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心经观照法门与念佛法门
2023-08-16 07:11:04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2023-08-16 10:19:17心经解释
2023-08-15 09:31:01读完心经的一点感觉
2023-08-01 20:38:35醉翁亭记主旨句
2023-08-16 15:32:15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
2023-08-04 02:52:49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2023-08-18 06:32:35心经观照法门与念佛法门
2023-08-16 07:11:04精选函授自我鉴定范文汇编六篇
2023-08-13 11:05:44演讲与口才读后感(通用六篇)
2023-08-16 16:19:12推荐表毕业生自我鉴定
2023-08-16 23:43:25
乾隆玉笔《心经》
乾隆玉笔《心经》
乾隆皇帝手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不仅具有独特的宗教艺术价值,而且还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对研究乾隆皇帝崇佛及其佛学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乾隆御笔《心经》 为折装式,首尾书衣皆以锦缎装裱,外再套一个锦缎裱糊的经夹。经书纸质甚佳,绵软而有韧性,颜色微黄。全经展开长度是46 厘米,宽度为23 厘米。经首页是一幅观音画像。观音站立在一朵仰莲上,身体略向经书方向右侧,头戴发髻冠,背后有圆光,体态婀娜,上身着通肩袈裟,下身长裙曳地,衣纹飘逸流畅,两手在腹前挎一个篮子。根据这些持物特征,可以断定它是目国我国民间信奉的三十三种观音之——鱼篮观音。
经的正文采用的是唐朝玄奘大师的译本,共260 字。书写工整,柔中带刚。经文结尾处有乾隆题跋。跋云:“妙应寺在京师乾方,浮图岿然,标处胜势,自辽阅今六百余载矣。乾隆十有八年,岁在癸酉,鸿工鼎新,敬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别依梵文手书尊胜咒一册同装秘秩,用镇宝塔。真言所在,常口人天拥护,永久坚固。爱识缘起于此。浴佛日御笔。”这段题跋虽然文字不多,但很有史料价值。它作为塔中发现的佛物之一,不仅有力地证明了塔中发现的全部文物,就是乾隆十八年修塔时置入的镇塔佛物,同时从乾隆书写《心经》 的时间还可以看出,他奉置这批塔藏是作了充分准备的,因为乾隆写经的时间是浴佛节(四月初八),而奉置佛物的时间是“秋七月”(即农历七月)。另外,在经书的首尾处共有四方印章,亦颇值得注意。第一方为椭圆形,阳文篆刻“如水如镜”;第二方为长方形,阳文篆刻“莲花室”;第三方为方形,阳文篆刻“天龙三昧”;第四方亦为方形,阳文篆刻“乾隆哀翰”。由此可见,这份手书体现了乾隆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但是这些并不是乾隆的目的所在,透过这些表面的艺术形式,我们会发现隐藏在其中的更为重要的用意和思想,就是乾隆如何敬佛和如何表达其虔诚信仰和佛学修养。
在这份手书里,体现乾隆佛学修养的内容有多处:乾隆御笔的《心经》 经文、经文前面的鱼篮观音、以及具有佛教意义的“莲花室”、“如水如镜”、“天龙三昧”三方印章等。
下面逐一介绍它们所蕴含的佛理。《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简称《心经》 ,是佛教大乘经典中最短的一部经典。“般若”是梵语音译,意译为智慧。但这种智慧不同于我们世间理解的智慧,它是清净无染的。为了保持它纯粹、圣洁的含意,历代翻译家大多不予翻译。“波罗蜜多”也是梵语音译,意译是“到彼岸”,遵从“为生善”的传统而不译。“般若波罗蜜多”合起来就是“智慧到彼岸”。它的意思是说,众生通过无垢清净的智慧可以从生死轮回的此岸(即三界六道)到达不生不灭的涅彼岸。“心”是核心、纲要,意指此经是大乘般若经的内容提要和精髓。此经因言简意赅,又易于背诵,至今仍十分流行。
鱼篮观音是中国民间信奉的三十三种观音之一,是在观音应化民间的灵应事迹上产生的,她的艺术形象就是根据其灵应事迹塑造的。虽然她不属正统的观音,但是在中国民间却有着广泛的影响。她的事迹广为人们传颂,在很多佛教经典中留下了记载。据元人《释氏稽古略》 卷三记载,唐元和十二年( 817 ) ,陕西出了一位姿色出众的女子,经常挎篮卖鱼,人见人爱,许多人竞相向她求婚。一天,这位女子向求婚者说,如果有人在规定的时间内背诵出《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 金刚经》 、《 法华经》 ,我就嫁给他。最后,只有一位马姓的青年如期背出。青年迎娶女子过门那天,贺喜的宾客正在欢宴之时,新娘却突然一命归天了。尔后,一位身着紫衣的高僧来到死者墓地,他用锡杖拨开棺木,里面只见黄金锁子骨一架。老僧如是对围观的.众人说:这是观音大士怜悯你们业障深重,为度化尔等而化现的方便之身。众人听罢顿时明白了生死无常的道理。从这个故事我们不难领会,鱼篮观音宣传的是佛教“无常”的思想。这一思想是佛教全部思想的核心。按佛教的说法,众生之所以在三界六道中轮回流转不息,就是因为不明无常之理,执我执法,障蔽了自身的智慧,生生世世不得解脱。如果按照佛陀的教导,以“无常”遍观一切,对待一切,断除执障,扫除情见,众生的心智便会大开,便能于复杂的大千世界“照见五蕴皆空”,而不起执着和分别,便能任运自然地“度一切苦厄”。可见能否通达无常是是否通达佛道、获得般若智慧、现出明净佛性的关键。迷于无常即为凡夫,悟于无常即成圣果。分析至此,我们不难领会乾隆皇帝何以绘此观音圣像的本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