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给朱自清先生的一封信
2023-08-10 03:31:39朱自清扬州的夏日原文赏读
2023-08-04 21:28:53读朱自清文集有感
2023-08-10 10:50:56朱自清匆匆的读后感9篇
2023-08-09 11:08:35醉翁亭记主旨句
2023-08-16 15:32:15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
2023-08-04 02:52:49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2023-08-18 06:32:35给朱自清先生的一封信
2023-08-10 03:31:39朱自清扬州的夏日原文赏读
2023-08-04 21:28:53读朱自清文集有感
2023-08-10 10:50:56朱自清匆匆的读后感9篇
2023-08-09 11:08:35
朱自清《论且顾眼前》赏析
朱自清《论且顾眼前》赏析
俗语说,“火烧眉毛,且顾眼前。”这句话大概有了年代,我们可以说是人们向来如此。这一回抗战,火烧到了每人的眉毛,“且顾眼前”竟成了一般的守则,一时的风气,却是向来少有的。但是抗战时期大家还有个共同的“胜利”的远景,起初虽然朦胧,后来却越来越清楚。这告诉我们,大家且顾眼前也不妨,不久就会来个长久之计的。但是惨胜了,战祸起在自己家里,动乱比抗战时期更甚,并且好像没个完似的。没有了共同的远景;有些人简直没有远景,有些人有远景,却只是片段的,全景是在一片朦胧之中。可是火烧得更大了,更快了,能够且顾眼前就是好的,顾得一天是一天,谁还想到什么长久之计!可是这种局面能以长久的拖下去吗?我们是该警觉的。
且顾眼前,情形差别很大。第一类是只顾享乐的人,所谓“今朝有酒今朝醉”。这种人在抗战中大概是些发国难财的人,在胜利后大概是些发接收财或胜利财的人。他们取巧豪夺得到财富,得来的快,花的也就快。这些人虽然原来未必都是贫儿,暴富却是事实。时势老在动荡,物价老在上涨,傥来的财富若是不去运用或花消,转眼就会两手空空儿的!所谓运用,大概又趋向投机一路;这条路是动荡的,担风险的。在动荡中要把握现在,自己不吃亏,就只有享乐了。享乐无非是吃喝嫖赌,加上穿好衣服,住好房子。传统的享乐方式不够阔的,加上些买办文化,洋味儿越多越好,反正有的是钱。这中间自然有不少人享乐一番之后,依旧还我贫儿面目,再吃苦头。但是也有少数豪门,凭借特殊的权位,浑水里摸鱼,越来越富,越花越有。财富集中在他们手里,享乐也集中在他们手里。于是富的富到三十三天之上,贫的贫到十八层地狱之下。现在的穷富悬殊是史无前例的;现在的享用娱乐也是史无前例的。但是大多数在饥饿线上挣扎的人能以眼睁睁白供养着这班骄奢淫逸的人尽情的自在的享乐吗?有朝一日——唉,让他们且顾眼前罢!
第二类是苟安旦夕的人。这些人未尝不想工作,未尝不想做些事业,可是物质环境如此艰难,社会又如此不安定,谁都贪图近便,贪图速成,他们也就见风使舵,凡事一混了之。“混事”本是一句老话,也可以说是固有文化,不过向来多半带着自谦的意味,并不以为“混”是好事,可以了此一生。但是目下这个“混”似乎成为原则了。困难太多,办不了,办不通,只好马马虎虎,能推就推,不能推就拖,不能拖就来个偷工减料,只要门面敷衍得过就成,管它好坏,管它久长不久长,不好不要紧,只要自己不吃亏!从前似乎只有年纪老资格老的人这么混。现在却连许多青年人也一道同风起来。这种不择手段,只顾眼前,已成风气。谁也说不准明天的事儿,只要今天过去就得了,何必认真!认真又有什么用!只有一些书呆子和准书呆子还在他们自己的岗位上死气白赖的规规矩矩的工作。但是战讯接着战讯,越来越艰难,越来越不安定,混的人越来越多,靠这一些书呆子和准书呆子能够撑得住吗?大家老是这么混着混着,有朝一日垮台完事。蝼蚁尚且贪生,且顾眼前,苟且偷生,这心情是可以了解的;然而能有多长久呢?只顾眼前的人是不想到这个的。
第三类是穷困无告的人。这些人在饥饿线上挣扎着,他们只能顾到眼前的衣食住,再不能够顾到别的;他们甚至连眼前的衣食住都顾不周全,那有工夫想别的呢?这类人原是历来就有的,正和前两类人也是历来就有的一样,但是数量加速的增大,却是可忧的也可怕的。这类人跟第一类人恰好是两极端,第一类人增大的是财富的数量,这一类人增大的是人员的数量——第二类人也是如此。这种分别增大的数量也许终于会使历史变质的罢?历史上主持国家社会长久之计或百年大计的原只是少数人;可是在比较安定的时代,大部分人都还能够有个打算,为了自己的家或自己。有两句古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大概是给农民说的。无论是怎样的穷打算,苦打算,能有个打算,总比不能有打算心里舒服些。现在确是到了人人没法打算的时候;“一日之计”还可以有,但是显然和从前的“一日之计”不同了,因为“今日不知明日事”,这“一日”恐怕真得限于一日了。在这种局面下“百年大计”自然更谈不上。不过那些豪门还是能够有他们的打算的,他们不但能够打算自己一辈子,并且可以打算到子孙。因为即使大变来了,他们还可以溜到海外做寓公去。这班人自然是满意现状的。第二类人虽然不满现状,却也害怕破坏和改变,因为他们觉着那时候更无把握。第三类人不用说是不满现状的。然而除了一部分流浪型外,大概都信天任命,愿意付出大的代价取得那即使只有丝毫的安定;他们也害怕破坏的改变。因此“且顾眼前”就成了风气,有的豪夺着,有的鬼混着,有的空等着。然而还有一类顾眼前而又不顾眼前的人。
