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班会课个人心得体会10篇
2023-08-04 21:35:19实习心得反思体会万能版
2023-08-04 19:01:42军训心得感悟体会通用范文
2023-08-12 20:57:41最新一起向未来北京冬奥会心得体会五篇
2023-08-04 05:50:30创新党员学习方式2000字
2023-08-06 09:58:51党员宗旨意识学习心得体会1000字
2023-08-14 14:13:35读书月党员读书心得1000字20篇
2023-08-17 15:25:46语文备课教学分析计划五篇
2023-08-09 06:13:50高三上学期工作总结范文大全10篇
2023-08-04 09:05:55班主任全新个人工作计划范文
2023-08-09 21:18:34班主任全新个人工作计划范文
2023-08-08 16:42:18
《榜样5》观看心得
《榜样5》观看心得一
1月24日22时20分,空军一架伊尔-76飞机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星夜起飞,包括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张西京在内的约150名医务人员,作为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首批队员,在除夕夜毅然告别家人,逆行飞赴武汉,支援湖北地区抗击疫情。
这支由空军军医大学紧急抽调附属西京医院、唐都医院、空军第986医院人员成立的医疗队,队员涉及呼吸、感染控制、重症医学等多个科室,60%以上拥有中高级职称,部分人员还执行过抗击非典、抗震救灾、援非抗埃等重大任务。
抵达武汉,“解放军来了,我们就有救了”
“刚下飞机,到处黑黢黢的,感觉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病毒的味道……”深夜抵达武汉的张西京第一感受是那样真切。
从抗击非典时,站在队伍中为到小汤山医院参加一线救治的战友们送行,到亲自参与汶川抗震救灾、为敦煌教导大队腺病毒暴发肺炎官兵救治、为宁夏公交纵火案伤员救治等重大急难险重任务……2020年春节,从事重症医学24年,党龄28年,入伍32年的张西京,又一次闻令而动,踏上这急难险重任务的第一线。
1月25日,大年初一,张西京等人到达对口支援的武昌医院。
时任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的刘智明闻知消息,第一时间赶来迎接。他握住张西京的手,含着眼泪说:“解放军来了,我们就有救了!”
面对投来的信任和嘱托,张西京和团队不由分说地接过这最沉甸甸的期望,第一时间了解武昌医院收治病人事项,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对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过程中。
“不管前面遇到什么,一定尽最大的能力尽早战胜病魔,因为我们是人民子弟兵,我们是人民解放军,同时,我们也是人民的军医!”接手武昌医院,“摸清阵地,首战告捷”
“我是党员,又从事重症医学专业,不提前摸清‘阵地’的情况,怎么能打好仗?”
接手武昌医院后,张西京就发现,由于武昌医院不是传染病医院,并没有为隔离病人与易感者划分的特殊区域和通道(“三区两通道”)。“医生和患者共用一个通道,如果不能把传染源隔离起来,医生和护士都可能被传染,患者的健康也无法保证。”
张西京第一时间带领团队,昼夜不休,用两天时间将符合传染病治疗要求的通道建立起来,为后续治疗做好了安全保障。
张西京带领医疗队,成立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员骨干奋战48小时,使ICU病房及时达到按时收治危重新冠肺炎患者的要求。他跑工地、改图纸、调方案、走流程,脚磨破了依然咬牙坚持;红黄绿区设置、ICU通道布局、换隔离服的房间建设,他都守在现场,确保万无一失……为收治火神山医院首批重症患者做好了准备工作。
作为重症医学一科主任,他身负生命重托,面对棘手的病毒,结合科室危重患者多、救治难度大、医护人员来自不同单位等特点,制定重症患者救治、医疗文书书写、查房、转科方案等五项规范制度。作为火神山医院专家组副组长,他参加全院全部危重病人会诊和中部战区总院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会诊,在实施个体化诊治的同时,努力将治疗关口前移,同时积极刻苦攻关新疗法,不断提升治疗效果。
