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小学生弘扬法治精神国旗下讲话稿
2023-08-09 13:35:42三角形分类的评课稿
2023-08-18 06:33:08校长新年主题国旗下讲话稿范文(通用五篇)
2023-08-08 22:36:40弘扬五四精演讲稿范文
2023-08-04 22:01:14校长六一儿童节的优秀讲话稿范文(通用12篇)
2023-08-08 17:54:12小学生春季开学安全教育讲话稿(精选五篇)
2023-08-03 11:38:24校园文化艺术节讲话稿范文(精选五篇)
2023-08-04 18:54:13给外公的一封信通用十五篇)
2023-08-10 00:59:03小学生弘扬法治精神国旗下讲话稿
2023-08-09 13:35:42三角形分类的评课稿
2023-08-18 06:33:08校长新年主题国旗下讲话稿范文(通用五篇)
2023-08-08 22:36:40
分式评课稿范文
分式评课稿范文
听了顾老师同一节课,不禁感叹:大师不愧为大师。
1、特殊化、一般化思想
分式本就是类比分数产生的。分式是一般化了的分数,而分数是特殊化了的分式。将分数的分子分母(尤其是分母)换成字母便成了分式;而赋予分式中字母的值便得到了分数,这样再引出求分式的值,顺其自然。
2、去“杂”思想
在学了等式与不等式后,学生在确定最后的解时,往往分不清“或”与“且”的关系。对于解:x+1不等于0,学生没学过,也不太容易理解结果:x不等于-1。我当时是延伸了不等式的解的确定方式——利用数轴,形象直观地表示成数轴上除了挖去-1这个空心点以外的所有的点,学生看似懂了,但仅限于懂了这一点,当然也体会到数形结合的好处。而顾老师则给学生介绍了去“杂”思想。细想一下,曾经也遇到过这样的难题,头想破了也找不到解决的方法。但如果从它的相反面去考虑,便会“柳暗花明”了。然后再去除由这种反面情况求出的解,便就是原问题的解了。其实几何证明里的“反证法”也是同样的道理。
3、课堂的延伸
在能力拓展部分,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设计一个情境,解释分式(a+2)分之a的值随a变化的情况,其中a>0。咋一听,不知无从下口,学生也只是设计了一个情境解释了这个分式,但对其值随a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就无法解释了。老师后来用糖水的例子作了提示,大家恍然大悟,原来所学的数学知识就暗藏在生活之中。这便也是: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吧!最后老师顺势布置了一个课题,让学生试着去研究。如果原来的汤有b克。汤中溶解了a克的盐后,再加入m克的盐,你能发现分式的一个性质吗?其实老师的布置是别有用心的,他想让我们知道:做研究型的教师是幸福的,教上研究型的学生便是福中之福了。所以我们平时不单自己要试着思考、研究,更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研究,让大家在研究中找回教学和学习的乐趣。
我的'一点思考:
分式概念的这一节课,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容易产生混乱。
(1)分式概念的形成。形式类比分数是最好的啦。而在生活中用到除法的数量关系也可能出现分式。在得到的一些式子后,问学生:哪些是你学过的?学生其实对初一学的整式、单项式、多项式等已经没什么印象了,他们会觉得这些式子都学过。所以有必要的话,在课前也安排学生将上面的知识先复习一下。这样也便于比较,形成与现有知识——整式相对立的名字“分式”。
(2)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我在课堂引入时,先让学生回答:2分之1,3分之5等是什么?顺便写一个0分之2是什么?这样学生在接触到分式后自然而然会想到分母不能为0。以前开课时用的陷井的动画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分母不能为0的。
(3)设计情境解释分式。如(b-1)分之a,学生只顾到解释除法,而忽略了对(b-1)的解释。如:一共a个苹果,分给(b-1)个人,那么原分式就表示每个人得到的苹果的个数。
(4)“或”与“且”的关系理不清。前面已经说过,老师用到了:去“杂”思想。尤其是在分式的值为0时,要具备两个条件,即:分子为0,同时分母不能为0。如:a取何值时,分式(a2+2)分之(a2-4)值为0。还不如就让学生先利用分子为0求出a=±2,然后再分别将2和-2代入分母,检验其是否为0,为0则舍去。这样就免去了“或”与“且”的烦恼,也不会出现:a2+2不等于0,所以a2不等于-2,a不等于±根号2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