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与刘若英相遇阅读理解及答案
2023-08-04 13:10:17用虾皮制成的可降解生物塑料阅读答案
2023-08-06 18:50:18关于黑匣子在,希望就在阅读答案
2023-08-01 04:39:28武行德并州榆次人阅读答案解析
2023-08-08 19:55:47出师表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阅读及答案参考
2023-08-07 11:33:46冬日香山阅读答案三篇
2023-08-16 16:22:01有事喊董三阅读题答案
2023-07-31 23:38:47表达处暑快乐的祝福语41句
2023-08-10 11:11:47给朋友的处暑祝福语集锦30条
2023-08-01 10:00:32与刘若英相遇阅读理解及答案
2023-08-04 13:10:17用虾皮制成的可降解生物塑料阅读答案
2023-08-06 18:50:18
苏秀道中阅读答案及鉴赏
苏秀道中阅读答案及鉴赏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②,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③,且喜溪流岸岸深④。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⑤。
无田似我有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⑥。
【注释】
①苏秀道中:指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市)的路上。这年夏秋间,久晴不雨,秋禾枯焦。至七月二十五日夜间止,大雨三日,庄家得救,诗人欢欣鼓舞,写了这首七律。这首诗可能作于浙西任上。②霖:一连数日的大雨。③此句语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④此句语出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 ⑤最佳音:这里指雨打梧桐的声音。⑥岁:指一年的农事收成。望岁:盼望丰收年成。
【参考译文】
一夜之间,似火骄阳转化为期盼已久的甘霖。夜间梦醒,感到一股凉冷之意,这才发现雨已经下了多时。我不为大雨浇漏了屋顶、滴湿了床铺而发愁,只为条条小溪的水流深深而高兴。千里稻花应是一派青绿生机勃勃,五更梦醒听着雨落梧桐的美妙声响。无田者像我一样的欢欣鼓舞,何况那些盼望丰收年成的狂喜之情。
【文学常识】
曾几(1084~1137):字吉甫,号茶山居士,河南(今河南洛阳)人。诗风轻快清新,亦有悲愤深沉之作。
【阅读训练】
1.联系当时诗人心情,说说首联中的“润”字的含义。
2.颔联“不愁”、“且喜”从____两个方面写出了诗人对久旱喜雨的兴奋之情。
3.第五句中的“应”表明所写之景是作者_________,第六句作者把雨落梧桐之声比喻为________。
4.第七句用“犹”写______的欢欣鼓舞的心情,第八句用“何况”进一步写_______盼望好收成的心情。
【参考答案】
1.“润”字所传达出来的感觉,不仅是生理上的'清凉感,而且是心理上的喜悦感、
2.正反
3.想象秋后丰收的景象 最美妙的音乐
4.诗人自己 农民
5.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梦回凉冷润衣襟”中“润”字的妙用。(5分)
答:“润”浸润、滋润(1分);久晴亢旱,骄阳似火,人们期盼着甘霖。诗人一夜梦醒,忽感霖雨已降,炎氛全消,(2分);“润”字不仅传出那种浸透全身的生理上的舒适感、清凉感,而且传达出久旱逢甘霖后心理上的熨贴感、喜悦感。(2分)。
6.这首诗颈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6分)
答案:①颈联“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酣畅淋漓的抒发出诗人久旱逢甘霖,秋田将以苏的欣喜之情。(2分)②诗人想象“大雨三日”的作用:千里平畴,一片青绿,生机勃勃。(1分)然后收归眼前,直抒“听雨”之喜:把雨落梧桐的潇潇声响当作最美妙的的音乐来欣赏。(1分)虚实相生(1分)、直抒胸臆。(1分)
7.首联中的“润”字非常传神。请简要赏析。(2分)
答案:“润”字既细致地描绘出霖雨已降给诗人带来的清凉和舒适之感,又形象地表达出了久旱逢甘霖后诗人心中的喜悦之情。(2分)。
8.诗人的情感集中在“喜”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6分)
答案:全诗采用情景相济、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1分)既表现了诗人的喜悦心情,又表现了诗人心系百姓的情怀。(1分)首联写骄阳转雨、天气变凉,表现个人喜悦之情。颔联写诗人不顾“房漏”、“床湿”,见溪流“岸深”,旱情缓解,为民而喜。颈联写久逢甘霖,千里平畴、一片青绿,潇潇雨落梧桐之声就是最美妙的乐声,为可望的丰收而喜至极。尾联用对比衬托手法,直抒胸臆,写无田尚且欣舞,况有田者乎,将喜渲染到极致。(4分)
[鉴赏提示]:
曾几(1084一1166),字吉甫,号茶山居士。河南(今河南洛阳)人,祖籍赣州(今江西赣县),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提举淮南东路茶盐公事等职,后因反对秦桧议和被罢官。秦桧死,重得起用。他作诗以杜甫、黄庭坚为宗。语言轻快流畅,音律和谐,不事雕琢,也讲究字句的锤炼。
这是一首充满轻快旋律和酣畅情致的喜雨诗。这年夏秋间,久晴不雨,秋禾枯焦。至七月二十五日夜间止,大雨三日,庄稼得救。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诗人欢欣鼓舞,写了这首七律。时为浙西提刑任上。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颔联正面写一个 “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颈联承“且喜”句。末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三四化用杜句,十分自然。秋雨梧桐,一般都觉得愁人,作者却说是最美妙的声音,这也表明了他对人民的关切心情。一反雨打梧桐添惆怅的俗套,写大雨后庄稼复苏的生机,突出了“喜”字,体现了诗人的劳动人民感情。
这首诗咏物的技巧和起承转合暂且不说,我们只来说一说这里面表现出的作者的心态,我觉得“喜”字是全诗的中心,发觉凉冷是一喜,看到溪流涨水是二喜,设想稻花秀色、桐叶佳音是三喜,百姓收成有了保证是四喜,这一“喜”字贯穿了始终。最难得的还有作者全诗都化用了老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意,表现出了关心国计民生,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的可贵精神。
这首诗语言简明洗练,轻巧明快,没有任何难懂的地方,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把农民兄弟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与他们同喜同悲。一位不事农桑的文人士大夫能拥有这样的情怀,不仅在封建社会,即使是在今天都是难能可贵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吉甫敢于为民请命,排击煊赫一时的秦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