张西京说,在最危难最紧急的地方,都是“跟我上,看我的”。在火神山医院ICU里面第一次器官插管病人,第一次有创操作,第一次危重病人的吸痰,都是由党员做的。作为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党支部书记,张西京带领支部一班人,始终冲锋在救治一线,为年轻医护们做出了榜样。他将把患者从鬼门关救治回来作为责任,将把年轻的队员平安带回去作为职责。患者说,“看到了你,就看到了希望。”
重症医学是一个压力极大的科室,张西京常引用医学泰斗裘法祖的话“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来教导学生,“让病人躺着进来,站着出去,有一个很好的预后,是我们作为ICU医生的毕生追求。”他重视对年轻医生职业方向和医德的引导,也始终不忘党和人民的嘱托以及内心的信仰。
在艰苦奋战的84天里,张西京一天没有休息。他所在的空军军医大学第一批医疗队共收治351名重症和危重症的新冠肺炎患者,救治成功率达96.8%,实现了“提高救治率、降低病亡率、医护零感染”的目标,为党和人民交出一张优异的答卷。
《榜样5》观看心得二
对于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房的护士长张宏而言,穿梭于传染病房为危重症确诊病人面对面采集咽拭子,帮患者翻身叩背,做口腔护理,照顾他们的一日三餐,进行这些最容易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操作,是疫情严重期间她每天的日常工作。
主动请缨 “党员就应该先上,这是我的职责所在”
2020年1月底2月初,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病人激增、床位极缺。
作为第一批医疗队参与金银潭医院管理ICU病房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在主院区发热门诊及病房高位运转的情况下,将启用不久的中法新城院区和光谷院区整体改造用于危重症救治,并向全体职工发出“同舟共济,一心赴救”的公开信。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科肿瘤科护士长张宏第一时间响应,主动请缨成为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首批隔离病房的护士长,“我觉得党员就应该先上,这是我的职责所在。”接到任务后,张宏立即带领护士们进入隔离病房,不眠不休参与院区危重症病房改造,在48小时内按要求完成筹备工作,熟悉护理标准和流程,落实新冠肺炎患者应收尽收。
做好引导 “穿上防护服,我们就是白衣战士”
病房开放当晚就收了33个病人,病房外站满了准备入院的病人,一边是极度恐慌着急入院的病人,一边是第一天穿上防护服上岗的护士们,“她们很多是80后、90后的孩子们,从普通病房工作状态转为传染病房的工作状态,大家很害怕,都不说话,空气里弥散着紧张的气氛。”
张宏心理压力也非常大,担心大家稍有不慎会有暴露的风险,担心有人不听从安排导致病房混乱,担心大家会不会工作不下去。
责任在肩,她积极调整状态,一边合理安排接收病人并安抚他们的情绪,一边鼓励医护人员不要紧张,按学习的流程一步一步做,“新冠病人就在我们的面前,我知道大家心里害怕。但是我们是医务人员,穿上防护服,就是白衣战士,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如果连我们都无法承受不去护理病人,那还有谁能来守护我们的病人呢?”她身先士卒为重症患者擦洗、护理大小便、采集咽拭子、给压疮患者清创换药,带领护士们在最短时间内适应重症病房的工作。
与此同时,为保证护理工作安全、最大化降低感染风险,张宏和在武汉的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边救治、边总结。他们一次次优化护理流程和护理标准,多次更新护理指导版本。这一本本操作规范,如一道道坚固的屏障,保障了医护人员不被感染,也为后续抗击新冠病毒积累了宝贵经验。
关爱患者 “大家在一起,不是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关系,我们是战友的情谊。”
