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新闻稿

数的认识评课稿(精选十五篇)

2023-08-13 06:07:13 高考在线

数的认识评课稿(精选15篇)

数的认识评课稿1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大小及加减运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数的认识的进一步扩展,为后续学习更大的数作准备。本节课李老师通过精心地设计,不急不缓地教学节奏,在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较好地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巧用迁移,关注难点

  前面所学的知识和已经有的经验对当之处还后续知识的学习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是知识学习的正迁移作用,而学生新知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很多都是知识的正迁移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老师的教学巧妙地运用知识的正迁移作用,使学生突破了学习中的难点:(1)教学伊始数千字文的环节,通过和学生一个一个地数,得到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再到新知的出现,引导:这么多的字如何数才能又快又准呢?学生回答出一百一百地数,得出10个百是千,自然生成。(2)本节课的难点是整百数数的时候拐弯处的数法,教师利用学生已经有的100以内数的经验,辅以计数器,教学中关键处不急不缓,停停等等,关键处点拨,使绝大多数的孩子自己体会到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学会正确数数。

  二、动手操作,加深感知

  数学课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会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知,李老师在本课设计了两次动手活动:(1)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千字文,圈一圈、数一数,看谁数的又对又快。千字文这一传统的素材非常好,一行成10,一块成100,整片成1000,是不可多得认识1000的好素材。(2)同桌两人一起拨计数器数数,似游戏,似竞赛,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在195、204处教师有意停一下,学生在愤悱状态下,更易于知识的掌握,加深感知。(2)是动手摆小棒,目的是进一步明确数的组成,并通过“如何更清晰地看出小棒的多少?”引起学生动脑动手,巩固十进关系,明确数位概念,为后面的读写作了充分的铺垫。

  三、观察估数,发展数感

  对于估一估瓶中的黄豆的颗数是本课的一个亮点,通过初步感知的估,给出了100粒黄豆,再估,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小见大,一次比一次准,同时也学会了一些估算的方法和技巧,并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可谓一举多得。在估完黄豆后,教师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的事情让学生估一估。如估一估学校操场上站着多少人?学校多媒体教室能容纳多少人都是?这一系列的估,让学生能充分感知千以内数的大小。

  总之,李老师的课,学生兴趣盎然,教师有条不紊,在教师有序地组织和引导下,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教学活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数的认识评课稿2

  听了施老师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感觉这堂课主要特色是将激发学生兴趣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贯穿于教学活动中。本节课重视数数和数的组成教学,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使学生对100以内的数从整体上有比较深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有以下的几个特点:

  一、教学引入巧妙、精彩。课一开始,施设计了让学生报数,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上课的角色,每个学生都参与积极的站起来报数,自然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在学生报数中中,知道有26位学生,施老师问:26比我们以前学过的20大还是小?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历,让学生感受到比20大的数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数数,培养学生的数感。施老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小羊数小羊的活动使数的认识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施老师在这节课中加强了学生的观察,让学生在“用”数学中掌握这些概念,比如为了让学生数出数量是100的玉米粒,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充分操作,用他们自己理解的方法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明确100的基数含义,同时让学生在数物品的过程中对计数单位“一”、“十”和“百”有一个感性认识。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在数数的过程中老师们都注意渗透了估计、猜测,让他们了解体会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吴老师让学生猜一猜一把小棒有多少根、在后面也出现了小羊有几只,通过这些练习从而培养学生了估计意识。

  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本节课老师围绕着教学目标设计了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活动,使学生从自始自终处于活动之中,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进行数的组成教学,并进一步通过百羊图的数数使学生知道10个十是一百。然后通过学生自己摆小棒来巩固数的组成,引导学生数数的多样化,比如,从21往后1个1个的数,40以后2个2个的数,25以后5个5个的数,10个10个的数等等,从而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并突破数数的难度。整体教学以数数为主线,把数的组成教学估计数的培养巧妙的穿插,使整节课给人感觉是既重点突出又丰富多彩。

  建议:

  1.教师对学生的放手不够,如教师在出示两群羊的图片后,直接提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说出来,教师不用过多提示。

  2.学生在5个5个数数时和数出69、89、39这些数后面的数时,有些同学不能顺利的数出来,教师应在在此做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数出拐角处的数。

