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文讲稿
2023-08-17 06:00:40读通读懂读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023-08-15 16:51:57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创作背景
2023-08-02 02:19:4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改写作文合集7篇
2023-08-02 17:58:06醉翁亭记主旨句
2023-08-16 15:32:15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
2023-08-04 02:52:49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2023-08-18 06:32:3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文讲稿
2023-08-17 06:00:40读通读懂读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023-08-15 16:51:57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创作背景
2023-08-02 02:19:41到你心里躲一躲读后感
2023-08-09 22:28:49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练习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练习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令人玩味无穷。下面是其练习题与答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练习题篇一:
1.默写这首词。(16分)
2.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10 分)
答:蝉鸣、鹊啼、蛙叫、人声。第二问: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3.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30 字内)。(12分)
答: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
4.用自己的话赏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10分)
答: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明月、清风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惊鹊”和“鸣蝉”两句以动写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5.词中以“七八个星天外”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4分)
6.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调动的`是那些感官?为什么这样写?这句词在文中有什么重要作用?(12分)
答: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反衬出夜色之静,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喜悦心情。
7.该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8分)
答:表大了作者欢快的心情,虽被贬官,但作者仍能体会到乡村之乐,也体现了作者的豁达、乐观的心胸。
9.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等句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喜悦之情。(8分)
10.这首词描写的是(夏季)季节,从(鸣蝉、稻花香、蛙声),看得出,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描写,把黄沙道写得(充满生机)。 (6分)
11.其中表明词人畅谈丰收的欢快之情,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的句子是? (4分)
答: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练习题篇二:
阅读诗歌并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是( )人
A.南宋
B.北宋
C.南唐
正确答案:A
2.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题目是( )。
A.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B.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
正确答案:A
3.这首诗中有两个对偶句,请找出来。(多选题)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正确答案:A C
4.这首词表达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答:反映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词题是_______。
2.把词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3.词中的“见”读_______,它的意思与“_______”相同。
4.词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词上片写_______的夏夜,以鸟惊、_______、_______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_______写得生机勃勃;下片以轻云小雨、 _______和_______的突然发现,表现_______的乐趣。本词流露出作者_______和_______ 。
答案
1.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2.清风半夜鸣蝉
3.xiàn 现
4.月、鹊、蝉、蛙、星、雨、店、桥
5.月明风清 蝉鸣 蛙噪 黄沙道 天气时阴时晴 旧游之地 夜行乡间 对丰收之年的喜悦 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拓展阅读:课文赏析
《西江月》原题是《夜行黄沙道中》,记作者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绪。读前半片,须体会到寂静中的热闹。“明月别枝惊鹊”句的 “别”字是动词,就是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这句话是一种很细致的写实,只有在深夜里见过这种景象的人才懂得这句诗的妙处。乌鹊对光线的感觉是极灵敏的,日蚀时它们就惊动起来,乱飞乱啼,月落时也是这样。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月落乌啼”(唐张继《枫桥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乌啼”说得更生动,关键全在“别”字,它暗示鹊和枝对明月有依依不舍的意味。鹊惊时常啼,这里不说啼而啼自见,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与“鸣蝉”造成堆砌呆板的结果。“稻花”二句说明季节是在夏天。
在全首中这两句产生的印象最为鲜明深刻,它把农村夏夜里热闹气氛和欢乐心情都写活了。这可以说就是典型环境。这四句里每句都有声音(鹊声、蝉声、人声、蛙声),却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静。这两种风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觉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下半片的局面有些变动了。天外稀星表示时间已有进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山前疏雨对夜行人却是一个威胁,这是一个平地波澜,可想见夜行人的焦急。有这一波澜,便把收尾两句衬托得更有力。“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是个倒装句,倒装便把“忽见”的惊喜表现出来。正在愁雨,走过溪桥,路转了方向,就忽然见到社林边从前歇过的那所茅店。这时的快乐可以比得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那两句诗所说的。词题原为《夜行黄沙道中》,通首八句中前六句都在写景物,只有最后两句才见出有人在夜行。这两句对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写夜行了。先藏锋不露,到最后才一针见血,收尾便有画龙点睛之妙。这种技巧是值得学习的。
这首词,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气氛(通常叫做景),表达出一种亲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简称情)。这种情景交融的整体就是一个艺术的形象。艺术的形象的有力无力,并不在采用的情节多寡,而在那些情节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为触类旁通的据点,四面伸张,伸入现实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它就会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了。我们说中国的诗词运用语言精炼,指的就是这种广博的代表性和丰富的暗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