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荷塘月色读书心得范文五篇600字
2023-08-18 06:52:44诵读心得体会800字五篇范文模板
2023-08-02 00:26:37格林童话读书心得
2023-08-02 13:09:16读书心得五篇最新范文600字
2023-08-02 07:28:09创新党员学习方式2000字
2023-08-06 09:58:51党员宗旨意识学习心得体会1000字
2023-08-14 14:13:35读书月党员读书心得1000字20篇
2023-08-17 15:25:46最美乡村教师个人观后感五篇
2023-08-05 01:31:20一年级学生入队教师发言稿
2023-08-13 11:19:56安监局办公室工作总结五篇
2023-08-08 10:36:06爱国爱家爱校演讲稿大全五篇
2023-08-09 06:06:52
中学生读书心得600字五篇范文
中学生读书心得范文一
今天,我读了《草房子》这本书,故事中的温幼菊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为身患不治之症的桑桑点亮了对生活的热爱,就像一只燃烧着对生活、生命热爱之光的蜡烛,它的火光点亮了一只几乎熄灭了的蜡烛,这便是在传递着“为别人点亮对生活的热爱”的精神。
我记得曾经有一个类似的故事,那是一篇史铁生写的文章,叫《秋天的怀念》。写的是他双腿瘫痪的时候,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他的母亲想让他通过看花来散散心,并唤起他对生活、生命的热爱。可惜,当史铁生和母亲要出发之际,他的母亲就去世了,他也终于明白了母亲的一番苦心,决定要好好活下去
这些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试想一下,假如你的一个朋友也失去了对生活的热爱,你会怎么做?我们是否也可以为别人点亮对生活的热爱呢?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太多的财物,太多的时间,只要把自己的对生活、生命的热爱之光分给别人一点,我们的圈子就会越来越大,热爱生活与生命的人也会越来越多。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当初只在那个小小的黑暗世界里埋怨、悲伤、痛苦,却没有发现外面的这个大世界是多么美好!
往往当我们失去对生活、生命的热爱的同时,我们会抱怨命运的不公平或是沉浸在自己漫无边际的悲伤与痛苦之中,却没有想过要为自己,为别人,为值得努力奋斗的目标活下去。正因为如此,像温幼菊老师那样的愿意把自己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之光分给别人一点的热心的人出现了,他们在传递着“为别人点亮对生活的热爱”的精神。我们也应该加入到这个行列当中来,为身边的人燃起一颗炙热的爱心!
如果有一天你的身边有了一个像桑桑、史铁生当初那样失望、绝望的人,你会怎么做?是当一个旁观者还是做一个温幼菊老师那样的人?现在还不知道,但我们会从心里默默地尊敬那些曾经给予别人光芒的人……
中学生读书心得范文二
《草房子》这本书已经伴随着我将近一个月了,其中散发着的纯真的气息深深打动了我。桑桑与纸月之间纯洁的友谊,杜小康面对家庭变故的从容与优雅、细马对邱二妈的关切之情,无不让我印象深刻。《草房子》以桑桑的童年故事为主线,讲述了一个个打动人心的故事。书中的字里行间都散发着一种让人为之触动的美感。
掩卷而思,桑桑在自己生病时,还不放弃生活的希望,活下去的勇气,背上纸月送给他的书包坚持上学。这种精神,便是在困难面前毫不惧怕,不放弃希望,有着坚持走下去的勇气。
有许多人,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原地停留或是先后退。他们感到害怕,脚步慢慢向后移动,然后就放弃走下去的希望,失去了勇气。但是,想想霍金,你的这点痛,算什么!
斯蒂芬.威廉.霍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却在21岁时患上了被誉为“世界五大绝症”之一的卢伽雷氏症(渐冻人症)。他无法说话,只能靠语音合成器来与他人对话。他全身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他无法写字、看书,只能靠一种叫“翻书器”来完成这个在我们看来极为简单的翻书的动作。但是,他在这种境遇中依然能微笑着面对生活,依然能怀着“不放弃”的勇气继续完成他的学术梦想!
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便会想想桑桑和霍金。既然他们在如此艰难的境遇中都能坚持,我为什么不能呢?
