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辛弃疾鹧鸪天·戏题村舍赏析
2023-08-01 13:18:2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2023-08-16 20:42:41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
2023-08-03 06:18:2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 辛弃疾
2023-08-06 11:36:30醉翁亭记主旨句
2023-08-16 15:32:15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
2023-08-04 02:52:49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2023-08-18 06:32:35辛弃疾鹧鸪天·戏题村舍赏析
2023-08-01 13:18:2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2023-08-16 20:42:41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
2023-08-03 06:18:22没有任何借口的读后感500字(通用五篇)
2023-08-05 11:49:43
菩萨蛮辛弃疾拼音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yù gū tái xià qīng jiāng shuǐ
郁 孤 台 下 清 江 水 ,
zhōng jiān duō shǎo xíng rén lèi
中 间 多 少 行 人 泪 。
xī běi wàng cháng ān
西 北 望 长 安 ,
kě lián wú shù shān
可 怜 无 数 山 。
qīng shān zhē bù zhù
青 山 遮 不 住 ,
bì jìng dōng liú qù
毕 竟 东 流 去 。
jiāng wǎn zhèng chóu yú
江 晚 正 愁 余 ,
shān shēn wén zhè gū
山 深 闻 鹧 鸪 。
注释
菩萨蛮:词牌名。
造口:即皂口,在江西安县西南60里。
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贺兰山上。
清江:这里指赣江,它经赣州向东北 流入鄱阳湖。
行人:被金兵骚扰流离失所的人。
长安:此借指汴京(今河南开封市)。这两句说:抬头向西北远望,想看到故都汴京,可惜被万千山岭挡住了。
可怜:可惜。
愁余:我正发愁。
鹧鸪:鸟名,叫声悲切,听时像在说“行不得也”,也借此指恢复中原之事行不得。
译诗
郁孤台下的清江水,中间不知有过多少人的伤心眼泪。我站在高处向西北眺望长安,可惜无数的群山一层又一层,遮住了我的`视线。但青山毕竟无法阻挡奔流的江水,依旧向东奔流不息。黄昏中我独立江边,深山里又传来几声鸟啼,更令人惆怅。
赏析
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造口一名皂口 ,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万安县志 》)。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嘉靖赣州府志图 》),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 ,而心在魏阙一也。’改郁孤为望阙。”(《方舆胜览》)清江即赣江。章、贡二水抱赣州城而流 ,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北流,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陵,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 ),入鄱阳湖注入长江。
