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温庭筠名言
2023-08-12 22:47:20温庭筠诗商山早行
2023-08-12 05:11:23温庭筠菩萨蛮阅读及表现手法赏析
2023-08-09 17:16:31温庭筠菩萨蛮的情怀
2023-08-11 19:17:03醉翁亭记主旨句
2023-08-16 15:32:15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
2023-08-04 02:52:49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2023-08-18 06:32:35温庭筠名言
2023-08-12 22:47:20温庭筠诗商山早行
2023-08-12 05:11:23温庭筠菩萨蛮阅读及表现手法赏析
2023-08-09 17:16:31温庭筠菩萨蛮的情怀
2023-08-11 19:17:03
温庭筠 《咸阳值雨》
温庭筠 《咸阳值雨》
温庭筠的《咸阳值雨》运用了虚实结合和联想的表现手法,描写了雨的形态及雨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闲适舒心的雨趣。
咸阳值雨⑴
咸阳桥上雨如悬⑵,万点空濛隔钓船⑶。
还似洞庭春水色⑷,晓云将入岳阳天⑸。
【注释】
⑴咸阳:唐京兆府属县,治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值:遇到,逢着。
⑵咸阳桥:即西渭桥。汉建元三年(前138年)始建,因与长安城便门相对,也称便桥或便门桥。故址在今咸阳市南。唐代称咸阳桥,当时送人西行多于此相别。唐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⑶空濛:一作“空蒙”,指细雨迷茫的样子。唐杜甫《渼陂西南台》:“空濛辨渔艇。”钓船:渔船。宋黄庭坚《次韵张仲谋过酺池寺斋》:“我梦江湖去,钓船刺芦花。”“万点”全句谓大雨密集形成的空濛烟雾隔断视线,看不见渭河对岸的钓船。
⑷还:一作“绝”。洞庭:指洞庭湖。
⑸将:携带。岳阳天:岳阳楼在洞庭湖边,可俯瞰洞庭春色。
【白话译文】
在咸阳桥上遇雨了,那牛毛细雨随风飘摇不定,宛如悬在空中的水晶帷帘;渭河对岸那泊着的钓鱼船被这连绵的水晶帷帘阻隔,如烟如画。
眼前这烟水空濛的景色多么像初春时节洞庭湖上那烟波浩渺的景致;还有那沉沉的暮霭,好像正驮载着水气缓缓地向岳阳城的上空飘去,真是美极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咸阳,但基于往日游洞庭湖的经历。温庭筠于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春曾游洞庭湘中,有《次洞庭南》(今存佚句一联),《咸阳值雨》当在其后作。
【赏析】
这是一首对雨即景之作,明快、跳荡,意象绵渺,别具特色。咸阳桥在长安北门外的渭水之上,是通往西北的交通孔道。古往今来,有多少悲欢离合、兴废存亡的历史在这里幕启幕落。然而诗人此番雨中徜徉,却意度闲适,并无愁眉锁眼之态,笔墨染出,是一派清旷迷离的山水图景。
