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关于阅读的国旗下讲话稿(通用8篇)
2023-08-01 15:30:42小学防溺水安全教育优秀讲话稿范文(通用六篇)
2023-08-17 05:56:24初中奖学金获奖感言发言稿
2023-08-17 13:41:19幼儿园安全教育家长会的讲话稿范文(通用六篇)
2023-08-05 05:03:23校长六一儿童节的优秀讲话稿范文(通用12篇)
2023-08-08 17:54:12小学生春季开学安全教育讲话稿(精选五篇)
2023-08-03 11:38:24校园文化艺术节讲话稿范文(精选五篇)
2023-08-04 18:54:13关于阅读的国旗下讲话稿(通用8篇)
2023-08-01 15:30:42服装类实习报告四篇
2023-08-02 01:20:58选煤实习报告六篇
2023-08-14 13:18:02小学防溺水安全教育优秀讲话稿范文(通用六篇)
2023-08-17 05:56:24
小学语文《乞巧》评课稿
小学语文《乞巧》评课稿
篇一:《乞巧》评课稿
今天,我很荣幸坐在这里跟大家一起交流学习。陈老师曾经是我的同事,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老师,她带的班级一直是学校的样板班级,她对教学工作更是一丝不苟,她是我学习的榜样。《乞巧》是三年级下册的第八组里的一篇古诗,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读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这节课有这么几个亮点:
一、目标准确、清晰
***年语文课程标准中段古诗词的目标是:加强记诵积累的训练,结合文后的注释,借助工具书,结合诗句、联系生活经验大致理解诗句,想象诗句的情景,感受诗句的意境。
1、紧扣“加强记诵积累的训练”。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尤其要重视诵读,因为古诗内涵丰富,词句优美,韵律和谐,富有节奏。课上,陈老师让学生初读古诗时要求读准字音;再读读出节奏,读出味道;三读读出感受,读出愿望;配乐中美读,最后熟读成诵。朗读指导层层递进,层次鲜明。特别是指导背诵形式多样,先逐行(句)出现,再逐行出现,这样充分激起学生挑战的欲望,背诵的热情分外高涨。
2、年级段目标凸显:
1)生字词教学(宵与霄通过儿歌的方式,同时又能恰当地解决词语的意思如“夜宵与云霄”,把意思很好地贯穿在里边。)“乞与气”的比较,一目了然。
2)指导生字的书写。陈老师扎实的基本功显露无遗,值得学习。
2、阅读策略鲜明
这首诗浅显易懂,前两句诗蕴含着学生耳熟能详的牛郎织女的故事,陈老师摒弃以往的逐字逐句理解古诗的方法,就让学生看画面讲故事。看着画面,学生不知不觉就走进了民间故事所描绘的美好的意境中。
后两句诗是讲民间乞巧的习俗,陈老师这一环节
的教学可谓浓墨重彩,颇具匠心。先让学生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引出“乞巧”这一教学难点;再默读想象人们如何乞巧?链接崔颢的诗句;接着猜猜人们乞巧什么?阅读课后资料袋;然后配上精美的画面绘声绘色地说乞巧,读乞巧歌。最后进行说话训练,我们也来向织女乞巧。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让学生在画面中朗读,在默读中想象,在意境中表达,诗歌中的文字活了起来,美好愿望的种子深深播撒到每个孩子的心田。这首诗的教学简单归纳为:看画面说故事,扣乞巧说习俗。教学环节清晰、策略鲜明。
二、适度拓展,恰当连接
中段的古诗词教学可以适当涉及一些和故事相关的链接,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体会诗词表达的情感。这节课,陈老师让学生看画面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连接崔颢诗句,看课后资料袋,展示各种乞巧的作品,读乞巧歌等,准确选择链接点,把握链接时机,突破了“乞巧”这一教学难点,缩短了学生与诗歌的距离。真是随“需”潜入课,润“教”细无声。
这节课亮点颇多,最后,我就细节上提点建议。我们如何基于学生的学情,先学后导,构建学导型课堂。我认为学情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其一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两方面:学生学习的已有经验——学生的学生并非一张白纸,古诗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学生的年龄特征:三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为学生搭建这样的平台,创设这样的机会。俗话说的好,给我点阳关,我就想灿烂。其二,学情还包括学材即文本,学生学习的文本的特点我们也必须要遵循,从文本上看这篇古诗意思不太难懂,传说故事学生已经有耳闻,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我认为需要
导的地方其实就在于“乞巧”的文化,乞巧的传说层面不难,难在与乞巧的精神层面,为何乞巧,乞巧什么,陈老师解决的很好。两点我的小建议:
1、中段古诗词教学意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要交给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方法,不可否认,这节课的设计十分巧妙,一环紧扣一环,但感觉老师牵引得过多,学生自主发现显得少了,学生是三年级下册了,之前已经学过许多古诗了,在学习古诗之前,可以问孩子:拿到一首古诗,你是怎么学习古诗的?(学生有可能说,我先借助拼音读通顺,然后看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背诵下来,可能学生说的不全面,这时老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板书中段学习古诗的一般步骤:(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说——说意思,想——想象画面、读——美读、诵读)揭示学习古诗的方法,以后学生碰到一首古诗的时候,不用老师教,他也能学会。第一步学生多种形式读完了之后,接下来可以这样问:“我们已经这样反复地读了,那你能说说哪些地方你已经读懂了它的意思,哪些地方的意思还不懂的?来我们先说说自己读懂的地方。那不懂的地方你有哪些问题要问?培养孩子的质疑能力。因为学生不懂的地方一般是教学的难点。总之,教学要基于学生的起点,展现学习的过程,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只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暴露之后我们才能知道学生的困惑、疑难,这样我们才能顺学而导,因学而教。
2、这一课里有两首古诗,另一首是《嫦娥》,都是讲民间故事的,是否可以将两首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最后找找两首诗的共同点,两首诗均运用了典故即传说故事:牛郎、织女与嫦娥让学生讲讲民间故事,学学经典古诗。精读一首,略教一首。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有不当之处还请见谅。谢谢大家!
