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小学读书节校长讲话稿范文(精选五篇)
2023-08-11 22:18:06军训总结主题班会的讲话稿
2023-08-15 00:37:05中学生文明礼仪伴我行演讲稿
2023-08-14 17:49:05暑假安全教育优秀讲话稿范文
2023-08-03 23:19:33校长六一儿童节的优秀讲话稿范文(通用12篇)
2023-08-08 17:54:12小学生春季开学安全教育讲话稿(精选五篇)
2023-08-03 11:38:24校园文化艺术节讲话稿范文(精选五篇)
2023-08-04 18:54:13小学读书节校长讲话稿范文(精选五篇)
2023-08-11 22:18:06军训总结主题班会的讲话稿
2023-08-15 00:37:05中学生文明礼仪伴我行演讲稿
2023-08-14 17:49:05大学班长工作计划(十五篇)
2023-08-01 05:42:47
《老人与海鸥》评课稿
《老人与海鸥》评课稿
《老人与海鸥》评课稿1
我很荣幸能听曾老师执教的《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展现给我们是一个人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动人画面,更是一段真挚的情感。听了这节课后,我更是深深地领略到执教老师语文教学的魅力。在曾老师的课堂中我感受到她对本课教学的处理:以“情”为线索,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对话升华中,抓重点词句,品重点文段,充分感受老人对海鸥的亲人般的深情,感悟和谐之美。
一、围绕目标,取舍内容
文中那位超然的老人、那群极富灵性的海鸥、那份如亲情般的人与动物的和谐与爱,是动人的,但在教学中,曾老师大胆取舍内容,围绕海鸥送老人的情景,聚焦文本,表达感情。由浅入深,突出重点。
二、注重生存,顺学而导
曾老师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对话中抓重点词句,品重点文段,充分感受老人对海鸥的亲人般的深情,感悟和谐之美。这样提示学法,让学生先学后教,在重难点中层层突破。这样让学生的学习扎实有效,比如课堂中“瞻仰”“扑”让学生抓住关键字体会情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三、练,悟人鸥情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曾老师很注重扎实训练,培养良好习惯。这一点对语文课很重要。
一练,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就是在学生了解课文“说什么”的过程,这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第一步。在本课的教学中,曾老师在初读环节就让学生整体把握内容的语言训练——概括出课文中的两件事。在小学高段,我觉得这样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本整体感悟的能力。
二练,“不动笔墨不读书”。在浏览课文海鸥送老人时,曾老师让学生用横线画出在老人放遗像的地方发生的意想不到的事。这种让学生养成批注的习惯是一种常用的很好的读书方法。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的,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语文无处不在,语文习惯的培养也是无处不在的,曾老师正是很重视这一点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圈圈点点,三言两语,心有所思。
三练,利用文本的空白点,进行有效拓展。
老师在教完老人与海鸥之间相处的快乐时光后,让学生进行小练笔:让学生浏览新闻,补充完小狗在地震钱如何救助主人的情景,自主写作,相互交流,增强写作意识。同样引入类似文体,进一步巩固动物与人类的美好情感,萌生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保护动物的意识。
曾老师的课虽然结束了,但我在想本堂课的词语教学是否可以不仅从文字中体会情感,抓住标点符号也是体会情感的重要体现,在课文第十七和十八自然段之间的省略号,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明确标点符号也是可以表达情意的。也许我的想法很粗浅,总的来说曾老师的课是值得我学习的!