“她每次到我们跟前的时候,就是一脸的笑容,好像就是一缕春风就过来了,就是一缕阳光就过来了。”被护理的患者这样形容张宏。
对新冠肺炎患者的护理,不同于平时在普通病房的护理工作。进入病房的病人没有家属陪护,重症患者也都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因此,除了救治工作,患者的吃饭、洗嗽、大小便都需要医护人员协助完成。而在防护服和口罩下的医护人员,需要不吃不喝、提高音量来与患者交流。这些,并没有让她们退缩,而是更加小心谨慎、一丝不苟。
来一线工作的第十天,刚错过儿子16岁生日的张宏,突然接到家里电话说儿子突发高烧、腹泻,症状极似新冠肺炎。突如其来的消息让身为母亲的她焦虑不已、彻夜难眠。但使命在身,擦干眼泪,她依旧奋战在一线。
面对意外而至的荣誉,习惯了平淡生活的她也曾充满忧虑,“在医院、坐电梯,总怕碰见熟人,担心被人认出来,担心人家质疑,担心自己以后做得不够好,对不起这么这份荣誉……”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要祖国需要,我愿做挺身而出的凡人。”张宏这样说道。
在这场抗击疫情的大考中,有太多像张宏一样的“凡人”,他们是父母、是儿女,有恐惧、有担忧,但只要祖国需要,就挺身而出,穿上了防护服,就成为了白衣战士,从此“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
《榜样5》观看心得三
“80后”汪勇曾是武汉的一名“快递小哥”。2020年,在武汉疫情最严重期间,他组织志愿者队伍免费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解决医护人员吃饭、出行等问题。因在志愿服务中表现突出,被公司破格提升三级,从一名“快递小哥”升为分公司经理。他的志愿行为得到上级嘉奖、社会赞赏,入选了“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国家邮政局授予其“最美快递员”特别奖,组织部门还批准其“火线入党”,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害怕,但更想做点事情
2020年春节之前,汪勇就是一名普通的“快递小哥”,下班后偶尔开网约车补贴家用。除夕夜,他偶然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转发的求助信息,由于公交停运,金银潭医院的夜班医护人员下班后只能步行回家,最远的要走4小时。汪勇几经辗转加入“金银潭区域医护人员需求群”,进群后3个多小时发现都是医生护士在发用车需求,没人聊天和回应。这些求助消息刺痛了他的心。作为土生土长的武汉人,汪勇反复想,我能为家乡抗疫做点什么?
“我也怕出事,毕竟每个人的身后都有家庭。家里父母妻女,万一出了事,房贷怎么搞,车贷怎么搞。”但转念又想,自己身体好,免疫力还可以,比其他人更有“资本”出去。经历了思想斗争,汪勇决定出车。出发前,他就做好了“把脑袋提了起来”的决定。
送完第一位金银潭医院的护士回家后,群里的用车需求还在不停出现,汪勇又按下了接送键。大年初一的这一天,他接送了30多人。因为近距离接触医护人员,汪勇也就不能回家了。那天起,他就住进了公司仓库,继续免费接送金银潭的医护人员。
随着用车需求的增多,汪勇发现凭一己之力无法满足金银潭所有医护的出行需求,需要更多人加入进来。他把招募接送医护人员志愿者的信息发送到群里,很快组建起了一个二三十人的志愿者队伍。但由于用车需求实在太大,没多久就跑坏了3台车。他还积极联系共享单车公司、共享电动车公司以及网约车公司,在医院附近投放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帮助解决了医院周边居住的医护人员的出行问题。
在逐步解决交通问题后,汪勇把更多精力用在了帮助医护人员解决生活需求上。为解决医护人员和志愿者队伍的吃饭问题,汪勇多方联系,找到了一位经销商愿意提供10万件方便面。有一天,他在朋友圈看到一名护士说,好想吃大米饭。这是个很简单的愿望,但当时对医护人员来说却特别奢侈。汪勇决心想办法帮助解决。下午4点看到后,他就发动了所有资源找盒饭。下午6点,就把自掏腰包买来的30份盒饭送到了医院。之后,汪勇又去联系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帮助解决医护人员的吃饭问题。不仅联系上可以直接免费供餐的餐厅,还联系到场地、人员、食材,几个人攒了个餐厅出来。一家日供应1.5万份餐食的企业面临停工时,汪勇在半天时间里组建了一个日供应1.5万份方便面的供应链作为“B计划”,随后还对接政府职能部门,征得先复工后补手续的同意,确保每天近8000人的餐食不断供……