“郁孤台下清江水。”起笔横绝。由于汉字形、声、义具体可感之特质,尤其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词人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 ,势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笔也。进而写出台下之清江水。《万安县志》云:“赣水入万安境,初落平广,奔激响溜 。”写出此一江激流,词境遂从百余里外之郁孤台,顺势收至眼前之造口。造口,词境之核心也。故又纵笔写出:“中间多少行人泪。”行人泪三字,直点造口当年事。词人身临隆祐太后被追之地,痛感建炎国脉如缕之危,愤金兵之猖狂,羞国耻之未雪,乃将满怀之悲愤,化为此悲凉之句。在词人之心魂中,此一江流水,竟为行人流不尽之伤心泪。行人泪意蕴深广,不必专言隆祐。在建炎年间四海南奔之际,自中原至江淮而江南,不知有多少行人流下无数伤心泪呵。由此想来,便觉隆祐被追至造口,又正是那一存亡危急之秋之象征。无疑此一江行人泪中,也有词人之悲泪呵。“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长安指汴京,西北望犹言直北望。词人因回想隆祐被追而念及神州陆沉,独立造口仰望汴京亦犹杜老之独立夔州仰望长安。抬望眼,遥望长安,境界顿时无限高远。然而,可惜有无数青山重重遮拦,望不见也,境界遂一变而为具有封闭式之意味,顿挫极有力。歇拍虽暗用李勉登郁孤台望阙之故事,却写出自己之满怀忠愤。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赣江北流,此言东流,词人写胸怀,正不必拘泥。无数青山虽可遮住长安,但终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东流。换头是写眼前景,若言有寄托,则似难以指实。若言无寄托,则遮不住与毕竟二语,又明显带有感情色彩。周济云:“借水怨山。”可谓具眼。此词句句不离山水。试体味遮不住三字,将青山周匝围堵之感一笔推去,毕竟二字更见深沉有力。返观上阕,清江水既为行人泪之象喻,则东流去之江水如有所喻,当喻祖国一方。无数青山,词人既叹其遮住长安,更道出其遮不住东流,则其所喻当指敌人。在词人潜伏意识中,当并指投降派。“东流去”三字尤可体味。《尚书·禹贡》云:“江汉朝宗于海。”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江河行地与日月经天同为“天行健”之体现,故“君子以自强不息”(《息·系辞》)。杜甫《长江二首》云:“朝宗人共挹,盗贼尔谁尊?”“浩浩终不息,乃知东极临。众流归海意,万国奉君心。”故必言寄托,则换头托意,当以江水东流喻正义所向也。然而时局并不乐观,词人心情并不轻松。“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词情词境又作一大顿挫。江晚山深,此一暮色苍茫又具封闭式意味之境界,无异为词人沉郁苦闷之孤怀写照,而暗应合上阕开头之郁孤台意象。正愁余,语本《楚辞·九歌·湘夫人 》:“目眇眇兮愁予。”楚骚哀怨要眇之色调,愈添意境沉郁凄迷之氛围。更哪堪闻乱山深处鹧鸪声声:“行不得也哥哥”。《禽经》张华注:“鹧鸪飞必南向,其志怀南,不徂北也。”白居易《山鹧鸪》:“啼到晓,唯能愁北人,南人惯闻如不闻。”鹧鸪声声,是呼唤词人莫忘南归之怀抱,还是钩起其志业未就之忠愤,或如山那畔中原父老同胞之哀告,实难作一指实。但结笔写出一怀愁苦则可断言。而此一怀愁苦,实朝廷一味妥协,中原久未光复有以致之,亦可断言。
此词抒发对建炎年间国事艰危之沉痛追怀,对靖康以来失去国土之深情萦念,故此一习用已久陶写儿女柔情之小令,竟为南宋爱国精神深沉凝聚之绝唱。词中运用比兴手法,以眼前景道心上事,达到比兴传统意内言外之极高境界。其眼前景不过是清江水、无数山,心上事则包举家国之悲今昔之感种种意念,而一并托诸眼前景写出。显有寄托,又难以一一指实。但其主要寓托则可体认,其一怀襟抱亦可领会。此种以全幅意境寓写整个襟抱、运用比兴寄托又未必一一指实之艺术造诣,实为中国美学理想之一体现。全词一片神行又潜气内转,兼有神理高绝与沉郁顿挫之美,在词史上完全可与李太白同调词相媲美。
体裁沿革
菩萨蛮,唐教坊曲名,后成为词调名,属小令。作为词牌,“菩萨蛮”最早出现在唐代。唐五代时期,“菩萨蛮”就极为流行。据记载,唐宣宗很喜欢唱《菩萨蛮》词,孙光宪《北梦琐言》云:“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绹命温庭筠新撰进之。”《碧鸡漫志》云:“今《花间集》温词十四首是也。”唐昭宗还填制了两首《菩萨蛮》词。韦庄、冯延巳等也写下了很多名作。到了宋朝,“菩萨蛮”调的使用频率仍然很高,张先、晏殊、晏几道、苏轼、贺铸、李清照、辛弃疾等词人都有《菩萨蛮》词传世。此调在唐宋可以说是经久不衰。
“菩萨蛮”曲名见于《教坊记》。《宋史·乐志》:“女弟子舞队名”。另有菩萨蛮引、菩萨蛮慢。“菩萨蛮”既是词牌名,也是曲牌名。菩萨蛮词牌,《尊前集》注“中吕宫”,《宋史·乐志》亦中吕宫,《正音谱》注“正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用在套曲中。
按温庭筠词有“小山重叠金明灭”句,名“重叠金”。南唐李煜词名“子夜歌”,一名“菩萨鬘”。韩淲词有“新声休写花间意”句,名“花间意”;又有“风前觅得梅花句”,名“梅花句”;有“山城望断花溪碧”句,名“花溪碧”;有“晚云烘日南枝北”句,名“晚云烘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