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清·陈维松醉落魄·咏鹰原文阅读答案
2023-08-10 08:22:49宋书顾觊之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2023-08-05 14:09:43北史·列传第五十七阅读答案及译文
2023-08-14 14:23:17宋史·康保裔传的阅读答案与原文译文
2023-08-13 05:28:03出师表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阅读及答案参考
2023-08-07 11:33:46冬日香山阅读答案三篇
2023-08-16 16:22:01有事喊董三阅读题答案
2023-07-31 23:38:47小学课文尊严主要内容
2023-08-13 03:19:55西湖的绿课文主要内容
2023-08-16 16:52:41自然之道的课文原文
2023-08-05 03:14:29表达大雪快乐的祝福语36条
2023-08-14 15:59:55
《和上官伟长芜城晚眺》阅读题答案和赏析
2023-08-14 14:41:31 高考在线
《和上官伟长芜城晚眺》阅读题答案和赏析
和上官伟长芜城①晚眺
严羽
平芜古堞暮萧条,归思凭高黯未消。
京口②寒烟鸦外灭,历阳③秋色雁边遥。
清江木落长疑雨,暗浦风多欲上潮。
惆怅此时频极目,江南江北路迢迢。
①芜城:扬州的别称。②京口:今江苏镇江。③历阳:今安徽和县。
1.首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在全诗中有何作用?(5分)
2.《沧浪诗话》认为诗歌的'高妙之处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请结合尾联加以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①首联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景图。(1分)诗人客居异乡,登楼远眺,古城周围一片萧条,深秋时节,草木凋零,暮色降临,古城孤立荒原,渲染出一片冷落萧瑟的气氛。(2分)②自然引出诗人的归思之情,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2分)
2.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②尾联写诗人极目远眺,但见长路漫漫,不见故乡,把一片乡情融入“江南江北路迢迢”的画面中。
简析
这首诗描写登扬州城所见的迷茫旷远的秋色,从而抒发思乡之情。首联以萧条的景象定下了忧伤情调和思归的主旨。中间两联对仗写登临所见,颔联写远景,境界开阔,“鸦外”、“雁边”暗含羁旅之愁。颈联写近景,观察颇为敏锐,且能融情于景。这两联对仗都是上句强,下句弱,因为上句更富形象思维。尾联转为抒情,“惆怅”呼应“萧条”和“黯”;“路遥遥”以景结情,能够宕出远景,“言有尽而意无穷”