渐渐地,汪勇成了医护人员的“大管家”。大家需要什么,他就四处收集购买。医护人员只需要在群里通过接龙喊一声,很快就有专人采购,帮他们搞定。“你们守护病人,我来守护你们。”汪勇说。
疫情结束后,汪勇继续聚合公益人士和公益资源,同许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不断扩大志愿服务范围。“能帮助别人是一件特别快乐的事情。”汪勇说。
很多媒体报道了汪勇的事迹,不少人称他为正能量“网红”,但是汪勇觉得,像他一样的人还有很多,自己只是恰巧被放在了聚光灯下。他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
《榜样5》观看心得四
建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是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医疗支援行动中的一个缩影。在10天建成火神山医院、12天建成雷神山医院这令世人惊叹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的背后,是党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是这政治优势下凝聚的全社会的合力和众志成城,也是包括中建在内的两山医院建设者们夜以继日劳作、无私无怨奉献的奋斗结晶。
受命出征,尽锐出战,“早一分钟建成,就能早一分钟收治患者。”
1月23日和1月25日,在疫情肆虐、急需专门医院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紧急时刻,中建集团先后接到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任务。 疫情初期,武汉市面临患者数量激增与床位资源严重不足的突出矛盾,中建集团党组第一时间向全系统发出动员令,地处武汉抗疫一线的子企业中建三局当即投入医院建设,中建一局、二局、四局、五局、七局、八局、中建装饰、中建科工、中建安装、中建西部建设、中建科技等11家子企业,组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施工单位党组织,从全国各地昼夜兼程驰援武汉。
“早一分钟建成,就能早一分钟收治患者”,统筹最优秀的设计、土建、安装、装饰等专业管理队伍,调配最优质的劳务、材料、设施设备等施工资源,以最快速度向项目现场集中。参与医院建设的集团各单位党组织,坚决服从统一指挥,不讲条件、尽锐出战,自带队伍、自带材料、自带设备,自行安排后勤保障,主动融入项目建设。
2020年春节,原本在大东湖深隧项目组织加班的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隧道管理中心经理余南山,接到援建火神山医院通知后,主动请缨,转战火神山。他迅速调集施工中的人员、物资,带领先遣队赶到工地,冲锋在前,仅用时40小时就完成了3.4万平方米的场地平整施工,为火神山医院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2016年春节开始,连续5个春节都在工地加班度过。之前是项目赶工需要,春节加班只需要保持连续施工的节奏,但这次不一样。”“参与这场硬战,我会尽我所能,奉献自己的全部。”
4万多名建设者在短时间内完成集结,发挥设计、交底、土建、设备安装、装修等全产业链优势,以天为单位来安排工期,把施工节点细分到小时甚至分钟,实现了数百家分包单位、上千道工序、几万名建设者的无缝对接、高效协同,以求在最快的时间把医院建成。“中国速度”的背后,是党领导下,一个国家的强大动员能力。火神山医院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床位1000张;雷神山医院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99万平方米,床位1600张。建设工期从正常情况下的至少两年时间分别压缩到了10天和12天,给项目的如期建成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巨大的压力。不少人说:“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同时,“两山医院”的建设要求很很高。中建三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火神山雷神山项目指挥长陈卫国在采访中讲道,火神山医院有“四个更”:更先进,比三级甲等医院设备都要先进;更安全,它是“两区三通道”的负压医院;更智能,有800多个摄像头,有远程诊疗系统和智能监控系统;更环保,这里的每一滴水、每一口空气都是经过处理的。
