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圆明园的毁灭是什么
2023-08-02 00:01:27圆明园的毁灭教学预案参赛感想
2023-08-01 05:33:24圆明园的毁灭前资料
2023-08-13 01:28:31圆明园的毁灭重点字词
2023-08-15 00:49:43醉翁亭记主旨句
2023-08-16 15:32:15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
2023-08-04 02:52:49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2023-08-18 06:32:35圆明园的毁灭是什么
2023-08-02 00:01:27圆明园的毁灭教学预案参赛感想
2023-08-01 05:33:24圆明园的毁灭前资料
2023-08-13 01:28:31圆明园的毁灭重点字词
2023-08-15 00:49:43
圆明园的毁灭听课体会
圆明园的毁灭听课体会篇一:
当我听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个故事,心中就涌起一阵愤恨;当我在网上看到一张张被掠宝物的图片时,心如刀绞,分外心疼;当我知道清政府在外国侵略者的强迫下先后签订了一千一百多条不平等的条约后,知道了这样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
圆明园是一座大型的皇家园林,比北京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还要大许多。园中有民族建筑,西洋景观,还种植了许多奇花异草。它还是一个巨大的博物馆,既有名人书画,又有青铜礼器。我多想穿越回去看看这“万园之园”啊!
但是,1856年那黑色的十月,贪婪的英法联军闯入了圆明园。文物,金钱,通通被掠走了,连十二生肖的头部,也在水池里消失了……
英法联军是可恶的,但是清政府更是无能的!为什么我们打不过侵略者呢?是因为我们得武器比别人差几十倍!为什么武器会落后呢?因为清政府都把钱花在了吃、喝、玩、乐上了!
别的国家在努力发展的时候,我们的清政府却在吃香的,喝辣的;别的国家攻打我国,那些贪官们不是义无反顾地保卫祖国,而是独自拖儿带女逃到远方。难道圆明园的毁灭没有政府的一份责任吗?
如果英法联军没那么可耻,清政府没那么无能就好了……
圆明园的毁灭听课体会篇二:
听完朱爱华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催生了所有上课的学生和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听课老师的深层思考:英法联军毁灭的究竟是什么?而他们永远也毁灭不了的又是什么?“圆明园”这个符号带给我们的是怎样的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怎样把孩子们引领上一条个性充分发展的金光大道?
朱爱华老师的课堂气氛活跃,感染力强,与学生的互动性强。同时,她对课文的理解深刻,备课十分充分,这次展示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一堂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阅读教学课。下面,我从三个层次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拉近课文主体与学生的距离
课前,学生已经预习了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对课文内容已经有所了解。上课伊始,老师通过抢答的环节迅速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宏伟建筑,历史文物,文化价值不可估量……这些关键词为下面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奠定了基础。随后,通过图片问答环节,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宏伟壮大和小巧玲珑,了解圆明园的动静相宜……
学生自豪又骄傲的朗读“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代的历史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在朱老师通过图片展示了部分的文物之后,学生的自豪感上升到了极点。
在这里,朱老师将课文、图片、讨论互动整合成一个立体的“主题环境”,学生在阅读同一主题下的文字、图片,进行专题讨论,多角度获取信息,获得审美的情感熏陶,同时拉近了普通学生对圆明园的距离,冷冰冰的文化古迹,变身成一座充满奇珍异宝的艺术殿堂,人人向往。
二、带领学生走进圆明园
朱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查阅相关资料知道圆明园占地约300多公顷,相当于300多个文峰小学这么大,使学生对圆明园的真实大小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
紧接着,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理直气壮地告诉自己,也告诉世人:“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看到学生脸上洋溢的自豪和骄傲,我们看得出学生真正把书读进去了,从“走近圆明园”升华到“走进圆明园”了。
