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乡镇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应急预案范文
2023-08-06 10:08:50赵将括母文言文翻译
2023-08-01 05:41:04学校安全管理的应急预案范文
2023-08-06 14:11:02供电所春节保电应急预案范文
2023-08-12 19:18:44高温应急预案三篇
2023-08-01 11:37:04唐临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2023-08-12 14:37:42文言文爱莲说题目附答案
2023-08-08 02:25:08乡镇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应急预案范文
2023-08-06 10:08:50赵将括母文言文翻译
2023-08-01 05:41:0490后励志文章
2023-08-11 14:18:50学校安全管理的应急预案范文
2023-08-06 14:11:02
古镜文言文翻译
原文
予于谯亳得一古镜,以手循之,当其中心,则摘然如灼龟之声。人或曰:“此夹镜也。”然夹不可铸,须两重合之。此镜甚薄,略无焊迹,恐非可合也。就使焊之,则其声当铣塞,今扣之,其声泠然纤远。既因抑按而响,刚铜(即青铜,是一种铜锡合金,其硬度很高。)当破,柔铜不能如此澄莹洞彻。历访镜工,皆罔然不测。
[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
译文
我在亳州谯县得到一面古镜,用手抚按它,当按到中心时,就发出像烧灼乌龟甲那样的绽裂声响。有人说:“这是夹层镜。”但是夹层不可以铸造,必须两片合起来制成。这面镜子很薄,丝毫没有焊接的痕迹,恐怕也不可能合起来。如果镜子是焊成的,那么它的声音应当像敲击钟铣那样重浊窒塞,但敲击它所发出的声音却清脆而纤细悠远。既然是因为按压而发声,那么刚铜就应当破裂,柔铜又不能像这样光洁澄澈。我遍访了造镜的工匠,他们都茫然不解。
古人制造镜子的时候,大镜子铸成平的,小镜子铸成凸的。镜面凹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大些,镜面凸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小些。用小镜看不到人脸的全像,所以作得稍为凸些,以使脸像变小,这样的镜子虽小仍可获得人脸全像。造镜时要量镜子的大小,以决定增减镜子凸起的程度,使脸像和镜子大小相称。古人做工巧妙,后人造不出来了,得到古镜后,都把它们磨平了。
世上有透光镜,镜背面有铭文,共二十字,字体极其深奥,没人能读懂。用这个镜子承受日光,背面的花纹和二十个字就会透射在房壁上,清清楚楚。有人推究它的原理,认为是由于铸造时薄处先冷,唯独有花纹和字的地方比较厚,冷得慢,以致铜收缩得多。铭文和花纹虽然在背面,但是镜面上隐隐约约有痕迹,所以在光中显现出来。我观察了这面镜子,认为道理确实如此。可是我家有三面镜子,又见到了别人家所收藏的镜子,都是一个式样,图案铭文没有丝毫差异,形制很古老。只有这种镜子可以透光,其他的镜子虽然也有很薄的,却都不能透光。想来古人自有特殊的制作方法。
作者简介
沈括 (1031—1095),字存中,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公元1031年(北宋天圣九年),出生于一个下层官吏的家庭,家境并不富裕,沈括常自谓“出自寒门”。母徐氏,是苏州吴县人,知书达礼,谙通文墨;父沈周,为官清正,不主张严刑苛法,到泉州任职时,沈括随往。
沈括的一生著述颇多,著名的传世之作有《梦溪笔谈》、《长兴集》、《苏沈良方》等。在《资治通鉴长编》中,尚有一部分他所撰写的《乙卯入国奏请》、《入国别录》等资政史料。
公元1082(元丰五年),因徐禧失陷永乐城,沈括连累受贬,居润州,筑梦溪园(今镇江东郊),潜心著述,至绍圣元年复官爵,公元1095辞世,终年65岁。
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元丰三年(1080年),沈括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后因永乐城之战牵连被贬。
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名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