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心得体会

2024年党员干部学习黄大发个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23-08-12 12:32:18 高考在线

黄大发个人先进事迹一

他叫黄大发,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人。这两天,这个一辈子生活在大山深处的老人,在网上成了红人。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推出长篇通讯,央视更是用上下两集的篇幅,在《新闻联播》播出他的事迹。现代快报制作的关于这位老人的融媒体产品,视频和H5也在网上被刷屏……

2024年党员干部学习黄大发个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这几天,黄大发成了新“网红”。黄大发,贵州遵义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半坎组人,先后担任草王坝大队大队长、村长、村支部书记等职务。为改变山村贫困面貌,带领群众凿绝壁修水渠,通过36年的坚持和努力,终获成功。2017年4月25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宣传发布“当代愚公”黄大发的先进事迹,授予黄大发“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学习黄大发艰苦奋斗、永不言败的精神境界。黄大发在担任团结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带领200多名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硬生生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使草王坝每年粮食产量从原来的6万斤增加到近百万斤,被当地群众亲切誉为“大发渠”。

学习黄大发敢于担当、实干巧干的工作作风。尊重科学,实干加巧干是黄大发的厚重底色之一。修渠失败,黄大发没有选择蛮干,他暗下决心学习水利技术。三年时间,在积累了大量修渠知识后,黄大发要重启修渠计划。经过专业测绘和精心谋划,修渠项目再次得到县、乡政府支持,艰苦卓绝数十载,终于引来一泓清泉,当地自然生态明显改善,农业生产得以改良,群众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学习黄大发联系群众、坚守初心的公仆本色。“黄支书,我们跟着你干!”这是广大村民发自内心的声音。凑不出钱的就借钱,借不到钱的就卖东西换钱。豆子、鸡蛋、蜂糖……朴素的草王坝村民走到80里外的甘溪集市,吆喝声一阵接着一阵。当天晚上,乡亲们打着火把,拿着皱巴巴的零钱,交到黄大发手里。看着大伙儿凑来的救命钱,盯着乡亲们质朴的眼神,黄大发流着眼泪立下了军令状——“修不好我把名字倒过来写,我拿党籍来作保证,我拿命来换!”

黄大发36年如一日,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以实际行动燃旺理想信念的火炬。正如有新闻报道描述:“一根筋”拉直幸福的弯道,“一股劲”犁出希望的田野——“年份英雄”们坚毅执着、有勇有谋,“一辈子,一件事”的坚守与实干,为一个时代镌刻光荣与梦想。

黄大发个人先进事迹二

近日来,各大中央媒体对黄大发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他被誉为当代愚公。黄大华是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原党支书,从60年代开始,历时36年,他带领全村群众,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绕过三重大山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千百年来该村滴水如油的历史。让人称奇的是,在没有现代化设备和高级技术团队的参与修造下,该渠经过评估,质量过硬,设计合理,可以这样说,他们创造了自己的工程“奇迹”。

黄大发凭借忠诚的信仰、惊人的毅力、凭借开展群众工作的出色能力带领基层党支部和村民,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是让人敬仰“当代愚公”,是我们广大党员的一面旗帜,值得我们广大干部学习。

他深知只有团结全村每一个人,才能解决村里的难题。他把群众当亲人,完全打成一片,用村民听得懂的语言讲话、信得过的方式办事,真正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工程途径三个村,十余个村民组,根据各家不同的困惑,他挨家挨户地做工作,注重思想宣传说服,大家心理敞亮了,各类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黄大发45年的要干部生涯,每次都是全票当选,得到了全村人的高度拥护。

学习黄大发同志坚忍不拔、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当代大环境下,修造这样一个水渠也许算不上一个大工程,但对于闭塞贫困的小山村来讲,要成功却要面临重重困难,包括资金、技术、人力等各个方面。

黄大发同志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干,遇到困难自己先上,面对艰险从不退缩。第一次修渠因不懂技术而失败,黄大发明白光靠蛮干是不得成功的,主动申请到乡镇水利站跟班学习法院干部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几乎半文盲的他,从零起步,一个字一个字地摹,一张图一张图地学习,最后变成了专家。黄大发有着难以想像的决心和毅力,他36年来一件事,一辈子一个目标,带领全村凿出一条生命渠,让乡亲们吃上白米饭,过上好日子。

脱贫攻坚的路需要千千万万个黄大发,需要千千万万个新愚公,需要他们一心为民、不畏艰险、志拔穷根、克难攻坚的共产党员精神。

黄大发个人先进事迹三

“我的肉体生命在其(去)哪一天,就干其(去)哪一天。不骄傲,不自满,再多的困难我都不怕。只要人民能得到好处,我愿意用命来换……”

《榜样6》录制现场,一个并不算高大的的身影,在初心台前宣读着自己的《入党志愿书》,声如洪钟,铿锵有力。

即便操着一口不易懂的贵州话,现场的每一个人还是被他的情绪所感染。

他便是用36年时间,在悬崖峭壁上凿出9400米“救命渠”的黄大发。

他是“七一勋章”获得者,是“时代楷模”,是“感动中国人物”,是“最美奋斗者”……

而在这些闪耀的荣誉之下,他也是——

团结村的老支书,永远的共产党员,以及,一位可爱的“80后”。

走路两步并作一步、上台阶小跑着……如果无人告知,很难相信眼前这位精神抖擞、步伐稳健的老人家已经86岁。

“老支书修渠这么多年,上上下下,已经习惯了。”同行的团结村村民说——他们都是黄大发看着长大的,两位稍年长一些的村民还曾跟着黄大发一起参与修渠工作。

即便已经卸任村支书近17年,大家也依然亲切地称呼他为“老支书”,因为他带领着村民们一步步走出了曾经贫穷、困顿的生活,让村民们过上了有白米饭吃、有水喝的日子。

现在的团结村,彼时的草王坝,曾是远近闻名的穷村子。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苞谷沙,过年才有点米汤喝。’那时候的草王坝,没水、没电、没路,群众一年到头吃苞谷饭。”黄大发这样说道。

