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新闻稿

飞向蓝天的恐龙评课稿

2023-08-08 23:05:40 高考在线

  飞向蓝天的恐龙评课稿 篇1

  听了樊老师的一节《飞向蓝天的恐龙》课,我受益匪浅,我被樊老师那动听的语言所感染,被她那流畅的教学思路所折服。我主要有以下几点感想:

  1、樊老师能够将读、写、思有机结合,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教学思路非常清晰。如:在教学恐龙的演变过程时,樊老师用四个练习带出问题,让学生查找第一种恐龙是什么样的,数千年后又怎样变化,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又怎样……,思路清晰,学生容易接受。

  2、注重词语的积累与运用。如文中写恐龙演变时有一个排比句:有些恐龙……有些恐龙……有些恐龙……,樊老师巧妙地运用仿写形式,让学生将知识进行迁移,学生用排比形式表达:春天来了,盛开在校园里的花最多呀:有些花......有些花......有些花......

  3、读的形式比较多样,有老师读,分角色读等。

  这些都是樊老师优秀的`课堂教学带来的效果,但本人有几点建议:我觉得这节课学生合作探究机会较少,如果激励学生多交流,对演变过程会更感兴趣些。这节课读中感悟落实不是很到位,老师只着重将句子读一读,而没真正将读的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去理解恐龙的演变过程。

  以上仅是本人一些反思,如有不当敬请指正。

  飞向蓝天的恐龙评课稿 篇2

  《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篇幅较长,重点难点明晰,不像其他文本那样蕴涵的情感丰富。恐龙虽然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事物,毕竟没有直观的认识,尤其演化过程年代久远漫长,要把文字梳理出来,理成一条明晰的线索,加以想象理解,仅靠常规教学手段效率低,效果差,有较大难度。老师很容易步入一个误区,就是上成科学课。李国海老师能抓住这种文本特点,既扬“科普”特色,又凸显“语文味”,在把握说明文的特点上为我们做了很好的诠释。

  李老师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学法教授,学生的学习方法明确了,积极性也提高了一些,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学到方法,锻炼交际能力,培养自主合作探究意识的能力目标。

  一、词语教学落实有效设计。

  在词语教学这个环节,李老师有针对性地分行呈现,落实各个训练点。结合当地平舌音与翘舌音不分的语音缺陷,适时纠正学生的平翘舌音,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并指导书写。在这个教学环节,李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在重点正音的同时,不忘兼顾理解词语意思。

  二、致力于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的准确性。

  课文中向我们介绍的科学知识,学生读读说说就能明白,不难理解,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是怎样准确介绍科学知识,这两者互相依存,相互促进。也就是我们不仅要关注“说什么”,更要关注“怎么说”的问题。李老师在这节课中对语言的捕捉和敲打的例子很多。如:“漫长”使用与否中,感受科普说明文的用词的准确,语言的魅力。这样,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把握,又提升了语文素养。其中一处,老师出示了“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经过演化,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这两句话,让学生对比朗读,从中不仅体会到“一支、漫长、最终”三个词语不能省略,在语言实践中体现出科普文章语言的准确性,让学生学习锤炼语言。

  三、读写链接,有效仿写。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李老师抓住“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这个重点句。让学生关注这两个分句在表达方式上的相同点。深刻体会相同的意思,不同的用词。在这个教学点上,凸显了“语文味”,有效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以上这些亮点给我们今后的教学树立了榜样。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此,每堂课下来,难免会有缺憾。

  一是上课的语言比较平淡,没有激情,应该用丰富多彩的语言去打动学生。

  二是语言有点重复。对于提的问题也不应该重复,要让学生有时间去思考。这也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飞向蓝天的恐龙评课稿 篇3

  听了何畏老师执教的《飞向蓝天的恐龙》感触多多,课堂中有许多亮点都值得我们借鉴。

  语文教学是一个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感悟的过程。而感悟科普性文章语言表达的准确与科学,不能只是停留在比较分析的层面,一定要内化到心灵!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读,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内化。何老师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一点,游刃有余地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紧紧围绕“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这一问题,设计了学习表格,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通过填一填、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等多种方法,边交流边渗透学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并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如在交流“庞大家族”环节中,老师让学生在书中寻找这庞大家族里的恐龙都有哪些形态?随后老师出示打乱“有些XXXXXXXXXX有些XXXXXXXXXX有些XXXXXXXXXX”的句子,让学生与课本比较,进行交流:①概括“生活习性、身体形态、饮食性情”:每个分句都在讲同一个意思;②概括“对比”的写作手法:有些用两足奔跑,有些用四足奔跑;有些凶猛,有些却温顺。在体会到了写法和句段的精彩后,再进行男女合作读,再去掉一些词语尝试背诵。这样层层深入,从而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背中内化。

  这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这种融知识性与科学性于一体的文章,语言生动,用词十分准确。象这样的文章,“把握文本所承载的科学知识,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教学重点,也是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如果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就会很容易偏离语文教学的宗旨,游离于语文教育目标之外,上成科学课或者其他课。而何老师正是通过填一填、说一说、背一背等多种读书的方法,既使学生了解恐龙的演化过程,又体会到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在多种读书的形式中培养了语感。

  听了这节课,感觉何老师的课犹如一面镜子,折射了我今后在教学中要注意和关注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