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新闻稿

牧童之歌评课稿

2023-08-12 20:26:22 高考在线

牧童之歌评课稿

牧童之歌评课稿1

  李老师这节课,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欲望是完成好综合音乐活动的关键。而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来自于教师严谨而周密的教学构思,尤其是精心组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让学生象观看一部精彩的动画那样津津有味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李老师的这节课在音乐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上述特点体现得较为明显。

  一、注重人文内涵的教学内容的重组。

  音乐课程标准非常强调对音乐教育人文内涵的挖掘。在理念上提倡学科综合;在内容方面强调与社会生活、姊妹艺术等的联系。吴老师的这堂课以新疆哈萨克民歌编写的《牧童之歌》为基本教学内容,多处穿插了体现新疆风土人情的多媒体画面:首先展示了集声、色、象、形为一体的优美的天山风景图;接着又展示了配有《牧童之歌》的体现新疆牧民生活习俗的载歌载舞的画面。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新疆文化的印象,教师声情并茂地清唱了一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进而教师展示自制教具、引导学生手拿摇鼓头戴新疆帽,伴随优美旋律和“特别的”节奏,体验了一回做新疆人的滋味,学生动得充分、学得快乐。以上内容的穿插,对学生用欢乐、轻快地声音唱好《牧童之歌》,表现牧童在天山脚下放牧时的愉快心情起到了铺垫作用。当学生放飞自己的想像沉浸在紧扣教材特点的意境中时,吴老师又适时引导学生联想到自己的家乡南通。结合家乡“五成同创”的活动,学生欣赏了MTV《南通好家园》。学生通过说一说,看一看,跟着唱一唱等,对家乡的真挚、热爱之情得到了自然流露。这也是新课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要求中所追求的。

  二、体现继承与创新的教学方法的运用。

  《牧童之歌》这节课李老师不仅较好地继承了传统音乐教学中好的教学方法,如:运用模唱法引导学生准确地演唱《牧童之歌》,而吴老师在解决歌曲的重难点:直到学生把握附点十六分音符时,却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先学唱歌,再学舞蹈,最后再边学边跳的教学模式。教师直接从歌曲中选择典型的节奏型,通过尝试学习拍打新疆手鼓,念歌词,跟着老师学跳新疆舞的基本步伐,学生初步掌握了《牧童之歌》中节奏的难点,这为顺利学好《牧童之歌》这首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吴老师在本课中重视学生的听觉体验,因为“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运用传统的听录音的形式,并结合现代“多媒体”共安排学生听了8遍。有开头为引起学生对本课学习兴趣和好奇的班杜拉的“大自然系列音乐”(之一);有老师范唱和磁带里的《牧童之歌》;还有体现人文拓展因素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及《南通好家园》。每次的“听”,教师都能向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他们能够结合问题有意识地完整而充分地聆听,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感觉和体验,获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继而学生学会唱《牧童之歌》便水到渠成。

  三、设计的教学思路自然流畅。

  就解决本堂课难点的来说,《牧童之歌》的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唱准附点八分音符及其后面的十六分音符。李老师首先结合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学“知了叫”,即“知.了”;然后针对“ ”这一乐句“说(按节奏说歌词)”并“唱”这一乐句,唱时教师尤其提醒并指导学生“马”、“羊”唱得短而弱,“边”、“滩”唱时字尾快点。难点解决了,学会唱就不成问题。就整堂课的框架设计来说,开始部分展示的多媒体课件,展现了辽阔草原的美丽画卷:火红的太阳,绿色的草原,飞奔的骏马……幸福的牧民。将学生带入了《牧童之歌》歌词所描述的美妙意境。基本教学部分教师再握歌词、旋律、节奏、音乐表现等音乐意境要素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猜一猜——说一说——听一听——动一动——再听——学唱等,这一过程中吴老师注意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心理及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学环节层层递进,由易到难。结束部分教师引导学生由“新疆”联想到家乡南通,在轻松和谐的美妙意境中结合南通的“五城同创”,学生们通过语言,发自内心的“跟唱”《南通好家园》,表达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这正是新课标所追求的情感教育“润物细无声”的的美好境界。

牧童之歌评课稿2

  《牧童之歌》是新疆哈萨克族的一首民歌,旋律欢快、活泼,表现了牧童在天山脚下辽阔大草原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歌曲简短精练,可分为四个乐句,起、承、转、合。其中第二乐句第一小节“6”到“6”的八度跳进会形成演唱上的难点。特别是第三乐句连续四个小节附点节奏的运用,更容易形成节奏上的'难点。所以,虽然这首歌非常简短,但要唱好它并不容易,但毛老师却抓住了重点,课堂效率较高。

  1、融入课堂,用心倾听

  课堂主体是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对课堂的反映决定着教学的成功与否。老师做为课堂的主导者,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的环境,在《牧童之歌》教学时,毛老师用优美有新疆特色的画面和背景音乐把学生带进新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真正融入课堂和学生平等的对话交流,课堂氛围才会融洽。

  2、仔细听辨,解决音高难点

  歌曲的第二乐句第一小节,节奏拉宽,“6”到“6”的八度跳进,会给演唱带来一定的困难,有些孩子找不准音。在这一点的教学中,毛老师先是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运用柯尔达手势直观的向学生表现出音高的位置。

  3、唱动结合,演绎歌曲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毛老师还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为的是让学生在感受、表现音乐的实践活动中,在享受音乐愉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创造潜能。完整唱好歌曲后,引导小朋友为歌曲加入动作,以表现活泼形象的“小牧童”。学生在歌唱、舞蹈、表演的活动中,自主地合作、探究,在互动中、情感交流中充分调动学生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两点小建议:

  1、教学目标的设定,可以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更加精确一些;

  2、在歌唱的过程中可以提醒学生正确的歌唱坐姿、正确的歌唱方法,面带微笑轻声唱,遇到高音时提醒学生靠气息的支持把音唱上去,不能喊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