草王坝属于喀斯特地貌,海拔1250米,山高岩陡。雨水刚一落地,就顺着空洞和石头缝流走,很难留存。村民经常要走两三公里才能找到一个河沟,来回走两个小时挑水吃。

“第一遍淘米洗菜,第二遍洗脸洗脚,第三遍喂猪喂牛,一盆水,村民要用三遍。”

水,是草王坝人的穷根,也是他们日日夜夜的期盼。

1995年,一条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水渠竣工。

这条由黄大发带头开凿的、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大发渠”的天堑之渠,跨过了3个村、10余个村民组,不仅解决了数百户村民人畜饮水难的问题,还满足了田地灌溉用水等,彻底结束了草王坝滴水贵如油的历史。

渠修好后,黄大发又带着村民们改造了400多亩梯田,种上了水稻。此后,即便遭遇旱情,有“大发渠”的滋润,村里的水稻也能保证丰收,彻底实现了“旱涝保收”。近些年,随着产业发展,更是形成当地特色品牌——“天渠大米”。

“1996年通电,2008年通路,现在我们家乡正在修高速路,明年就完成了!”黄大发骄傲地说道,言语之间满是欣慰——那个他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的村落,已经脱贫摘帽,正大踏步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

黄大发个人先进事迹四

“这个是杜富佳,杜富国的姐姐,现在在贵阳。”“这个是山东电视台的记者,她之前来采访过我”……在让记者输入自己的手机号后,黄大发开始边翻手机里的通讯录,边向记者一一介绍。

“您记性真好!”“那是,我记性好得很!”看着记者震惊的眼神,黄大发有点“小傲娇”地说道。

生活中的黄大发,就如同邻家的老爷爷一般,真实、质朴、亲切、可爱。

“吃饭没得?不拍了不拍了,先坐下吃饭。”

“我不累,我不累,你们辛苦了。”

看到记者吃饭时候还在拿着照相机拍照,他会招呼记者赶紧入桌吃饭。

紧张录制之余,面对记者的询问,也一直表示状态良好。

交流过程中,黄大发会提出殷切期望,“要好好工作,精益求精”“要多传递好人好事,要讲好我们的中国故事”。

也会叮嘱记者“要好好吃饭,注意身体”“找朋友不要慌,要合适才行,要对你好”……如同家里的长辈,言谈间尽是关切。

聊到兴起时,甚至还老顽童般地跟记者比起了手劲。那双手握起来温暖、有力,手上的“一沟一壑”都是常年劳作、开渠垦地的见证。

《榜样6》录制结束的第二天,一行人就要返回贵州。临别的时候,黄大发反复向记者发出邀请:“一定要来看我,一定要来找我耍哈!”

我们一定会去看您的,看看您生于此长于此奋斗于此的团结村,走走凝结您毕生心血的“大发渠”,尝尝清冽的泉水和它孕育的“天渠大米”,最后,再听您跟我们讲讲共产党员的精气神!

黄大发个人先进事迹五

尊敬的黄大发:您好!您说:“共产党员就是要干一辈子,我的梦想就是要把家乡建设好。”您掷地有声的话语,让我颇受鼓舞。作为基层的党员干部,我将以您为榜样,赓续“当代愚公”的精神内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自己的力量和责任担当更好地造福国家和人民。

面对缺水严重的草王坝,您为了解决村里人畜饮水问题,改变贫困现状,以“一定要想方设法通上水,让大家吃上米饭”作为人生信条,您团结带领群众在困难面前不退缩,遭遇失败不气馁,主动需求科学方法,艰苦卓绝36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硬生生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凭着“愚公移山”的一根筋和一股劲拉直了人民幸福的弯道,犁出了希望的田野。36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是您却一直为梦想跋涉,一直坚守着为民谋福利的初心。您用实际行动告诉我,共产党员就要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利,只要有决心,困难面前不低头,失败面前不放弃,悬崖峭壁上照样能通生命渠,绝地也能逢生。

您说:“我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党来了,分给我土地,让我不再受饿挨冻。党的关怀和远亲近邻的帮助,让我感受到温暖。”您立誓,一定要报答父老乡亲,带领村民引水、修渠、通电,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您用实际行动告诉我,要永葆一颗感恩的心,生在红旗下,要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对党忠诚,一辈子为党干事创业。

您坚定的信仰和不屈的精神、坚毅执着和实干担当的品质感染了无数人,在您的精神感召下,村两委班子赓续您的精神,决胜脱贫攻坚,顺利脱贫出列,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清零,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精彩。正是因您这样的榜样的力量感染,在抗击疫情期间,无数的党员干部践行“人民至上”逆行出征,写下请战书,缺席年夜饭,挺身而出,践行着“疫”无反顾、舍我其谁的使命和担当;在防汛抢险一线,无数的党员干部身先士卒、下沉一线、勇于担当,扯着嗓子,冲在一线,靠前指挥,用行动践行“不负人民、不负党”的誓言。

您已经__岁的高龄了,按理说,正是安享晚年的年纪了,但您依然每天佩戴着闪亮的党徽,为村里忙前忙后,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就是要干一辈子的”诺言。大发爷爷,请您放心,相信我们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一定会接过您手里的接力棒,赓续您的精神,锤炼党性修养,筑牢信仰根基,增强干事创业本领,肩负时代重任,以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