首句入题。“咸阳桥”点地,“雨”点景,皆直陈景物,用语质朴。句末炼出一个“悬”字,便将一种雨脚绵延如帘箔之虚悬空际的质感,形象生动地传出,健捷而有气势,令人神往。接下一句,诗人把观察点从桥头推向远处的水面,从广阔的空间来描写这茫茫雨色。这是一种挺接密衔的`手法。“万点”言雨阵之密注。“空濛”二字最有分量,烘托出云行雨施、水气蒸薄的特殊氛围,点出这场春雨所引起的周围环境的色调变化来。用笔很像国画家的晕染技法,淡墨抹出,便有无限清蔚的佳致。这种烟雨霏霏的景象类似江南水乡的天气,是诗人着力刻画的意境,并因而逗出下文的联翩浮想,为一篇转换之关键。“钓船”是诗中实景,诗人用一个“隔”字,便把它推到迷蒙的烟雨之外,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像是要溶化在设色清淡的画面里一样,有超于象外的远致。
前两句一起一承,围绕眼前景物生发,第三句纵笔远扬,转身虚际,出人意外地从咸阳的雨景,一下转到了洞庭的春色。论地域,天远地隔;论景致,晴雨不侔。实现这两幅毫不相干的水天图画的联结转化的媒介,乃是存在于二者之间的某种共同点—即上面提到的烟水空蒙的景色。这在渭水关中也许是难得一见的雨中奇观,但在洞庭泽国,却是一种常见的色调。诗人敏感地抓住这一点,发挥艺术的想象,利用“还似”二字作有力的兜转,就把它们巧妙在联到一起,描绘出一幅壮阔飞动、无比清奇的图画来。洞庭湖为海内巨浸,气蒸波撼,吞天无际。在诗人看来,湿漉的晓云好像是驮载着接天的水气飘进了岳阳古城的上空。这是极其壮观的景象。“将入”二字,可说是笔挟云涛。
作者着意描写巴陵湖畔的云容水色,其目的在于用它来烘托咸阳的雨景,使它更为突出。这是一种借助联想,以虚间实,因宾见主的借形之法,将两种似乎无关的景物,从空间上加以联系,构成了此诗在艺术上的特色。
拓展阅读:《开圣寺》温庭筠
【作品介绍】
《开圣寺》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主要抒写作者到开圣寺的所见所感,虽为律体,颇似古风。全诗以写景为主,由旅途的跋涉而开圣寺周围的徘徊,由远及近,追寻历史陈迹,俯仰今古兴衰,触景生情,立意深沉,耐人寻味。
【原文】
开圣寺⑴
路分蹊石夹烟丛⑵,十里萧萧古树风⑶。
出寺马嘶秋色里⑷,向陵鸦乱夕阳中⑸。
竹间泉落山厨静⑹,塔下僧归影殿空⑺。
犹有南朝旧碑在⑻,耻将兴废问休公⑼。
【注释】
⑴开圣寺:指润州(今江苏镇江)丹阳之开圣寺,建于南朝。
⑵蹊(xī)石:溪流中的石头。蹊:同“溪”,山谷。烟丛:丛丛烟树。
⑶萧萧:象声词。这里形容草木摇落声。
⑷出寺:指寺外。
⑸向陵:对着陵墓的地方。陵:南朝诸帝陵墓。
⑹山厨:山野人家的厨房。
⑺影殿:寺庙道观中供奉佛祖、尊师真影的殿堂。
⑻南朝:南北朝时期据有江南地区的宋、齐、梁、陈四朝的总称。
⑼耻:一本作“敢”。兴废:盛衰,兴亡。休公:指南朝僧人惠休,后还俗出仕为官。借指开善寺住持僧。一本作“渔翁”。
【白话译文】
飘拂的烟霭下,一条曲折的小道顺着山谷蜿蜒而上,两旁乱石磷石旬,丛林苍苍,山风吹来,落木萧萧。到寺庙后,长途跋涉后的马儿,得以纵辔歇息,在悠闲地踢着蹄,打着响鼻,不时地仰头长嘶;夕阳染红了远远近近的山岭,觅巢归宿的乌鸦在层林之间飞来飞去,噪声乱成一片。寺内枯草遍地,乱竹丛生,泉水自落其间,无人汲用,虽时近黄昏,山厨依然冷冷清清;影殿空空,木鱼声绝,殿外不远处,墓塔林立,原来僧人已葬在那里。虽然再也不见旧时寺宇的风貌,但是记载当年建寺的南朝旧碑依然存在,读读旧碑上镌刻的文字,再对照眼前的情景,开圣寺的兴废变迁已不言而喻,岂敢再去询问休公!
【创作背景】
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温庭筠自长安东归吴中旧乡。暮春抵达扬州,有较长时间逗留。秋天自扬州渡江至润州(今江苏镇江)。此诗为作者归吴中途经丹阳开圣寺时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