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新闻稿

《生命生命》的评课稿

2023-08-04 19:13:10 高考在线

  《生命生命》的评课稿1

  《生命生命》这篇课文文章简短,语言朴素,然而意蕴深刻,显得有些厚重的生命话题本是四年级学生难以理解的。因此,理解本课含义深刻的句子,应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同时,这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这一难点,在这一节课中,在冯老师的班级上,我们看到的却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作者之间思维火花碰撞后闪耀的晶莹美丽的火花。这是第一点。比如说,“那样强烈那样鲜明的仅仅是生命的力量吗?还有什么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学生的回答是精彩的:“是它活下去的决心!”“还有它繁殖下一代的愿望!”“我们听到了看到了一只怎样的飞蛾?”学生说,“那是一只热爱生命的飞蛾,是一只为生命而挣扎奋斗的飞蛾。”如果不是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如果不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学生的思维又怎能如此活跃呢?当然,本文最重要的句子是在第三个事例上,冯老师的螺旋还未旋到,相信有了这一节课如此扎实的铺垫,学生对杏林子说的对自己负责的话,活得更加光彩有力的话,都完全能够说出自己的理解,很好地完成下一课时的教学。

  而这一难点的轻松解决,得益于冯老师巧妙的`教学设计。这是我要讲的第二点。那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教学设计,既环环相扣,又层层递进,而这相扣与递进之间,过渡却又是那么自然。冯老师在本节课中设计了三个环节,一是话说生命,即初步学习课文,概括课文三个事例,二是读懂作者的思考,三是回到前面两个事例,以多种方式感悟理解飞蛾与瓜苗是如何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第一个事例主要以师生对话、读书的方式去理解感悟,研读第二个事例时,冯老师改变了教学策略,采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立即感悟瓜苗的顽强生命力,这又是一个精彩之处。

  第三点,冯老师的教学语言精练优美而富有激情。听冯老师的课,如同看一出精彩的戏,很能让人入戏,除了因为她巧妙的教学设计之外,还因为她的语言。无论是过渡语、评价语、还是引导语,都是个性、激情而艺术的。

  另外,冯老师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提高,冯老师对教材的解读非常独特到位,真正走进了杏林子的生命之中。

  冯老师的课有很多优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时,我们也通过这节课的展示,发现语文课堂教学上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比如,语文课堂上,学生永远是主人,是主体,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但这又谈何容易?在第二个事例的朗读指导上,学生的朗读还不能完全达到教师的要求,学生的感悟也不够到位,于是就出现了类似于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

  《生命生命》的评课稿2

  有感情地朗读始终是每个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懈追求的目标。如果我们能通过语文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深入文本,真正地读进文本,实现与文本之间的真对话,并能够通过自己的有感情朗读表达出来,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必定能够生机盎然,魅力无穷!所以我们不管是采取何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读”是语文教学中永恒的“生命”。在听了灵川中心小学肖洪老师的这节《生命 生命》的课堂教学后,我更加深刻地感受着“读”的魅力。

  一、通读感知,为“生命”上锚!

  我们拿到课文,毫无疑问,总是先通读一遍,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这是人的阅读规律。由此,肖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读充裕的通读课文的时间,让学生借助各种阅读工具自由地、充分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中的语言信息,把课文读通并初步读懂。

  良好的“读”的习惯,还需要老师严格地培养。在肖老师的整节课中,我们都可感受到老师总是让学生反反复复地读课文,自由读,加动作读等,激发了学生对生命的探寻兴趣及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细读悟语,为“生命”加油!

  通过细读,梳理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及表现形式,做到有所感悟,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这一过程的开展,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仔细阅读,问一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建立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开展学生、教师、文本三者间的对话,通过这对话,又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细读,发展了学生的语感。肖老师在这一方面做得十分细致到位,体现了这几个特点:

  1、读思结合。肖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如让学生在读中画出印象深刻的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有了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目标明确,就读有所得,读有所悟,达到课标要求的“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2、读议结合。在肖老师的语文课堂就是同学们交流的平台,读书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强调师生、生生互动。当前,《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少不了课堂的交流。没有凉交流,与文本的对话就无法开展,交流会促使阅读活动更加深入,交流也会使学生在一些阅读误区中返回过来。如学生在理解“跃动”这个词,老师适时点拨、导读,正确处理“自主感悟”与“价值导向”之间的关系,读议结合,以议促读,以读促悟,以悟导读,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自由地开展阅读活动。

  3、读练结合。语文教学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各种训练都要以读为基础。肖老师在教学《生命 生命》一课时,就是这样引导学生细读的。在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若干问题“从印象深刻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自由读文思考,在书上圈、点、画,并把自己读懂的东西,也包括不懂的地方在小组上交流。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举例说明‘怎么做是在白白地糟蹋生命’?肖老师引导学生批注文本,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与空间,课堂里师生平等共同学习,在读中思议,在读中质疑释疑,在读中理解感悟,学生学得自主,学得愉悦,学得扎实。

  三、品读悟情,为“生命“展帆!

  有了对课文内容和作者语言特色的理解,我们就会自然地从心中产生一种与课文内容相和谐的***,有一种与作者心灵的沟通的需要,这就是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实现。对课文进行品赏玩味地读,更深入地去感情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更进一步地升华思想,陶冶情感。从而让语文教学焕发出无尽的魅力。

  这一环节的读,肖老师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品读,采用“读中悟情“、”评读促情“的办法进行辅导,肖老师在学生读完课文后,这样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悟,自学地纠正不正确的朗读方法。因此,在肖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十分高,并能在品读中加强了师生、生生间的感情交流,实现共同升华。

  四、创读为“生命”添彩!

  创读,是情感的升华而决不是简单的重复。当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深刻地感悟之后,肖老师要求学生调动想象,有感情地朗读改编捕后的诗句以及自创的生命的感言,这正体现了学生对文本的另一种程度的理解,以及理解基础上的创新。

  当然,从本节课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在语文教学中紧握“读”这一生命线,以“新课标”中对“读”的要求为行动指南,遵循“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原则,坚持以读为本,读中悟情,以读代讲,让读给语文教学注入永恒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