《老人与海鸥》评课稿2
陈老师的课非常大气,确有名师的风范。课堂上陈老师沉着睿智,从容淡定。举手投足间散发着一股温馨的亲和力。引领着学生细细揣摩文本的内涵和独特人物形象。
课文讲述了一位老人在昆明的翠湖边喂海鸥。后来老人去世了,“我”把老人的照片放在翠湖边上,海鸥们成群结队地飞来向老人告别。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
学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们加倍的回报。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陈老师在本课教学中的最大教学亮点:在于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在阅读体验中感悟文本人物形象,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主题。
1、 字词教学的独具匠心。
在教学开始,陈老师分别出示两组词语,分别是:
第一组词语 撮嘴呼唤 抑扬顿挫 亲昵说话 啧啧称赞
第二组词语 急速扇动 翻飞盘旋 肃立不动 白色漩涡
老师请学生朗读,并亲切纠音,而后要求读出感情。这是我们一般的教学处理方式。但陈老师并不要求这一环节只停留在这一层面上。“读了这些词语你脑海中仿佛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这一问题的抛出,将词语进行了理解与吸收,更整理了学生初读后的感觉。提高学生概括课文,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也为后面的品读教学做铺垫,可谓一绝多得。
2、 个性化的阅读品味,注重情感升华
在朗读1-13小节时,陈老师特别注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让学生在自我的感悟中品味语言文字,并通过个性化朗读理解课文特有的人物情感。比如老人会怎样抑扬顿挫地呼唤海鸥的。当独角在高处时怎样呼唤,当海鸥停在眼前时,当老人抚摸海鸥时……他是怎样呼唤的。充分理解了抑扬顿挫的意思:声音有高有低,有长有短……教师没有太多的言语,没有太多的解释,只有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模仿着,朗读着,品味着。通过个性化的朗读体验,深深感悟到老人对海鸥的那份真挚的爱。
像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亲昵的感悟,饼干丁的理解体会,驼背的感悟……在课文结束时,对“褪”的理解:衣服是褪色的,背包是褪色的,但什么是永不褪色的?学生就很自然的从“褪”字的理解中,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爱永不褪色。在理解中感悟人物形象,升华情感体验。这样做细做足的个性化品味朗读体验,使教学目标落实到位。在陈老师的引领下一个爱海鸥胜似亲人,与海鸥亲密无间的高大的老人形象异常丰满。
老人与海鸥之间感人的故事在他们师生间默契地演绎着……
《老人与海鸥》评课稿3
各位领导、教学专家及全体语文老师: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联合小学对于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在百忙之中莅临我校的各位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今天我们齐聚联合小学,参加高新第二教研协作区语文教学“同课异构”活动,聆听了三位老师执教的六年级上册语文《老人与海鸥》的第一课时教学,感触颇多,获益良多。三位语文教师风格各异,教学过程缤纷溢彩,就本次听课活动提出自己的一些听课感受和大家交流分享:
邓雪艳老师的课如同迷人的玫瑰,本节课最大的一个亮点是在语境中去感受亲人般的深情。在教学课文的1—13节,字里行间洋溢着老人对海鸥的那份浓浓的爱,深深的牵挂。邓老师在教学这一部分时,以学生感悟朗读为主,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随机交流,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如:在交流“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引导学生抓“褪色”感悟老人虽贫苦还那么爱海鸥,给它们买食物;在交流“在海鸥的鸣叫声里……”抓“亲昵”理解老人与海鸥那胜似父母与儿女之间的爱;处理得最有机智的是“谈海鸥”这一板块里,问:“立刻生动起来”折射出老人怎样的内心世界?学生迟疑了片刻,师问:平常遇到什么事会眼睛生动起来。一学生回答:对有兴趣的事和喜欢的事眼睛会生动起来,师立即引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再去读读这一段,感受老人的内心。哦,原来“生动”还蕴涵着“思念、舍不得……”
丁礼曼老师的课则如迷人的郁金香,过渡语自然真情,引领学生深入情境让人感动,整堂课,丁老师富有激情的语言感染着孩子,也同时感染着我。如:在指导学生理解“亲昵”后,师:是啊,这哪里是在呼唤海鸥,简直是在呼唤儿女啊;在学生说到“海鸥把老人团团围住就像一群孩子围住父亲”时,师:这情景哪是人与动物啊,是人与人在交流,是父母与儿女的情感交流;在教学“老人在企盼什么”这一环节时,生:企盼能到滇池走一趟,师:是啊,走一回,生:企盼与海鸥永不分离,师:是啊,永不分离,生:企盼海鸥能早点回来,师:是啊,能早点回来,在师生这样层层的情感引领下,学生怎能不被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情深深地打动,而走入文本呢?最大的亮点在于文本处理,新颖独特。真正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心与心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该案例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课堂上的“拓展延伸”部分,把课文中的精彩语段改变成是诗歌的形式再读。
丁老师这样设计不仅避免与刚才的教学环节方法类同,(无非让学生自主学习,找出有关重点句段,并品读,感悟情感),更为精彩的是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意图。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的基础,提升为“海鸥送别老人”时的依依不舍、深深眷恋之情。然后,丁老师预设情境,充分引导学生在现实或特定环境中进行感悟、体验和交流,让他们尽可能把老人对海鸥无私的关爱,和海鸥对老人以汇报恩情的亲人般的爱的情感更加丰满,同时又把老人与海鸥这种真挚感情,人与动物的.真挚的感情得以深化、延伸!