篇二:《乞巧》说课稿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文章是《乞巧》,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这几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乞巧》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的一篇课文,本课主要是围绕本单元专题“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而选编的。《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的一首古诗,诗人通过描写人们乞巧的盛大场面来表达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本诗想象丰富且内容较浅显易懂。因此,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以下:
教学目标:
1.会认写4个生字。
2.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
3.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及整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4.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正确、流利地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展开丰富的想象。
2.准确、流利地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的意境,展开想象的思维。
二、说教法学法
接下来,我将说一说关于这篇课文我所运用的教法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学法。
都说“教学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且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我准备采用“故事导入法”来导入课题,再运用“重点字词剖析法”“适时点拨法”以及“朗读法” 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完成本课的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现在,我将重点说一说我的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五个环节:
故事导入,学习课题——初读古诗,把握节奏——再读古诗,自主探究——精读古诗,深入学习——整体领悟,课后拓展
(一)故事导入,学习课题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对本首古诗的学习兴趣。我以牛郎织女的故事引出七夕节,再由七夕节拓展到乞巧节,由此也就导出了本课课题乞巧。
因为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因此接下来,我会直接板书课题“乞巧”,在板书的同时,我会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的笔画笔顺(“乞” 下边为横折弯钩,“巧” 左边的工字最后一笔为一提),之后就是齐读课题。
为了加深对课题的理解,接着我会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课后的资料袋,提取相关的重要信息。
(二)初读古诗,把握节奏
在学生们借助资料袋了解到乞巧是在七夕的夜晚也就是农历的七月初七,人们向织女乞求灵巧与智慧之后,我就领导学生进入古诗初步的学习。在这里,我会先介绍一下有关诗人林杰的相关信息,之后就是初读阶段,由学生自由朗读,并提出要求(读准字音,找准节奏)。
接下来是检查读书情况,我会抽几位同学朗读古诗,并做出适当的点评,最后提出古诗的节奏,接着要求学生在正确把握节奏的情况下齐读古诗。
(三)再读古诗,自主探究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我再次要求学生们自由朗读古诗,并要求学生试着理解诗中的一些词句的意思。然后学生将自己对本诗的一些领悟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并对仍不能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这样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探索能力,从而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接下来,我会抽同学汇报小组探究的结果,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诗文内容的两大版块,即“天上相会”、“人间乞巧”。
(四)精读古诗,深入学习
之前已完成了对诗文大意的理解,接下来就是深入学习古诗。这里是本课的重点环节,首先我会让学生齐读古诗第一句,之后引导学生学习形近字“宵——霄”,在解决“今宵”与“碧霄”的意思后,引导学生翻译“七夕今宵看碧霄”。
接下来进入第二句是诗的学习,同样,我会要求学生齐读本句。之后提出“河桥” “渡”,在解决“河桥”字义的理解以及生字“渡”的学习后,引导学生翻译“牵牛织女渡河桥”。在前两句诗意理清之后,就是对诗意的情感把握,这里我会引导学生感悟牛郎把织女相见时的激动与喜悦,以及我们不忍心打扰如此难得的幸福时刻的情感,最后通过学生的朗读来检验他们对两句诗意境的把握。
解决了关于“天上相会”的诗句理解,接下来就是引导学生对“人间乞巧”两句诗的学习。首先,我会要求学生们齐读三、四两句。接着,我会抓住“家家”两字来引导学生了解乞巧的人很多,从而引出乞巧的方式,并由学生根据课后资料袋来了解“望月穿针引巧”,也由此来帮助诗句“家家乞巧望秋月”的理解。而在学习“穿尽红丝几万条”时,我会追问“几万条,真的有这么多吗”“诗人这样写是想表达什么意思呢”,再加上“家家”、“穿尽”来深入引导学生领悟“人间乞巧”所表达的意境及其思想感情(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幸福的强烈愿望)。最后就是对最后两句诗进行翻译。
(五)整体领悟,课后拓展
接下来就是对古诗的整体回归,先由学生们齐读古诗,再由同学自愿翻译整首诗的意思。在检验学生整体意思把握比较准确后,我再将整首诗的意思完整的说一遍。接着就是对古诗思想感情的领悟,同样先由学生自己说,之后我再将学生所说进行总结及补充。
之后就是背诵古诗,在这里我将以比赛的形式完成背诵。以正确、流利为背诵要求,先自由背诵,再抽学生背诵。
最后,以“收集其他有关牛郎织女或七夕的故事”为课后拓展,并结束教学。
四、说板书设计
29、乞 巧
天上相会 宵——霄
人间乞巧
最后,我将说说我的板书。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我采用了结构式板书,因为《乞巧》一诗主要是围绕“天上相会”与“人间乞巧”两个方面来描写的,所以我的板书也是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板书。这样板书既抓住了文章的重点,突破了难点,也使文章线索清楚,让人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