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新公司成立大会领导讲话稿
2023-08-10 20:03:58小学毕业典礼班主任讲话稿(集锦10篇)
2023-08-13 01:13:58婚礼领导讲话稿(精选三篇)
2023-08-16 19:56:13我们的节日端午节讲话稿范文(精选五篇)
2023-08-05 09:02:22校长六一儿童节的优秀讲话稿范文(通用12篇)
2023-08-08 17:54:12小学生春季开学安全教育讲话稿(精选五篇)
2023-08-03 11:38:24校园文化艺术节讲话稿范文(精选五篇)
2023-08-04 18:54:13一年级班主任班级工作计划(通用五篇)
2023-08-12 16:51:25小学优秀班主任老师的工作计划
2023-08-01 03:40:11区长的年度个人述职述廉报告
2023-08-09 08:43:10汽车发动机维护保养实习报告
2023-08-02 21:31:53
什么是周长评课稿2篇
什么是周长评课稿2篇
什么是周长评课稿1
《什么是周长》一课是新教材一节经典的概念教学课。在原有的旧教材中是没有这节课的,课改后,各版本教材都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之前,特意安排一节课来让学生体验理解周长概念,可见这个概念、这节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不仅是后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等周长的基础,也是六年级学习圆的周长及与圆相关的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基础。
但是这节课又是很难上的,因为概念如何内化是很难的。我曾经听过很多次《周长》一课,都存在一些问题。如揭示定义过于轻率,都是通过一个情境、一个活动就出示了周长的定义,好像学生会读会记那句话就是理解了周长;又如教学内容整合不当,层次杂乱,认识了周长后又进行描边线的活动;还如习题安排过多,堆砌了各种求周长、量周长、比周长的习题等等。这些问题凸显出,很多教师对于周长概念的教学浮于表面、未及内心,没有顾及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真正体验、感知及内化。
周长概念的本质是什么?蕴含着怎样的教学价值?如何让学生内化周长概念?这些是值得我们课前思考的,是我们上好课的基础。事实上,周长是研究一个平面图形的度量特征,是对“一维空间”(线)的度量。认识周长,首先要明确度量的对象,即图形的“边线”;然后再明确度量的长度,而在比较或度量长度时,有些可以用直尺直接度量,还有一些需要想办法把不能直接度量的转化为能直接度量的`,其思想就是“化曲为直”。由此可见,周长概念本身是有层次,有内涵的。周长概念的内化就应该是可递进的、可转化的、可变化的。以此来观察思考王老师的这节课,可谓是“活动丰富体验深刻”,有几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1、逐步推进,体验有层次
对周长概念的剖析可知,周长概念本身可分解为两层含义:一周→一周的长度。与此相对应的适于学生的数学活动也可分为两层:描一描→量一量。王老师在课中很好地把握了这个层次,不急不躁,逐步推进,
先是看一看、比一比,再是描一描、摸一摸,让学生体验“周”的含义;然后是是估一估、量一量、数一数,让学生体验“周长”的含义;在学生对“周长”的理解内存于心,呼之欲出之时,再揭示周长的定义,非常恰当,水到渠成。
2、直观演示,体验很简明
如何使学生从对“周”的理解进一步达到对“周长”的理解,王老师在两者之间有个独具匠心的设计。就是在指一指教具三角形和圆形的一周边线之后,让学生估计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圆一周边线谁长谁短,并且还将两个图形的边线给拉直,进行比较。这样做至少有两点好处:
①对周长的概念理解非常直观明晰。既直观看到周长本质上就是“线”,不是“面”;又明确了周长“是可以度量的”。一举轻松突破了周长内涵的两个方面,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②在将圆的一周边线拉直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暗示、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方法和思想,给学困生后续的学习思考提供了示范。
3、动手动脑,体验能深入
王老师在这节课中,不断以“动手”促“动脑”,不断促进孩子们对周长深入体验。如描一描、指一指的操作;估一估、数一数的操作;尤其是小组协作量一量的操作;这样不同程度的操作,促进了不同程度的思考,使学生对周长概念的体验逐渐深入、逐渐内化。
4、从学到用,体验更丰富
在课内安排了一系列活动,明确了周长的含义之后,王老师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出示了量头围、腰围、做相框等生活中应用周长的事例,再次回归生活,为周长寻求生活情境的释义。这样的做法,既使得学生感受到生活与周长的联系,又拓宽了学生对周长的体验,对周长的理解更实际、更丰富。
5、一点建议
后面的估一估、数一数、量一量这三个环节可否调整为估一估、量一量、数一数?因为估和量用的是同样的学具,目的都是为了理解“周长”之“长”这层含义;从学习心理来看,学生在估了之后,是很想也很习惯去量出准确长度的,为何不顺势而为呢?至于数一数这个环节,教材就是安排在量一量之后,并且配上了格子图。乍一看,似乎比量一量要容易,应该先数再量;细思量,本意是故意走进学生的思维误区,用面积进行干扰,再通过辨析排除干扰,更深刻地理解“周长”为线而非面。所以,数一数还是要放在量一量之后,并进行深度设计。
什么是周长评课稿2
一、本课成功之处:
1、目标明确。
本节课老师通过回顾旧知,导入课题。既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又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使学生一开始就明确本节课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2、情境激趣。
在本节课中,两只蚂蚁爬树叶的边线一周的情境,使学生初步直观认识什么是周长。接下来,老师创设了实践活动的情境,通过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周长的实际含义。这些情境地创设,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环节清晰。
第一个教学环节是通过观察两只蚂蚁爬树叶的边线比赛,让学生直观感知树叶边线一周的长度是这片树叶的周长;第二个教学环节,通过摸一摸、描一描树叶的边线,得到树叶的轮廓,拓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从而认识了周长的意义。第三个环节为了确实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直观感知”图形的周长,有设计了小摸一摸、画一画平面图形的周长活动,组织学生经历了一个理解图形周长的含义的过程;第四个环节算一算周长活动,学生在测量后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含义,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整个教学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
二、值得商榷的地方:
1、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通过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动充分感知了什么是周长后,让学生说的不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下自己对周长的理解,更形象生动印象深刻。
2、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让学生摸物体的面的周长。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对学生的错误要及时引导和纠正。当学生发生线、面混淆时,注意区分体、面、线的区别,适当引导学生理解线来自于面、面来自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