数的认识评课稿3

  施老师在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利用知识学习方法的迁移

  课始施老师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感知新知,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课堂上,出示情境图:小羊。让学生大胆的猜测,估计。怎样才能知道正确答案呢?学生都会说去数。1—20你喜欢用什么方法数数?肯定每个学生说到的方法。紧接着,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数数,集体看图订正。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数数的熟练程度,我让10个学生上台演示。一个一个的往下数,学生很容易发现,满十个,十位就发生变化。利用小棒,让同桌互相监督数数,从具体到数字抽象,体会到数字和小棒的一一对应性。学生都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一个一个的数,放手让学生同桌进行比赛挑战,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的数数。

  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课堂上,要求学生为农民伯伯数花生种子,和同桌相互数数比赛,看谁数的又对又快。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是在亲身参与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的情感,让成功的欢乐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数数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数学有序思维的培养。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小棒的扎捆、学生手指的掰动,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有什么规律?在29、39、49……后面的数到底是多少,怎么才能做出准确判断?在学生激烈的探讨交流中,找到几十九后面的数是多少的规律,哪种兴奋之情难以言表呀!使得知识规律形象的展现在自己的脑海里,从而在把握数数规律的同事,体验到研究规律的方法,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情感。

  建议:通过让学生摆20以内的数,沟通数和数的组成之间的联系。

数的认识评课稿4

  在听了李老师上的千以内数的认识这堂课后,我想对于这堂课的关键问题设计提几点想法。

  一节数学课,成败与否,关键活动设计至关重要。在《千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节课中,我们对关键活动的设计、提炼、经过了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本节课两次关键活动设计变动来看,设计逐渐清晰、简约,体现了以下2个理念。

  理念一、让关键活动更具有文化味儿。朱乐平曾经说过:数学也是有文化的科学。教学中也应该让孩子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我们把圆点图这一素材换成千字文,进行1000的第一次探索。一方面,千字文这个传统的素材,一行成10,一块成100,整片成1000,是不可多得的认识1000的好素材。不仅能让孩子认识,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这个数学关键知识。还能让孩子体会到古人早早就依据数字规律,设计版本千字文,体现中国数学文化的悠久历史以及中国古人的聪明智慧。另一方面,活动的问题也发生了变化,由三个细碎的小问题变成了2个独立到合作的活动,使课堂避免了一问一答的“牵扶”模式,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自主交流探究。

  理念二、让关键活动指向学生的学习疑难处,重视数学活动积累。在第一次活动设计当中,只有动笔活动。磨课后,我们都觉得数学课应当要重视数学活动的积累,应当创设条件让孩子进行动手体验。所以针对课前调查中,学生拐点数特别难这一学情,设计了活动2中,让孩子们在计数器上边拨边数,你拨我查,这一动手环节。充分发挥计数器的作用,让孩子们深刻明白“满十进一”,拐点数的原理。这样的设计指令清晰,学生在操作的基础理解概念,学生学习知识更为容易,学习难点自然突破。

  从这次磨课、观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数学课上的关键活动设计可以从以下这3方面进行突破。

  1、在新旧知识“关联处”设置关键问题

  2、在学生的思维困惑处设计关键问题

  3、在新知学习的关键处设计关键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教育不应该是简单的告诉、单向的灌输而是关键问题引领的知识网络的建构过程。

数的认识评课稿5

  王老师上的10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课前我认为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让学生理解计数单位“一”、“十”、“百”,并在数数的过程中建立数感,留下表象,这样的概念课枯燥、抽象,比较难教。可是听了之后我感到王老师的笑容和鼓励感染了学生,学生在这节课上思维活跃,积极性高,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学生学得认真,学得开心,知识掌握得较好,是值得我学习的。

  课一开始王老师就用星星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先猜一猜老师手中有多少颗星,再通过数一数来验证,知道老师手中有10颗星,接下来让学生根据10颗星来估计老师盒子里有多少颗星,再通过数来验证并发现我们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需要,要认识更大的数。接下来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思考怎样摆让人一眼看出来,从而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其中“几十九添1”是学生数数的难点,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了二十九添1是三十,体会了“十进制”。接着集中解决三十九添1、四十九添1、五十九添1……,这样就突破了难点。

  王老师教学一百时首先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85数到90,再从90数到99,思考九十九根小棒添上1根是多少根? 学生很快就说出“九十九添1是一百”,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了99添1是100。接下来让学生十个十个地数,从十数到一百。把10捆小棒扎成1扎,表示一百,让学生体会10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10个十。从而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百”。这里教师如果节奏放慢一点,可以反复进行10捆小棒扎成1扎,1扎小棒拆成10捆的演示或操作,加强“十”与“百”关系的教学就更好了。

