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王维终南山原文及作品赏析
2023-08-14 17:55:35王维酬严少尹徐舍人见过不遇原文及注释
2023-08-13 15:22:47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背景资料
2023-08-03 21:59:20王维田园乐赏析
2023-08-07 15:44:37醉翁亭记主旨句
2023-08-16 15:32:15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
2023-08-04 02:52:49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2023-08-18 06:32:35王维终南山原文及作品赏析
2023-08-14 17:55:35从外星来的孩子读后感300字
2023-08-14 14:09:57三毛流浪记的读后感(精选十六篇))
2023-08-07 01:51:23小说战马读后感
2023-08-12 14:35:39
王维西施咏的阅读鉴赏与注释
王维西施咏的阅读鉴赏与注释
西施咏
——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着罗衣。
君宠益骄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西施咏诗意图 陈谋绘
题解
这是一首以美女西施为题材的五古。创作时间应在公元753 年前,一般认为是诗人早期的作品。
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号称古代四大美女。《吴越春秋》和《越绝书》中都有西施的故事。据说她是春秋时期越国有名的美女,本是浙江暨南苎萝山下的浣纱女。吴越争霸,越王勾践兵败退守会稽,卧薪尝胆,谋划反攻。他采纳了大夫文种的计谋:给喜好女色的吴王夫差进献美女,使其耽于玩乐,疏于政事,从而给越国进攻吴国创造机会。美丽的西施被发现,大臣范蠡将其训练三年之后,献给吴王。吴王从此为西施所惑,最终吴国被越国所灭。西施的结局,一说被越国王后嫉妒毒死,一说与范蠡同归,隐居洞庭湖。
句解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拥有被天下人推重的美貌,西施又怎会长久地低贱呢?然而,只要拥有“艳色”,就一定不会“久微”吗?其实未必,天下艳色被埋没的,又岂在少数。试想西施一个山间洗衣女子,即使再怎么倾城倾国,如果没有范蠡的发现、越王的首肯,又怎能登堂入室,闻名天下呢?看似肯定的开头,其实寓有深意。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早上还是越国溪水边的浣纱女,晚上就成了吴国宫殿里的妃子。诗人将西施数年的生活夸张地概括为一“朝”一“暮”,突出了西施地位的急剧变化。由朝至暮,时间何其短;从越溪女到吴宫妃,地位变化又何其大。这样的夸张,更显出世情、人生变化的无常。
一旦“艳色”被上层统治者所看重,越女西施便一步登天,身价百倍,世人也对西施刮目相看。诗人对此颇有感慨: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贫贱时的西施又哪里显得与众不同了呢?一旦显贵了,人们才发现她的美丽世间少有。西施本就美丽,却只有选作吴王妃时,才被人们看作稀世美人。诗的言外之意是:一个人有无“艳色”无关紧要,紧要的是,她是“贵”还是“贱”。贫贱时,世人不会注意到你的美;富贵了,赞美与鲜花就会纷至沓来。
美貌为世所用的西施进入吴宫后,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邀人傅脂粉,不自着罗衣
胭脂水粉让人为她涂,罗衣轻纱也要人帮她穿。原来的西施为别人洗衣,宫殿里的西施衣来伸手,真是天壤之别。
君宠益骄态,君怜无是非
吴王的宠爱,使西施益发娇纵,更没有人敢说西施的是非。在君王的宠爱下,平凡朴实的浣纱女已完全变成了恃宠骄横的宫妃。诗人措辞委婉,谴责之意隐约可见。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当时与西施一起洗衣服的女伴,没有一人能与西施同坐一车嫁给君王。幸运的西施只有一个,西施的机遇可遇不可求。所以,诗人最后说: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奉劝邻家的姑娘,仿效西施皱眉怎么可能与西施一样求得别人的赏识呢?“效颦”的典故出自《庄子》天运篇:西施因心痛而皱眉,她的邻居东施,一位丑陋的.女子,看见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便回家仿效,结果反而更难看了。
评解
诗人所处的盛唐时代,在繁华的外衣下隐藏着政治危机:奸邪小人把持朝廷大权,纨绔子弟凭着裙带关系飞黄腾达,甚至连一些斗鸡走狗之徒也得到了君王的恩宠,身价倍增,飞扬跋扈;才俊之士却屈居下层,无人赏识。王维在其诗中,曾对此作过直截了当的披露:“朱绂谁家子?无乃金张孙。骊驹从白马,出入铜龙门。问尔何功德?多承明主恩。”而“读书三十年”的儒生,却“腰下无尺组”,“一生自穷苦”。
《西施咏》取材于历史人物,借古讽今。诗人借西施“朝贱夕贵”,而浣纱同伴中仅她一人命运发生改变,悲叹人生浮沉全凭际遇的炎凉世态,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感慨;借世人只见显贵时的西施之美,表达对势利小人的嘲讽;借“朝为越溪女”的西施“暮作吴宫妃”后的骄纵,讥讽那些由于偶然机遇受到恩宠就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人;借效颦的东施,劝告世人不要为了博取别人赏识而故作姿态,弄巧成拙。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价此诗“写尽炎凉人眼界,不为题缚,乃臻斯诣”,所言颇是。
历代有无数文人墨客咏叹西施。有的认为西施是导致吴国灭亡的“祸水”;有的为西施鸣不平;有的着力于描叙西施之美。而王维的这首诗,并未就西施故事本身进行咏叹,而是借题发挥,比兴寄托,用“古事”抒“己意”,实际是一首咏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