“然而,然而。。。1860年,当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之后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朱老师话锋一转,由自豪转为悲愤。紧接着列出自主学习单,引导学生结合第5自然段的阅读,圈出感受最深的字词,写出自己的体会。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朱老师不断地在旁指点。最后老师带大家共同领会“统统”掠、“任意”毁、“放火”烧的强盗行径和野蛮罪行!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说出了对这种侵略行径的理解,“邪恶、不速之客、毫无忌惮、销毁罪证 ……”。此时,朱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屏幕上大火熊熊,浓烟滚滚,所有珍宝都化为灰烬,大火烧了30秒。没有任何声响和音乐,学生的心缩得紧紧的。朱老师说道“烧掉一幅名人字画只需要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只需要几分钟……”然后,提问此时大家的感受,学生回答的是“非常的气氛;非常的愤怒;非常的生气……”体现了对侵略者的罪恶痛恨有加。
“这一把火烧掉了什么?”老师把问题留给了大家。然后朱老师讲道:“珍贵的历史文物没有了;宏伟的建筑没有了;价值不可估量的文化没有了,甚至连我们的骄傲的也没有了……”并一点点把黑板上所有字迹都擦去,只留残迹。随后,在一段沉痛的音乐中,学生朗读了描写侵略行径的一段文字,话语中难以掩饰心中的愤恨与惋惜,愤恨侵略者的暴行,惋惜圆明园的毁灭。
学生永远记住了这个日子:1860年10月6日。就是从这一天以后,圆明园被摧毁成一个废墟。还有什么?什么都没有了!留下的是愤怒,是泪水,是叹息,是奋发,是立志……“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学生在愤怒和惋惜的情绪中大声朗读了这段话,此时,他们已完全走进圆明园,为这座文化奇迹的消逝感到悲痛,为侵略者的卑劣行径感到愤恨。
三、假如历史可以改写
回到155年以前,假如你是皇帝,假如你是大臣,假如你是守护的士兵,假如你是北京的普通百姓,面对英法联军的暴行,你会做出什么?(学生在深入人物内心的体验中,进一步领会文本的深刻内涵。)学生谈了自己作为士兵流尽最后一滴血也要拼死守护圆明园,作为老百姓会尽力将自己的事情做的更好,等等。
可惜历史不能重写,当朱老师讲到有一种传说——火烧圆明园的带路人竟是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儿子——龚橙,这时学生们从心中仅仅是“仇恨”和“愤怒”吗?这时“圆明园”这个符号在你心目中又是什么?学生答:像针扎一样,是耻辱……这里,朱老师带领大家,站在国家和名族的高度,然学生提出质疑,有学生问:为什么我们疆域辽阔,人力那么多,为什么我军没有阻止呢?有学生答:清政府软弱无能。一首义勇军进行曲之后,学生心中有了不一样的感受,主题教学的另一个层面——自省,进入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此时,朱老师引导学生拿起手中的笔,将自己的感受迅速写出来,并上台朗读。这也就是所谓的自省,即人格或个性的养成,是语文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它不是把语文教学视为思想灌输,而是引导每一位学生在获得基本认同的前提下,根据个人的独特感受,建立属于自己的'丰富而充满活力的生命世界。
朱老师的这堂课给我的感受十分深刻,不仅体现在他流畅而富有感情的讲解,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学生灵活有效的互动等,最打动我的是朱老师对于课文的理解,以及对于学生主观感受的重视。通过与多个环节的碰撞交融,形成一种深深浸润在文化之中的开放的语文课堂。在她的带领下,学生不仅学习了课文的内容和精神,更加增强了学生自身体验和个人精神层面的提升。通过熏陶与体验,理解与扬弃,感悟与反思,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主题学习中获得质的提升,从而夯实学生语言文化的根基。因此,在今后的课堂中,要多多借鉴朱老师的经验和长处,使得自己的课堂更加丰富充实有内涵!
圆明园的毁灭听课体会篇三:
今天,我有幸聆听了杨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我觉得杨老师这节语文课在精简教学内容方面很成功。
1.教学思路清晰,精简内容,重点突出。先抓住重点语句和词语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再让学生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痛恨侵略者的暴行。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从而化难为易,实现教学目标。
2.读中感悟,以写促读。杨老师在教学中把此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各种各样的读:个读,引读,齐读,默读等,更注重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生情,以写促读。
《圆明园的毁灭》再现的毕竟是历史,与学生生活的年代实在太远了,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形象思维,学生很难理解和想象这么一座历经几代皇帝辛辛苦苦设计、建立起来的美丽皇家园林就这样在三天的时间里,在英法联军的手里化为灰烬,这是多么令人感到惋惜和可恨,这是我们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的一个耻辱,为了使学生有一个具体的形象思维,杨老师特意播放了《圆明园》的纪录片,映入学生眼帘的是圆明园的设计、建造、毁灭这一完整的历程,呕尽几代皇帝心血的皇家园林就这样化为灰烬已清晰地记入学生的脑海里,顿时引起了学生们的愤怒、激起了他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之情、告诫他们不要像统治者们的昏庸无能、激起他们发愤图强、热爱科学技术、振兴中华民族的雄伟决心。学生们纷纷在课上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是那么热烈、那么深刻、那么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