  最后王老师让学生数生活中的物体,体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数的方法,不仅巩固了今天所学内容,而且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总之王老师能根据低年级学生思维特点,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遵循直观到抽象的原则,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当然本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还请其他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数的认识评课稿6

  《千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围绕2个核心任务,凸显重点 突破难点。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

  一、人文结合,兴趣十足

  有人说数学课是理性的,数学味十足的。李老师通过“千字文”引入,使数学课有了“韵味”,孩子们在千字文中,学习“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同时引用“三字经”中“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告知学生,在我们古代很久以前就有这样计数方式。引发学生阵阵感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二、数行结合,突破难点

  在学生认识了计数单位之后,李老师讲“千字文”通过多媒体转换成“小正方形”,直观的呈现,让学生一目了然。在课堂中,通过文字与小正方的转换,学生突破“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10个百是千”。

  三、活动导学,有效课堂

  本节课的亮点就是安排了2个核心活动,整节课都是围绕着这2个活动进行教学。数千字文和拨珠子数为导学,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借助千字文让学生数一数到底有多少个字。一个一个地数数,10个10个的数,再到100个100个数唤起学生对已有经验的回忆,也让学生自主探究有自己的认识。通过拨珠子活动,突破教学难点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在活动落实操作中,活动一学生比较顺利,利用已有认知快速数出文字正确数量。在活动二中学生在拨珠子的时候,通过边拨边数,突破“拐角数”这个难点。同时李老师不仅关注有优生的发展,同时非常注重后20%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以多帮一”的形式,打破了“优生发言、差生无言”的局面,真正呈现了“有效课堂”

  四、实际结合、培养数感

  数学中十大核心素养“数感”是我们课中最易遗忘的实物。本节课,李老师通过2个猜想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学生的数感得到了培养。先出示100颗黄豆的瓶子,让学生在这个基础上,猜想1000颗黄豆有多高,比划之后,李老师再拿装有1000颗豆子的瓶子去度量,既有猜想,又有实际作证。接着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所以让学生猜猜生活的数,比如:多媒体座位、操场可站的人数等。这个都是学生熟悉的,所以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即使在课堂结束时,学生还意犹未尽。我想这就是一节好课。

  以“活动”促学,这是现在数学课的流行趋势,李老师不仅跟上趋势,也能抓住“趋势”的“利弊”,在后20%学生方面,加强关注,真正呈现有效课堂。

数的认识评课稿7

  江老师的课堂不事“雕饰”,不求“奇险”,真实、自然、质朴,但却追求着“无痕有为”的教学。所谓无痕,是指新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的无痕对接,知识技能与观念建立的无痕融洽;所谓有为,是指学习材料与学习任务的精心设计,教学进程与教学反馈的有序推进。

  一、新知与经验的无痕对接

  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唤醒、激活、利用、整理和提升。从这个角度上讲,对于学生现实起点的真实把握与处理,无疑是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我们看到,“读数、数位、大小”的已有知识,通过“关于100你知道什么”、“写一个比100大的数”这一个问题得以唤醒、激活;我们看到,“数的组成”通过“在计数器上拨数、介绍组成”的人物,不教而会,水到渠成,这是因为“百以内数的认识”学习经验得以顺利迁移。在起点的基础之上,老师寻找恰当的时机有效的整理与提升,如:“末尾的0不读,中间的0读”等等方法,经过老师的总结得到清晰整理。学生的认识从“具体读写”到“掌握方法”有了提升。

  二、整体与分层的有效结合

  “大任务布置、分层次反馈”是江老师教学开展的主要方式,也是本节课的又一大特点。

  任务一,“用数字卡片0、1、4摆一个比100大的数”—意图:巩固读写组成。

  任务二,“看计数器图,126、304、949,读写、介绍组成”—意图:教学读数、写数、数的组成。

  任务三,“用5颗珠子,摆一个最小的数,最大的数”—意图:教学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值得欣赏的是,这些整体任务之后的分层次展开,利用的充分、反馈的有序、详略得当。以“126、304、949”这三个数的教学为例,“写、读、说”的整体任务之后,教师进行分层反馈,及时巩固新知,又穿插新的分层任务;126往后数5个,304往前数5个数,949十个十个往后数5个,999加上1是多少。设计巧妙,既巩固了新知,又将数数中的难点拐弯的数蕴含其中,层层推进。

