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文学

文天祥《酹江月 驿中言别》赏析及阅读答案

2023-08-12 00:33:57 高考在线

文天祥《酹江月 驿中言别》赏析及阅读答案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南宋祥兴二年(1279)八月。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率兵继续与元军作战,兵败,文天祥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北)被俘。次年四月,被押往大都(今北京),一起被押北行还有他的同乡好友邓剡。在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时,邓剡因病暂留天庆观就医,文天祥继续被解北上。临别之时邓剡写了一首《酹江月·驿中言别》赠送文天祥,对国族的不幸表示极大的愤慨,对文天祥的爱国壮举表示热忱的赞慕。文天祥写此词酬答邓剡。二词均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韵。

  【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①】

  文天祥

  乾坤能②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蛩③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④,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注:①文天祥领兵拒元,因叛徒出卖,于公元一二七八年(宋祥兴元年)十二月,在五岭坡(今广东海丰北)被捕。第二年四月,他被押送到燕京。同被押送的还有他的同乡好友邓剡。邓因病留在天庆观就医。临别时邓剡作词《酹江月•驿中言别》送文天祥。文天祥借苏东坡赤壁怀古词韵,酬答邓剡。②“能”,同“恁”。③蛩,音qiong,蟋蟀、蝗虫等昆虫。④龙沙,指北方沙漠。

  【赏析】

  文天祥此词起势颇为雄壮。起首四句以不凡的气势写出天地乾坤的辽阔,英雄豪杰决不会低头屈服,一旦时机成熟,就会像蛟龙出池,腾飞云间。“乾坤能大”,“能”,同恁,如许、这样之意。虽身陷囚笼,但壮士未更,深信人民反抗意志并没消沉,光复大业终会来临。“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出自《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写出自己信心,还与友人共勉。期冀他早脱牢笼,再干一番宏图伟业。“风雨”二句借写眼前景象,烘托囚徒的凄苦生活,抒发沉痛情怀,民族浩劫,所到之处皆已江山易手,长夜难寐,令人愁肠百结。他感叹自己身陷牢笼,无法收拾河山,重振乾坤。“横槊”五句,笔锋一转,虽然像曹操横槊题诗气吞万里,王粲登楼作赋风流千古的人物都已逝去,但眼前滚滚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壮阔气势,却使他重振精神,他相信,肯定有英雄继起,完成复国大业,词人情绪由悲转壮,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充满信心。

  下片言别。“堪笑”三句嘲笑自己和邓剡身不由己,随秋风流落在秦淮河畔,既点明时间、地点,又写出自己身陷囹圄的悲哀。宋德祐二年(1276),文天祥出使元营,因痛斥敌帅伯颜,被拘押至镇江,伺机脱逃,在淮水之间和敌骑数次相遇,历尽艰难才得南归。这次,又抵金陵一带,故称“重来淮水”。“镜里”二句以自己矢志不渝、坚贞不屈的决心回答邓剡赠词中坚持操守的勉励。“去去”三句,写他设想此去北国,在沙漠中依依回首中原的情景。收尾两句,更表达了词人的一腔忠愤:即使为国捐躯,也要化作杜鹃归来,生为民族奋斗,死后魂依故国,他把自己的赤子之心和满腔血泪都凝聚在这结句之中。

  此词作于被俘北解途中,不仅没有绝望、悲哀的叹息,反而表现了激昂慷慨的气概,忠义之气,凛然纸上,炽热的爱国情怀,令人肃然起敬。文天祥的词是宋词最后的光辉。在词坛充满哀叹和悲观气氛的时候,他的词宛如沉沉夜幕中的一道闪电和一声惊雷,让人们在绝望中看到一丝希望之光。此词欢畅淋漓,不假修饰,无齐蓬之痕,绝无无病呻吟之态,直抒胸臆,苍凉悲壮。王国维《人间词话》曰:“文山词,风骨甚高,亦有境界。”文天祥用生命和鲜血为“燃料”照亮了宋末词坛,可谓当时词坛中一颗耀眼的星辰,给人们留下了无比壮烈和崇高的最后印象。

  【阅读问题及答案】

  1.“横槊题诗”典故描绘的是________(填人名)的形象。(1分)

  2.对本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元不是池中物”意指文天祥和邓剡不会久居人下,必有腾达的一天。

  B.“风雨”二句借写眼前景象,烘托囚徒们在清秋来临之时的凄苦生活。

  C.“江流如此”句,“如此”承上启下,抒“万事空中雪”的悲苦落寞。

  D.“杜鹃枝上残月”借助想象,通过意象叠加来表达对故人的不舍之情。

  3.(4分)结合这首词的词眼,赏析下阕画线内容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1.(1分)曹操

  2.(3分)B

  3.(4分)“只有丹心难灭”是这首词的'主题句,“去去”运用叠词,音韵和谐,以虚笔设想在被押解去北方的路上一步一回头的依依不舍之景,表达对祖国山河的深情和国虽亡而正气犹存,身将死而雄心不灭的豪情,没有丝毫萎靡之色。

  二:

  (1) 词的上阕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4分)

  (2) 下阕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3)本词结尾“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与《渡扬子江》中“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都表达了对祖国至死不渝的忠诚,两者在手法和效果上有何不同?(2分)

  答案:

  (1)(4分)开篇表达了期冀早脱牢笼,奋发有为的信心;然后抒发对国土沦丧的沉痛。“横槊题诗”三句写自己转战东南,却惨遭失败的无限感慨。最后表达了对光复大业后继有人的坚定信念。

  (2)(4分)对比,将年华老去与丹心未灭对比,表达了对祖国至死不渝的忠诚。(2分)比喻,将自己比作飘零的落叶,表达了身不由己抗敌失败的悲哀;将远逝的天边景物比作丝丝青发,表达了对江山无限留恋之情。(2分,两处比喻答对一处即可得分。)

  (3)(2分)本词结尾用典抒情,较含蓄;《过扬子江》运用比喻,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