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鉴赏
2023-08-04 23:14:25王昌龄长信怨
2023-08-18 05:41:03王昌龄从军行是什么诗
2023-08-10 09:56:57王昌龄送别诗
2023-08-04 22:54:33醉翁亭记主旨句
2023-08-16 15:32:15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
2023-08-04 02:52:49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2023-08-18 06:32:35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原文鉴赏
2023-08-04 23:14:25王昌龄长信怨
2023-08-18 05:41:03王昌龄从军行是什么诗
2023-08-10 09:56:57王昌龄送别诗
2023-08-04 22:54:33
三年级从军行王昌龄教案
三年级从军行王昌龄教案
设计思路:
1、结合解诗题、诵诗文、明诗意、悟诗情这四点教学思路进行教学。
2、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学习生字,理解诗意。
3、通过反复地诵读、让学生体会品悟诗情,并背诵古诗。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古诗中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诗意,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含义,准确解释字义,合理想象诗句所描绘的图景是本节课的重点。
三、教学难点:
感受边塞战场环境的苍凉荒芜,体会守边将士奋勇杀敌、许身报国、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课题,出示课题。
1、同学们,教师今天带来几幅画,大家想看看吗?大家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图画。
2、看了这几幅画,同学们想知道画中讲了什么吗?好,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从军行》(板书课题),这首古诗讲的就是有关这几幅图的故事。
(二)、解诗题,知诗人。
1、《从军行》就是从军歌,是乐府诗题,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事生活。《从军行》是王昌龄边塞诗的一个总题目,在这个题目下一共有七首小诗,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中的第四首。
2、说说你对这首诗的作者王昌龄有多少了解?
王昌龄,唐代诗人。中过进士,做过官。擅长写七言绝句,以边塞诗著名。诗多描写边塞征战,既表现了将士弃家出塞、奋勇杀敌、许身报国、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精神,又写出了战斗生活的艰辛、征人的悲惨遭遇。有些诗还生动地描绘了雄伟苍茫的边塞风光和战斗场面。
这类诗写得气魄雄伟,声调铿锵,语言精确,用心理描写展现军人爱国立功和思乡怀土的内心世界。他的诗气魄宏大,特别能鼓舞斗志。
(三)、整体通读,理解诗意。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我们读古诗,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要注意停顿,读出节奏美。(课件出示标有停顿的诗句)
3、找出诗中的两个生字,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学习两个生字。 ①记住每个生字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
②理解字义,并组词。
4、合作交流,理解重点字词(青海、雪山、玉门关、穿、金甲、楼兰)。结合课后注释理解或请教教师、同学。
(四)、品读古诗,体会诗情。
1、理解体会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句描绘图景,观察图上景物,这一句描写了几个景物:(青海长云雪山,师板书)师说诗意,生读诗句。
首句写边疆地理位置和环境(板书:环境恶劣)。一个“暗”字,给人以沉重压抑之感。品读此句,读出沉重压抑之感。
2、理解体会第二句。课件出示第二句描绘图景,观察图上景物,(孤城 遥望)师说诗要意,生读诗句。
这句写形势的险恶,他们征戍在边疆前沿,回望祖国只见玉门关一座孤城(板书:思念家乡)。读出孤寂、忧伤的语气。
3、看图读前两句,你有何感受?(青海、长云、雪山、孤城烘托边塞战场环境的苍凉荒芜)带上感情读一读。(戍边将士艰苦、孤寂的生活,怀念家乡。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4、过渡语:尽管环境这样恶劣,乡情这样深切,守边将士又是怎样做的呢?
5、出示第三句图景,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黄沙”、“百战”、“穿金甲”说明了什么?“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
短短七个字,我们可以看出环境的险恶,战争的频繁,加上将士们不畏艰险、英勇战斗的英雄形象。品读第三句,读出低深、忧抑的语气。
6、金甲尽管磨穿,将士们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消磨,而是在连年战争与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和顽强。“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将士们豪壮的誓言。齐读末句,读出激昂、坚定的语气。
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是——
为了让我们的子孙不再遭受战争伤痛,我们发誓——
为了祖国的威严,我们发誓——
(五)、体会意境,品悟诗情
1、出示全景图,让学生看图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起回到唐朝的西北边陲,再一次将所想到的、见到的、听到的,留在心中。
音乐响起,教师诵读古诗。记住了吗?
3、背诵该古诗。齐背,指名背诵。
4、同学们,让我们牢记戍边的将士,学习他们奋勇杀敌、许身报国、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吧。让我们随着《精忠报国》的音乐,再次大声地朗读这首古诗吧!
(六)、揭示主旨:这首古诗描绘了守边将士的艰苦生活以及英勇戍边的胸怀,全诗格调悲壮,洋溢着将士们的英雄主义气概。
六、教学结束:
齐读古诗结束这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