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阅读答案

夕阳楼李商隐阅读答案

2023-08-05 17:52:10 高考在线

  夕阳楼李商隐阅读答案

  ① 花明柳暗绕天愁 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4分)

  ②有人说本诗最后两句最具表现力,请从诗句选用意象的角度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这句运用反衬(衬托、对比)的手法;以花明柳暗的春色反衬自己的一腔哀愁,表达了一种愁苦之情。(手法2分,分析1分,情感1分)

  (2)①以 孤鸿 喻自己,以 孤鸿 的形单影只表达出自己的孤独寂寞;②以 孤鸿 的不知身世喻自己前程未卜。(每点2分)

  二:

  一、《夕阳楼》第一句中 绕天愁 一词写体现了作者愁绪的什么特点?

  答:悠长与纷乱。

  二、宋代诗人谢枋得评价诗的第三、四句时说: 若只道身世悠悠,与孤鸿相似,意思便浅。 欲问 、 不知 四字,无限精神。 请问你如何理解第三、四句所表达的意思?

  答:蕴含着更深沉的悲哀,更深刻的悲剧。让全诗达到凄惋入神的境界,体现出无限的诗意。

  或答:这两句真切地表达了一种典型的人生体验:一个同情别人不幸遭遇的人,往往没有意识到他自己也是需要别人同情的不幸者;而当他意识到这一点时,竟发现连同情自己的人也不再有了。

  翻译:

  人的一生总是非常多的波折,花明柳暗之事让人兴起无限愁绪

  就像尽力登上很高的城楼才发现更高的楼还在前方,

  仰望天空,万里寂寥,只有一只孤雁在夕阳余光的映照下孑然飞去。

  但到了这个时候,忽然才顿悟自己的身世原来也和这秋日的孤雁一样孑然无助。

  注释:

  ①此诗写于唐文宗大和九年(835)秋天。作者的.知己萧澣被贬,诗人登夕阳楼(此楼为萧澣在郑州刺史任上所建),触景伤情,感慨万千,写下这首情致深婉的小诗。

  ②夕阳楼,旧郑州之名胜,始建于北魏,为中国唐宋八大名楼之一,曾与黄鹤楼、鹳雀楼、岳阳楼等齐名。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文宗大和九年(835)秋天。作者题下自注说: 在荥阳。是所知今遂宁萧侍郎牧荥阳日作者。 荥阳即郑州,是李商隐的第二故乡(原籍怀州)。今遂州萧侍郎,指当时被贬至遂州(属剑南东道)的刑部侍郎萧澣。萧澣在大和七年三月到八年底,曾任郑州刺史,夕阳楼就是他在郑州任上所建。

  李商隐受萧的器重与厚遇,所以题注称萧为 所知 。

  后萧澣被贬到远州。诗人登夕阳楼,触景伤情,感慨无端,写下这首情致深厚的小诗。

  前两句写登楼远望,触景生愁。花明柳暗,本来是赏心悦目的美好景色,但在别有伤心怀抱的诗人眼里,却是惹愁引恨之物。李商隐出身比较寒微,特别重视 知己 的理解和帮助。一年前,非常赏识和栽培他的崔戎在兖海观察使任上溘然长逝;现在,另一位对他厚遇的知己萧澣又被贬远去,这就使诗人越发感到自己的孤孑无助。而他两次应试不第,也无疑更加重了落拓不遇的悲慨。再加上朝廷中李(训)、郑(注)专权,党争剧烈;宦官势炽,时代与个人身世的浓重阴影,使得这位敏感而重情的诗人多愁善感。

  绕天愁 ,不但写出了愁绪的悠远与纷乱,而且与登高望远的特定情境切合。一、二两句,按实际生活次序,应是先登城上楼,后触景生愁。现在这样调换次序,一方面是为了要突出诗人登高望远的无边愁绪,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使登城上楼的叙述带上浓郁的抒情色彩,显出曲折顿挫之致。从 上尽 、 更上 这种强调的语气中,似乎可以感受到一种不堪承受登高望远所带来的心理重压。

  三、四两句专就望中所见孤鸿南征的情景抒慨。

  仰望天空,万里寥廓,但见孤鸿一点,在夕阳余光的映照下孑然逝去。这一情景,连同诗人此刻登临的夕阳楼,都很自然地使他联想起被贬离去、形单影只的萧澣,从内心深处涌出对萧澣不幸遭际的同情和前途命运的关切,故有 欲问 之句。但方当此时,忽又顿悟自己的身世原来也和这秋空孤鸿一样孑然无助、渺然无适,真所谓 不知身世自悠悠 了。这两句诗的好处,主要在于它真切地表达了一种特殊人生体验:

  一个同情别人不幸遭遇的人,往往未有意识到他自己原来正是亟须人们同情的不幸者;而当他一旦忽然意识到这一点时,竟发现连给予自己同情的人都不再有了。 孤鸿 尚且有关心它的人,自己则连孤鸿也不如。这里蕴含着更深沉的悲哀,更深刻的悲剧。冯浩说三四两句 凄惋入神 ,也许正应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而 欲问 、 不知 这一转跌,则正是构成 凄惋入神 的艺术风韵的重要因素。谢枋得说: 若只道身世悠悠,与孤鸿相似,意思便浅。欲问、不知四字,无限精神。 (《叠山诗话》)这是深得诗人用意的独具只眼之评。体现了李商隐七绝 寄托深而措辞婉 (叶燮《原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