邢朝霞老师的课堂如同芳香的百合,让人回味无穷。以生为本,朗读感悟。整堂课真正体现了和谐的主题,师生间的默契合作,邢老师富有亲和力的语言也感染着孩子,也同时感动着我。整堂课都是以一个“情”字贯穿始终,如教师要求学生找出描写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以及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的句子朗读,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真挚感情。朗读形式多样,听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选择读、分角色读交织在一起,整堂课书声琅琅。在读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思路,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能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句子蕴含的感情,用内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真正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了美好情感的熏陶。
《老人与海鸥》评课稿4
《老人与海鸥》描写的是发生在昆明翠湖边一个真实的故事。课文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说话等事例表现了求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憾的情。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向人们展示的是老人与海鸥至真至爱的人鸟情。
这是一篇内容较长的课文,怎样做到长课短教,合理取舍,选择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是执教者面临的一个问题。在教学中姜洪霞老师老师对课文进行了大胆的取舍,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简简单单教语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教材的处理,新颖而独特
上课伊始,姜老师引导学生回忆“老人陪海鸥”、“海鸥送老人”两个主要内容,引出话题:“海鸥的哪些举动使我们意想不到”,从而引导学生速读课文15—17自然段。当学生抓住重点语段体会情感后,又顺着他们的思路抛出话题“老人与海鸥之间到底有着怎样深厚的感情”“海鸥为什么会有这些举动?”再次引导学生复习梳理第1—12自然段,剖析老人对待海鸥的行为,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更好的感悟老人热爱海鸥的深情
这样的处理方式体现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教学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扎实而有效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二、多种形式的朗读,营造了书声朗朗的课堂
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这堂课的朗读形式多样,听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齐读、配乐读交织在一起,尤其是课堂后半段的教学,书声琅琅。在读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思路,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通过朗读去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句子蕴含的感情,用内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真正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三、重点句段的教学,扎实而有效
姜老师在教学15、16、17自然段时,着实下了工夫,他心理很清楚要突破哪几个点,并且怎样落实这几个点的教学。在选取的文本中,也做到了有详有略,有主有次。在主要内容的教学中,抓住海鸥的动作细节描写,让学生体会海鸥与老人不舍的深厚情感。
四、利用文本的空白点,进行了有效拓展
课堂上资料的拓展能激发增长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本堂课中,姜老师多次恰到好处地设计拓展的教学环节,比如:对海鸥老人的介绍;在悲伤的乐曲中,诗歌的范读;以及让学生想象说话“老人想和海鸥说些什么?海鸥会对老人说什么?”这些环节的设计有效地充实了课堂,丰富了学生的心灵,培养了学生想象的能力,提升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
建议:
一、关注问题设计的同时关注教师语言表达的准确和可操作性,让孩子能理解老师的意图,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 。
二、“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堂上孩子几乎没有动笔,缺少学生批注能力的训练和片段练习。最后想象训练可让学生选择一幅图片动笔写一段话,而不是说一句话,不符合高年段的训练要求。
三、课堂时间的把握因该再斟酌,有点前紧后松,可以在品读重点段落部分更耐心点,让孩子充分朗读,感悟深情。