  三、知识与观念的相互融合

  千以内数一课,知识技能目标较多,前面提出读法、写法、组成、大小等,都是基础层面知识的技能,教师还加强了学生数感的培养,尤其是对“位值”的体验,学生建立起了“位次”感。我们看到,学生对位值的体验是从“满十进一”的计数过程开始的,例如:利用计数器讨论“300少1是多少,999多1是多少”,从正向和逆向两个方面感受到“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百千的认识”,数感培养的另一个方面是建立数的实际大小的观念,把握数的相对大小。1000究竟有多大?1000与500、100、10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教师通过图、物的直观支撑,让学生具体感受1000个小立方体有多少、1000张纸有多厚,帮助学生建立1000的大小观念。

  课的精彩不仅在于亮点纷呈,也体现在江老师的上课风格与课堂设计等等,一节质朴、自然的课中,无痕的追逐着有为课堂,耐人寻味,值得赞叹。

  “学无止境”通过本次的观摩学习,让我体会到数学课堂需要返璞归真,归于学生的真实学情,归于内在知识的真正价值,归于外在形式的本真有效,归于数学思想的点滴渗透;这样,才能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感染学生,点亮课堂。

数的认识评课稿8

  《我们认识的数》是一年级重要的数学实践活动之一。李赋婷老师能深入钻研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100以内的数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心智发展水平,精心策划了一个比较好的教案。其特点主要是注重了数与现实问题的联系。

  在数与现实问题的联系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堂课的活动素材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进一步感受和体验数的现实意义,帮助学生认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应重视估算,活动中指导新课标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每次学生汇报完所收集的数据后,都应引导他们小结:你是怎么找到这些数的?用了什么方法?要注重估算策略的渗透。

  在数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李赋婷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数学地理解和认识事物,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联系起来,将一大堆的数据与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联系起来,以培养学生数学地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李赋婷老师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高度,在教学过程中有较多地培养学生数感的活动,通过说一说、比一比、猜一猜、数一数等活动,综合运用100以内的数描述实际问题,强化数的认识,估数的方法,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从中增强数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数的认识评课稿9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数的认识。本节课王老师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需求出发,在整体设计上注重了数数和数感的培养。

  一、注重学生对于1000的概念理解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数的认识由100以内扩展到1000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在引出1000之前,老师首先让学生明白数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但是随着数量的增大,可由之前的一个一个数,十个十个数扩展到用更大的计数单位来数。为了让学生建立具体的数感,教师又利用小棒,让学生从一个一个数到十个十个数,再到百个百个地数,最终引出10个一百是1000。在整个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时进行强化,相信学生脑中所建立的1000这个概念,已经相当深刻了。随后,老师又让学生再去数一数刚才的古文,“你打算怎么数?”学生很自然地便能够自主优化出最佳的数数方法,一百一百地数。通过这一活动,再一次强化了1000在学生脑中的印象以及对于1000的感受与认识。这一系列的教学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教师对于教材、对于学生的充分钻研。

  二、运用计数器让学生明确数的组成

  对于不同的计数单位,所表示的数的意义是不同的。老师运用计数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1000以内数的组成,通过在计数器上拨出不同的数,使学生在了解到数的组成的同时,也解决了读数中出现的几个特殊情况,当中间出现0时,不能省略,因为这一个0是表示占位。

  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是数出来的。

  本节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充分重视数数。教师设计了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数数。如让学生从千字文中找到第985个字后接头往下数,在这一过程中,老师首先让学生自己再数一数,然后由学生上台示范数,再由学生自己数,最后让全班一起数,让学生充分感受数数的过程,突破学生在数数中遇到整十整百的难关。随后, 又能过三辆火车,由浅入深,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与开放性。最后又通过生活中的数,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密切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四、运用动态演示和计数器突破数数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为了更有效地夯实这一教学重点,老师运用动画进行操作演示。这要比学生自主操作更具体、更快捷、更有实效。而且它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反复播放。拐弯处的数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老师通过计数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1000以内数的组成,使学生明白对于不同的计数单位,所表示的数的意义是不同的。

