

  2、复述练习

  说一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

  3、看拼音写汉字,重点指导写:督、宴、序

  三、 拓展延伸

  交流搜集的有关王勃的资料

  四、 巩固练习

  1、听写句子:

  书: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