随着对病毒的传染途径认识不断加深,院感专家对医院建设的要求也不断增加,因此方案边建边改,设计不断变更、使用标准不断提高、工程内容不断增加,加剧了工期紧张程度,不断需要人员增加驰援。
火神山医院安装项目部总工程师金晖,白天到现场协调生产,晚上在设计院沟通优化方案,连续奋战10天。参加援建的中建五局安装工程公司华中分公司副总经理刘斌,2月3日接到任务带领中建五局参与援建的第二批200余人抵达武汉火神山医院项目,在4天时间内完成15天才能完成的水电安装任务。当晚来不及休整,又开始了支援雷神山和将在建的泰康医院门诊区域改造为方舱医院的紧急任务。两个项目两班倒,七八天连轴转,每天要走30000多步,上百个电话,数百条微信,他带着两个充电宝在工地间穿梭,“感觉身体都不是自己的了。”
他们不断创新施工方式,设计了大量基于5G和云平台技术的诊疗信息化系统,企业运用最新的BIM(建筑信息建模)技术现场按编号拼装,平时需要2个月安装调试的工作此次48小时就完成了;36万米各类管线、6000多个信息点位通过模拟铺搭,现场一次安装到位,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两山速度”的背后,是中国装配式建造等数十项先进技术的创新应用。
勇当先锋,无畏生死,“为这场战斗拼过命,他们就是英雄”
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过程中,武汉疫情还在蔓延,每一位参建者都深知被病毒传染的可能性极大,但14个临时党支部、14支党员突击队、2688名党员带头奋战,4万名建设者舍小家顾大家,舍小我取大义,把个人价值与国家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不惧风险,勇往直前。
“我是党员,我带头!”“我在湖北,我请战!”“我在武汉,马上到!”……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中,中建集团成立临时党支部、党员先锋岗、党员突击队等,由党员陪着工人到现场,在寒风凛冽的知音湖畔和黄家湖畔风餐露宿,夜以继日。
《榜样5》观看心得五
疫情防控工作期间,这位昔日的“全科医生”发挥专业优势,主动防疫,科学战疫,带领基层社区工作者为居民筑牢防疫墙,保居民一片“芳草”,成为居民群众信赖的战疫“全能书记”。
提早行动筑牢第一道防线“现在回过头来看,如果说我们社区有什么好的抗疫经验可以总结,我们得益于做到了一个‘早’字。”杜云说。
2020年1月,疫情刚刚升级时,杜云就第一时间结合社区实际,成立宣传组、环卫组、党员先锋组三个小组,开展社区防疫工作。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宣传活动、张贴温馨提示宣传折页、微邻里线上互动宣传,提高居民卫生意识,营造了人人参与、群防群控的氛围。及时关闭公共集聚场所,取消文体队伍彩排,商户门店全面巡查,有效地防止了疫情集聚传播。为精准施策,她还早早就安排了排查摸底,发动社区党员、志愿者、居民群众都加入“排查保卫战”,逐一电话核查每层楼每户居民的身体状况。后来,下沉干部来了,又进行二次排查。等武汉市全市进行拉网式大排查的时候,他们的社区已经开始进行第三轮排查了。
武汉解封之前,杜云几乎没怎么休息。居民采购不方便的时候,她是代购员,为居民采购生活物资;居民取货不便的时候,她是快递员,为居民送上所需物品;居民不舒服的时候,她又是“家庭医生”,为居民线上求医问诊。疫情最紧张的时候,杜云经常连轴转,最多的时候,一天接听三百多个电话,累了就在办公室睡会儿。
严格的管理制度也曾引起了一些居民的不满,杜云和同事就耐心做工作。杜云的丈夫说,疫情最严峻的时候,她天天在外奔波,压力特别大的时候就偷偷哭。哭完调节好心情,继续跟居民解释,开展防疫工作。如今,曾惹哭杜云的居民看见她特别不好意思地说:“你管我们是为了大家好,是在保护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