《老人与海鸥》评课稿5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有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蒋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读中理解。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 蒋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蒋老师问:“课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别感动?从哪些语句中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遗像不到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导入自然,有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我们来看看老人与海鸥之间有多大的深厚感情,请同学们打开书来听、读,了解课文的大意,这样过渡语言朴素,自然得体。
三、以生为本,朗读感悟在《老人与海鸥》一课的执教中,如:蒋老师释题后就会给学生的读书方法,把重点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采用听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选择读、分角色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展读理解:
老师精心设计了展示读这一教学环节,很有创造性,她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这样不但能战士学生的个性,而且能为突破重点而铺路,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感悟:
在品读的教学环节中,蒋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老人喂海鸥和叫海鸥的重点句子进行指导朗读。如: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想鸥群呼唤。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和“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从学生的朗读中可以感受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亲昵和爱。老师叫给巧妙地朗读方法,让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让学生评价,老师在评价中表扬学生,给学生带来了好心情,师生起到互动的作用,也为培养学生的朗读开了绿灯。这一步教学环节
很扎实,切实体现为培养朗读能力而设计。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对课文有进一步的理解。蒋老师根据课文对话鲜明、有利培养朗读的有时,抓住读好对话训练为突破口,采用了分角色读,分小组读等多种形式品读,在读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思路,让学生自渎、自悟、自得,能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句子蕴含的感情,用内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真正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了美好情感的熏陶。
《老人与海鸥》评课稿6
《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体现了人与动物间深情与眷恋,展示了人与动物之间丰富的情感世界。课前,张老师对教材做了深入剖析,经过精心组合,经过几次磨课后终于向我们演绎了一堂充满智慧的成功课堂。我听了这节课后,更是深深地领略到了张老师语文教学的魅力。
一、教材的处理,新颖而独特
课的开始,张老师朗诵了一段充满深情的话:对于大海上空飞翔的鸟类, 我们都很清楚一种动物, 那就是海鸥. 那么海鸥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 那不妨看看《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他用诗意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课堂,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接着出示了两组强烈对比的词语,引导学生想象“老人喂海鸥”、“海鸥送老人”的两副震撼心灵的画面,引出话题:海鸥的哪些举动使我们意想不到,再次引导学生速读课文。学生找到这些句子后,又顺着他们的思路抛出中心话题:海鸥会什么会有这些举动?再次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探究第1——12自然段,剖析老人对待海鸥的行为,从而感悟老人热爱海鸥的深情。
这样的处理方式体现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教学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扎实而有效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二、词语教学与文本的组合,独树一帜
在很多的公开课上,执教老师为了落实双基教学,也教学词语,可往往看到这样的情况:词语教学成为单独一块,与文本的解读割裂开来,给人的感觉就是整堂课不完整、不连贯,有些生硬。但张老师教学词语时有别与常规的词语教学,他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出示了两组对比强烈的词语,引导学生想象两副截然不同的画面,这样的巧妙组合使得词语教学与文本的解读浑然一体,体现课堂的连贯性,既落实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三、多种形式的朗读,营造了书声朗朗的课堂