我们向来有“及时行乐”一句话,但是陶渊明《杂诗》说,“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同是教人“及时”,态度却大不一样。“及时”也就是把握现在;“行乐”要把握现在,努力也得把握现在。陶渊明指的是个人的努力,目下急需的是大家的努力。在没有什么大变的时代,所谓“百世可知”,领导者努力的可以说是“百年大计”;但是在这个动乱的时代,“百年”是太模糊太空洞了,为了大家,至多也只能几年几年的计划着,才能够踏实的努力前去。这也是“及时”,把握现在,说是另一意义的“且顾眼前”也未尝不可;“且顾眼前”本是救急,目下需要的.正是救急,不过不是各人自顾自的救急,更不是从救急转到行乐上罢了。不过目下的中国,连几年计划也谈不上。于是有些人,特别是青年代,就先从一般的把握现在下手。这就是努力认识现在,暴露现在,批评现在,抗议现在。他们在试验,难免有错误的地方。而在前三类人看来,他们的努力却难免向着那可怕的可忧的破坏与改变的路上去,那是不顾眼前的!但是,这只是站在自顾自的立场上说话,若是顾到大家,这些人倒是真正能够顾到眼前的人。
《论且顾眼前》写于1948年初。做为政论散文,作品体现出强烈的批判意识和求实精神。在艺术风格上,文章已由作者一贯奉行的唯美主义艺术观转移到现实主义写实上来,表现了变革时代作者世界观、艺术观的全方向的移位。
作者在文中认真冷静地剖析了三种“且顾眼前”之人:一是只顾享乐,“今朝有酒今朝醉”。这类人大都是抗战中发国难之财或是抗战后靠接收聚财的人。
他们投机取巧,浑水摸鱼,巧取豪夺,暴富了即吃喝嫖赌去享乐,转眼间两手空空也无妨。当然也有富上加富,越花越有的享乐者。二是苟安旦夕,混一天算一天。贪图近利,得过且过,见风使舵,凡事一混了之。“混事”的结果必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三是穷苦无告的人,“今朝不知明朝事”,听天由命。这类人的阵营在加速的增大,倒可忧可怕。这三类人的构成,使“且顾眼前”成风,有的豪夺,有的鬼混,有的空等,这正是时代的悲哀。纵观历史发展,凡是社会处于激烈变革的时代,都会出现这些“且顾眼前”之人,古今同在。这也便是文章所具有的历史审美价值。
为了突出这三类人的特征,作者采取了几种不同的艺术技法:
(1)想象中的夸张。比如说到贫富悬殊的现状是史无前例的,便有“富的富到三十三天之上,贫的贫到十八层地狱之下”这样的联想。人间本无地狱,十八层地狱不过是人们咒诅罪恶幻想出的一种惩治罪恶的神迷恐怖之地。西方有但丁《神曲》中的炼狱,东方如神话志怪小说中的冥冥之境。作者在想象中又异想天开地创新出“三十三天之上”的夸张。无论是古代的天干地支记日月,还是后来的公元记年的方法,都不可能有“三十三天”之说。显然这是一种想象中的夸张,表现了作者超然的思维想象力。
(2)引喻和暗示的手法。谈到“及时行乐”,文章引用了陶渊明《杂诗》中“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诗句,以陶诗“及时”的内涵在于把握现在,努力不怠,踏实进取的思想反喻那些不尚努力,无所打算的“且顾眼前”之举。对那些只顾享乐的骄奢淫逸之徒,作者告诫其“有朝一日——”四字后竟无它言,这不过是一句潜台词,暗示预示其不妙的前景。
(3)对比的运用。论“且顾眼前”之人,用了总类比中不同层次的分比法,分类列出只顾享乐、苟安旦夕、穷苦无告三等人,继而采用正反对比的手法,在剖析了“且顾眼前”之辈后正面肯定了顾眼前而又不顾眼前的人,即那些为国家民族利益抗争的“青年代”,他们不顾自己的眼前,却顾到了大家,他们才是真正的“顾到眼前的人”。前三类与后一种人的正反之比,鲜明透彻,使文章的论点更为集中。
(4)方言俚语的点缀。比如说整天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是“混事”,只有书呆子还在自己的岗位上“死气白赖”的工作,像“混事”、“死气白赖”都是北京常见惯说的方言俚语,本文虽用得不多,仅为点缀,但色彩感形象性特强。在朱自清后期散文中,这种京味语言的特点十分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