数的认识评课稿10

  听了《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整体感觉是扎实有效。可以说是实中求动,动中有新,新中务实,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上注重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思想,本课是一节概念课,以足球比赛中谁来罚点球这一具体情境导入,让学生通过比一比、算一算等多种形式与方法来感悟学习百分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学案的编写科学、合理、有条理,学案中设计了百分数的产生;百分数的读法、写法;百分数的意义;生活中的百分数,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这五个内容,全面地概括了百分数的内容。不仅如此,学案中还出示了对学生的温馨提示、展示要求、听展要求等,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的点拨、引导到位,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认真倾听及时点拨、引导,关键处进行了重点强调,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

  4、学生的展示精彩纷呈,比起以前,学生展示的内容丰实了展示形式多样了,点评也精确了,真正展出了学生的风采,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个性得到了张扬。

  5、教师组织有效,小组合作学习不留于形式,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展示时,让2号组员组织其他成员继续交流,使其他的学生不至于无事可做,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做到了有效、高效。

  6、教学语言简练,干净利落,评价及时、恰当,能较好地调控课堂,给学生创造了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整节课是由实际的生活抽象出具体的数学问题,在尝试解决问题的的过程中关注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与多种能力的形成情况,再将抽象的数学思想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数的认识评课稿11

  今天听了范老师的《认识1000以内的数》一课,从中我也看到了范老师的进步是很大的,不论从课的设计上还是在课堂的调控上,都有了那种老练的身影。下面就我听课的几点感受说一下。

  1 、联系生活实际引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上课伊始,老师以学生熟悉的电子表引入,然后让学生知道电子表使靠纽扣电池运转的,出示电池,然后说了一段关于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的严重性,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同时渗透了环保意识,还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问题开放,思维开阔。在新授部分,让学生数纽扣电池,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数,在数的过程中,有一个一个的数的,有10个10个数的,还有的学生横着数的,数着数的,出现了多样的数法。这样培养了学生学法的多样性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3 、活动形式多样,调动学生积极性。在从120到150的数数过程中,采取了开火车一个一个的数,男女接龙数,这样的操作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课堂气氛很活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 、学法指导很到位,让学生掌握重难点。在后续的从325到415的数数过程中。采取小组合作数数的方式,并且在自己数完后,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这时学生出现的方法有5个5个数的,有10个10个数的,有30 、 30数的,还有一个20 、 20数的,老师这时适时的提出这样的方法合适吗?让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

  5 、不足之处。在练习的处理中,蚂蚁的个数,先估计一下有多少只,然后再数一数?这里学生只是猜了一下,就开始数了,这里比较仓促,应该给孩子指出估计的方法。

  总之,这节课很成功,很紧凑,从中看到了范老师的成长,我们学习了。

数的认识评课稿12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数的认识。本节课王老师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需求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整体设计上注重了数数和数感的培养。

  王老师的课主要有以下的特点:

  1.注重发展学生数感。

  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与计算教学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数的认识由100以内扩展到1000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这节课,王老师注意利用各种素材发展学生数感,通过数1000个小正方体,让学生从一个一个数到十个十个数,再到百个百个地数,最终引出10个一百是1000。让学生自己在数小正方体的操作活动中自己去体验、感悟,从而发现数数的方法,在整个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时进行强化,相信学生脑中所建立的1000这个概念。在数数时通过合作交流,学生感受到当数比较少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当数比较多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十一十的数;当数更多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百一百的数,这样更易于学生理解数、数数。

  2.运用动态演示和计数器突破数数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为了更有效地夯实这一教学重点,王老师运用动画进行操作演示。这要比学生自主操作更具体、更快捷、更有实效。而且它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反复播放。拐弯处的数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王老师通过计数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1000以内数的组成,使学生明白对于不同的计数单位,所表示的数的意义是不同的。王老师结合大屏幕小方块的演示和指导,尽量让学生说。通过理解数的组成来帮助数数,突破了难点。

  总之,王老师的这节课基础知识教学扎实,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形成与发展。

数的认识评课稿13

  一、 亮点

  1.重点突出,突破难点。在教学中,宋老师仅仅围绕1000以内数的顺序,首先按照一个一个地数,突出10个一是十;然后按照十个十个地数,突出10个十是一百;最后按照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数,特别是拐弯数数的时候,让学生借助计数器理解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能够做到重点突出,突破难点,学生学习效果非常好。

  2.注重课堂教学的调控。在教学中,老师及时对课堂突发的状况进行调控。二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能够随时关注学生听讲的状态,通过课堂教学常规的训练,教师的激励性评价,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迅速回归听讲。