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这堂课的朗读形式多样,听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选择读、分角色读交织在一起,整堂课书声琅琅。在读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思路,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能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句子蕴含的感情,用内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真正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了美
好情感的熏陶。
四、重点句段的教学,扎实而有效
张老师在教学2、3、4自然段时,着实下了工夫,他心理很清楚要突破哪几个点,并且怎样落实这几个点的教学。例如:在理解三个“褪色”的词语时,追问:“这个退休工人本来有固定的退休工资,他为什么会变得这么穷?”引导学生明白老人的穷与海鸥有关,从而理解老人对待海鸥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可见他对海鸥的感情要有多深就有多深。再如:张老师在教学“抑扬顿挫”这个词语时也别具匠心,他首先让学生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再引导学生想象老人是怎样呼唤海鸥的,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来呼唤海鸥的名字,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
五、 利用文本的空白点,进行了有效拓展 。
课堂上资料的拓展能激发增长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本堂可中,张老师多次恰倒好处地设计拓展的教学环节,比如:“对海鸥老人的介绍;如果你是白色漩涡中的一只小海鸥,你会鸣叫些什么?”进行课堂小练笔等。这些环节的设计有效地充实了课堂,丰富了学生的心灵,培养了学生想象的能力,提升了学生书面的表达能力。
《老人与海鸥》评课稿7
《老人与海鸥》是一篇内容较长的课文,怎样做到长课短教,合理取舍,选择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是执教者面临的一个问题。在教学中娄老师对课文进行大胆地取舍、瘦身减肥,去枝减叶,化繁为简;大胆放手,引领学生在字里行间里遨游,在酣畅淋漓的朗读中简简单单教语文,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以“爱”为主线:
教学中娄老师不露痕迹地引领学生走进“老人喂鸟图”,感受人鸥情。通过与学生交换感受深入的词句,让学生体会到“老人爱海鸥,胜过爱自己”的感人情怀。重点抓住了“老人把饼干丁很警惕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老人喂海鸥的动作是那么娴熟,海鸥与老人之间又是那么默契,老人一声呼唤,海鸥“应声而来”,在老人边走边放的节奏中“起起落落”;老人给海鸥取了名字,“亲昵”地叫着它们的名字,边喂食边聊天;”让学生在老人看似平常的举措和谈吐中,感受老人对海鸥的一片真情: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十多年了,“老人每天必来”……老人视海鸥为儿女,对海鸥一片深情。又如学生交流“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学生抓住“十多年了,每天必来”体会到老人对海鸥的爱。老师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让学生真切地体会老人对海鸥的那胜似父母与儿女之间的爱。如此一步一步把老人对海鸥的爱具体化,让学生油然而生感叹:老人确实是把海鸥当成了自己的“儿女”啊!为后文的“海鸥送别图”作下铺垫。
二、关注学生方法的指导:
纵观娄老师的课,学习方法的指导无处不在。小到词语理解,大到阅读要领,这些方法隐含在老师和学生的平等对话中,潜移默化在教学的每个细节中,达到了“润物无声“的境界。如初读环节,老师让学生比较两个题目“老人与海鸥”和“海鸥老人”从而巧妙地引导学生给课文分成两段,让学生理清了作者的写作顺序,再出示四个重点词“喂、唤、谈、守”,让学生加上自己的语言把它们串连起来,就自然而然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当然也就学会了初读课文的方法。最后,老师教给学生阅读的一个好方法:善于捕捉课文中的重要信息,就能把长课文读短。这样的学习方法很适合高年级学生。
三、关注语言表达,精心设计练笔:
娄老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了两次小练笔,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以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例如:在理解完“喂海鸥”这部分内容后,教师就很机智地让学生把“老人喂海鸥”这段话改成一首诗,此举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海鸥老人爱海鸥的一片深情的理解,还提高了学生应用语文文字的能力。如果说这一次的小练笔只是基础的文字形式的转换练习,那最后一次的课文延伸补白就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化了。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想象老人十多年如一日喂海鸥的情景,并配上优美动人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写出老人喂海鸥的动人画面。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看见了老人喂海鸥的画面,写起来一定随手拈来,丰富动人。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总之,整堂课“情”字一直打动着我。相信,一堂课下来,“老人对海鸥”那份特殊的感情也已经悄悄融入了学生柔软的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