坚持,永不放弃,像“药寮”中的桑桑一样。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中学生读书心得范文三
屋外很冷,淅淅沥沥下着小雨,我看完了女儿的一本书《草房子》,顿时脑海中思绪万千,一股股暖流从身体流出,仿佛我也置身于小说的故事情节中,回到了我的童年生活。
《草房子》一书主要写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平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孩子们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的悲怆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著坚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所闪耀的人格光影、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的纠葛,桑桑所经历的这一切是他人生的启蒙教育。
书中写道男孩杜小康由于家庭因素,父亲的生意失败而由一个人人都羡慕的富家子弟败落成没钱上学,甚至无法生存下去的穷苦孩子。但懂事的杜小康还是不愿放弃学业,偷了同学的书,自己在劳动之余自学。他随父亲在芦苇荡放鸭子,再苦再累、再无助孤独、再恐惧害怕他都咬紧牙关挺过来,他知道年迈的父亲需要他来照顾,他们要相依为命地活下来。把鸭子养好,换了钱,能去上学,父亲能过上好生活,这个信念一直支持着他,日日月月地坚持下来。
最后用一段歌词结束我的读后感:“我们在爱心中孕育生长,再把爱的芬芳散播到四方,我们在爱心中纵横歌唱,再把爱的幸福带进每个人的心里,让爱的芬芳永远伴着我们……”
中学生读书心得范文四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本应该快乐美丽的童年,因为笼罩在那个封建社会,时不时透出些迂腐的气息,所以鲁迅要骂,骂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从文章表面看,鲁迅似乎都是用了些温情的文字,其实,他把愤怒藏得更深。有人说柔软的舌头是最伤人的武器,也许鲁迅先生正是想达到这个目的吧!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对一个人用了相当多的笔墨,那便是鲁迅的保姆“长妈妈”,她是个需要一分为二看待的人。因为社会的影响,“阿长”保留了许多迂腐的习俗,像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还盲目地对“长毛”的故事妄加评论,甚至还踩死了“我”喜爱的隐鼠。因此,“我”对她怀恨在心。看到这,读者在脑子里勾勒出的是一个活脱脱粗俗、守旧的妇女形象。然而,鲁迅对她的印象远不止这些。她有可爱的一面。“阿长”知道“我”喜欢《山海经》,跑了许多路,帮“我”买来了《山海经》。由此,“我”又认为她“有伟大的神力”。在《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鲁迅表达了他对阿长的爱,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让阿长安息。
中学生读书心得范文五
朝花夕拾,顾名思义,清早落下的花朵到了傍晚拾起来。平静地弯腰,凝视,回忆,捡起。这个原本简单平和的过程被鲁迅先生赋予了新的含义。
他记起快乐的童年,迷信却仁爱的阿长妈,严谨朴素的藤野先生等等一些现在普遍为人所知的人物。我们清楚地知道阿长妈喜欢摊着“大”字睡觉,给“我”讲一些客套和迷信的礼数;知道藤野先生与“日本鬼子”惨无人道的形象大相径庭,“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睛,夹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他叹息鲁迅不再学医,他是真心希望新的医学能传入中国,这个“希望”使得鲁迅更感受到藤野先生的伟大之处,我们也是如此。
鲁迅在文中赞美他们,没有歌功颂德,而是还原他们最本真的一面。我看到了鲁迅笔下情感丰富、心地诚挚的阿长妈、藤野先生,不过对于我,他们再怎么真切,最多只可算是书中人。而对于鲁迅,这些平凡之人都是他生命簿册中最浓重的几笔。他的敬意和感激,从每一句话里流露出来,细节是那样清晰,人物从回忆里走出来,从纸上树立起来,变得有血有肉,袒露着真实性情。这样的情感不是普通人能企及和完全吸纳的。
很重要的一点便是鲁迅先生从不掩饰好人们的瑕疵。宽厚的阿长妈讲话、睡觉时令人讨厌的声响、姿势,加上她恰巧又是个愚昧迷信的文盲,这些劣处并没有被掩藏,而是大方地摆在读者面前,与后面的‘三哼经’对照着看,着实被阿长妈感动了一把。的确,人是多面性的,较为完整的人才能打动人心。鲁迅自身也一样,激昂斗士的形象下,仍有一颗细腻的心保存着所有温馨的回忆,这些不多见的回忆又提升了鲁迅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所以写评注的老师才会说“《朝花夕拾》让鲁迅得以完整”。
其实我们无法彻底体验鲁迅先生本人所有的想法和感情,就像旁人也无法真正挖掘出我们自己的内心在想些什么。能做的,只有尽力理解,置身于从一段段朴实机敏的文字中找到真相。
说到完整,像一栋房子,回忆只是屋顶烟囱的部分,大块的实体砖瓦还是他那些广为人知的犀利带着讥讽的文风。
人们常说鲁迅是一个批判,揭露现实的文学家。这两个词说来容易,要真正做到需要很大的勇气、执着和怀疑的精神。医术特差却霸道十足的荒唐“名医”,表里不一、阴冷自私的衍太太是两个标准的反面人物,前者的名气或许不及后者的响,但却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因为这类人到今天还时常出现在眼界内。你我一定都碰到过类似“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且还招摇过市的人,尽管心生厌恶,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事不关己就好。鲁迅不是“懒惰”的人,一方面,“名医”间接害死他父亲,另一方面那股与生俱来的正义感促使他以文字的方式不动声色又激烈深刻地剥掉了“名医”那层虚晃无用的外壳。我们的心在得到共鸣的同时,也惭愧于平日里的漠然无衷。
看到“鲁迅先生作宾客而怀橘乎”的时候,不禁笑出声来,这话套用的有几分黑色幽默不说,还把矛头指向某些中国传统的“虚伪”的孝道,一针见血。我记得自己当初读到这篇文言文时,并没多大感受,不曾想到这一跪一答竟已成了虚招式。也许我也该对习以为常的事重新抱有怀疑的态度。
在看清无数黑暗的事实,长时间愤慨疾呼后,鲁迅并没有丢失童年或者其他时候遇到的纯良之人,而这些人,这些回忆,就更显得弥足珍贵了。恐怕正因如此,他意识到,自己拥有的除了对“批判”的一腔热血外,还有那些正慢慢模糊的美好印象——这一生同样不可缺少的东西。比起战斗的勇士,做个拾花者或许更为长久,拾起自己和世人们曾经遗漏的落花,珍藏起来,交付给每一个活在当下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