  二、建议

  1.1000以内数的顺序,教师不仅要通过动态的课件,让学生感受到一个一个地数就是从个位一个一个地拨珠数数,一十一十地数就是从十位拨珠,一百一百地数就是从百位拨珠,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还要注意结合计数器,让学生感受到整数的计数规则“满十进一”。

  2.课堂的导入还有待探讨。学生只是凭借生活中的经验感知,还是远远不够的。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需要借助直观的情境,直观地材料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直接让学生猜二年级的学生人数,再通过二年级的人数推理全校小学部的人数,以至于初中人数和高中的人数,这样比较抽象,不利于学生对大数的感知。因此,对于课堂的引入还有待思考和探讨。

数的认识评课稿14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数,知道10根小棒捆成1捆表示1个十,2个十是20,1捆和几根合起来是十几等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宦教师能深入钻研教材、教参,较好地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整合教学资源,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建构知识,有效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具体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导入简洁、有效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认识20以内的数时均是借助于小棒来学习的,已经知道10根小棒可以捆成1捆,表示1个十。宦老师能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从学生熟悉的小棒入手,既复习了相关知识,唤醒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又很自然地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简洁有效!

  二、新知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现数形结合思想

  新授部分分三个层次教学。首先是通过摆二十几根小棒的操作,感知二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二十几,二十几里面有二个十和几个一,初步理解二十几的含义;接着继续通过小棒数数的活动,认识“几十九添上1是多少”这个百以内数认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教师采用了由直观到抽象的教学方法。在探究“二十九根添上1根是多少”时,让学生结合摆小棒的操作直观看出结果,并让学生结合小棒图进行充分地说理,有效突破难点。在探究“三十九根添上1根是多少”时,就直接让学生看图说结果和想法。然后脱离小棒让学生直接从“四十九添上1根是五十”说到“八十九添上1根是九十”,有效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第三层次是认识“九十九添上1一百”“一百里面有10个十”“10个十是一百”,教师依然是充分运用小棒来展开教学,学生在观察、说理中主动完善知识结构,对100以内数的含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认识。本环节较好地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认识在操作、观察、交流中得到完善,数感在数数、比较、交流中得到发展。

  三、注重通过比较,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特别注重通过比较,初步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几十九添上1是多少”时,教师课件出示学生自主探索出的“二十几添上1是三十”一直到“八十九添上1是九十”,让学生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比较、思考,能很快发现几十九添上1得到的都是整十数。这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二十九添上1得到的几十比二十九前面的几十多一个十?学生充分说理后,教师顺势让学生观察每一排都有这样的规律,继而让学生用找到的规律进行对口令练习,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数感得到进一步培养,也初步体会到探索规律的价值。

  四、练习形式多样,逐步发展数感

  学生对百以内数的含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教师又通过多种形式的数数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数的含义的理解,不断发展数感。教师以“送礼物”串联整个练习环节,过渡自然,形成整体。数数过程中,教师还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不断深化学生对数的含义的认识。如在讲到羽毛球时,教师提问:二十五和五十二表示的数量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在比较、交流中进一步感受到前后(即数字)颠倒后所表示的数量是不一样的。学生的数感在数数、比较、交流中进一步得到发展。

  总之,本节课较上节课相比,有了很大进步,层次更清晰,教师的语言也更加规范,问题指向明确,引导也比较到位。个人觉得在以下几方面还有待加强:

  1.部分细节处理不够到位。如“添小棒数到二十九”时,应让学生说说二十九的含义,为理解后面的三十是怎么得到的做铺垫;“为什么九十九添上1是一百”,学生说理不到位,应让学生结合小棒多说一说,更深刻地理解“10个十是一百”。

  2.说理不够规范。如“三十九添上1是多少”,应强调“三十九后面的9根添上1根是10根”,而不是直接说“后面的9根添上1根是10根”。

  3.教师语言还不够精炼,需进一步锤炼;评价语言还有待进一步丰富。

数的认识评课稿15

  今天慕名来到劳动小学,看到精致的校园、秀美的环境,令人心旷神怡。走进课堂发现学生思维活跃、语言丰富、行为习惯良好,令人折服。交流过程中听到教师评课侃侃而谈、有理有据、教研团队水平高,令人赞叹。都让人感受到学校的管理到位,教师的培养到位。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整节课上得相当扎实。课堂气氛活跃,师生、生生间形成了很好的互动,使的整堂课学生注意力集中,积极发言,整体效果很好。我主要和大家交流以下几点:

  一.三项注重:

  1. 注重发展学生数感

  数感是人的数学基本素养之一,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与计算教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标中指出:“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本节课数的认识由100以内扩展到1000以内,数量更大了,难度增强了,吴老师为发展学生数感提供了各种素材。首先观看万人阅兵仪式,通过估一估初步感受大数的存在,用100这个数来描述已经不能满足生活的需要,这时就需要学习更大的数。其次再通过数红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当数比较少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当数比较多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十一十的数;当数更多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百一百的数,这样更易于学生理解数数。充分感受1000的大小,再次加深对1000的感知,完成了概念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化,帮助学生建立了1000的数感。

  2.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

  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吴老师在课堂中十分重视学习方法的渗透,在教学新的计数单位“千”之前,先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三个计数单位“个”“十”“百”,知道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从而引出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通过这种旧知识的迁移,不仅轻松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还让学生掌握了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3.重视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 ,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 因此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吴老师在本节课一直让学生的手和脑一起动起来,从利用计数器拨珠数数,到利用数红豆认识计数单位,最后利用千字文数形结合找出指定字,都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操作,真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两个关注

  1.关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评判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并不是看教师的突出表现,而是看学生在课堂中是否有所发展。然而学生有序完整的语言表达和大胆精彩的回答问题,无疑会给精彩的课堂增添无限色彩,给人带来无限的惊喜。发展学生语言数学老师不能置身事外,尤其在数学课堂上要抓住一切培养机会。本节课中吴老师采用先示范,再渗透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的重点。在学生第一次数十颗豆子的时候就问学生:你是怎样数的?学生回答:我是一个一个的数。紧接着教师就追问:一共数了多少个一?学生答:十个一。教师及时示范说“一个一个的数,十个一就是十。”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语言的范本,到了第二次数百颗豆子,老师一问你是怎么数的,孩子们很自然的说出了数的方法。最后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第三次数一千颗豆子的时候,学生很轻松的就说出“一百一百的数,十个百是一千。”这看似无心的问答,每一句话都透露着教者的智慧。在这节课中,吴老师还采用了借助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体现在练习环节,孩子们一边动手利用计数器拨珠,一边动脑思考数数的过程,还要动口用语言描述拨珠的过程,有个学生说的非常好“百位满十向千位进一。”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逐步发展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关注对学生评价方式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评价是否有效,就是要让评价不仅是一种对与错的判断,更要具有开启智慧、拓展思维、引领方法、完善人格的教育功能。善用语言指导评价。整堂课中教师的评价内容很丰富,不仅关注学生全面的学习行为,更加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例如“你真有方法”“你真会观察”是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你思路非常清晰”是对思维方式的指导;“你能说的更清楚一点吗?”是对表达方式的指导;“你们操作的很认真”“说停就停真不错”是对学习习惯的指导。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爱抚、一句赞美都可以满足学生求知若渴的心。总之,循序善诱的语言评价中随处可见教师的教学机智。

  三.一点改进

  吴老师是一位年轻好学的老师,所以我诚恳的的希望在以后的课堂中能更加精细一点。

  主要在以下几点可以改进:

  1、在学生操作的指导上应该更精细一点。比如让学生在展示平台上合作完成数100颗红豆时,吴教师是在学生中巡视。建议教师可以台上台下兼顾,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的同时,也要多给学生提出方法指导,千万不要置身事外,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就不会出现多了一颗豆子的意外。

  2、在学生活动设计上应该更精细一点。在第二次数豆子时,建议不仅让学生在展示平台上数,同时也可以让所有学生一起来数,因为教师给每个小组都提供了百颗红豆,教师可以打破格局,不受教室座位的影响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见证“十个十”是大家共同数出来的。

  3、在数学语言的使用上应该更精细一点。例如在学习“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时,建议教师应该给学生清晰的分辨计数单位和数位的区别,从而初步建立数位顺序表的模型。

  4、在练习的处理上应该更精细一点。练习环节教师安排了三个拨珠练习,“从98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20;从220起,一十一十地数,数到310;从800起,一百一百地数,数到1000 。”吴老师一次性的出示在大屏幕上,所以有些学生在第二道数数题时,出现了“280 290 300 301 302”这样的错误,如果教师能一道一道的出示并强调数数的要求,我相信不会引起孩子们的混淆。

  总之,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是一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活动,让孩子学得轻松,在愉悦中自主的探究知识,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