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新闻稿

教育实习通讯稿范文

2023-08-09 07:05:09 高考在线

教育实习通讯稿范文

  篇一:教育实习通讯稿

  20**年9月21日晚7点30分,文学院XX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实习岗前强化培训系列活动之五在文学院403教室举行。本次活动的形式为专题讲座,内容是《文言文教学例谈》,主讲人为语文省级骨干教师、海师附中的蓝茂福老师。

  蓝老师首先讲解了文言文教学的重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其中对古诗文教学的要求,认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该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紧接着,蓝老师讲述了文言文教学的突出问题:一是目标单一,即把教学目标只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的工具;二是教法僵化,遵循固定的程式,教师独霸课堂,出现“媳妇懒,婆婆勤”现象;三是“从本到本”,缺少迁移。造成教师教了“一”,学生只知其“一”,却不知“反三”的效果。随后,蓝老师又介绍了文言文教学的注意事项,一是教学目标——“两手抓”,要注重文言文的工具性和文学性的统一。

  二是教学方法——“授渔”,教师的“讲”不能贪多求全,教师要“讲”的重点是常用词法、特殊句式、古代文化常识三方面知识。

  三是教学手段——“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意思是说反复诵读能领会文章的旨意,大声朗读,口熟而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感情,教师要进行科学、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是能力培养——“迁移”,首先要确定迁移的知识积累点和能力训练点,然后将知识和能力所得作正向迁移。最后,蓝老师给大家呈现了两个文言文教学实践,即《童趣》和《陋室铭》的教学设计。在重点讲解这两篇教学设计时,蓝老师讲了他这样设计的意图和目的,并告诉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和调整教案,一定要以学生的学情为中心。在互动交流环节,大家就目前备写教案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和蓝老师进行了直接的交流,蓝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给大家以点拨和指导。

  篇二:教育实习通讯稿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师资的重要环节,是高师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教育实习对于师范生了解中学实际,巩固专业思想,培养良好的师德和独立从事中学教育、教学式工作能力,加深对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的理解,树立*教育思想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离开繁华的`都市,于10月10日来到礼泉县第二中学这所避开都市喧闹的地方实习。下了车,提着行李跟着带队老师,向宿舍走去。在一个废弃的教室门口,学校的领导接待了我们。推开门,眼前的景象让我们惊呆了,十几张床板由木棒支在潮湿的地面上,宿舍的窗户,有的睁开了眼,屋顶的鸟儿还从窗里往外拨土。都没有人说话了,主任找人给我们装灯去了,带队老师风趣的对我们说:“咱们实习生长这么大可能还没住过这样差的条件。既然来到这里,40天的时间很短,不如亲自体验一下这样的生活吧。这样的机会比较难得。”说完后,大家都从沉闷的气氛中活跃起来了。

  总之,当时的心情是灰暗的。

  “你们是以双重身份来这里实习,既是学生的老师,又是指导老师的学生。所以你们要把握好这个双重角色。”这是带队老师一再强调的话题。要当好一名未来的人民教师,首先就要他们的内心去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体贴他们,知道他们的喜好和思想动态。对于正确的方面,应当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于错误的想法和动机,则给予纠正。这就是做一名合格人民教师的前提。

  听课,观察老师怎样组织教学,管理学生。晚上再仔细回想今天的听课内容,整理听课记录,写好总结,努力使自己也能够象指导老师那样轻松自如地上好每一节课。

  万事开头难,我的第一节课尽管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上课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由于我采用的是启发式和提问式教学法,同学们热情很高。面对的学生的确很调皮但是很聪明,好象是专门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的才能。我抓住一个典型,故意表扬了他,让他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之后,我开始委婉地批评他,我说,这样会影响课堂的进度,希望你能认真学习戒骄戒躁,发挥你聪明的特长,记住我这节课讲的内容。果然他安静了下来,不再那么调皮了。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了。

  实习结束了,让我们感到这次收获颇丰,指导老师对我的教案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点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给予了正确的指导,让我明白了上好一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我们实习生是十分重要的,所有这些,对我以后的工作都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尽管实习结束了,但是我深知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人民教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脚踏实地得掌握和训练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把在实习中学到的经验和技巧应用到一线教学中去。

  总之,教师是一个崇高而神圣的职业,要当一名好的教师更不容易。在此次实习中,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学校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师范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学高为师,行正为范”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加深。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完善自己,准备全身心投入将来的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