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关于高二年级物理学科组教学设计
2023-08-14 04:10:00高二年级物理课程教学设计
2023-08-02 04:38:54关于高一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2023-08-12 08:24:58关于高中物理理论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2023-08-08 12:18:00高一年级物理学习方法解读
2023-08-06 19:52:23高中物理教师教学方法有哪些
2023-08-04 05:07:27关于九年级物理教师教学计划方案
2023-08-09 21:33:12关于高一年级生物教学设计
2023-08-05 13:14:54优秀教师高二政治下册教学总结五篇
2023-08-12 21:02:26北京冬奥会有什么吉祥物
2023-08-10 18:07:28关于高二年级物理学科组教学设计
2023-08-14 04:10:00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范文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参观或者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三、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好,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有趣的声现象,知道了声的概念,包括声音(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和次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声在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实例。(学生举例后教师总结)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这些都是声传递信息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工业生产、现代科学技术与声有着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声的利用。
二、新课教学
(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
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药液雾化器
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
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这种方法叫做超声波探伤。
3.在工业上用超声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在放有物品的清洗液中通入超声波,清洗液的剧烈振动冲击物品上的污垢,能够很快清洗干净。
(三)声在军事上的应用
1.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设计制造的。
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蝙蝠通常只在夜间出来觅食、活动,但它们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并且能以很高的精确度确认目标。它们的这些“绝技”靠的是什么?原来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2.声纳
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们发明了“声纳”,利用声纳系统,人们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播放动画利用声纳探测海洋)
(四)声在生活中的应用
1.超声波加湿器
理论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条件下,一个物体振动的能量跟振动频率的二次方成正比。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质点振动的频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在我国北方干燥的冬季,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
2.超声波测速仪
超声波测速仪是利用超声波测定运动物体速度的仪器,超声波测速仪固定在道路旁,向着驶来的车辆发射一定频率的超声波,超声波遇到车辆后会被车辆反射回来再被测速仪接收到,而接收到的超声波的频率已经改变了,根据频率的变化,就能确定车辆行驶速度的快慢了。测速仪除利用超声波外,还可利用电磁波,如雷达测速仪就是利用电磁波测定运动物体速度。
3.我们在生活中利用声音获得信息。例如人们交谈、听广播、听录音等,声音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2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过程和方法: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重、难点:1、试验的过程。2、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器材:透镜、光屏、蜡烛、刻度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
2、什么是焦点?什么叫焦距?光心有什么特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照相机: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凸透镜投影仪: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思考: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凸透镜所成的像?
1、演示试验:
物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用U表示。
像距:像到透镜的距离,用V表示。
焦距:用f表示
2倍焦距:用2f表示
注意事项:A、蜡烛、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B、调节光屏找出最清晰的像。
结果:距离不同成的像不同
像与距离有什么关系?
2、学生试验:试验过程如课本示
A、要找出放大、缩小的区域B、要找出倒立、正立的区域C:要找出不成像的区域。
试验结果填入课本表格,并进行总结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对照电脑模拟)
物距像距倒、正大、小虚、实
u>2f
u=2f
f
u
4、凸透镜成像的原理:(作图法)
实像:真实光线汇聚而成的像,可以出现在光屏上。
虚像:讨论其特点
讨论: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凸透镜成像时各种的规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3
§5—4眼睛和眼镜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重、难点:眼镜怎样矫正视力。
教学器材:近视眼镜、远视眼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完成光路图:
空气
FF
水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为什么有的人会近视?
进行新课:
1、眼睛:
(1)、眼睛的结构:图3.4-1示
各部分的作用……晶状体:
睫状体:
视网膜:
(2)、眼睛如何看到物体:课本P63示
总结:眼睛实际上是一个可以改变透镜焦距(厚度)的高档照相机
2、近视眼与远视眼的产生原因:
(1)、近视眼: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眼球前后方向太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
(2)、远视眼: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差
眼球前后方向太短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面
探究:如何调整?
3、眼镜:(1)、近视眼镜:让光线发散……凹透镜
(2)、远视眼镜:让光线会聚……凸透镜
4、眼镜的度数:度数越大,折光能力越强。
远视眼镜(凸透镜)……正数
近视眼镜(凹透镜)……负数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
教学后记:实物眼睛……凸透镜比较
总结规律:眼睛是可调的凸透镜
可以播放动画说明近视眼、远视眼及调整方法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4
§5—5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显微镜、望远镜结构原理
教学器材:显微镜、电脑平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25cm时,成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成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5cm时,成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为什么要利用显微镜和望远镜?
进行新课:
1、显微镜:
(1)、显微镜的结构:
各部分的作用……目镜:
物镜:
反光镜:
(2)、显微镜如何放大物体:课本P65示
(作光路图说明)
总结:显微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投影仪,另一个做放大镜。
2、望远镜:图3.5-2示
各部分的作用……目镜:
物镜:
反光镜:
(2)、望远镜如何看清远处的物体:课本P66示
(作光路图说明)
总结:望远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照相机,另一个做放大镜。
4、介绍新型的显微镜、望远镜。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课本练习。
2、我还想知道……?
教学后记:
可以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最后总结它们的结构和原理,然后复习本章知识。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5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
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过程:
导学达标:
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各样的声音。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扩展:录制声音
2、声音的传播:
(1)、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2)、实验14页图1-4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活动: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
学生活动:如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
(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学生活动:(1)、看15页的表格内容
(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学生活动: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听不回声?
4、回声:声音的反射。<0.1秒<17米
二、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外练习。
四、课后活动:
动手动脑:1、2、3题。
教学后记:
在课堂上对声音的知识不能扩展太多,这只是声音的第一节课,可降低难点。
要测一测学生的接受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