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王维著名诗词赏析集锦
2023-08-08 19:43:50描写景物的诗词王维的
2023-08-07 00:08:04关于王维的语文古诗介绍
2023-08-14 09:52:10王维辋川集诗中蕴含的生机
2023-08-07 06:06:51醉翁亭记主旨句
2023-08-16 15:32:15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
2023-08-04 02:52:49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2023-08-18 06:32:35王维著名诗词赏析集锦
2023-08-08 19:43:50描写景物的诗词王维的
2023-08-07 00:08:04关于王维的语文古诗介绍
2023-08-14 09:52:10励志文章花开不败读后感
2023-08-03 08:37:36
王维柳宗元佛学思想的比较
王维柳宗元佛学思想的比较
王维和柳宗元佛学思想的不同,在他们的诗歌、散文中都有表现。
王维和柳宗元都是信仰佛教的,不过他们的佛学思想不尽相同。王维奉行佛教戒律,树立佛教信仰,有着佛教的思维方式。柳宗元也是出身官宦之家,他在接受佛学思想时,自觉地用一种折衷的方法来调节佛经与儒道之间的矛盾,往往“由儒而通(佛)”,把佛理与自身的主体精神合而为一。因此佛教虽然同样影响了王、柳的思想和文学创作,王维是以禅入诗,禅语、禅趣、禅法皆可入诗;柳宗元却是写了不少专门论证禅理的文章,倡导“以儒释佛”。王维从佛教中寻求到了宁静,形成了出世的心态,柳宗元却借助于对佛理的深刻领悟,取法佛理,执着济世。
一、佛学思想对诗歌的影响
禅与诗都重视内心体验,重视妙悟、启示和象喻,追求言外之意,在思维、表达方式上有许多相通之处,可以双向渗透。王维和柳宗元的诗歌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而他们的佛学思想在诗歌中也有所表现。
王维的诗歌充满禅宗特有的“空”与“静”,显示出作者内心的平静,这是他坐禅修心的结果;柳宗元的诗歌也是寂静的,但他没有做到佛学倡导的“起心入静”,在他看来儒为正道,佛是别苑。佛性只为避杂养神而已。他执着于外物,无法从佛教中得到安慰,因此他的诗中有激切的情感,内心是不平静的。
王维的《辛夷坞》表现了作者平静内心。“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初读起来十分自然,甚至有些平淡,细细品味,这首诗还含有禅意,胡应麟就曾说过《辛夷坞》是入禅之作,“读之身世两忘,万籁俱寂”。山中寂静无人,没有人看到辛夷花的美丽,它们盛开,然后凋零。诗人没有出现在诗中,所以更显得辛夷花所处地的空寂,一片寂静中,似乎连时空的界限都泯灭了。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心境:淡漠、冷清、空灵、寂静。在禅宗的影响下,诗人无心无求,他能够在大自然的寂静中,聆听生命的吟唱,万物的悸动,能在寂寞中悟到宇宙自然的禅意,体味到生命的真谛。
王维信仰的禅宗,是将人生的'伤感情节,从感性的、肉体享受的、宣泄性的表达方式转变为理性的、精神修养的、内省式的活动。?①因此王维可以把现实生活中的情感活动转移到另一个感性世界——自然山水中去,由此就有了王维的山水诗。学者谢思炜认为山水诗是一种独特的艺术现象,因为自然山水在诗中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外在世界,一种独立审美意义的对象。而这种独立审美就体现在对自然的审美关照不可能在人的日常生活中直接产生,必须经过抽象精神的提升。王维的山水诗极具魅力,如“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积雨辋川庄作》)”;“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这种种自然美景,也许就是作者只有在有意识的寻找生活之外或之上的东西时,才可能进入的自然山水审美境界。
柳宗元的《江雪》表现了作者心中的不平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给人以冷肃、峭硬的感觉。诗人把主体置于一个极为辽阔的背景里,千山、万径,广阔无边,诗人仅仅用了“绝”、“灭”两个字,就使环境有了清冷寂静的感觉。这雪后江边之景是如此的空旷寂寥,在其间独自垂钓之人是如此的清高孤傲,凛然不可侵犯。不自觉的,读者也会被诗人带入一个寒冷寂静,远离尘嚣的意境,体味诗人寂寞、深沉的忧愤情怀。
柳宗元声称自己“自幼好佛,求其道三十年”(《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他认为佛教义理“往往与《易》、《论语》合……其于性情爽然,不与孔子异道”,因而他的学佛,并不在于宗教层面的接受,而是在于统合儒佛,以济时用之需要。?②柳宗元无法从佛学中得到真正的安慰,他的忧愤只能在诗中表现出来。“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充满了凄风苦雨;“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零陵早春》)”满怀思乡之情;“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蜂头望故乡(《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也是思乡,感情却更加愁苦。虽然也有“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荼臼。(《夏昼偶作》)”的闲散,但这只是短暂的,他的生活依然是“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频花不自由(《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二、散文中表现出王柳不同的佛学观念
王、柳的散文分别表现了各自不同的人生态度,王维的散文是内敛的,晚年甚至写了一些歌功颂德之文来明哲保身,他在践行禅宗的“修心”,向往安闲与平静,力图独善其身。而柳宗元的散文更多的是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心向百姓,是外放的,入世的。
王维禅宗理念影响着他的人生观,他看到了官场的丑陋,也试图反抗过,但最终还是软弱。另外,王维几乎没有深入接触过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所以他对普通民众的生活并不十分了解。因此,王维的诗文里,关注社会现实的有,像统治者表忠心的奉承之作也有,如在《贺玄元皇帝见真容表》里渲染老子像开的异常景象,称颂唐玄宗迷信道教,《贺神兵助取石堡城表》又在为唐玄宗的穷兵黩武喝彩。
相比较而言,柳宗元的人生是坎坷的,他因贬谪远离政治中心,在穷乡僻壤过着艰苦的生活。柳宗元坚持“以儒统佛”,传统儒家思想的公忠爱国、仁慈待民、立身唯正、清廉勤政等思想一直在影响着他,而且,柳宗元在偏远之地生活,能深入了解百姓生活,因此他的作品多是表现社会现实,批判社会丑恶的,抗争力度远远超过了王维。他通过描写中下层人物的生活际遇,广泛反映社会现实,表现自己的政治见解。
柳宗元的作品,矛头直指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不公的朝廷。《种树郭橐驼传》是针对当时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现象而写的。《鞭贾》暗含对朝廷识人不清的不满与批判。《六逆论》实际要指出 “贱妨贵、远间亲、新间旧”是选择国君、任用臣下的原则,是关系到天下安定还是混乱的根本。
三、结语
王维和柳宗元佛学思想的不同深深影响了他们的诗文创作乃至人生态度,王维胜在意境,他把禅宗的空与静巧妙的融于诗中,创造出不可凑泊的美妙诗境,他的静,不仅在于诗境的营造,而且表现在他以平静的心态看待世界,以宁静的心体悟自然万物,忘却现实社会的纷纷扰扰。而柳宗元善于把牢骚不平之气以高妙简淡之言出之,他处在荒凉偏僻的贬谪地,对于悲惨生活和命运有真实而深刻的体验,因此,他与百姓更接近,也因此以入世之心,坚守着爱国的热忱,将儒释结合,执着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